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答题技巧及报录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答题技巧及报录比

报录比:

1:7

复试科目:英语听力、英语写作。

答题技巧:

论述题

(1)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2)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

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

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提醒,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参考书:

1.《现代大学英语》(5、6册),梅仁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应用文写作》,王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万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翻译硕士MTI常考词汇》,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问题解答:

我没有看过多少书,百科积累不够怎么办?

【育明夏教授】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科目(简称“汉百”)是一门让很多学生又爱又恨的科目,爱是因为在英语类考试中用汉语作答,其优势自不必说;恨的是不少院校的百科考察范围和深度都很大,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准备这么多内容,加上之前本身就没有多少积累,看到这样的科目也就很难不发愁了。

要解决积累不够的问题,有三条易操作的方案:一是圈定院校的指定参考书目或根据其他渠道推测出的参考书目,二是结合历年真题推测可能考察的范围和重点内容,三是阅读一些具有短时间内“脑补”百科知识点的书籍和资料。这三种方案中,第一、二种方案的效果往往立竿见影,而第三种方案涉及到自行选择参考书目及记忆效率问题,因此多数同学感到困难。

“积累不够”其实“言过其实”,大多数同学在中学阶段和本科阶段通过教科书、课外书籍、网络媒体等渠道已经获取了相当量的知识,之所以表示“积累不够”,是因为这些知识仍停留在“碎片化”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更未建立“精准定位”和“快速反应”系统。因此本问首先要解决对百科知识考察范围的认知,可划分为三种:

第一,百科知识是中学课程的“升级版”:部分院校认为,百科知识的考察应该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特别是从注重通识教育的中学教育实际出发。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形成了以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大课程为主体,以第二外语课程(日、俄、西、葡、德等)、劳动技能、计算机、书法应用等课程为素质拓展的课程系统。该系统不仅符合学生知识及能力构成需要,具有广泛性,也符合规范化考试中信度、

区分度等要求,有助于真实反映考生的百科知识储备及应试能力,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百科知识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微缩版”:部分院校认为,以中学课程作为百科知识考察框架,不能如实反映考生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知识及能力习得成果,故应从“按辞典形式编排,系统概述人类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知识的大型工具书”这一定义出发,制定科学的百科知识考察模式,以符合“具有宽广知识面”这个翻译硕士学习所要的汉语水平。要科学地制定百科知识考察模式,须首先制定“百科”的科学分类法。由于百科知识以出版物为首要呈现形式,因此以我国通用的综合性文献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较有代表性,即[A]马列毛邓、[B]哲学、[C]社科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科教体、[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O]数理化、[P]天文地球、[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劳动、[Z]综合图书。

第三,百科知识是“新事物集合版”:部分院校认为,《大纲》将翻译硕士定义为“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促进中外交流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百科知识考察应凸显时代性,改革创新、锐意求新,集中反映新生事物和社会思潮。

因此,当同学们感到自己“积累不够”的时候,不妨首先分析意向院校百科知识的考察范围和方式,从而做出更明确、更清晰的判断。有关百科“范围”及精准“锁定”目标的内容,将在后文详述。

解决了上述百科知识考察趋势的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即知识的深度问题。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采取名词解释考查方式的院校逐渐增多。因此大多数同学还要面对知识的幅度与深度之间的平衡。很多同学考前看了一些“十万个为什么”类的书籍,但对很多知识点只有印象,根本谈不上掌握,就更不要提分析解释了。但部分院校抓着名词解释的“小辫”不放,让很多考生感到十分为难。因为在一定时间内,关注了知识的广度就很难兼顾知识的深度。这就让很多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考前的“押题”上。能否押重自不必说,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来“押题”呢?

应该看到,能作为名词解释考察的知识点,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普适性,其次要符合《大纲》中对汉语百科出题范围的限定,从这两个角度看,比较合理的方案就是考察社会热点及中西方文化基础概念,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这个趋势是愈发明显了。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罗列相关的社会热点和部分基础概念,包括课上曾经学习的,课下曾经接触的,教师曾经重点强调的等等。有了这样一份“清单”,我对汉百科目中的百科考点也就掌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