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实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4卷 第3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4 No.32004年5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
May.2004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刘昀献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两次深刻的变革。20世纪30
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开始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一次转型。二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确立了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英美新保守主义政府上台之后,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推动了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引发了西方世界20余年历久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内容,它的一些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本质上看,它是代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其基本功能是调节西方社会政治观念,维护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欺骗和控制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同时又是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走向国际垄断阶段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演变;新自由主义;功能中图分类号:D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4)03-0001-06 收稿日期:2003-11-28
基金项目:本文为刘昀献(刘献)主持的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必然性研究”
(项目批号为01A KS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昀献(1956-),男,河南汝州人,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国际政治专业教授。
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1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他们首先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思想;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
1
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17至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目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P274-275)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是:(1)个人主义。摆脱“天然的”封建束缚所需要的个性解放,使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必然要崇尚个人主义。(2)利己主义。以金钱为尺度衡量一切的“金钱拜物教”,对现金、财富无休止地攫取欲望必然使人们产生“冷冰冰”的利己主义。(3)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代替了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经济,因而资产阶级必然要求用自由竞争来取代封建特权等级制。(4)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外市场推销其工业品,另一方面又要从国外得到廉价原料,因此资产阶级必然要求取消贸易限制,打破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如同马克思所说,自由贸易实际上“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1](P277)(5)进取精神。激烈的竞争和对个人奋斗成功的向往,必然激发出人们的敬业、冒险和进取精神。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但西方各国却都在其宪法中宣布了人民主权原则,都确认自由、平等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都把这种意识形态粉饰成全民的民主意识,这就必然使其带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21古典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变
就意识形态分野而言,自由主义始终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对手。从一般意义上讲,自由主义是维护个人自由、市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的自然状态高于国家权力的政治思想。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属于古典自由主义。它延续了19世纪自由放任主义的路线,是20世纪自由主义的最初形态。垄断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和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角逐,引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惨痛教训,特别是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人们开始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反思;当时社会主义苏联经济一枝独秀,欣欣向荣,又从另一个侧面给人们以启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罗斯福新政”开始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改革,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
“罗斯福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所谓“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新中产阶级精英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发动的一场重大改革,其目的是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重新确定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美国现代化道路。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认识到,大萧条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弊端造成的,而要克服这些弊端,政府就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而不能指靠市场的自行调节,从而提出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以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二是合理分配社会财富,防止扩大两极分化;三是政府承担解决社会福利的责任,不允许企业自行其事。总之,主要是通过加强政府职能来完善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是政策实践中的凯恩斯主义。1936年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凯恩斯理论的追随者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修补和发展,最终形成并发展成为影响巨大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