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第2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太康文学(太康之风)

答:“太康文学”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画,一是拟占,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为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

2.九歌

答:《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代为抒写他人或神的感情,风格大都凄清幽渺,细腻动人。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可以说《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3.纳兰性德

答: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他将清代词的创作推向繁荣与鼎盛,以“别样清幽,自然标格”之词风独树一帜,诚无愧为满洲第一大词人之称号。

4.骈文

答: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5.童心说

答: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

性。

二、简答(每题20分)

1.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答: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对文学创作素材的影响

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之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

①散文

《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如《逍遥游》之鲲鹏变化。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更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

②诗歌

用神话人诗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比比皆是,如楚辞《离骚》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此后的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神话入诗。

③小说、戏曲

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

创作。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对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的影响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可以说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巡游天界。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将神话看作素材,更当成了全部的精神寄托,表现了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厌弃。(3)对文学创作表现手法的影响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创作方法却是浪漫的。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能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2.李白绝句的艺术风貌。

答: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李白绝句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为:

(1)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3)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4)意象壮美却又不失清新明丽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意象便极为阔大壮观。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那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5)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3.《汉宫秋》的创作怎样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

答: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关于昭君出塞的史实,载于《汉书》的《元帝纪》、《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东汉以后,历代都有题咏昭君之作,比较值得注意的有托名王嫱写的《昭君怨》、石崇的《王昭君辞》、《西京杂记》所载《王嫱》以及唐代的《昭君变文》等。

作家根据现实需要对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艺术改造,寄寓着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感受,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具体说来,马致远是通过以下几点文学创作方法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

(1)改变了戏剧发生的历史背景

按照历史形势,汉强胡弱,《汉宫秋》却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对比,把汉朝写成软弱无力、任由异族欺压的政权。作者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却是家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

(2)虚构了一个贪贿的中大夫兼画师毛延寿,并把他塑造成奸臣的形象

在马致远笔下,汉朝的文武百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他们平时“山呼万岁,舞蹈扬尘”,一旦有事,便互相推搪,“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总之,文恬武嬉,招致了政权的衰败。

(3)创造性的改造了故事情节

把王昭君直到出塞前才得以与元帝见面改为两人此前已相遇且成为了一见钟情的爱侣,并虚构了他们从相遇、热恋到生死离别的爱情悲剧,并且昭君最后投江殉国。马致远对王昭君所做的从出身到投江殉国的一系列精心改动,为描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和塑造一个既悲且壮的昭君形象作了多方面的铺垫。

三、论述(每题30分)

1.《红楼梦》与前代章回小说比,有哪些发展和进步?

答:《红楼梦》是一部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许它为:“自由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与前代章回小说比,有以下几点发展和进步:

(1)长篇结构宏大而精致

小说包含多个层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大观园是小说的主要活动场所,期间的女性命运则是小说的基本内容。四大家族构成的上流社会足以反映这一特殊阶层的面貌。与外界的联系又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会的状况;在这一切之上,又有一个虚幻的神话世界,不断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2)写实与诗话的融合

小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也是作者的明确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对爱情诗化的渲染还是书中哲理意蕴的象征表现而存在的荒诞神异的成分,并不脱离由各色人物共同构成的活生生的生活环境。

(3)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善于把年龄相近、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似的人刻画的个性鲜明。更加突出的是作者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展示作为刻画形象的一种手段。另外,还善于将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来烘托内心的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4)高度精炼而个性的语言

他继承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合古典书面语言的精髓,经过作家高度精练的加工,形成形象生动、自然流畅,有生

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对主要人物语言注重个性化,以适应其多样化,复杂性的性格因素。

(5)丰富又立体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中。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6)叙事视角的变换

《红楼梦》的作者与叙述者分离,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者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具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而且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例如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从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在此基础上,穿插了初进贾府的林黛玉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和感受来看贾府众人,又通过贾府众人的眼睛和感受来看林黛玉,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林黛玉和众人之间频繁地转移。而林黛玉与宝玉的见面写得尤为精彩:宝玉和黛玉的初次见面,两人互相观察,叙述视点在两人中相互转换,而他们都感到彼此相识,这便是两心交融的“永恒的一瞬”。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从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眼中来观察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引起了她的强烈感受和对比。

总之,与前代章回小说相比,《红楼梦》在叙事视角、语言、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写作手法上都有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不愧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2.宋代散文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答:(1)宋代散文对唐代“古文”创作传统的继承

北宋初年,鉴于骈文的泛滥,柳开、穆修、石介、范仲淹等人提出“尊韩”,倡导“古文”,

主张“兴复古道”,“救斯文之薄”。到了欧阳修知贡院,更是明确地倡导古文运动。此后为文之士,率多“尊韩”,写作“古文”。这种创作潮流,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前后相承。古文家们既主“尊韩”,也就明确地继承了韩愈等人当初的一些主张。

①继承“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的创作理念

欧阳修宣称“我所谓文,必与道俱”,“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但他说的“道”,更强调“切于事实”,反对“弃百事而不关于心”,他重视文学本身的特点,重视文学的艺术性,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王安石的文道观与欧阳修一样,也不出先道后文的传统,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文学观与欧阳修等人又有不同而具自己的特点:他进一步把道与政治教化联系起来,更强调文章的社会实际效用,指出“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要之以适用为本”,更看重“致用”。至于苏轼,他总的理论观点与欧阳修、王安石并无太大的差别,不过苏轼更注重文学的艺术性,而在具体的写作方面,他更重视以意为主、自然成文。

②继承“文从字顺”“陈言务去”的创作方法

古文家们继承了韩愈等人的创作理念,也继承了他们的创作方法。大致说来,韩愈的文章有两种文风:一是“文从字顺”,二是“陈言务去”、力求创新而表现出奇崛险怪的特点。而宋人在具体的写作上,大都摒弃了韩愈创作中“奇”的一面而更发展了“易”的一面。韩文波澜壮阔、气势逼人;而欧文则纡余婉转、自然平易。王安石的情况有点特殊,他在理论上常常“非韩”,但在创作方面,王安石却是学韩的,而且可以说主要是学韩之“陈言务去”。所以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省净,风格拗折简古,主要还是走的韩文奇崛雄健的路子。至于苏轼,他的散文既有波澜壮阔的气势,又有其“文从字顺”的特点。加之作者“以意为主”、自然成文的创作理念,以及他天才的融汇与创造,从而使他的文章既显奇纵恣肆、波澜叠出又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2)对唐代散文的发展和新变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考研专业课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4)

考研/模拟试题 2016年考研专业课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 案(4)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特性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 2.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3.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人格特征D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 4.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常量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

A神经系统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到神经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阙限 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8.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方位知觉D似动知觉 9.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 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渡学习 10.各种感觉的后像就是()的不同表现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11.“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 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具体性 1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A下降B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

13.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4.()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情B应激C激情D心境 15.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提者是() A詹姆斯、兰格B坎农、巴德C阿诺德D沙赫特、辛格 16.()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 A比率智商B离差智商C一般智商D绝对智商 17.()是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 A幼儿期B青年期C童年期D成年期 18.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 A自我观察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 19.()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A霍尔B达尔文C荣格D普莱尔 20.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考研数学模拟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数三

2017考研数学模拟测试题完整版及答案解析(数三) 一、 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1)()f x 是在(0,)+∞内单调增加的连续函数,对任何0b a >>,记()b a M xf x dx =?, 01 [()()]2b a N b f x dx a f x dx =+??,则必有( ) (A )M N ≥;(B )M N ≤;(C )M N =;(D )2M N =; (2)设函数()f x 在(,)-∞+∞内连续,在(,0)(0,)-∞+∞U 内可导,函数()y y x =的图像为 则其导数的图像为( ) (A) (B)

(C) (D) (3)设有下列命题: ①若2121 ()n n n u u ∞-=+∑收敛,则1 n n u ∞=∑收敛; ②若1 n n u ∞=∑收敛,则10001 n n u ∞ +=∑收敛; ③若1 lim 1n n n u u +→∞>,则1n n u ∞=∑发散; ④若1()n n n u v ∞=+∑收敛,则1n n u ∞=∑,1n n v ∞ =∑收敛 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设22 0ln(1)() lim 2x x ax bx x →+-+=,则( ) (A )51,2a b ==-;(B )0,2a b ==-;(C )50,2 a b ==-;(D )1,2a b ==- (5)设A 是n 阶矩阵,齐次线性方程组(I )0Ax =有非零解,则非齐次线性方程组(II ) T A x b =,对任何12(,,)T n b b b b =L (A )不可能有唯一解; (B )必有无穷多解; (C )无解; (D )可能有唯一解,也可能有无穷多解 (6)设,A B 均是n 阶可逆矩阵,则行列式1020 T A B -?? -? ??? 的值为 (A )1 (2)n A B --; (B )2T A B -; (C )12A B --; (D )1 2(2)n A B -- (7)总体~(2,4)X N ,12,,,n X X X L 为来自X 的样本,X 为样本均值,则( ) (A )22 11()~(1)1n i i X X n n χ=---∑; (B )221 1(2)~(1)1n i i X n n χ=---∑; (C )22 12()~()2n i i X n χ=-∑; (D )221 ()~()2n i i X X n χ=-∑; (8)设随机变量,X Y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正态分布2(,)N μσ,若概率1 ()2 P aX bY μ-<=则( ) (A )11,22a b ==;(B )11,22a b ==-;(C )11,22a b =-=;(D )11 ,22 a b =-=-; 二、填空题:9~14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019年考研数学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2019最新考研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 有一等腰梯形闸门,它的两条底边各长10m 和6m ,高为20m ,较长的底边与水面相齐,计算闸门的一侧所受的水压力. 解:如图20,建立坐标系,直线AB 的方程为 y =-x 10 +5. 压力元素为 d F =x ·2y d x =2x ??? ?-x 10+5d x 所求压力为 F =??0202x ????-x 10+5d x =? ???5x 2-115x 3200 =1467(吨) =14388(KN) 2.证明本章关于梯度的基本性质(1)~(5). 证明:略 3.一点沿对数螺线e a r ?=运动,它的极径以角速度ω旋转,试求极径变化率. 解: d d d e e .d d d a a r r a a t t ???ωω?=?=??= 4.一点沿曲线2cos r a ?=运动,它的极径以角速度ω旋转,求这动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变化率. 解: 22cos 2cos sin sin 2x a y a a ???? ?=?==? d d d 22cos (sin )2sin 2,d d d d d d 2 cos 22cos .d d d x x a a t t y y a a t t ???ωω????ωω??=?=??-?=-=?=?= (20)

5.椭圆22 169400x y +=上哪些点的纵坐标减少的速率与它的横坐标增加的速率相同? 解:方程22169400x y +=两边同时对t 求导,得 d d 32180d d x y x y t t ? +?= 由d d d d x y t t -=. 得 161832,9y x y x == 代入椭圆方程得:29x =,163,.3x y =±=± 即所求点为1616,3,3,33????-- ? ???? ?. 6.设总收入和总成本分别由以下两式给出: 2()50.003,()300 1.1R q q q C q q =-=+ 其中q 为产量,0≤q ≤1000,求:(1)边际成本;(2)获得最大利润时的产量;(3)怎样的生产量能使盈亏平衡? 解:(1) 边际成本为: ()(300 1.1) 1.1.C q q ''=+= (2) 利润函数为 2()()() 3.90.003300() 3.90.006L q R q C q q q L q q =-=--'=- 令()0L q '=,得650q = 即为获得最大利润时的产量. (3) 盈亏平衡时: R (q )=C (q ) 即 3.9q -0.003q 2-300=0 q 2-1300q +100000=0 解得q =1218(舍去),q =82. 7.已知函数()f x 在[a ,b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且()()0f a f b ==,试证:在(a ,b )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 ()()0, (,)f f a b ξξξ'+=∈. 证明:令()()e ,x F x f x =?()F x 在[a ,b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且()()0F a F b ==,由罗尔定理知,(,)a b ξ?∈,使得()0 F ξ'= ,即()e ()e f f ξξξξ'+=,即()()0, (,).f f a b ξξξ'+=∈ 8.求下列曲线的拐点: 23(1) ,3;x t y t t ==+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 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 3.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 4.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 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p74)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269页 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p101) 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198)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103) 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198) 1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以自由联想作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 (分数:2.00)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解析:解析: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因此本题选B。 2.被称作“生命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 (分数:2.00) A.延脑√ B.桥脑 C.中脑 D.丘脑 解析: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因此本题选A。 3.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加尔(F.J.Gall) B.拉什利(K.S.Lashley) C.鲁利亚(A.R.Luria) √ D.波伊劳德(J.B.Bouillaud) 解析: 4.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解析:解析: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过滤器理论。因此本题选C。 5.关于视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 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 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 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 解析:解析: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心理学统考模拟试题7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2. 行为主义认为( )。 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3. 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4. “眼观六路,耳闻八方”体现的注意的哪个特性( )。 A.集中性 B.指向性 C.选择性 D.分配性 5. 通过对(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 B.失语症病人 C.割裂脑 D.脑成像 6. 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 A.依恋 B.伙伴交往 C.角色学习 D.自我同一性 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 8.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 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C.树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

9. 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A.生理因素 B.环境因素 C.认知因素 D.以上都不对 10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 )。 A.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11.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 )。 A.James-Lange B.Cannon C.Ekman D.Wundt 12.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3.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4. 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15. 情绪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7.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 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19. 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

考研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真题汇总 年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章节 2007 31 32;33;34 35;36;37;38 39 40;41 42;4344 45 2008 31;32;33 38;41;42 43;44 34;35;4536 37 39 40 2009 34 35;36;37 38;39;42;45 40;41 43;44 2010 35 34;36 38 37 2011 34;35 37 36 38 2012 37 34;36 38 35 2013 37 36;38 34 35 2014 37 36 35;38 34 2015 36 37;38 34;35 2016 34 35 37 36;38 2017 36;37;38 35 34 1

2018 34 36 35;3837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007年,第31题】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009年,第34题】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2007年,第33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08年,第32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

心理学考研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心理学考研冲刺模拟试 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心理学考研冲刺模拟试题及答 案 推荐做法:勤思考研建议大家,在做完习题后,对于做错的题目,请细心翻阅课本,找出自己存在意义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不要过分纠结于得分。在此阶段,真题和模拟题是我们备考的重要资料。过于基础的习题可以暂时搁置。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心理过程包括 ( )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感知觉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 C..感知觉过程、思维过程、行为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对大脑机能定位说描述正确的是() A.定位说主要采用电刺激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B.定位说始于对失语症的病人的临床研究 C.定位说是颅像学的延续和发展 D.斯佩里对听觉性言语中枢的研究支持了定位说 3.司机在路况复杂时比在路况简单时更小心,这可以很好的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 A.认知资源理论 B.双加工理论 C.过滤器理论 D.衰减理论 4.舌中对下列那种味道最为敏感() A.酸味 B.辣味 C.咸味 D.甜味 5.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是下列哪种错觉理论观点是() A.神经抑制理论 B.深度加工理论 C.眼动理论 D.常性误用理论 6.当距离超过多少米时,我们无法根据双眼线索判断距离() A.1200 B.1300 C.1500 D.1600 7.下列哪种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体现了干扰说的观点() A.系列位置效应 B.复习的时间 C.提取线索 D.情绪或动机的压抑 8.小白鼠跳台实验说明了( )是短时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A.反响回路 B.突出结构 C.长时程增强作用 D.核糖核酸 9.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会采用的四种策略,其中相对最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10.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特点的是下列哪种思维() A.创造思维 B.经验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11.大脑左半球颞上回病变引发的病症是() A.运动型失语症 B.表达性失语症 C.接受性失语症 D.阅读障碍 12.在下列关于面部表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部肌肉对喜悦、怨恨等情绪表达比眼部肌肉重要。 B.眼部肌肉对忧愁、惊骇等情绪的表达比口部肌肉重要。

考研数学二模拟题(新)

考研数学二模拟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1)当0x →时,设2 arctan x α=,11(0)a x a β=(+)-≠,2 arcsin x tdt γ=? ,把三个无 穷小按阶的高低由低到高排列起来,正确的顺序是( ) (A ),,αβγ;(B ),,βγα;(C ),,βαγ;(D ),,γβα; (2)设函数()f x 在(,)-∞+∞内连续,在(,0) (0,)-∞+∞内可导,函数()y y x =的图像为 则其导数的图像为( ) (A) (B)

(C) (D) (3)若()f x 是奇函数,()x ?是偶函数,则[()]f x ?( ) (A )必是奇函数 (B )必是偶函数 (C )是非奇非偶函数 (D )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 (4)设220ln(1)() lim 2x x ax bx x →+-+=,则( ) (A )51,2a b ==- ;(B )0,2a b ==-;(C )5 0,2 a b ==-;(D )1,2a b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无界函数与无穷大的乘积必为无穷大; (B )无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必为无穷小; (C )有界函数与无穷大之和必为无穷大; (D )无界函数与无界函数的乘积必无解; (6)设线性无关的函数123,,y y y 都是二阶线性非齐次方程()()()y p x y q x y f x '''++=的解, 123,,C C C 为任意常数,则该方程的通解是( ) (A )112333C y C y C y ++; (B )1123123()C y C y C C y +++; (C )1123123(1)C y C y C C y +---;(D )1123123(1)C y C y C C y ++--; (7)设A 是n 阶矩阵,齐次线性方程组(I )0Ax =有非零解,则非齐次线性方程组(II )T A x b =,对任何12(,, )T n b b b b = (A )不可能有唯一解; (B )必有无穷多解; (C )无解; (D )可能有唯一解,也可能有无穷多解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考研心理学专业全国统考全真模拟试题

2007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全国统考全真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2.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 B.心理动力理论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3.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部感觉 4.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A.神经元 B.胶质细胞 C.突触 D.反射弧 6.机能系统说由()通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总结提出的。 A.布鲁德曼 B.加尔 C.弗洛伦斯 D.鲁利亚 7.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9.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10.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2.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4……“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考研数学三模拟题

考研数学三模拟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1)()f x 是在(0,)+∞内单调增加的连续函数,对任何0b a >>,记()b a M xf x dx =?, 01[()()]2b a N b f x dx a f x dx =+??(中间的加号改成减号),则必有( ) (A )M N ≥;(B )M N ≤;(C )M N =;(D )2M N =; (2)设函数()f x 在(,)-∞+∞内连续,在(,0)(0,)-∞+∞U 内可导,函数()y y x =的图像为 则其导数的图像为( ) (A) (B)

(C) (D) (3)设有下列命题: ①若 21 21 ()n n n u u ∞ -=+∑收敛,则1 n n u ∞=∑收敛; ②若1 n n u ∞=∑收敛,则10001 n n u ∞ +=∑收敛; ③若1 lim 1n n n u u +→∞>,则1n n u ∞=∑发散; ④若1()n n n u v ∞=+∑收敛,则1n n u ∞=∑,1n n v ∞ =∑收敛 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设220ln(1)() lim 2x x ax bx x →+-+=,则( ) (A )51,2a b ==- ;(B )0,2a b ==-;(C )5 0,2 a b ==-;(D )1,2a b ==- (5)设A 是n 阶矩阵,齐次线性方程组(I )0Ax =有非零解,则非齐次线性方程组(II )T A x b =, 对任何12(,,)T n b b b b =L (A )不可能有唯一解; (B )必有无穷多解; (C )无解; (D )可能有唯一解,也可能有无穷多解 (6)设,A B 均是n 阶可逆矩阵,则行列式1020 T A B -?? -? ??? 的值为 (A )1 (2)n A B --; (B )2T A B -; ( C )12A B --; ( D )1 2(2)n A B -- (7)总体~(2,4)X N ,12,,,n X X X L 为来自X 的样本,X 为样本均值,则( )

2011心理学考研模拟题一

.. 一、单项选择题: ) 1.心理过程包括(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 2. )。点是( D.认知的观点现象学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行为的观点 A.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 3. 。)童能做到这种程度(形式运算阶段 D.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 。) 4.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内部感觉 D. C.平衡觉 A.动觉 B. 痛觉)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 5.( D.行波理 论C.特异化理论 A.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B.模式理论 ) 6.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色的 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C. 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D.)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 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 7.( 耳不闻”现象双加工理论 D. C.认知资源理论过滤器理论 A.衰减理论 B. 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 8. )指的是注意的( 能动性 D.B.集中性 C.目的性 A.指向性 ) 9.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D.概念名称的组合定义 C.言语讲解 和概括 B. A. 典型事例 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 10. 是();. .. 概念学习 D. 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A.连锁学习 B. ) 11.具有加工信 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长时记忆 D. C.工作记忆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的有效性 12.内容效度主要用于考察(成绩、技能测验 D. C. 特殊能力测验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 13.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的误差是( D.评分误差C.抽样误差 A.随机 误差 B.系统误差 应采用( 14.考察学生某次考试的分数与教师评定学术等级之间的相关程度,) D.二列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 B.积差相关斯皮儿曼等级相关 C. A. )1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D. B.抽象思维 C. A.集中思维

考研数学模拟测试题完整版及答案解析数一

考研数学模拟测试题完 整版及答案解析数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7考研数学模拟测试题完整版及答案解析(数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0x →时,下面4个无穷小量中阶数最高的是 ( ) 23545x x x ++ (C) 3 3 ln(1)ln(1)x x +-- (D) 1cos 0 x -? 【答案】(D ) 【解析】(A )项:当0x → 2 2x = (B )项:显然当0x →时,235 2454x x x x ++ (C )项:当0x →时,3333 33333 122ln(1)ln(1)ln ln 12111x x x x x x x x x ??++--==+ ?---?? (D )项: 1cos 3 110 0001(1cos )2lim lim lim k k k x x x x x x x x kx kx ---→→→→-?=== ? 所以,13k -=,即4k =时1cos 0 lim k x x -→?存在,所以4 1cos 0 8 x -?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函数()f x 在[],a b 上可积,则()f x 必有原函数 (B)若函数()f x 在(,)a b 上连续,则()b a f x dx ?必存在 (C)若函数()f x 在[],a b 上可积,则()()x a x f x dx Φ=?在[],a b 上必连续

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15题×1分=15分) 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 A、初创时期 B、过渡时期 C、发展时期 D、停顿时期 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A、社会化 B、人格化 C、价值化 D、人文化 3、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 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4、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启动、导向、激励以及() A、沟通 B、管理 C、评价 D、聚合 5、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阶段大体是出现在儿童() A、2-7岁 B、7-12岁 C、11-15岁 D、15岁以后 6、在经典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A、评价 B、强化 C、反应 D、刺激 7、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这种行为的倾向称为() A、直接强化 B、符号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8、提出“迁移”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桑代克 C、纳金斯 D、奥苏伯尔 9、事物的属性或者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 A、经验 B、知识 C、道德 D、技能 10、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被称为学习() A、需要 B、动机 C、奖赏 D、兴趣 11、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称为学习() A、班风 B、心境 C、心理气氛 D、情绪体验 12、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施测和评分等)来了解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结果被称为() A、评定 B、考试 C、测验 D、测量 13、一个人从事某项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的主观估计被称为() A、评价 B、理想 C、志向水平 D、成就动机 14、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离散分布 15、反映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的指标称为() A、信度 B、难度

考研高数模拟试题

模拟测试题(七)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三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函数sin y x x =+及其表示的曲线 ( ). (A ) 没有极值点,有无限个拐点 ; (B ) 有无限个极值点和无限个拐点 ; (C ) 有无限个极值点,没有拐点 ; (D ) 既无极值点,也无拐点 . (2) 设222 22(0(,)0,0x y x y f x y x y ?++≠?=??+=? 则在(0,0)点处, (,)f x y ( ). (A ) 连续但二偏导数不都存在 ; (B ) 二阶偏导数存在但不连续; (C ) 连续且二偏导数存在但不可微 ; (D ) 可微 . (3)(一、三)设级数 n n a ∞ =∑收敛,则下列三个级数① 2 1 ,n n a ∞ =∑②41 ,n n a ∞ =∑③61 n n a ∞ =∑中( ) (A ) ①、②、③均收敛 ; (B ) 仅②、③收敛 ; (C ) 仅③收敛 ; (D ) ①、②、③均未必收敛 . (3)(二) 设21,0 ()||,(),,0 x x f x x g x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