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构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落实《纲要》精神结合新课标要求,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在德育课程方面稍作尝试。
一、德育活动课程的特征及功能
德育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德育活动课程是与德育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是德育的一个途径。德育活动课程可表述为:为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政治、思想、法制和道德方面的素质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课程。
传统的德育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部分,以固有知识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这不仅不符合德育的基本规律,也不能担当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征重任。尤其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或抽象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的德育课程应该是主要由活动组成。同德育学科课程相比,德育活动课程有如下鲜明特征:
1.实践性。学科课程重在认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同其他课一样,教师讲得多,引导得少,学生听得多,行得少,从而造成灌输和死记硬背,久而久之还形成学生逆反心理。而实践性的德育活动课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符合德育规律,尤其符合小学、初中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育富有成效。
2.学生主体性。以学科为中心的德育课程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条件,学生的自主活动受到限制,面而德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组织开展的,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3.经验的活动性。学科课程把系统的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已有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活动课程则是把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一种经验既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个体,也可以以活动的形式重组。
显然活动性的经验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虽然德育活动课程还有其他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但同学科德育课程比,学习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经验活动性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1、构建德育课程目标体系
一是确定学生品德行为发展目标:团结、助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师、孝敬、勤奋、节俭、遵纪、守法、公平、正义。
二是确定学生价值观发展目标:自我观、亲情观、友情观、幸福观、集体观、国家观。
2、构建德育课程内容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德育的主要内容,进行6个方面的教育,即(1)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心、荣誉心、责任心、合作心、奉献心”等“六心”的意识和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并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进行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3)进行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时代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创新的精神。(4)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良好品质。(5)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6)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3、构建德育课程实施体系
确定德育的两大载体,即课程载体、生活载体;探究四种德育模式,即:探究德育学科课程的施教模式,着力解决学生“知而不行”问题的方法,探究德育渗透课程的渗透方法,研究如何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探究德育活动课程的活动模式,研究如何将活动的主题与活动的方式有效结合;探究班主任及每日五分钟德育,追求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即“三三三德育模式”。
明晰“道理说服法、个别谈心法、情境陶冶法、实践体验法、集体感染法、榜样引导法、经验交流法、评价激励法、两难辨析法、教者示范法”等十种德育方法的适用范围。
四种种德育模式和十种德育方法最终通过三种德育课程的实施来完成。
一是德育学科课程。即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学科渗透课程。结合我校开发的《学科德育渗透教师用书》,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寓德育于语文、历史、数学、地理、艺术等其它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修改“教案格式”,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要点。
三是德育活动课程。首先依托地方开发的3大类44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性课程,其次结合地方课程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最后在校本课程中,以传统节假日为切入点,设计相关主题活动方案,以“六心”即“关爱心、感恩心、荣誉心、合作心、责任心、奉献心”的教育为重点,编印了《“六心”教育读本》,设计“德模故事讲座、校园德模人物宣讲”等相关的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六心”教育,通过“六心”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4、构建学生品德行为评价体系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德育工作的必要环节,它具有导向、激励、甄别、调控等功能。坚持“以评价促发展”原则,确定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项目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构建学生品德评价体系。编制相应的《学生品德行为测评表》。
在实施评价时,以分项评价为主,呈现给学生的是14维品德行为各项的几何平均数,便于学生的明确努力的方向,便于教师、家长明确德育的重点,进而提高德育有效性。
我们认为评价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考核,对学生而言,评价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品德不断向上发展。积极发挥学生品德评价的导向性,努力实现德育评价指标系列化、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努力实现德育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德育工作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学生、实际、生活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德育工作常做常新。我们将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渗透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完善“新阳中学德育协同课程体系”,从“课堂教学、校园布饰、活动、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等4个渠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实现课程与德育的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构想
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