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年代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认为暴露抗战阵营的黑暗和丑陋只会有利于敌人。 有人认为文学在反映抗战时必须同时改造旧社会和民 族性。
民族战争中要不要“暴露”与“讽 刺”
(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 争 正方:肯定民族形式 反方:否定民族形式

1940年3月,向林冰发表 《论“民族形式”的中 心源泉》,主张“以民 间形式为民族形式的中 心源泉”,并否定“五 四”新文艺借鉴外国的 经验。

正方:文学与抗战(政治) 有关

老舍代表“文协”写了封
公开信,反对梁实秋的观
点。
战争时期文学要不要紧贴战争
(二)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1938年,张天翼发表讽刺小说《华威先生》,它讽刺了抗 战阵营上层中以“领导抗战”为名抢班夺权的“抗战”官 僚。这篇小说被日本翻译后,引起轩然大波,从而导致了 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三、国统区的重要文艺论争
(一)关于“与抗战无关”的争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反方:文学与抗战(政治) 无关 1938年12月,梁实秋重提 了他的“为艺术而艺术” 的观点,并特别提出“于 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 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 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 是好的……至于空洞的 ‘抗战八股’,那是对谁 也没有益处的”。
2、《讲话》的核心内容

(2)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指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文艺批评“政

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
位”。
第三节


孤岛与沦陷区文学一、孤岛来自学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即从1937年11月上海 沦陷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侵入, 在如同“孤岛”般的租界里从事的进步文学。它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出版、散文、戏剧三个方面。

反方:反“民族主义文学” 遭到文艺界的普遍反对。 梁实秋从自由主义文艺立场

1940年,陈铨、林同济、 雷海宗等人在昆明创办 《战国策》,提倡“国家 至上、民族至上”,鼓吹 “强力政治”和“英雄崇 拜”,要求“一切政论及 其他文艺哲学作品,不离 此旨”。代表官方立场。
出发提出异议。

进步文艺界则进行了猛烈批 判。
40年代文学思潮
陈灵强
40年代文学话语空间的分裂

随着战争时局的发展,政治空间和文学空间被
渐次打破,全国分裂成国统区、解放区、沦陷
区三个话语空间,还有特殊的话语空间——
“上海孤岛时期” 。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思潮


一、国统区文学思潮发展的2个阶段 (一)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1937——1945

葛一虹在《民族遗产与 人类遗产》、《民族形 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 “民间形式”吗》等文 中,完全否定民间旧形 式,并全盘肯定“五四” 新文学。
战争时期文学形式的走向问题
(四)有关现实主义和“主观”的大论 战

反方:现实主义是主观的


(启蒙传统) 40年代,胡风批判 “客
正方:现实主义是客观的 (战争传统)
(1)解放区早期声音多元,或歌颂或暴露
作家的多源性:红军、国统区、沦陷区、苏联
归来、根据地新作家

(2)解放区不需要声音多元,需要齐声合唱
(二)《讲话》

讲话的主题是解决文艺 与革命的关系问题,确
1、概况 《讲话》的全称是《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由《引言》和 《结论》两部分构成。 1942年5月,毛泽东亲自 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 谈会,曾两次就文艺整 风问题发表讲话。
二、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处于政治高压下的“不自由”状态,
在“言与不言”之间。

一方面严禁一切“激发民族意识对立”、“对
时局具有逆反倾向”的作品,大规模的“焚
书”;

另一方面力图引诱和胁迫作家为“建设大东亚
新秩序”而写作。

沦陷区文学有两种趋向:
回归“五四”和凡俗人生的复现这两股倾向相
互交织、对立,形成沦陷区文学的独特景观。
强权政治是否该界入文学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解放区文学思潮发展的2个阶段 (一)整风前——鼓励“创作自由”
丁玲《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批评官僚主义、小生产 者习气等。

王实味《野百合花》


(二)整风后——呈现“统一风貌”
完全遵照《讲话》精神规范创作。
(二)《讲话》

1、《讲话》诞生的历史语境

观主义”和“机械主
义”,提出“主观战斗 精神”和“精神奴役底
创伤”等命题。
邵荃麟指出胡风等人的 思想离开了“唯物论”, 认为文学创作要遵照 《讲话》解决好作家的 思想认识和立场问题。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五四启蒙 文学传统或开启战争文学传统
(五)关于“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文学”的 论争

正方:“民族主义文学”
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的方针。它是当时文艺
运动的指导文献,而且
对解放区和新中国的文 学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讲话》


2、《讲话》的核心内容
(1)确定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这是一个文艺“为
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突出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这一途径,毛泽东从政治 家的角度指出知识分子的“劣根性”,并要求“文艺工作 者从思想感情上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初期:亢奋热烈的民族情绪宣泄 后期:对民族文化的凝重反思
街头剧“好一计鞭子” 《寒夜》、《四世同堂》……


(二)民主文学思潮
1945——1949
《马凡陀的山歌》
二、国统区文学的主要文学现象


“文协”:
全称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 年3月在武汉成立,500多名作家出席了会议。它 的成立是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 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它的会刊是《抗战文艺》。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 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课外思考题:

1、深入思考“战争”与“文学”的关系。
2、细读张爱玲《金锁记》,深入思考《金锁记》
标题所蕴之深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