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姑苏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天的最后一阵风拂过田野,青杏躲进苍cuì⑴ 的叶片背后抿嘴偷笑;麦苗轻轻摇yè⑵ ,翩然起舞;豌豆花含苞待放,娇羞地依wēi⑶ 在大地温暖的怀里;野草跟在庄稼身后,跳着,笑着,追zhú (4) 着晨曦里洒下的第一缕阳光。

2. 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呕心沥血精诚所致循序渐进异曲同工金壁辉煌

3.

①多谢浣纱人未折,。(郑谷《莲叶》)

②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______《赠荷花》)

③________________,此花真合在瑶池。(陆龟蒙《白莲》)

④荷叶罗裙一色裁,。(王昌岭《____________》)

⑤,未抵西湖泛野航。(苏轼《莲》)

⑥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孙悟空巧妙进攻,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

B. 《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误闯白虎堂”等情节读者也都耳熟能详。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

贵的神奇小说”。

C. 孙悟空具有高超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D. 名著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

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2) 简述《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四个菩萨化身母女试探师徒禅心)的情节。(3分)

5. 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限25字以内)(3分)

新浪网消息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全国中小学生学雷锋“六个一”活动于3月5日

全面启动。广大中小学生将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

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

北京雷锋小学等联合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中小学认真组织学雷锋“六个一”活动、全

国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学雷锋“六个一”活动。倡议书提出,“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就是通过读雷锋故事、雷锋日记等书籍和讲雷锋故事,让今天的中小学生知道雷锋是如何对待学

习、工作、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了解雷锋是怎样成长的。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5分)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6.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这是典型的手法。(3分)

7.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8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11.《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10分)

民间信仰中的猴

刘汉杰

①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像文化灵物:它是人类的始祖,能与人类交通,有封侯之兆,能觉察、预防马疾,等等。

②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猴子变人的神话。藏族神话这样讲述:有一只修行的猕猴,一个罗刹女欲与其结合,猕猴不允。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二者婚配,生下六只小猕猴,小猕猴被送到果实丰盈的树林中生活。三年过后,猕猴已经繁衍了500多只。由于林中果实有限,众猕猴面临饿死的危险。为使它们繁衍下去,老猕猴从观世音菩萨那里取来粮食种子撒向大地,此后大地便长满了五谷。那些猕猴因为吃到了充足的粮食,身体发生了变化,体毛慢慢变短,尾巴渐渐消失,后来又学会说话,最终变成了人。这些人便是藏族的祖先。

③羌族也有“猴子变人”的神话。汉族没有这样的神话,却有人猴交通的逸闻。民间流传着很多人猴婚配的故事,有研究者概括这类故事为“猴娃娘型”。其情节大致是:一个老婆婆的女儿被猴抢走;在喜鹊的指引下,老婆婆得以进入猴洞;然后,母女俩设法逃回;猴因思念其妻,频繁到村中啼哭;母女俩用某种方法伤到了猴,猴再也没有出现。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对人猴交通的现象曾有评说:猿猴好人间女色,每窃妇以逃,此吾国古来流传俗说,屡见之稗史者也。

④孙悟空本是文学形象,最早见于宋代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品中的主要角色“猴行者”,曾自称“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后,这一形象经民间艺人不断演绎,至吴承恩写进《西游记》中,成了家喻户晓的“齐天大圣”。在清代,孙悟空不但出现在戏曲、民间故事中,而且被民众奉若神衹。

⑤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十二生肖,本是古人为纪时而设的标识,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东汉时已与现在的完全相同,南北朝时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朝陈诗人沈炯曾作十二属相诗,其中有“猴栗羞芳果”句,猴栗是果子的一种,又名茅栗、柯栗,这句诗的大意是猴栗永远难以称得上是芳果。到后世民间,十二生肖又与人事相关联,具有了相生相克的神秘力量。古代相吉之书《玉匣记》上曾说:“从来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断,猪遇猿猴不到头。龙逢兔儿云端去,金鸡见犬泪交流。”

⑥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猴”因与“侯”音同,猴便有了功成名就、官至极品的象征意义。在民间吉祥图案上,一只猴趴在枫树上挂印,有“封侯挂印”之寄托;一只猴骑在马上,有“马上封侯”之窝意;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有“辈辈封侯”之含义。其实,猴之所以得名“猴”,东汉班固《白虎通》中这样解释:“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

⑦除此以外,民间又视猴为马的守护神,能预防马疾,因此养马人常于马厩中养一只猴。又一说,将母猴的尿与马料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因此,猴才有了“避马瘟”这一别称;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因为有这样的信仰,在陕西渭南地区,旧时大户人家门前栓马桩的上端多雕有石猴。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马帮长途贩运时,常携一只猴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