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二、教师信息素养

1.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内涵

第一,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去;

第二,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信息资源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第三,能准确、高效地解读和分析评价信息;

第四,能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第五,能有效地将相关信息和所教学科整合;

第六,能利用相关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八,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第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综合来看,信息素养包含以下方面:

①.信息意识。指人们对情报现象的思想观点和人的情报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②.信息伦理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信息意识对信息道德行为有规范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政策意识能使用户利用信息的行为在法律、政策的规范下进行。信息道德包括:信息行为人必须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对引用的成果用一定的方式表示感谢等等。

③.信息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明白,对于其发展与作用是否了解,应该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④.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理解信息即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具体来说就是分析信息内容和信息来源,鉴别信息质量和评价信息价值,决策信息取舍以及分析信息成本的能力。获取信息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查找、提取、记录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即有目的地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用于学习和科学研究之中,通过

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并综合运用,以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工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的构成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的能力、表现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布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2.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1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十一世纪,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处理能力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存能力,它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信息时代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面对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具备信息素养。

2.2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2.3课程整合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熟练运用常用的信息技术的能力。

3.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3.1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

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2 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目前,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3 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设立考核制度,目前接受各种以信息化为主的师资培训已成为教师迎接教育信息化挑战、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培训的具体目标、形式、模式主要有:①培训目标。培训的具体目标包括:(1)信息观念、情感意识;(2)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3)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4)数字化教学技能;(5)信息伦理道德。②培训形式。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远程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定点、专门培训机构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初级、中级与高级培训相结合。③培训模式。培训模式包括: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研究性学习。

通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层次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整合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最终是体现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将逐步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短期培训。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的进修活动,如参加各大专院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