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牛顿三大定律之一,学生对之都很熟悉。
但是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问题时就会存在一些错误。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相当一部分人会认为思维定势对解决物理问题很不利,是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牛顿第三定律的方法包括测试和问答,浅谈了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应用,并给予物理规律课堂一点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三个阶段: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我采用“矛盾冲突法”,借助于实验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去发现问题,为运用矛盾冲突法纠正错误认识,建立的正确认识作好铺垫。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如何?”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思维习惯往往去找实际不受外力的物体:如太空中的物体等,很难提出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直接提出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课后仔细思考发现这种处理并不好,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应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体不存在,我们能否使物体几乎不受外力作用?能否使物体尽可能少受外力?如何将少受外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与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联系起来?然后得出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使学生明白“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况,我们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得到理想状况。
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第二阶段:实验探究。
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猜想后,我让学生自主、合作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把实验方案汇报交流,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再以动画展示斜面小车实验过程,给学生以启示,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的技术关键,最后学生动手实验探究。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只起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课后我感到,还没做到完全放手,比如,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是老师直接提出的(为了节省时间),如果教师提供给学生提出问题的舞台,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会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阶段:深化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后,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针对牛顿第一定律,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设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
方位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考虑到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那只能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挖掘问题。
没想到同学们踊跃提出了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学生能解答的我就让学生解答,有的问题需在老师的点播下由学生解决,有的问提我直接告述学生是以后要继续学习的。
这样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思维定势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知识的建立,是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维定势直接影响学生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的判断阻碍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探讨和灵活理解。
思维定势使学生错误理解物理现象。
例如在一件屋子里放有剪刀、海绵,请问凭你的感觉你觉得哪个物体的温度最低?毋庸置疑大多数学过物理知识的和没有学过物理知识的都会回答剪刀的温度最低。
难道那些学过物理知识的人不懂的热传递吗? 完全不是还比如大多数的学生对惯性都有这样的感觉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的惯性大。
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速度大的车子很难刹车。
是他们的思维定势侵占了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回答,所以说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
这些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定势或许是来自日常生活理论或许是日常体验,它是个人与他接触的环境而形成的一种认识。
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摄取的感性知识这样造成了认识世界的粗浅经验和模糊的思维界限。
它是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种朦胧意识,学生往往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赋予逻辑思辨能力的语言表达清楚,但它作为一种观念知识仍有实质性的内容课后,我认识到,相信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作用必不可少的前提。
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机会,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会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