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词的英雄情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辛词的英雄情结

辛弃疾为南宋的伟大爱国词人,一生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由他带到南宋发扬光大,加之当时渴望恢复的民情国事相推移磨荡,复与南渡初期张元翰,张孝祥诸家的风气相翕合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此为南北宋词坛风气转折的一大关键。稼轩词在当时已能俯视一代词风,身后亦泽被词人非止一代。在本文中,我将从

(一)辛弃疾的生平

(二)辛弃疾的思想倾向

(三)从诗词中感悟辛词的英雄情结

这三方面阐述问题。

一: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在山东金统治区,青年时期组织了两千多人马的一支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的山区起义,后参加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军中任“常书记”。次年受命奉表南归,授承务郎。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一生坚决抗金,反对投降。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遭馋落职,退居江西上饶近二十年,

其间曾两度启用,任福建,浙江安抚使等,但很快又被罢免。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二:辛弃疾的思想倾向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思想的主导倾向,表现为对中原山河和人民的系念,对恢复统一的向往,对投降苟安主义者的极度鄙视和愤慨,他一意以统一中原为己任,那火一般的爱国热情,贯穿在他的一切言论行动中,也贯穿在他的所有文学作品中。但由于南宋统治者一贯采用妥协投降政策,使他的抱负和才能始终得不到伸展。正所谓“辛稼轩当末世之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悲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辛弃疾出生于金兵沦陷区,从小目睹百姓的苦难,金兵的残暴,青年时期就立下收复中原的志向,但朝廷苟安,无意北上。主降派排斥打击爱国之士,这使得辛弃疾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从而唱出了“大声镗鞳,小声铿鞫,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英雄之词。下面从具体的诗词中感悟辛词的英雄情结。

三:从诗词中感悟辛词的英雄情结

辛弃疾词中始终充溢着一种典型情绪———英雄情结。这种

英雄情结主要是由于他自身的“角色错位”导致的壮志难酬造成的。辛弃疾在人生道路上有两种“角色错位”。“一是由一位骁勇善战的

武将‘错位’为一位处理俗务的文吏,二又由一位极富才干、本可做一番大事业的能吏‘错位’为一位隐居乡间的‘闲人’。”这种“角色错位”使他一生致力的抗金恢复事业付诸东流,“平生志愿百无一酬”(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英雄壮志难酬,心中难免郁积,发而为词,形成不可遏制的典型情绪。这种典型情绪充溢在他的送别词、唱和词、写景词、农村词中。具体表现为“英雄志”、“英雄气”、“英雄梦”、“英雄怨”、“英雄泪”、“英雄笑”。英雄志”是他典型情绪的核心,没有“英雄志”就没有其他几个方面,“英雄气”等都是英雄志的派生。壮志难酬,发而为气,气结胸中,化而为梦,梦又破灭,怨恨乃生,伤心至极,以致流泪,无奈之下,只有苦笑。

(一)整顿乾坤“英雄志”

英雄离不开战场,需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辛弃疾的青年时代就是在火热沸腾的抗金战斗中度过,聚众两干,揭竿而起,杀义端,擒张安国。但南归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亲临抗金一线。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只能用在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和杀赖文政,平茶商军上,这对于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英雄来说是痛苦的。所以,他以词为媒介来缅怀青年时代那段匹马貂裘、英姿飒爽的喋血生涯.寄托自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的战斗渴望,真可谓“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词坛飞将军也”。因追念少年时事而作的《鸱鸪天》就是此类词中的名篇。“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妮银胡脎,汉箭朝飞金仆姑。”程千帆指出:“不只是

对早年那种战斗生活表示无限的追怀,愿意永远保持着对于它的鲜明记忆,而且还往往以想象来补充它,丰富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在上述心情下写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既是辛回忆年轻时参加抗金活动的经历,又是想象中理想的战斗生活。上片由将军的营帐到整个军营再到阅兵场.塑造了一个醉中梦里也不忘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摩下炙”,“塞外声”插写热烈豪迈的军营生话.大块地吃肉,大碗地喝酒,用乐器演奏悲怆的塞外曲调,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最后以“沙场秋点兵”结束上片。一个“秋”字道出:秋天军粮充足,马肥兵壮,正是出兵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下片描写激烈紧张的战斗场面。“马作的卢”,“弓如霹雳”,通过古代战场上最具威慑力的铁骑和强弩。使整首词有了强烈的动感。末句却以“可怜白发生”陡然一变.由想象同到现实,由英雄的壮怀转为英雄的悲慨。辛弃疾个人的英雄气质、战斗精神渗透到了词的创作中.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丰富了词的题材,并直接反映到词创作里,故辛词充满了金石之音、阳刚之气.而这也正是辛词被称为“英雄之词”的重要原因。

在被称为壮词的篇章中,辛弃疾刻画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像“年少万兜鍪”的孙权,“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破敌金城雷过耳”的李广等,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寄托了辛弃

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中有所体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做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嘉泰四年三月,辛弃疾被派到镇江做知府。站在北固楼上,遥想当

年赤壁之战,孙权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凸显了孙权的盖世武功。抒发

了自己当如孙仲谋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是稼轩词中最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抗金救国的大志。二: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忠的忠心。他希望自己向孙权和刘裕一样,有一番丰功伟绩,恢复大好河山。

他的许多词句都以报仇雪耻、整顿乾坤的事业自勉,也经常以此激励

他的朋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帅

致道席上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