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选煤现状剖析

我国选煤现状剖析
我国选煤现状剖析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选煤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目前选煤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开发状况,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目前选煤技术方法与工艺、选煤设备等方面的发展及现状;并结合国外选煤工业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情况,阐述了我国选煤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炭选煤发展趋势

我国选煤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自己的选煤工业,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0年,以“洗煤保钢”为主要内容的选煤大发展。30年来,全国原煤年入洗量由510万t增至11422万t,原煤入选比例由7.67%提高到18.40%,基本满足中国钢铁工业对炼焦煤质量的要求。

第二阶段,1981~2000年,以“洗煤节能”为主要内容的选煤阶段。1982年,国务院颁发了“发展洗煤,节约能源”的指示,对促进洗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国原煤入洗能力从1.1亿t增至2000年的5亿t以上,原煤入洗量从1.2亿t提高到4亿t。第三阶段,从2001年起,煤炭工业面临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压力,选煤作为洁净煤技术的基础,选煤工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发展动力煤洗选和提高炼焦煤精煤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中国的原煤产量为19.6亿t,正在运行的选煤厂有2000余座,其中中型以上选煤厂394座。选煤设计能力7.5亿t/a,实际生产能力6.0亿t/a,入洗能力占原煤产量的38%。到2005年,预计选煤能力将达8.0亿t/a,入洗量将达到6.5亿t/a。原煤入选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原煤增长速度。

近年来,动力煤的洗选加工发展很快。2003年已发展到107座,入选能力23509万t。另外正在建设的选煤厂,90%为动力煤选煤厂。

1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

我国选煤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进步,20年前主要选煤方法是跳汰选,重介质分选刚刚起步,选煤厂装备水平较差,筛子只有12m2,跳汰机只有14m2。在80~90年代,先后出现了开滦范各庄、兖州兴隆庄、平朔安太堡等一些技术和装备先进的选煤厂,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推广应用,国产的大型选煤设备,如3.6×6.0m2前振动筛、35~40m2的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还有空气压滤机等技术的成熟使用,我国选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各种选煤方法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目前我国选煤厂使用的选煤方法的具体情况如下:跳汰选大约占26%,重介质分选大约占54%,浮选大约占14%,风选约占5%,其它方法约占1%。

随着技术的交流和经济的开放,国外的选煤工艺和选煤设备在我国选煤厂的建设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另外,随着环境要求的不断严格和用户对煤炭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一些老选煤厂由于技术落后和设备陈旧,将面临着大范围的改造,包括选煤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改造、设备改造、选煤厂布置改造、自动

化程度改造等等。

下面就我国选煤厂目前使用的选煤方法和选煤工艺及设备等进行论述。

1.1 选煤方法及工艺

1.1.1 选煤方法

我国地域广阔,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变化较大,从世界范围看,可选性属难选煤和极难选煤。所以,各种选煤方法在我国均有应用,主要方法为跳汰、重介、浮选以及干法选煤。

跳汰方法选煤对不同煤质的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系统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分选效果好等优点,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主要的选煤方法。目前在我国的各种选煤方法中约占1/3的比例。动筛跳汰近几年逐步地被应用,用来代替人工排矸。

重介方法选煤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已日趋成熟,特别是重介旋流器分选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归功于耐磨材料的应用,它延长了设备和管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密度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它使生产操作更加简单。同时,也降低了介质消耗。

由于重介选煤的投资及生产成本已与跳汰接近,而随着社会对精煤产品的要求提高,使煤炭的可选性变难,近几年重介方法得到突飞猛进的应用,大有取代跳汰方法成为第一的趋势。

浮选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在应用中,只有炼焦选煤厂和用于高炉喷吹的无烟煤选煤厂选用浮选工艺。目前也广泛地用于煤泥分选,已提高选煤厂煤炭的回收率。

干选(包括流化床选煤和风力选煤)在西部寒冷、水资源短缺地区以及易泥化煤种得到应用。但数量较少,且主要为风力选煤。

摇床分选、螺旋分选、自生介质螺旋滚筒分选、水力旋流分选在我国小型易选煤矿也有应用,但应用的较少。而国外螺旋分选在处理细粒煤中应用的较多。磁选、电选、X射线选、微波选、化学选、生物选尚在研究试验阶段。

1.1.2 常用的选煤工艺

我国现行的选煤厂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①大于0.5mm级的煤,一般用跳汰、重介选或跳汰与重介组合分选;②小于0.5mm级的煤,一般用浮选或煤泥重介选;

③特大块煤一般采用手选或动筛选或重介选。

1.2 选煤设备

1.2.1 分选设备

发展较快的设备主要有:重介质旋流器、干法、分选机、动筛跳汰机、微泡浮选柱(机)、重介刮板分选机(浅槽)等。

发展较慢的设备主要有:跳汰机、浮选机、重介斜(立)轮分选机、螺旋分选机等。几乎没有发展的设备主要有:螺旋滚筒分选机、水介质旋流器、摇床等。

(1)重介质旋流器

传统的DSM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高,一般用于分选比较难选的末煤。近年来,重介质旋流器发展很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越来越广。大直径(Φ1000mm)重介质旋流器(DSM)、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LARCODEMS)、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

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大直径,入选不分级原煤;②无压给料,减少次生煤泥量;③三产品,简化分选工艺;④长寿命,降低维护费用。

中国制造的二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300mm,处理能力为550t/h 左右,分有压给料和无压给料两种。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二产品重介旋流器直径在660~1000mm之间。进口产品最大直径已达到1500mm(应用在大同马脊梁选煤厂,为澳大利亚产品),处理能力为800t/h左右。

中国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研制和应用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大直径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全世界独领风骚。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400/1000mm(大同四台选煤厂);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400/1000mm(盘江老屋基选煤厂)。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简化了重介质分选工艺系统,促进了重介质选煤工艺在中国的应用。

(2)跳汰机

近年,随着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大力推广,跳汰选煤工艺所占比例在下降,跳汰机的发展创新也相对缓慢。现阶段所追求的目标是设备大型化、智能化,提高单机处理能力、分选效率、控制装置的灵敏准确性,检测装置的精确性和整机可靠性。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国产跳汰机有X系列、SKT系列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少数为CT、LTG系列筛侧空气室跳汰机和BM系列跳汰机。X系列跳汰机最大跳汰面积45m2,SKT系列跳汰面积24m2。国外引进的有德国的巴达克跳汰机。巴达克跳汰机在性能及可靠性上略优于国产设备,但价格较高,目前国内使用不多。

动筛跳汰机应用于大块煤的排矸,在300~50mm原煤排矸下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排矸量大,用水量小,系统简单,故障少。在兖州地区,动筛跳汰机几乎成为各矿大块煤排矸的必配设备。目前不少矿区(如淮南等)都在考虑采用动筛跳汰机代替手选,其发展势头迅猛。

国产动筛跳汰机有液压传动式和机械传动式两种类型,最大面积为3.6m2。,处理能力为200t/h。

液压传动式使用效果较好,但故障率高,液压系统尚需进口。机械传动式机构简单、可靠,适合目前我国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受欢迎,但存在噪音较大、不便在线调节的缺点。

(3)干选机

干选机从早期的风力摇床、风力跳汰,到近年的空气重介选、复合干选的应用,逐步走向成熟。国内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复合式干选机和空气重介干选机两类设备。

空气重介干法选煤处理煤炭粒度下限为6mm,要求入选煤的外在水分<4%。虽然空气重介流化床在干法选煤工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实际应用效果却大受影响。主要原因为:由于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喷水较多,很难达到外水<4%的要求,原煤进行6mm分级非常困难;空气重介流化床所要求的介质粒度较窄,0.3~0.15mm级含量越高越好,<0.074mm的含量越低越好,这种粒度组成的介质很难配备。为此,空气重介干法选煤设备目前在我国使用不多,仍处于科研阶段。

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是FGX系列复合式干选机和FX系列风力干法选煤机。这两种设备综合了摇床和风力分选的优点,实用性强,投资较低,吨煤投资3~6元;煤炭加工费用比较低,吨煤加工费2~3元;入料粒度6~75mm,入料外在水分<7%。经过分选后,精煤灰分比原煤灰分降低约5~10个百分点。作为湿法分选的补充,FGX和FX系列干选机已在我国推广,在干燥缺水地区和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的企业,该干选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微泡浮选机(柱)

浮选机一直是用于<0.5mm级粉煤分选的主要设备。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是

机械搅拌式浮选机,但其单槽容积已趋向大型化,最大的单槽容积16m3。

近年我国引进了德国KHD公司生产的微泡浮选机,单槽矿浆处理能力高达400m3/h。平顶山田庄选煤厂和株洲洗煤厂合作开发的Φ3m、Φ2m微泡浮选机,采用压入空气和射流吸入空气相结合的进气方式,强化了微泡矿化过程。Φ3m 微泡浮选机单槽矿浆处理能力可达200~250m3/h,干煤泥处理能力为15~20t /h,精煤灰分低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应用前景广阔。

浮选柱用于细粒煤的分选,近年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经过不断改进的浮选柱在柱体高度上大大降低,对细粒煤的选择性较好,如在浮选泡沫层加喷淋水,精煤灰分较浮选机的低1-1.5个百分点。现国内使用较多的是FXZ系列静态浮选柱和FC-SMC系列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床)。

FXZ系列静态浮选柱直径1~3m,高度6~9m。FCSMC系列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有浮选柱、浮选床两个系列,柱体高度5.5~6m。处理能力相当时,浮选床的占地面积较小。

浮选柱的缺点是:①对粗粒煤泥的选择性较差,当入选物料粗粒级含量较多时,尾煤存在跑粗现象;②浮选药剂耗量较普通浮选机大;③当在泡沫层加喷淋水时,由于浮选精煤浓度减小,粒度较细,故精煤脱水比较困难。

(5)重介质分选机

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使用的用于块煤分选的重介质分选机多为斜轮、立轮分选机。20世纪90年代末,平朔安太堡选煤厂首次从美国弓l进了重介质刮板分选机(俗称浅槽),用于分选150~13mm级块煤。由于该设备具有易操作、易维护、低投资和高效率等特点,有替代重介斜轮、立轮分选机的趋势。目前我国新建选煤厂块煤分选工艺多采用重介浅槽和动筛跳汰机。重介浅槽分选机和动筛跳汰机相比,在价格和分选精度上有优势。与块煤跳汰机相比,也具有分选精度高,块煤破碎率低,矸石带煤量少的优势。国内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美国彼德斯公司生产的重介分选槽,其设备排矸量在250~300t/h,分选槽槽宽2~7m。国产重介浅槽分选机目前应用数量较少,但各种技术参数与国外设备差别不大。1.2.2 辅助设备

发展较快的设备主要有:筛分机、煤泥脱水设备(如加压过滤机、隔膜压滤机)等。发展较慢的设备主要有:末煤脱水离心机、破碎机等。几乎没有发展的设备主要有:渣浆泵等。

(1)筛分机

选煤厂通常使用各种筛分机来实现物料的分级、脱水、脱介。>50mm原煤分级大量使用的是圆振动筛、50~13mm筛分多使用直线振动筛、香蕉筛、棒条筛、概率筛;对于6mm及其更小粒级物料的筛分和外水较高煤炭的干法筛分,多采用棒条筛、琴弦筛、弛张筛等。

选煤产品的脱水、脱介大量采用的是直线振动筛。弧型筛+直线振动筛是我国选煤厂最常见的脱介方式。近年来,高频振动筛广泛用于粗煤泥的脱水,香蕉筛广泛用于产品脱介。

20世纪80年代引进美国RS公司技术制造的YA系列圆振动筛、ZKX系列直线振动筛使我国筛分机制造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世纪90年代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USK系列圆振动筛、USL系列直线振动筛、YK/YKR系列圆振动筛和ZK /ZKR系列直线振动筛,更为我国筛分机的选型增加了新品种。这些筛分机目前仍是我国选煤厂主要分级设备,近几年,国产筛宽3m及其以下筛分机的可靠性已不断提高,不需要再引进设备。

采用高频筛,对1.5~0.2mm物料进行初步脱水,然后与13~1.5mm末煤混合进离心机脱水,是近几年使用的粗煤泥脱水方法之一。高频筛因此得到重视和发展。

目前筛分机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增加筛分面积,提高筛分机的单机处理能力;②提高筛分机的工作可靠性;③提高筛分效率。

(2)离心机

末煤脱水使用较多的仍是各种立式、卧式离心机。其发展方向是加大筛篮直径、增加单机处理量,降低产品水分。长期以来,卧式振动离心机在我国推广缓慢,立式刮刀离心机创新更少。

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因其设备动平衡要求高、维护量大、占地面积大、电耗高等缺点,在我国使用数量在不断减少。

(3)加压过滤机与隔膜压滤机

过滤式煤泥脱水设备在引进设备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进展。自20世纪90

年代末,大柳塔选煤厂、田庄选煤厂引进奥地利Andritz公司的加压过滤机以来,加压过滤机以其处理能力大、产品水份低且呈散状易掺混的特点,在我国得到推广。国产加压过滤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后,经过不断改进,其性能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且在有些环节超过进口设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加压过滤机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加压过滤机已形成系列,并将朝着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快速隔膜压滤机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煤泥脱水设备,以其循环周期短、单位处理能力较大、产品水分低的优势逐渐得到认可。板框式压滤机虽然技术改进不大,但仍是选煤厂大量使用的最终煤泥回收设备。

(4)破碎设备

随着选煤厂的大型化,破碎设备近年也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通过量、简化工艺配置、降低机体高度、增加设备可靠性是破碎设备研究所追求的目标。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的分级破碎机在国内使用较多。国内开发的FP、2PGL等系列分级破碎机或强力破碎机,已逐渐成为主流机型.

FP系列破碎机具有破碎强度高、处理能力大、超粒和过粉碎较少、能处理湿粘物料的特点,且带有自动控制装置,可方便地纳入全厂集控,可靠性高。其中FP500分级破碎机主要用于选煤厂原煤或精煤的破碎作业。入料粒度上限

400mm,少量可到500mm;排料粒度40mm、50mm、80mm、120 mm、150mm、200mm。如果系统采取了除铁和除钼的有效措施,则原煤无需预先筛分及手选而直接破碎,从而简化选煤工艺流程,降低厂房高度,减少选煤厂的建设投资与生产费用。

(5)渣浆泵

对于采用重介旋流器工艺的重介质选煤厂,渣浆泵是关系到分选效果好坏的关键设备之一。引进澳大利亚技术生产的沃曼泵和按两相流理论设计的国产渣浆泵基本覆盖了国内选煤市场。沃曼泵的特点是过流通道大,可泵送大粒度物料,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但泵的重量大,效率稍低;应用两相流理论设计的系列泵的特点是泵的体积小,效率高,由于采用了高铬耐磨材料,使用寿命长。

2 国内选煤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选煤技术特别是选煤新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选煤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块选煤的设计和建设引进我国,截至2003年底,已投产和在建的模块

选煤厂已达50座,年处理能力达2亿t左右,80%以上为动力煤选煤厂,吨煤投资在20~35元之间。

(2)极细粒煤微泡分选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选下线达到10μm,短型微泡浮选柱2003年在田庄选煤厂通过鉴定,已推广应用。

(3)细粒煤的脱水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精煤压滤机在我国部分选煤厂应用,特别是加压过滤技术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从60~120m2形成了系列。由于细粒煤脱水技术的进步,近年,我国精煤平均水分降到10%以下。

(4)重介质技术近年发展很快,包括三产品和二产品重介、有压和无压重介都有了较大提高,重介质旋流器直径最大达到1500mm。我国近几年来建设的选煤厂很大一部分采用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技术,选煤效率达到90%~95%。

(5)选煤排矸技术发展的也很快,应用于缺水地区的风选、动筛跳汰和单段跳汰技术以及浅槽重介排矸在煤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煤炭的在线灰分分析技术逐渐被选煤厂和煤矿所接受,清华大学生产的在线灰分分析仪已在煤矿和选煤厂使用。由于采用了在线测试技术,进一步指导和促进了选煤厂的生产。

(7)选煤厂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选煤自动化技术不仅用于生产管理,也用于选煤生产监控,除了跳汰单机自动化外,选煤厂各工艺环节都可实现单机自动化。

(8)在加强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选煤技术装备,自动撞车技术已在大秦线和近期建设的大型选煤厂得到了应用。此项技术大大节省了撞车时间和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撞车人员的安全。

3 我国选煤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选煤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煤入选比例较低,商品煤灰分高。原煤入选比例大约为35%,特别是动力煤入选比例更低,因此商品煤平均灰分在20%~24%,电力用煤灰分在24%~28%,而发达国家在16%以下。由此导致煤炭利用率低,燃煤造成的污染严重。国外原煤入选比例在50%~90 %以上,冶金用的炼焦精煤灰分在5%~8%,我国平均9.0%以上。美国电厂用煤平均灰分9.3%,我国平均灰分25 %左右。

(2)选煤厂平均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我国现有选煤厂平均能力只有45万t /a左右,国有重点煤矿选煤厂平均能力也只有160万t/a,比国外平均规模低50%左右。因而全员效益、经济效益均较差。

(3)技术水乎差别悬殊,总体水乎落后。我国虽然拥有一批选煤技术和设备属世界一流的选煤厂,但绝大部分选煤厂的技术水乎只相当于国外60、70年代水平。还有一些技术、设备相当落后的乡镇小选煤厂。这些小选煤厂工艺落后,没备简陋,生产环节不配套,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4)选煤设备可靠性差,自动化水平低。机械设备的制造质量差,可靠性低,自动控制水平不高,特别是一大型高效选煤设备的可靠性有待提高。因此选煤厂需要备用设备,使系统变得复杂,增加了维修工作和维护人员,提高了加工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5)生产能力闲置严重。一方面原煤入选比例低,另一方面生产能力闲置严重,2002年全国选煤厂能力利用率仅为61.5%(国有重点矿选煤厂)。

(6)选煤工艺落后。先进高效的重介质选煤工艺仅占30%左右,大多数选煤

厂多采用跳汰工艺,煤泥浮选更少,造成精煤损失大、产品灰分高、分选效果差。

(7)共伴生矿物的分选、提纯和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煤系非金属矿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低级煤的提级方法和工艺技术还没有得到重视。

(8)细粒煤泥的处理和脱水技术,洗水闭路循环和煤泥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加强合理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煤的回收率,降低环境污染。

(9)选煤设备质量还不过关,一些大型的关键的选煤设备,如大型筛子、大型选煤机、大型离心脱水机主要还是靠进口。

制约我国发展选煤的因素主要有:

(1)环保、节能、质量意识差,很多人认为炼焦煤必须洗选,动力煤洗不洗都可以。

(2)洗后动力煤价格比原煤高,因为原煤经过洗选,一般排除15%~20%的矸石,要增加加工费、税收和利润,所以洗后的动力煤比原煤价格高30%~50%。

(3)在燃煤设备上,过去多数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窑炉是按高灰分低质量的原煤、中煤设计的,必须经过技术改造才能采用洗后的优质动力煤。

(4)在运输上,由于铁路运力紧张,不能完全保证精煤的分装、分运、分贮,用户往往得不到所需的煤炭品质和规格,影响了煤矿发展,选煤的积极性。

(5)在资金上,国家对煤炭工业的建设投资不足。往往先考虑矿井的建设,造成选煤能力大大落后原煤生产能力。

(6)国家对选煤技术和设备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进展不大。

4 我国选煤发展方向

4.1 选煤方法

我国原煤内在灰分较高,可选性难,近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分选精度高、对原煤适应性强、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的重介质选煤技术的产业化将成为我国选煤技术近期优先发展领域,使重介质选煤的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西部高寒干旱地区动力煤洗选应提倡采用省水型的选煤技术,如动筛式跳汰机、浅槽式重介分选机、单段跳汰机等,以及复式干法选煤。

为了提高稀缺的炼焦粉煤资源的回收,应采用先进的浮选法和螺旋分选技术充分回收细粒精煤。

4.2 工艺流程

通过采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和大型、高效设备尽量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设备数量和工艺环节,以便于操作和管理,节省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

为适应市场变化对产品的需要,工艺流程应力求机动灵活。工艺系统要有利于实现煤泥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和煤矸石综合利用。

以高效深度脱硫降灰为主要内容的选煤工艺与设备、动力煤分选、大型选煤设备提高可靠性与机电一体化,将成为重点开发研究的关键技术。

还有细粒煤泥的处理和脱水工艺与技术的优化,解决洗水闭路循环和煤泥的利用。

4.3 选煤技术理论

在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机理、选煤设备磨损机理、非线性科学,在选煤科学中的应用、浮选、微生物选、电化学选等方面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开发一系列前瞻技术,为选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4 选煤厂建设规模

矿井选煤厂建设规模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配套。选煤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与选煤厂的规模有密切关系,应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具有~定规模的集中型选煤厂。动力煤选煤厂处理能力应在60万t/a以上,炼焦煤选煤厂能力应在30万t/a以上,逐步淘汰小选煤厂。

采用金属结构的装配式选煤厂,可以减少厂房体积、降低厂房高度和生产能耗,提高建设速度。同时,应该采取防震、减震、防腐蚀和降低工业噪音的设施。

4.5 选煤设备

提高国内选煤设备的制造质量和技术性能,提高设备可靠性是建设优质高效现代化选煤厂的关键。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率可靠的选煤设备是实现选煤设备国产化的前提。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选煤厂,是提高选煤过程自动控制和装备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选煤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4.6 现有选煤厂的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充分发挥其能力,提高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向优质、高效、洁净生产方向发展。

对现有的大量的小选煤厂进行整顿、治理、联合和技术改造,使它们成为有一定规模、技术比较先进、环节配套、产品质量稳定、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的选煤厂。

4.7 贯彻“清洁生产法”

以选煤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搞好煤泥、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在选煤厂充分发挥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煤泥、煤矸石发电,生产建筑材料,实现清洁生产和矿区循环经济,搞好环境和生态保护。

选矿新技术概论

课程小结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0月26日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 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 )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 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 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 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选煤基本知识

一、选煤的作用 原煤在生成过程中混入了各种矿物杂质,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混入顶板和底板的岩石及其它杂质(木材、金属及水泥构件等等)。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原煤质量将越来越差,表现在混入原煤的矸石增加,原煤灰分提高,末煤产率增长,水分提高。为了降低原煤中的杂质同时把煤炭按质量、规格分成各种产品就要对煤炭进行机械加工以适应不同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为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创造条件。 选煤是利用煤炭与其它矿物质的不同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在选煤厂内用机械方法除去原煤中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要求。 选煤的主要目的是; 1.除去原煤中的杂质、降低灰分,提高原煤质量,适应用户需要。例如钢铁厂需要低灰分炼焦精煤,以便生产高质的焦炭。冶金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精煤灰分每降低1%,焦炭灰分可降低1.33%,而焦炭灰分降低1%,炼铁焦比可降低2%,高炉利用系数可提高3%,同时还可提高生铁的质量。因此,钢铁厂需要低灰分的炼焦精煤。 除去原煤中的杂质,可以减少铁路的无效运输。现在原煤中含矸量一般为20-30%,有的还更高,原煤经过洗选,研石就地排弃,就可以减少无效的运输。 除去原煤中的杂质可以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环境。 2. 把煤炭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供应用户对路产品,以便合理利用煤炭,节约能源。原煤经过洗选,精煤供给炼焦厂.中煤供给电厂,矸石就地废弃或综合利用。煤炭经过筛分分级,块煤可供铁路蒸汽机车、化肥厂,末煤供给发电厂,以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煤炭用途: 弱粘结煤:末煤供电厂用;块煤供蒸汽机车用。也可作气化、液化和热解加工及玻璃、陶瓷、烧制水泥炉窑用煤。低灰分的弱粘结煤还可与强粘结性肥煤配合炼焦。 长焰煤:主要作动力和民用燃料。 二、选煤方法

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徐祖贺

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徐祖贺 发表时间:2019-07-18T09:18:58.650Z 来源:《科技尚品》2019年第2期作者:徐祖贺[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煤矿企业为我国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煤炭的清洁利用变得极为重要,所以对于选煤技术的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先进选煤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其发展以及趋势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卧龙湖煤矿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对于能源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需求。其中,作为重要的能源类型,煤炭资源的弊端主要在于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加大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需要利用先进的选煤技术来对这一弊端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选煤技术尽管与其存在差距,但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选煤技术已经较之前有着极大的进步,对于我国选煤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中国煤炭资源使用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在稳步发展,煤炭的使用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2015年以来我国全国原煤产量已达37.5亿t,煤炭消费占所有能源消费总量的64.0%。由此可见,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来源。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间煤炭资源使用比例将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保持在50~60%的高比率。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上煤炭废气,废物处理技术不完善,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2014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974.4万t、2078.0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1700万t,均远超出我国环境承载能力。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废气,烟尘,悬浮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提高煤炭的使用率,减轻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废物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国选煤技术现状 2.1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方法 20世纪60年代,我国选煤企业开始引入重介质选煤技术,相较于其他选煤方法,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分选下限低等优势。目前,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选煤厂。 该方法主要利用离心力对原煤进行分选,分选过程复杂。简而言之就是,给重介质旋流器设置合格介质给料压力、循环介质量等参数,以此实现煤的分眩这种方法适用于分选难度较大的煤。影响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原煤密度大孝旋流器循环介质的量的大孝旋流器中所加入的悬浮液的稳定性、旋流器直径大小等。局限性为:存在螺旋流问题;重介质旋流和整个工艺流程较为复杂,系统容易发生故障,操作人员维护检修工作量大;成本较高。 2.2浮选选煤技术 浮选选煤技术是通过利用大型浮选机对煤炭进行分选的一种技术。20世纪70年代随着井下机械化开采程度加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粉煤量也呈增加趋势,致使空气中煤粉的可浮性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原煤的使用率,浮选工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常规的浮选技术通常包含两个工艺即一次粗选,二次精眩同时浮选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选煤企业。今天我国的浮选选煤技术已经摈弃一些传统落后的浮选技术与设备,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我国已经研制出的性价比更高的浮选机。它是通过其特有的浮选柱来处理细粒煤的一种分选设备。这种浮选机不仅能够高效的完成选煤工作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体积孝制作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 2.3复合式干法选煤 复合式干法选煤是以空气和煤粉为介质,以空气流和机械振动作动力,使物料在床面上松散,并按密度分选的选煤方法。它具有分选不用水、工艺简单、设备少、生产成本低、能耗少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煤炭排矸和干旱缺水地区选煤。 2.4跳汰选煤方法 跳汰选煤实质上是利用水流上、下扰动和重力作用,使得密度小的精煤浮到上层,随水流走;密度大的矸石等杂质则沉到下层,由对应的系统进行排矸,进而完成选煤过程。该方法运行成本低,分选工艺简单,设备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分选效果良好,尤其是跳汰选煤分选粒度范围宽,能实现150~0.5mm粒级原煤的分眩目前,我国使用的跳汰选煤技术在应用中得到不断优化和创新,日趋完善。因此,跳汰选煤法在我国各大选煤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在动力煤的分选中。 原煤性质会严重影响跳汰选煤的分选效率和精度,在分选极难选煤时,该方法的分选效率比重介质旋流器低,尤其是在原煤中细粒含量较多的情况下,跳汰分选会损失大量精煤。实际应用表明,当分选密度过低时,跳汰机的分选效果将无法保证;此外,跳汰选煤的洗水系统负荷量比重介质选煤大。 2.5浅槽重介分选机选煤方法 浅槽重介分选机原理为:在给料端下部和分选机底部分别引入水平介质流和上升介质流,原煤在悬浮液中根据密度大小分层,大于悬浮液密度的杂质沉到浅槽下部,由刮板输送机排出;在水平介质流的作用下,小于悬浮液密度的物料则通过前端的排料口排出,作为精煤产品,从而完成原煤分眩相较其他重介分选机,浅槽重介分选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该机采用刮板输送机从分选槽底部运输重产物,减少了运输设施对悬浮液的扰动,稳定了悬浮液的密度,保证了分选效率;原煤在分选槽内停留时间短,减少了泥化现象,有利于较易泥化的夹矸煤的分选;分选粒度范围宽,并且可通过加长槽体提高处理能力,因此处理能力大。不足之处是,低密度物的运输完全依靠水平介质流的冲击力,对循环介质量要求较大,功耗相对较高。 3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3.1选煤设备自动化、大型化 随着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使得煤炭的开采规模逐步扩大,从而使得对于煤炭开采方面的资金投入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所以对选煤设备的改造方面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现阶段对于煤炭资源的要求,提升选煤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大型化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作为煤炭企业来讲,其应不断增加对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使其朝着大型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有助于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洗煤厂工艺标准经过流程(附图)

洗煤厂工艺流程(附图)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同时也含有磷、氯、砷等微量元素。原煤在生成过程中混入了各种矿物杂质,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混入岩石及其他杂质。选煤就是利用煤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煤中的有用矿物和杂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煤和矸石分离,降低煤炭的灰分和硫分,提高原煤质量,适应用户需要。 对煤而言,洗选方法主要有重力选煤、浮游选煤和特殊选煤。我们用的方法是重力选煤,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的密度差异而实现煤和矸石分选的方法。煤的密度一般在1.2-1.8之间,矸石密度一般在1.8以上,在选煤机内借助重力把不同密度的煤和矸石分离。重力选煤又可分为跳汰选,重介质选,溜槽选,斜槽选和摇床选等。 我国选煤厂中采用的最广泛的选煤方法是跳汰选,其次是重介质选和浮选,其他方法均用的很少。我们车间用的正是重介质浅槽分选。工作原理是将悬浮液通过两个部位给入分选槽体内,从下部给入的为上升流,作用是保持悬浮液均匀稳定,同时有分散物料的作用。从侧面给入的为水平流,作用是保持上部的悬浮液的密度稳定,同时形成由入料端向排料端的水平介质流,对上浮煤起运输作用。入选煤进入分选槽后,在调节挡板作用下完全浸入悬浮液中,开始分层,精煤等低密度物浮在上层,矸石等高密度物沉在底层。在下沉过程中,与矸

石混杂的低密度物由于上升流的作用而再充分分散继续上浮。在水平流的作用下,浮在悬浮液上面的低密度物由排料口排出成为精煤产品。在刮板作用下沉到底部的高密度物由机头溜槽排出成为矸石产品。 选煤厂的三个最基本工艺过程是分选前的准备作业(破碎、筛分、分级)、分选作业、选后产品的处理作业。同时重介质选煤又包括五个大的流程:煤流、介质流、循环水系统、煤泥水和清水。 一.分选前的准备作业 筛分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极的 作业叫筛分。晒分所用的机器叫筛分机或者筛子。 在选煤厂中,筛分作业广泛地用于原煤准备和处理上。按照筛分方式不同,分为干法筛分和湿法筛分。 破碎把大块物料粉碎成小颗粒的过程叫做破碎。用于破碎的机器叫做破碎机。在选煤厂中破碎作业主要有以下要求: 1)适应入选颗粒的要求;精选机械所能处理的煤炭颗粒有一定的范围度,超过这个范围的大块要经过破碎才能洗选。 2)有些煤快是煤与矸石夹杂而生的夹矸煤,为了从中选出精煤,需要破碎成更小的颗粒,使煤和矸煤分离 3)满足用户的颗粒要求,把选后的产品或煤快粉碎到一定的粒度

选煤厂知识题

一、填空题 1、选煤厂厂房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次要通道不得小于0.7米。 2、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种。 3、重介质选煤的基本原理是阿基米德原理。 4、在清扫滚筒上粘煤时,必须(先停机),(后清理)。(严禁)边运行边清理。 5、检修输送机时,工作人员严禁站在(机头)、(机尾)、(传动部位)及输送带等运转部位上方。 6、带式输送机要确保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动作灵活)。 7、清扫工作现场时,严禁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信号线路以及设备传动部件。 8、检查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并设专人监护。 9、选煤厂浓缩池溢流水用作循环水. 10、浓缩池是用来浓缩煤泥水,达到澄清循环水和回收细煤泥目的的设备。 11、带式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罩或栏杆。 12、为了减少或脱除煤泥(<0.5mm)的筛分叫脱泥筛分。脱泥筛分一般须用强力喷水冲洗,以提高脱泥效率。 13、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4、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15、工作场地四无是工作场地要做到无积煤、无积水、无积尘、无杂

物; 16、五不漏是指工作现场做到不漏煤、不漏水、不漏电、不漏油、不漏气; 17、四会是要求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18、三无是要求所有带电装置必须做到的“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19、四有指的是所有带电设备必须做到的有过流短路保护、有螺丝和弹簧垫、有接地装置、有密封圈和挡板 20、高空作业是指凡作业地点离地面(楼板)2m以上即为高空作业; 21、原煤仓和产品仓瓦斯浓度超过1%时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二、选择题 1、重介选煤过程中所用的介质是(C)。 A 空气 B 水 C 重液或悬浮液 2、分选效率最高的是(B)。 A 跳汰选煤 B 重介质选煤 C 浮游选煤 3、为提高煤泥沉降速度,通常在煤泥水中所加的药剂是(A)。 A 絮凝剂 B 捕收剂 C 抑制剂 4、煤的工业分析不包括以下哪项测定(A) A 发热量 B 水分 C 灰分 5、脱水作业脱除的主要是(B)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1-03T10:21:19.4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皓季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矿 235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5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65%,其中原煤产量达到了38亿吨左右。但是,由于我国的煤炭生产工艺不成熟,商品煤、中高硫煤所占的比例较大,使得煤炭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远远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研究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来处理煤的选煤技术,有利于提高煤炭清洁高效的利用率。 关键词:选煤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本文首先从我国选煤工业的发展现状出发,了解了许多选煤厂不仅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同时设备自动化、工艺灵活化发展迅速,大幅度提高了原煤入选的比例。其次,分析了我国煤泥浮选技术、跳汰选煤技术、高效重介质选煤技术等选煤技术的现状。最后,本文从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利用煤炭资源、优化选煤结构、提高煤泥质量、装备自动化程度变高、简化选煤工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现状 (一)原煤入选比例大幅提高 由下表1可知,我国的原煤入选量从2005年的7亿吨增长到了2015年的24.7亿吨,并且原煤的入选比例在这十年提升了35%左右,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家要求的到2015年全国原煤入选率在65%以上的要求,同时对还推动了动力煤入选比例的增长速度。并且,我国对原煤进行分级加工的方式有通过不同的原煤筛分设备来完成的螺旋筛、琴弦筛等等,目前已经有超过90%的原煤在分级之后进行销售,在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同时,有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 表1 我国原煤入选量和入选比例 (二)选煤厂大型化、工艺灵活化发展迅速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2010年拥有1800余座具有规模的选煤厂,而到了2015年已经上升到了2000座左右,新建了包括57座年入选原煤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设计入选能力在6.5亿吨的拥有大量齐全设备、先进选煤技术、规模超大型的选煤厂。虽然这与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选煤厂高达1000吨每小时的处理能力有着较大差距,但是凭借大型选煤厂运营费用低、生产效率高、建设成本低的特点,有利于我国对选煤厂进行综合化、高效化、规模化的改变,从而不断完善对原煤的分选系统,充分提高其分选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 二、我国选煤技术现状 (一)跳汰选煤技术 由目前的情况可知,在全世界每年入选原煤的过程中,超过半数都是通过跳汰分选技术筛选出来的,而在我国,利用该技术挑选出来的精煤更是高达60%。因此,跳汰选煤技术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的煤炭分选技术,它凭借着发展时间长、各项环节都较为完善的优势,不仅能够利用简单的工艺流程来处理基数较大的原煤,在很大程度上为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减轻压力,同时还能够确保选煤的精确度,并且对于直径在0.5mm~150mm之间的粒度较小的原料煤都可以运用跳汰分选方法进行处理。 (二)煤泥浮选技术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直径分类为1米、2米、3米的长柱和短柱型微泡浮选柱,开始在选煤厂进行推广和应用,它能够对粒度极小的原煤进行分选,并且能够提高2%左右的精煤产率。经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微泡浮选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它不仅在柱体高度上有了明显的降低,在细粒煤的选择方面也愈加稳定。 (三)高效重介质选煤技术 高效重介质选煤技术可以分为大型高效重介选煤简化工艺、原煤不脱泥重介分选工艺等几种类型,对于前者,它将大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作为主体,再以小直径煤泥重介旋流器、高效脱介筛等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的检测控制设备作为辅助;而对于后者,它是以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配合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全粒级原煤的效率高、投资少的选煤过程。 三、我国选煤技术发展趋势 (一)优化选煤结构,提高煤泥质量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最大炼焦型选煤厂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3000万t/a,最大动力煤选煤厂的处理能力更是达到了4000万t/a,并且我国炼焦煤选煤厂已经实现全部入选,动力煤入选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但是与2020年我国原煤入选率超过80%的目标相距甚远。因此,我国的选煤技术要注重优化选煤结构,提高煤泥质量,重视起动力煤选煤领域存在的煤泥遇水之后水分增加、发热量减少的问题,采取弛张筛进行深度筛分的方式来有效降低进入系统分选的煤泥量,从而充分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并且,针对低阶煤热值低、水分含量高、易泥化的特点,需要结合其实际的情况研究合适的浮选提质技术,有利于低阶煤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利用煤炭资源、优化选煤结构 考虑到煤炭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并且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因此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利用煤炭资源,通过分质分级的方式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缓解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的情况,积极开展分选关键技术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煤炭伴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装备自动化程度变高、简化选煤工艺 根据我国特大型选煤厂多运用块末煤分级入选的情况,需要完善与产品质量、工艺参数相匹配的自动测控系统,通过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来满足选煤厂管理层的控制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在选煤工艺上下功夫,针对千万吨级选煤厂的分选系统来研究细粒煤、块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洗煤厂工艺流程的介绍

洗煤厂工艺流程的介绍 煤炭加工、矸石处理、材料和设备输送等构成了矿井地面系统。其中地面煤炭加工系统由受煤、筛分、破碎、选美、储存、装车等主要环节构成。是矿井地面生产的主体。 受煤是在井口附近设有一定容量的煤仓,接受井下提升到地面的煤炭,保证井口上下均衡连续生产。 筛分 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极的作业叫筛分。晒分所用的机器叫筛分机或者筛子。 在选煤厂中,筛分作业广泛地用于原煤准备和处理上。按照筛分方式不同,分为干法筛分和湿法筛分。 破碎 把大块物料粉碎成小颗粒的过程叫做破碎。用于破碎的机器叫做破碎机。在选煤厂中破碎作业主要有以下要求: 1)适应入选颗粒的要求;精选机械所能处理的煤炭颗粒有一定的范围度,超过这个范围的大块要经过破碎才能洗选。 2)有些煤快是煤与矸石夹杂而生的夹矸煤,为了从中选出精煤,需要破碎成更小的颗粒,使煤和矸煤分离 3)满足用户的颗粒要求,把选后的产品或煤快粉碎到一定的粒度

物料粉碎主要用机械方法,有压碎、劈碎、折断、击碎、磨碎等几种主要方式。 选煤 是利用与其它物质的不同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在选煤厂内用机械方法去处混在原煤中的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有户的需求。 按照选煤厂的位置与煤矿的关选煤厂可以分为:矿井选煤厂、群矿选煤厂、中心选煤厂和用户选煤厂;我国现有的洗煤厂大多是矿井洗煤厂。现代化的洗煤厂是一个由许多作业组成的连续机械加工过程。 跳汰选煤 在垂直脉动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差别进行选煤过程。跳汰选煤的介质是水或空气,个别的也用悬浮液。选煤中以水力跳汰的最多。 跳汰机是利用跳汰分选原理将入选原料按密度大小分选为精煤、中煤和矸煤等产品设备。 重介选煤 在密度大于1g/cm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的的大小差异进行选煤,叫做重介质选煤或重介选煤。选煤所用的重介质有重液和重选浮液两类。重介选煤的主要优点是分选效率高与其它选煤方法;入选力度范围宽,分选机入料粒为1000-6mm,漩流器为80-0.15mm生产控制易于自动化。重介选煤的缺点是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费用高,设备磨损快,维修量大。

洗煤工艺

选煤厂系统 一、工艺流程 (1)产品分选过程 原煤从原煤仓底给煤机给入原煤皮带(),原煤皮带将原煤输送至旋流器入料漏斗,原煤在入料漏斗中润湿之后进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得出精煤、中煤和矸石三种产品。 其中,精煤进入精煤弧形筛()预脱介后进入精煤直线振动筛()增加喷水进行脱介,脱介后的精煤进入精煤离心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精煤经过精煤皮带运()输至精煤仓。 中煤进入中煤弧形筛()进行预脱介后进入中煤直线振动筛增()加喷水进行脱介,脱介后中煤进入中煤离心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中煤经过中煤皮带()运输至中煤仓。 矸石进入矸石弧形筛()进行预脱介后进入矸石直线振动筛()增加喷水进行脱介,脱介后直接进入矸石皮带()运输至矸石仓。 (2)介质循环流程 合格介质经过合格介质泵()输送至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用以原煤分选,随后随着产品进入弧形脱介筛和直线振动筛进行脱出至筛下物,弧形筛脱出的介质直接进入合格介质桶进行循环利用,直线振动筛脱出的介质经过磁选机进行回收后进入合格介质桶进行循环利用。

(3)煤泥(-0.5mm)处理流程 煤泥随着原煤进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经过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后(+0.3mm的能得到有效分选),随产品进入弧形筛和直线振动筛筛下物,在经过磁选机时,煤泥进入磁选机尾矿,而后进入磁选尾矿桶,经分级旋流器组入料泵输送至分级旋流器组进行分级,粗颗粒煤泥进入旋流器组底流,而后进入高频筛+离心机进行脱水回收后分别进入精煤和中煤;细颗粒进入旋流器组溢流,加入凝聚剂和絮凝剂后进入浓缩池进行沉淀,溢流水进入循环水池循环利用,底流经过底流泵输送至压滤机入料桶后经过压滤机入料泵输送进压滤机脱水后得到最终的煤泥。 (4)整个系统控制点 控制精煤灰分:精煤灰分主要是通过控制合格介质的密度来进行调整。当发现精煤灰分偏高时,就增加往合格介质管里的清水补加量从而调低合格介质液的密度;当发现精煤灰分偏低时,就减少合格介质管里的清水补加量从而调高合格介质液的密度,若通过减少清水补加量无法调高到需要的密度,则需要通过补加介质粉的办法来提高密度。 中煤和矸石的分选密度,是通过旋流器自身结构进行浓缩介质来控制,不能直接通过人工控制。通过旋流器的矸石底流口大小调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矸石的分选密度。 介质回收:介质回收主要的控制点是直线振动筛和磁选机。直线振动筛的脱介效果主要取决于处理量、喷水效果。磁选机的回收效果主要

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目录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3) 一、发展现状 (3) 二、产品分析 (8) 三、发展趋势 (10) 第二节电石产业链 (11) 一、发展现状 (11) 二、产品分析 (12) 三、发展趋势 (17) 第三节尿素产业链 (17) 一、发展现状 (17) 二、产品分析 (20) 三、发展趋势 (21) 第四节甲醇产业链 (22) 一、发展现状 (22) 二、产品分析 (24) 三、发展趋势 (28) 第五节煤制油 (29) 一、发展现状 (29)

二、产品分析 (30) 三、发展趋势 (32) 第六节煤制天然气 (32) 一、发展现状 (32) 二、产品分析 (33) 三、发展趋势 (34)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运行 从产量来看,2011年之后我国焦炭行业总体产能出现过剩,产量增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截止2014年,焦炭产量为47691.05万吨,同比下降0.04%。特别是在2013年,2014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过剩,下游的主要需求方钢铁行业景气度较低,下游需求的低迷导致焦炭行业低位运行,预计2015年这一趋势不会有较大的改观。 表12010年-2014年焦炭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价格来看,从2012年开始焦炭市场呈现步步走跌态势,全年走势类似,但从上图可以看出,焦炭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逐年减小。相较2012年,2014年焦炭走势波动幅度属于小巫见大巫,但全年下跌幅度也超过25%.2014年全年焦炭市场走势呈现类“L”型走势,年初伊始延续2013年12月焦炭下行走势,大幅走跌,4月末出现微幅反弹情况,最高价1327元/吨,最低982元/吨,振幅35.13%,跌幅25.80%。6月下旬再次步入下行通道,但下跌幅度较年初大幅缩减,下跌5.32%。10月份再次微幅反弹,反弹幅度不足1%。 预计2015年,焦炭产能有望得到控制,焦价还要看钢铁市场需求情况。焦炭新增产能有望得到强力的控制,再加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焦炭基本面转好有望持续。但焦化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在煤焦钢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主动定价权,焦价回升仍需在整个产业链好转的背景下才有希望。

洗煤工艺流程简述

洗煤工艺流程简述 一、煤的形成 二、煤炭的灰分 三、为什么要洗煤 四、洗煤的工艺 五、浮选柱的工作原理 一、煤的形成 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成煤作用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化合、聚积,低等植物转变为腐泥,高等植物转变为泥炭。第二阶段为煤化作用阶段。由于地壳沉降,植物死亡后形成的泥炭或腐泥埋藏于地下深处,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固结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1、煤的用途 火力发电31%,工业锅炉31%,民用20%,炼焦8%,蒸汽机4%,煤化工3%,出口3%

2、中国煤的分类 14大类: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3、煤中矿物质种类 粘土矿、碳酸盐矿、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等。 二、煤炭的灰分 煤炭的灰分是煤炭质量的基础指标,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煤炭的灰分又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矸石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矿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分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z1/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石灰石用量增加4%。 三、为什么要洗煤 从矿井中直接开采出来的煤炭叫原煤,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内在灰分小和内在灰分大的煤混杂在一起。洗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炭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工业工艺。洗煤过程后所产生的产品一般分为有矸石、中煤、乙级精煤、甲级精煤,经过洗煤过程后的成品煤通常叫精

选煤厂工艺流程

选煤厂分重介、主洗、干燥三个生产车间。 选煤厂重介车间负责把主井提升上来的毛煤进行分选加工成原煤、块煤和矸石等产品。原煤进入原煤仓,供煤质科销售原煤。矸石经运搬队矿车运往矸石山,块煤进入块煤仓供煤质科销售块煤。毛煤、原煤、块煤、矸石等均通过皮带秤进行计量产量,集控员将当班产量填写在重介车间班日报表上,一式两份,班长签字,当班结束后将产量电话报矿调度室。一天三个班结束后,值班厂长在重介车间班日报表上签字确认,一份由中班集控员送矿调度室,一份交厂统计员。 主洗车间根据集团公司及矿的洗精煤计划,对原煤仓中的原煤进行洗选,生产出精煤、洗混煤、煤泥和洗矸石等产品,这此产品装仓后供煤质科销售。各种产品均通过皮带秤进行计量产量,集控员将当班产量填写在主洗车间班日报表上,一式两份,班长签字,当班结束后将产量电话报矿调度室。一天三个班结束后,值班厂长在主洗车间班日报表上签字确认,一份由中班集控员送矿高度室,一份交厂统计员。 干燥车间把主洗车间生产的湿煤泥通过火力干燥后生产出干燥煤泥,供煤质科销。通过皮带秤计量干煤泥产量。集控员将当班产量填写在干燥车间班日报表上,一式两份,班长签字,当班结束后将产量电话报矿高度室。一天三个班结束后,值班厂长在主洗车间班日报表上签字确认,一份由中班集控员送矿高度室,一份交厂统计员。 选煤厂完成集团公司及矿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为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煤厂工艺流程

选煤厂工艺流程,包括重介车间选煤工艺、主洗车间选煤工艺及干燥工艺。?一、重介车间选煤工艺 选煤厂重介车间采用重介斜轮分选工艺,毛煤经重介车间分选后,生产出原煤、块煤和矸石等产品。 毛煤从主井提升到箕斗仓,经100给煤机入101皮带机,在101皮带机机头设有144除铁器,把毛煤中的铁器吸出,铁器分类装车运走。101皮带以下分A、B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原理一样,现以A系统为例进行介绍。煤流经溜槽进入102棒条筛,大于140毫米的大块经大块溜槽进入西手选皮带,手选工将大块矸石捡出,捡出的矸石装车,由运搬队负责运往矸石山。大块煤经116、117皮带机进入1002块煤皮带,最后进入块煤仓。 102筛下煤经溜槽进入104螺旋筛,大于50毫米小于140毫米的煤进入106斜轮分选机,在介质的作用下完成分层,分选出块煤和矸石。块煤由排煤轮排至108块煤振动筛,由拣杂工将块煤中的杂物拣出,块煤脱水脱介后经溜槽进入1002块煤皮带,然后进入块煤仓。矸石经排矸轮排至110矸石振动筛,脱水脱介后进入114皮带,经溜槽进入1001皮带,进入矸石仓。再通过手选皮带人工将夹矸拣出后,矸石经矿车外运到矸石山,夹矸破碎后地销。104螺旋筛的筛下物即原煤,经溜槽进入115皮带,经溜槽进入201皮带,进入原煤仓。 二、主洗车间选煤工艺?选煤厂主车间采用有压给料的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再洗、粗煤泥重介分选、细煤泥浓缩压滤的选煤工艺。原煤经主洗车间洗选后,生产出精煤、中煤、矸石和煤泥等产品。

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原创作者:木清华 中国煤炭洗选和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和国际同步,选煤厂应用的工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原煤入选率仍然偏低,发展不平衡,平均规模小,自动化水平和设备可靠性低,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1、重介质选煤技术 近年来,重介质选煤技术由于具有工艺简化、运行成本低、分选效率高、技术可靠、处理能力大等优势,分选比重日益加大,已达到54%。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大直径;②无压给料,以减少次生煤泥量;③三产品,简化分选工艺;④长寿命,降低维护费用。中国的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最大直径为1500mm,处理能力为600~750t/h,分有压给料和无压给料两种,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二产品重介旋流器直径在660~1 000mm之间。中国的大直径无压给料三产品旋流器在全世界独领风骚。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l400/1000mm,设计处理能力430t/h,而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最大直径为1500/1100mm,设计处理能力550~600t/h。 中国在旋流器方面的重要创新和突破有:(1)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FD)对重介质旋流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开

发成功了大型多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2)研究开发成功以一套介质净化回收系统实现原煤分级分选,构建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难选煤精煤最大产率化工艺系统;实现了全部粗煤泥经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降低了大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入料压力、功耗和磨损;原煤按粗细粒级不同可选性采用不同分选密度分选,提高了精煤产率。 2、跳汰机 跳汰分选工艺较简单,基建投资较低,技术传统,容易操作,熟悉该技术的人员较多;但是该工艺分选的产品下限高,次生煤泥含量大,浮选量多,分选精度差,自动化程度低。 (1)定筛式跳汰机 定筛式跳汰机的应用已走过了发展一完善一成熟阶段。目前,该设备为有电磁风阀、全自动排料系统、超声波床层检测、智能电控系统的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其追求的目标是设备大型化、智能化,提高单机处理能力、分选效率、控制装置的灵敏准确性、检测装置的精确性和整机可靠性。 (2)动筛跳汰机 动筛跳汰机是以煤排矸和动力煤分选为目的而研制的。动筛跳汰选煤工艺系统简单、节水,循环水用量仅为一般湿法选煤方法的1/10。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节能减排方面,动

洗煤厂工艺流程附图

洗煤厂工艺流程附图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洗煤厂工艺流程(附图) 绩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同时也含有磷、氯、砷等微量元素。原煤在生成过程中混入了各种矿物杂质,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混入岩石及其他杂质。选煤就是利用煤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煤中的有用矿物和杂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煤和矸石分离,降低煤炭的灰分和硫分,提高原煤质量,适应用户需要。 对煤而言,洗选方法主要有重力选煤、浮游选煤和特殊选煤。我们用的方法是重力选煤,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的密度差异而实现煤和矸石分选的方法。煤的密度一般在-1.8之间,矸石密度一般在以上,在选煤机内借助重力把不同密度的煤和矸石分离。重力选煤又可分为跳汰选,重介质选,溜槽选,斜槽选和摇床选等。 我国选煤厂中采用的最广泛的选煤方法是跳汰选,其次是重介质选和浮选,其他方法均用的很少。我们车间用的正是重介质浅槽分选。工作原理是将悬浮液通过两个部位给入分选槽体内,从下部给入的为上升流,作用是保持悬浮液均匀稳定,同时有分散物料的作用。从侧面给入的为水平流,作用是保持上部的悬浮液的密度稳定,同时形成由入料端向排料端的水平介质流,对上浮煤起运输作用。入选煤进入分选槽后,在调节挡板作用下完全浸入悬浮液中,开始分层,精煤等低密度物浮在上层,矸石等高密度物沉在底层。在下沉过程中,与矸石混杂的低密度物由于上升流的作

用而再充分分散继续上浮。在水平流的作用下,浮在悬浮液上面的低密度 物由排料口排出成为精煤产品。在刮板作用下沉到底部的高密度物由机头 溜槽排出成为矸石产品。 选煤厂的三个最基本工艺过程是分选前的准备作业(破碎、筛分、分 级)、分选作业、选后产品的处理作业。同时重介质选煤又包括五个大的 流程:煤流、介质流、循环水系统、煤泥水和清水。 一.分选前的准备作业 筛分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极的作业叫筛分。晒分所用的机器叫筛分机或者筛子。 在选煤厂中,筛分作业广泛地用于原煤准备和处理上。按照筛分方式不同,分为干法筛分和湿法筛分。 破碎把大块物料粉碎成小颗粒的过程叫做破碎。用于破碎的机器叫做破碎机。在选煤厂中破碎作业主要有以下要求: 1)适应入选颗粒的要求;精选机械所能处理的煤炭颗粒有一定的范围度,超过这个范围的大块要经过破碎才能洗选。 2)有些煤快是煤与矸石夹杂而生的夹矸煤,为了从中选出精煤,需要破碎成更小的颗粒,使煤和矸煤分离 3)满足用户的颗粒要求,把选后的产品或煤快粉碎到一定的粒度 物料粉碎主要用机械方法,有压碎、劈碎、折断、击碎、磨碎等几种主要方式。 原煤 一次分级筛 二次分级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