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三种养老模式都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概述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生活在家庭中能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2、家庭养老优势

首先,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

其次,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社会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再次,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道德强大内在力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在全社会形成养老尊老的风气,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子女一种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义务。

3、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一定的关系,养老成了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

龄化国家行列。然而,与其它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状况是社会的隐忧。

其次,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如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进入老年。421家庭模式作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是一个风险型的家庭架构,对养老而言更是如此。独生子女的现实不仅使父母过早步入空巢阶段,而且经历更长的空巢期,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了传统社会家文化的基础,使得众多家庭养老的对应措施黯然失色,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中建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实践或许在许多重要方面不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供经验。

再次,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公民的个体价值给予了多方面的承认,并从道义上肯定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合理性,个体价值的确立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中国的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人们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发生变化,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了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他们转变了养老观念,开始走出养儿防老的圈子,加之受效益主义、拜金主义、个体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家庭义务观等都在不断更新、蜕变,有些人拒绝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人。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老年人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均处于较低的地位,再加上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等因素的影响,渐渐地,几世同堂的家庭就少了其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第四,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大。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的75%,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可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养老压力更大。与此同时,农村养老还面临着城市化、家庭结构小型化、计划生育和人口价值观念改变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导致赡养脱离,养儿难以防老,这是农村几千万留守空巢老人面临的普遍难题。从今后发展看,随着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农村老人老难所养问题将更加突出。

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1、社区居家养老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其中,创办老年食堂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提供服务,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养老照顾,由正规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支撑,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生活。

2、社区居家养老的三点优势

首先,契合文化传统。养老,既要物质上养老,更要精神上养老。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很多老人心里很空虚寂寞。在填补老人空虚和寂寞,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无疑具有先天优势。社区是城市老人生活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居家养老保留了传统在家养老的形式,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力量、资源,向老人提供就近而又便利的服务,满足老人养老的心理和物质需求,让老人拥有稳定和良好的生活状态,减轻其子女的日常照料负担,弥补社会养老机构的不足,能较好地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这样的养老方式,让老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更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其次,顺应发展实际。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子女长大后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离开家,留在家的老人缺乏安全感。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就近养老,不但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去适应、磨合,而且投入小、经济高效,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好办法。实际上,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老人安度晚年,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符合都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再次,改善老人生活品质,经济负担轻。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不仅能切实改善这些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而且还节省了各种配套费用,减轻其家庭负担,使其家庭成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社区中,老人并非是完全被照料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还可以自我照顾,甚至为社区发展发挥余热。可见,社区居家养老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还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依赖感,可谓一举多得。

三、机构养老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