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机制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象学会2011年年会征文---- 分会场S10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机制思考

刘 俊

(北京5111信箱,100094)

摘要: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是影响城市安全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安定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加速扩大,特别是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部分城市城区短时间内出现降雨80~100毫米,就会出现多处局部洪涝,使得整个城市变“泽国”,或环城路变“汪洋”、地铁现“瀑布”,严重时导致整个城市陷入混乱。“逢雨必涝”拷问城市化如何健康发展,催促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机制怎样加速完善。

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举例。2007年7月18日,济南突降大暴雨,由于雨量太大,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造成城区大量积水, 27人死亡、4人失踪。2010年5月暴雨三次袭击广州,使羊城饱经水患,到处“水浸街”、“水浸屋”、“水浸车”。2010年6、7月,武汉在暴雨期间和暴雨后,水漫城区,俨然“江南水乡”。2011年6月,上海地铁站成为“水帘洞”。2011年6月23日17时左右,北京降下2004年7月以来的最大暴雨,造成4条地铁线故障,4号线雨水倒灌出现地铁 “瀑布”;引发晚高峰时段环城路交通大拥堵,不少车深陷洪水之中;全城严重内涝,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人死亡。

国外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动态。1990年代末期,美国创新开发出一种先进的暴雨管理技术——低冲击开发技术(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美国的纽约、波特兰、西雅图等城市采用LID技术分别建设了绿色屋顶、雨水花园、自然排水系统,效果不错。

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致灾原因简析:统筹规划不够,立法滞后;重“面子”轻“里子”,标准不高;防灾减灾体系有待完善,演练较少;天气气候异常,预报欠准。防御机制思考:一是要关注天气气候变化,着力做好暴雨监测和预报;二是要兴修现代水利,有效推进高质量工程防洪;三是要加强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四是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城市雨水资源管理。要认真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 城市 暴雨内涝灾害 防御机制 事例 国外动态 对策建议

前言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急而大,城市排水不畅引起积水成涝,造成市区严重积水,影响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它是影响城市安全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安定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十分重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防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有“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组织机构、资金、物资和人力等方面一般都能做出统筹安排。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加速扩大,特别是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部分城市城区短时间内出现降雨80~100毫米,就会出现多处局部洪涝,使得整个城市变“泽国”,或环城路变“汪洋”、地铁现“瀑布”,严重时导致整个城市陷入混乱。“逢雨必涝”拷问城市化如何健康发展,催促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机制怎样加速完善。[1]

1 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举例

近几年,因暴雨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事例接连发生。这里列举5例。

① 2007年7月18日,山东省济南市突降大暴雨,由于雨量太大,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造成城区大量积水,银座商场地下超市进水严重。造成27人死亡、4人失踪的灾难。

② 2010年5月暴雨三次袭击广东省广州市,使羊城饱经水患,到处“水浸街”、“水浸屋”、“水浸车”。市区1.3万辆汽车遭遇雨洪没顶之灾,引发超亿元的巨额赔偿争议。

③ 2010年6、7月,湖北省武汉市在暴雨期间和暴雨后,水漫城区,形成“水浸街”,俨然“江南水乡”。无独有偶,2011年6月18日,因一场大雨武汉一夜变成“泽国”。有市民戏称“武汉是东方的威尼斯”。

④ 2011年6月11日,上海市地铁站变身“水帘洞”。上海进入梅雨季节后,遇暴雨后上海轨道交通部分地势较低的地面站有漏水现象,其中一些地势较低的站点还出现了雨水倒灌进车站的情况,有的车站顶部伸缩缝出现脱落也导致暴雨中漏水。

⑤ 2011年6月23日17时左右,北京市降下2004年7月以来的

最大暴雨,降雨量相当于今年上半年雨量的总和。这次暴雨,造成4条地铁线故障,4号线雨水倒灌出现地铁 “瀑布”;引发晚高峰时段环城路交通大拥堵,不少车深陷洪水之中;全城严重内涝,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有网民调侃“北京新八景”:“二环观海”、“地铁瀑布”、“水上机场”等。据报道,有2人因井盖脱落被大水卷入下水道不幸身亡。(附:2004年7月10日15~21时,北京地区遭遇了一场10年不遇的局地大暴雨。城八区平均降水量超过70毫米,最大降水量在主城区达110毫米以上。暴雨造成城区房屋倒塌、人员受伤、部分地区严重积水。市区有41处路段发生交通拥堵,21个路段严重拥堵,尤其是瞬间严重积水造成有的立交桥下积水深达2米,至少8处立交桥行车瘫痪。)

2 国外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动态

2.1 概况

强制立法勤问责。国外很多国家早已把防城市内涝上升到法律高度。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日本的《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并硬性规定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这对日本城市的防洪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国巴黎的城市排水法律体系相当完善,专门制定《城市防洪法》,围绕城市内涝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立法。

高标准建设地下水管道。国外非常重视城市地下水管道建设,视为“城市的良心”,因此制定的标准比较高。为防范城市内涝,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法国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

重视排水系统建设。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一些国家排水系统的建设就开始了。上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入暴雨雨水的管理阶段,许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实时控制,体系完善,有些大城市至今用的仍是一两百年前建成的排水系统,尽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