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潜意识精神分析理论批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12-2-3

潜意识精神分析理论是依据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为基础创立的心理治疗学说。这一理论从创立那时起一直未能得到科学界认可,但有关的书籍仍然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各国的书店里,甚至有人说弗洛伊德是心理治疗的鼻祖,说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层根源,是伟大的理论。这一理论通过一代代学者逐步添加形成了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从潜意识、前意识、性动力、自我、本我、超我、口欲、肛欲、

但奇怪的是,从弗洛伊德到后世的学者,没有人能够用实例证明这个理论的现实意义,有些学者试图将这一理论与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挂上勾,但这样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实在没有科学根据。排泄物羡慕、阉割焦虑到移情、自体、客体、投射、认同的描述似乎越来越精彩。

对于那一大串潜意识概念,谁也不知道准确的含义是什么,辞海里查找不到,学者们是谁用谁解释,随用随解释,随时添加,没有准确含义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又由于潜意识分析不需要做实验也做不了实验,所以相关著述层出不穷,甚至成为一些心理学博士的毕业论文选题。

从字面理解,分析是把事物分解成几个部分、方面、因素,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精神分析就是对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是心理治疗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经过分析,理解了当事人的心理行为实质,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治。潜意识分析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仅仅强调分析,而分析不管多么精确,没有进一步的矫治过程,心理障碍还是不能解决;二是将心理障碍归因于不可实证的潜意识,分析结论不能与当事人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不能为当事人改善心理素质确定行动方案,因此对心理治疗没有现实指导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潜意识分析治疗总是无效的原因。

一直以来,中文作品中把潜意识分析倾向的理论直接称为“精神分析”,这是一个错误。从字面理解,精神分析是对当事人精神状态进行分析的过程,不仅仅指从潜意识角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精神分析还可以从认知角度、行为意义角度、意志品质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以后的叙述中将还潜意识精神分析的本来面目,直接使用潜意识精神分析或潜意识分析的说法。

一、性驱力观点的虚伪性

根据弗洛伊德的本人著述及有关史料,弗洛伊德没有公开过任何成功的心理治疗案例。他最著名的案例是《少女杜拉的故事》,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说:“这本病历是我迄今为止

完成的最成功的一部病历”。弗洛伊德给杜拉做了三个月的心理治疗,问题并没有解决,杜拉后来又向别的医生寻求帮助。弗洛伊德在著述中是这样说的:“我已经没和她接触了,不久前,我听说她得了别的病,并且告诉她的医师曾被我分析的秘密。这件事的公开使我的同事知道她就是1899年的杜拉,那时她所接受的3个月的治疗,只有减轻她内心挣扎的效果,而不能防止她以后的病。”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发现,弗洛伊德智力超群、洞察细微、经验丰富,其中分析不乏精彩之处。但弗洛伊德把少女杜拉假装自杀及其他癔症表现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性冲动有失偏颇,而且弗洛伊德并没有给予少女具体的行动方案,加上一些可能永远都不知道答案的原因,少女最后放弃了在他那里的治疗。

我曾接诊过一位浙江高中男生的咨询,他是由父亲陪着一起来的,在这里我们称他为小成。小成智力很好学习成绩不错,在学校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非常痛苦,不想上学。但是他知道如果直接提出不上学的要求一定会受到批评,并且愿望也不能实现。所以有一次他买了一包食盐,冲水喝了下去,然后打电话给老师说他要自杀,把老师和家长吓得很害怕,只好同意他休学的要求。回到家里,小成天天上网,什么事也不做,但可喜的是他发现了自己有问题,积极寻求心理治疗。我给他做了三天治疗,重点是分析他假装自杀的动机,揭穿其假装自杀仅仅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并指出他求治的动机是不甘堕落,但情绪惯性使他坚持上学有困难,所以我给他做了一些放松、协调和稳定情绪的训练,治疗结束他就回校上学了。

小成正处于青春期,有性冲动,但治疗过程中我并没有发现他的问题与性有关联,反而是另一些因素引起了我高度注意,那就是他对电脑的入迷,强烈迷恋网络促发了他的一系列行为。但这样还不能说明当事人精神痛苦的原因,当事人精神痛苦是因为他的一系列行为的后果导致了他的更重要追求目标的湮灭,休学的结果将毁灭自己美好的前途,激烈的趋与避内心冲突才让他精神痛苦。通过揭示他行为表现的心理实质,暴露了他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的心理特征,使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耻,决心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放弃对眼前舒适生活的追求。当事人明确了自己的追求目标,解决了趋避冲突,辅以适当的情绪调整训练,安排了家长事后监督,治疗就结束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治疗是成功的。

性满足能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所有人都明白有所得就会有所失,不能为了性满足而赴汤蹈火不惜一切。在杜拉个案中,性问题在弗洛伊德的引导下似乎成了少女杜拉问题的中心,但透过分析过程我们看到,少女杜拉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目的与家庭关系有关,她在追求与父亲建立某种关系,以获得父亲(家人)的关怀和照顾,谁都不能说杜拉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与父亲发生性关系,弗洛伊德的性驱力理论是有重大缺陷的。

弗洛伊德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是沉迷于把少女的问题都归因于性冲动,而是透过少女对性的关注以及对K先生求欢的拒绝所反映出来的真正欲求,他也能够给少女有益的启发,但很遗憾他没有这么做,他所做的一切在性欲面前停滞不前了。

杜拉买了一个当时流行的少女饰物小荷包,在治疗的时候拿出来玩,弗洛伊德说:“杜

拉的小荷包只不过是女性隐秘处的象征罢了。她玩耍它,打开,然后又将手指放进去,纯粹就是一个她喜欢做的不害臊的一种自慰的戏剧性表现。”我们从原著中没有发现杜拉对弗洛伊德有性暗示的明确描述,但从治疗过程充斥性内容的事实分析,杜拉对弗洛伊德完全有进行性挑逗的可能,弗洛伊德在作品中指杜拉的行为是“自慰的象征”是虚伪的,这样的动作不可能产生自慰那样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杜拉这一动作仅仅表现对流行饰物的喜爱而已,总之弗洛伊德的结论是武断的。两种可能均表明,杜拉当时对治疗已经心不在焉,她明确地知道治疗已经偏离了方向,不可能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目的。弗洛伊德性倾向的治疗方向没有获得当事人的认可,治疗是失败的。

还有一些情况更加可疑,当杜拉向另一个医生寻求帮助并透露了在弗洛伊德那里分析的情况时,弗洛伊德竟不顾职业操守公开治疗细节,把少女杜拉描绘成一个在医生面前手淫的不知羞耻的女人,似乎他要推卸责任澄清什么。如果真的象弗洛伊德说的那样,杜拉在治疗室里有淫荡表现,那么,一个少女在心理学家面前手淫或对心理学家进行性挑逗,这么重要的情节弗洛伊德为什么没有做出说明和分析,他到底掩盖了什么东西?面对少女这么“淫荡”地在自己面前表演,弗洛伊德当时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还有,少女杜拉为什么敢那样做又为什么中断了在他那里的治疗?有特别的原因吗?《少女杜拉的故事》真的是一本学术著作吗?

这么多的疑问足以让人怀疑弗洛伊德提出泛性论的动机,泛性论并不是弗洛伊德真正的学术观点,或者说弗洛伊德根本就没有学术观点,泛性论仅仅是弗洛伊德为自己的泛性行为找的一个借口,是为了掩盖自己在执业过程中对性问题不正当地过度关注的一个假面具。同时,弗洛伊德以自己超凡的智力成功地骗过了后世众多的心理学家,心理学从那时起偏离了科学轨道,蒙受了一百年的耻辱。

杜拉案的治疗显然是失败的,但弗洛伊德仍然认为“很成功”,他洋洋自得满足于分析的“精彩”和“准确”,他把当事人对分析结论点头称是当成了自己的成功,没有把改善当事人心理状态和生活品质当成治疗目标,使心理治疗沦为了高级算命把戏,由此可透视出弗洛伊德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品行。

二、“分析”弗洛伊德

“父母对弗洛伊德学习的特殊照顾,却给他妹妹带来了不愉快。那是在他妹妹八岁的时候,弗洛伊德热爱音乐的妈妈给她买来一架钢琴,并让她学钢琴。这架钢琴虽然放在离小阁室较远的地方,但钢琴的声音仍然干扰了弗洛伊德的学习。所以,弗洛伊德坚持要求把钢琴抬走。父母为了照顾弗洛伊德,不得不同意把钢琴抬走,这样,弗洛伊德的妹妹就失去了学钢琴的机会。”

这是高宣扬《弗洛伊德传》中描述弗洛伊德幼年格外受宠的情形,这可能与他自私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