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一.历史成本原则概述 (1)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特点 (1)
(二)历史成本所面临的挑战 (2)
(三)历史成本计量对收益的影响 (3)
二.公允价值概述 (5)
(一)公允价值公认的解释与讨论 (5)
(二)公允价值的价值取向基础 (5)
(三)对公允的评判和讨论及通常涉及标准 (6)
(四)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7)
三.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属性的应用原则 (8)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理论透视
及公允价值的应用展望
摘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上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同仁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资产的传统计量属性是以历史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而今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入公允价值,那么哪种计量方法更可靠?众说纷纭,本文对此也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应用原则
一.历史成本原则概述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特点
历史成本原则亦称谓按实际成本计价,它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历史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确认的基础看,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
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
2、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根本所在。资产、负债、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与现实情况相关性不足。
3、遵循实现和配比原则决定收益。复式簿记产生以来,通过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确定收益,一直是会计的主要特征,并构成整个会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4、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强,相关性不足。历史成本会计是相对可靠的,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成本通常是客观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计算相比,较少估计和偏见。但历史成本不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与市场价值缺乏相关性。
当然我们知道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会计上选择历史成本原则为基本的规范,主要原因是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它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经得起检验;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但是历史成本也存在固有的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缺点也越来越明显。
(二)历史成本所面临的挑战
历史成本原则的产生和应用与持续经营概念密切相关。首先,在可持续经营条件下,企业所掌握的各种资产可视为企业赚取未来收入的投入,一般认为它们只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被消耗. 出售或转让, 而很少中途退出企业的正常经营循环.因
此, 相对于这类资产现行价格而言, 其成本信息更为相关, 因为这些成本需要通过经营得到弥补. 其次, 在持续经营条件下, 资源提供者和企业管理当局双方最关心的财务信息是收益信息. 对于资源提供者来说, 收益信息有助于资源提供者了解当期能得到多少回报, 并且在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 投资者可以由当期收益大致推算出以后各期的收益, 进而估计出企业的价值. 对于企业管理当局来说, 他们最关心收益信息的原因在于: 收益信息有利于解除他们的受托代理责任. 就这一类信息而言, 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而作为历史成本基础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无与伦比的. 选择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计价基础因此成为坚持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选择.
(三)历史成本计量对收益的影响
随着会计环境的剧烈变化, 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复杂化, 致使历史成本原则赖以存在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而缺点日益暴露出来. 在持续经营不确定的条件下, 信息使用者对收益信息的需求有所降低, 原因在于其预测能力下降. 而造成收益信息预测能力下降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环境的不确定使收益信息缺乏统一的参考平台; (2)收益信息表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由于不确定而产生的一次性和偶然性项目, 使得收益表信息显得不是太重要; (3)无形资产投资在各个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但现在会计准则的严格确认使得大量无形资产投资费用化; (4)企业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 往往提前报告亏损, 也使收益表信息
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与收益信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有关企业价值即企业内部各种经济资源现行价值的信息日益关注。这是因为:21世纪会计主体面临的是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变动剧烈,反复无常;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的设备会很快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会在顷刻间被竞争对手夺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工具大量涌现,使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波动频繁。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持续经营的美好愿望随时都可能被打破,企业随时都有被兼并、清算、终止的可能,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可能瞬间消逝,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破产停业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所有非现金资产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关于主体现行市价的信息才具有可信度。为了全面了解企业财务信息与合理估计企业经营风险,信息使用者不仅要关注收益信息,同时也要关心资产的现行价值信息,以便为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标准。
也正是历史成本价值信息暴露出一些计量上信息失真的缺陷,而且尽管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强,但相关性不足.综合诸多因素同时也为了实现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我们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用公允价值计量成本.那么公允价值是优越于历史成本吗?
二.公允价值概述
(一)公允价值公认的解释与讨论
我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定义来看,公允价值并非建立在时态基础之上,因而并不构成与历史成本的截然相反之势。比如一项资产是按照公平的交易价格入账的,那么账面价值在交易发生当时就是公允价值,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号SFAC 7就曾指出“若无反证,历史成本也可以是公允价值”。若存在活跃市场,一般即以市价作为公允价值,考虑投入价值时公允价值体现为重置成本,考虑脱手价值时公允价值则体现为现行市价;若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易找到相似资产或相似资产也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则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将粉墨登场,扮演公允价值。如是看来,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而成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这种广义的公允价值概念与其说是计量属性,不若说是计量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质量标准。
(二)公允价值的价值取向基础
公允价值之所以被拿来与历史成本作对比,实在是因为我们常常将公允价值计量理解为按报表日的市价重新计量,如此则公允价值成为公允的现时价值,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与历史成本的二元对立。实际上,狭义的公允价值可以与历史成本相对,但并非现时与历史的相对,而是动态与静态的相对——历史成本在不同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