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一《错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教学设计
作者:杜群尔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
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参考: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意象传统,比喻别致;诗歌融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与一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将郑愁予的《错误》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望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O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二者都是描写了女子万般期盼佳人归来,却终究没有等候到心上人归来的画面,温词的“过尽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