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钢冶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结构钢分类:
按用途分:(常用方法)
1.建筑工程用钢
2.机械用钢(调质钢、表面硬化钢、弹簧钢、易切削钢、冷塑性成型钢)
3.超高强韧结构钢(炮钢、高压容器钢、火箭、飞机、宇航等用钢)
按热处理方法分:
1.渗碳合金结构钢2调质合金结构钢
按化学成分分:
铬锰钢、铬镍钢、氮化钢、硼钢、硅锰钢
合金元素作用
C:使钢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硬度
Mn:显著提高淬透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改善热加工性
Si:提高强度和硬度
Cr:显著提高淬透性,提高耐腐蚀性
Ni:提高淬透性和耐腐蚀性,降低脆性温度转变温度
Mo:显著提高淬透性和强度,提高耐磨性和抗回火稳定性
W:显著提高强度和韧性,提高淬透性和耐腐蚀性
V:细化晶粒,改善焊接性
Ti:细化晶粒,提高强度
Nb:细化晶粒,提高强度,改善焊接性
Al:提高氮化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疲劳强度
B:显著提高淬透性
五大合金化原则:
1.提高淬透性
2.细化晶粒(A)
3.降低高温回火脆性
4.“多元少量”原则
5.非调质化趋势
合金钢:Alloy Steel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SS)
AOD炉精炼工艺
主要进行脱碳、还原精炼及成分调整操作
前期:脱碳期(50-60min)
控制好O2和稀释气体Ar(或N2)的混合比(O2/Ar(N2))。吹炼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熔池温度和含碳量及时调整O2/Ar比,以达到“去碳保铬”的目的。氧气的消耗量是根据钢包内初炼钢液C、Si、Cr、Mn的分析值和钢液重量来确定的。
AOD炉精炼超低碳不锈钢一般采用三阶段吹炼法,其配气比例为:
第一阶段:Ar:O2=1:3,吹至[C]=0.3%
第二阶段:Ar:O2=1:2,吹至[C]=0.13-0.15%
第三阶段:Ar:O2=2:1,(或3:1)。吹至[C]<0.03%
晶粒取向:
d(体心立方):晶粒各向的磁性不同,轧制方向最容易磁化。
组织:各个晶粒取向趋于一致的状态。
单取向:平行轧制方向;双取向:平行、垂直轧制方向
合适的冷变形程度和退火温度,加热时防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这样有可能在高温退火时依靠晶界能作为动力,使二次晶粒猛然长大,发展成为大小均匀的取向晶粒。
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合金结构钢最主要的合金元素是Mn、Cr、Ni、Si;其次是Mo、W、Al、Cu等,少量使用的有Nb、V、Ti、B等。
1.[C]:
C是决定强度指标的最主要元素,当钢的的组织一定时,[C]增加,强度、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
近似关系式:σb=250*(0.4+C)αk=(2/(0.4+C))2,且σb提高,αk下降。
所以,[C]是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保证钢的良好强韧性能。
2.合金元素:目的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主要是:
(1)提高淬透性:Mn、B、Cr、Mo显著,其次是W、Ni、Si、Cu等;
(2)细化A晶粒:Al、V、Ti、Nb等;
(3)保证特殊性能:
耐磨性:W、Mo、Mn、Al等
耐蚀性:Cr、Ni等
切削性:Mn、S等
焊接性:Nb等,降低:C、P、Si等
冷变形性:降低:S、P、Cu、Si等
组织状态对钢性能的影响
通常结构钢最主要的组织:F+P、B、M
强度:弱→强
热处理可以改变钢的组织类型。
综合力学性能:退火钢优于铸态钢;
正火钢优于退火钢;
调质钢优于正火钢;
在不同的组织状态下,合金元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钢的性能。
如:F+P:固溶强化(加Si、Mn、Al等)、沉淀强化和细化晶粒(K、氮化物的形成元素:Ti、Nb、V、Cu、W)
非金属夹杂物
A-硫化物;B-氧化铝;C-硅酸盐;D-点状不变形夹杂
轴承钢中的碳化物
P 体重原始K 钢材 网状K
(室温下)
带状K (共析K :A →P+K Ⅱ)
K 液析(共晶K :L →A+K Ⅰ)
碳化物形成及根本原因:枝晶偏析引起的显微组织不均匀,凡是增加枝晶偏析的因素,都会增大碳化物的不均匀程度。
碳化物不均匀分布及消除措施
1. 带状碳化物
2. 碳化物液析
3. 网状碳化物
(1) 带状碳化物
1. 枝晶偏析(富Cr 和富C )引起的显微区的共析碳化物(二次碳化物),经压力加工后,
顺延展方向分布成条带状。
2. 严重带状碳化物,黑白区域分明,带条宽度大,带与带之间也宽。
3. 为了降低带状碳化物级别,主要措施是钢锭或钢坯进行扩散退火
(2) 碳化物液析
1. 液相中碳及合金元素富集(液态偏析)产生的压纹态莱氏体共晶(一次碳化物),在热
加工时被压碎并沿轧向呈条带状分布。
2. 消除和改善措施
控制C 、Cr 中下限,加V ;低温浇注;采用较大锻压比;扩散退火;热处理过程不能太慢。
(3) 网状碳化物
沿A 晶粒边界析出的呈网状分布的碳化物。
原始碳化物偏析大,易出现;停轧温度高及冷却太慢,使网状碳化物的连续性和粗大程度显著增加。
消除或减轻措施:
控制C 、Cr 中下限,Si 、Mn 有破坏和减小网状碳化物作用;控制低的终轧温度和强化轧后冷却速度。
硅的良好作用(硅钢)
1. 随着[Si]增加、钢的电阻率增大,从而使涡流损失减小;
2. 减小晶体的各向异性,使磁化容易,磁阻减小,因而降低磁滞损失;
3. 促使铁素体晶粒粗化,减小晶界面,降低顽矫力,提高磁导率;
4. 促使钢中碳的石墨化,改善碳对磁性的危害;
5. 强的脱氧元素,能脱除对磁性不利的氧
钝化理论(不锈钢)
薄膜理论:金属与周围介质作用时,在表面上生成一种非常薄、致密的,保护性能良好的钝化膜。δCr =10-4mm ,(FeCrO 4)或(Cr 2O 3)
吸附理论: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的吸附层,导致金属的电极电位↑,使Me +不易进入电解质
热加工及冷却阶段和热处理及冷
却阶段 凝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