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对策和建议第14 期(总第361 期)导言:
由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的市软科学课题“优化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
研究”(项目编号2006D10ZC153已于近日完成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该课题就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现将课题研究的部分内容摘要如下,供领导参阅。
一、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现状及评价大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工作,明确提出了“科教强市”发展战略。
“十五”以来,大连市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资源,强化创新基地建设,全市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2006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 730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420 亿元,分别增长
31.1%和
35.5%;专利申请量达到710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 429件,增长
42.2%;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
26.7 亿元,增长
55.5%。
全市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无论是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投融资,还是在中介、市场及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和提升,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科技资源、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支撑四大方面共25 个具体指标入手,我们对十五个副省级城市进行了综合分析。
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连市在总体得分上排在第8 位的中等水平,但除科
技投入排在第5 位,较靠前外,其他子系统都在8 名以后,尤其是以科技人才为主的科技资源排名较靠后,仅高于青岛、深圳、厦门和宁波四个非省会的副省级城市,这与现实也是相符合的。
1 大连市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及对外开放优势,也有产业优势和综合服务优势,科技孵化网络基本形成,功能日趋完善,品牌战略初显成效,知识产权展示和交易平台初步形成。
应该说,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从纵向比较来看,有很大改善,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打下较好基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大连市创新环境仍有很大差距,尚需进一步优化。
总的来说,大连市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二是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创新投入多元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四是自主创新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五是科技中介服务水平较低,公共服务平台缺乏。
二、优化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的思路及目标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大连区域特色,紧密围绕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这条主线,以创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主要任务,全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科技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投融资、市场、中介服务、创新文化等环境的优化,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环境最优的城市。
大连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
二是突出特色及与国际接轨相结合原则。
三是以人为本与利益均沾相结合原则。
四是主体培育和开放集成相结合的原则。
五是整体设计与稳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2、优化目标力争到20 年建成功能完备,富有活力,具有大连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流转和优化配置。
形成一支创新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的专业化、精干、高效创新人才队伍,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创新成为企业自觉行为,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形成健全的全社会多元科技投融资体系,风险2 投资规模明显增大;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政策环境全国一流;形成完善的中介社会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显著提升;政府科技管理效能明显提高,形成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形成类似“硅谷”的科技创新文化,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全民科技意识、科技素养显著提高。
在全市营造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三、优化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的对策建议(一)推进科技资源有效整合,提升综合科研实力
1、整合研发资源,搭建公共研发平台。
通过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自主创新主体,整合全市科技信息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科技人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科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大连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2、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提升科研开发能力。
结合我市的实际,加强学术届与产业届之间的联合,建立由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共同组成的“院企联盟”或“研发联盟”,培育利益共同体,推进产学研结合的进程,提升全市科研开发能力。
3、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起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有效联接机制。
一是要建立成果转化市场;二是建立健全相关中介组织,推动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
在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尤其要适合大连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及“两区一带”建设需求,只有这样,研究成果才会更快的进入转化环节,最终变为现实生产力。
(二)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运行机制
1、树立创新观念,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大连市要树立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观,营造鼓励和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四是,推动政府控制的公共资源分配方式的转变。
五是,我3 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逐步由扶植企业转向扶植研发,由项目投入转向奖励创新成果,把有限政府资金用在创新机制的形成上。
2、确立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
要努力把我市企业培育成科技创新的主体。
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而言,要加快改制进程,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它们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要努力使之成为创新的主体。
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限制,给予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创新者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中小企业享受到与大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
3、建立自主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造官产学研资服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二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三是建立创新引导机制。
四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分配机制。
(三)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政策法规环境
1、对现有科技政策进行梳理。
在积极并严格执行国家以及大连市政府扶持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对我市
现有科技政策进行一次梳理。
能用则用,能修订则修订,不能用的就废止。
2、制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结合大连实际情况,制定《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此外,大连市应积极争取成为第二批科技保险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使大连市的科技发展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3、加大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
政策法规的关键在落实。
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我市科技主管部门、财政、国税、地税、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1、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
政府可通过财政拨款、土地转换、税费免征等形式加大对科技的总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重要科研单位、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试验室、研究开发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企业对科技4 创新的投入。
一般来说,企业科技投入应占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应更大。
3、促进银企对接,争取银行贷款。
企业报贷款项目和计划,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前景和投资风险等评估、论证,形成项目报告书,提供给各大银行。
然后再把银行和企业的领导请到一个桌上当面洽谈,以此促进银行向科技企业放贷。
4、广开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
要加快培育民间资本市场,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科技产业,要通过信用制度的建立,推动各金融机构逐步加大对科技的贷款,促进企业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融资服务的重点。
要扶持有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争取具备条件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入
二、三板市场。
5、建立并吸纳风险投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首先,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通过政策的规范、制度的创新以及环境的改善,形成以市场建设为核心、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制。
其次,大力吸引海内外风险投资,鼓励海内外投资机构、跨国公司等各类投资主体在大连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构、分支机构。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
一是,股权协议转让。
二是,股份回购。
三是,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
四是,管理层回购。
五是,清盘。
(五)完善科技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
1、加强科技市场体系建设。
以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为基础,在我市形成各类科技成果进行展示、交易的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2、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公正诚信、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大连市科技主管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监管技术市场的职能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市场监管工作,各级财政、税务、工商、审计、人事、公安、物价、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六)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环境
1、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环境。
尽快建立起背靠政府,面向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服务全5 市的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技术贸易、信息服务、评估咨询、孵化器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起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2、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和水平。
科技中介自身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的形成和产业化。
大力培养骨干科技中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要在共同开发技术平台建设,服务设备购置、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介机构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中介服务应走国际化道路,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要与国际服务标准相对接。
组建各中介机构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同时,要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七)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1、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
首先,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特别是积极培养领军式专业技术人才。
着重加强对有团队组织能力、有良好学术风格、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对我市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领军式人才的培养。
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战略眼光、适应我市优势产业和大型项目发展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领军式人才。
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选拔各行业、各学科带头人才,加快年轻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尽快走上关键岗位。
再有,面向国内外,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连创业和发展。
2、形成稳定的工作和成长环境
通过制定相应优惠政策,为科技人才创业和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吸取股权奖励、股份期权等长期有效激励和约束人才的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稳定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
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
海外优秀人才来连工作的医疗保险、配偶就业、未成年子女就学等问题优先予以妥善解决。
鼓励和支持各类优秀人才创办企业、专利和技术入股,提供购房、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利。
6(八)培育创新文化,形成优良的人文环境
1、树立我市全民创新意识。
在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创新意识,从市政府领导开始创新,到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全社会百姓都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中来,成为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2、形成大连特有的创新文化。
培养大连特有的创新文化,就应尊重个性独立,提倡自强、自立、自尊,就应允许失败,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文化氛围。
3、发挥高新园区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要通过“一极两源”的带动作用,把高新园区所形成的创新文化、创新氛围向整个大连市拓展和延伸。
4、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尖子人才成长的环境。
起草:
杨大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