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艺术理论范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艺术理论-
摘要: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是构建在他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上的,注重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创作动机、创作与欣赏心理机制、作品与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

其观点立论新奇,在东西方艺术领域有广泛而深刻影响和争议。

本文从理论产生背景、观点的独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做了较为全面客观评述,对于读者学习研究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潜意识;美术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57-0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构建在他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之上的。

它与传统艺术理论观点根本区别是——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艺术与心理学之间关系,强调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强调性本能,开拓了从人的心理和成长历史来研究艺术的先河。

传统艺术理论认为文艺是主观精神活动,强调艺术与精神关系,而弗洛伊德则从人最深层的意识活动来发掘艺术作品的内涵,新观点开启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心理学时代,当代东西方不少审美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观点或多或少受到弗洛伊德艺术理论影响。

它从问世之初起就存在广泛争议。

因此全面客观了解弗洛伊德艺术理论对于美术心理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理论产生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复杂社会矛盾导致人们精神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就是
在这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意识阈概念、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了影响。

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确立了催眠术概念,后来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心理治疗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精神分析法是弗洛伊德在医疗实践中对精神病人心理经过无数次总结形成,其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

他认为人内心生物方面冲动与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主导驱动力。

外部一些社会伦理道德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与自由表现,于是进一步分析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

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

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强调人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与心理应用,为精神病治疗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理论和方法。

他同时将精神分析理论移植到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等方面,形成系列新颖而独特艺术理论,在世界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

二、理论的独特性
传统的艺术理论如游戏说、迷狂说、灵感说、距离说等都是从文学角度、创作角度,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解释艺术活动。

德国人康拉德·朗格在《游戏与艺术中的幻觉》一文里提出:“艺术
是一种适合成年人需要的提高的和美化的幻觉游戏”。

荷兰人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这部专论中表示:“所有的诗都产生于游戏:神圣的崇拜游戏、宫廷的节日游戏、竞争的军事游戏、好争辩的吹牛游戏、嘲笑与辱骂、机智与敏捷的巧妙游戏”。

他们从不同程度发现艺术是一种主观精神活动来强调艺术与精神的关系,而弗洛伊德则是从人最深层意识活动来发掘作品意义,他凭借其长达25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成年人所作的艺术的游戏和艺术的模仿与儿童的那些行为不同,是以观众为自己的目标的。

”这是艺术理论史上一大进步。

艺术史家朗格从艺术体裁来考察游戏,认为游戏是孩提时的艺术,而艺术是成熟的游戏,每一种游戏都会导致一种与之适应的艺术体裁。

弗洛伊德关注游戏时儿童的心理定势以及这状态与创作中无意识、梦幻构向所形成的异向关系,,因为两者在表现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潜意识往往成了创作心理契机。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代人们甚至把艺术创造完全看作一种心理活动并企图用天才等先天因素来解释艺术心理中个性化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是心理需要决定了这种心理活动、艺术创造是由人的无意识所支配制约。

艺术创造中心理机制也正是在这种普遍心理机制基础之上形成的。

幻想对于文艺创造无疑是相当重要的,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等人都把它看成艺术思维中的低级层次,不过是一种聚合和组织诗歌次成分的能力。

而弗洛伊德则把他们研究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幻想既是普遍的、又是不尽相同的,幻想变化的根源是“日戳”,即时间给某种心理状态打上的烙印。

他从无意识的象征表现来考察和决定艺术本质和特点,从性欲本能的变相满足来评价造和欣赏,使艺术实践最终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纯精神的心理活动。

三、理论主要观点
综合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概要》等著作中阐述的艺术观点,我们得出弗洛伊德艺术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潜意识和性本能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是本能冲动的净化与升华。

他用索福克勒斯的《伐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认为人在儿童时代第一个性冲动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由于爱恋自己的母亲,便妒嫉和仇恨自己的父亲。

《俄狄浦斯王》中杀父娶母就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是人们童年时期愿望的达成。

这种愿望本来早已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一旦文学家“由于人性的探究”而发掘出俄狄浦斯王的罪恶时,“他使我们看到内在的自我,而发觉尽管受到压抑,这些愿望仍旧存在于心底”。

他认为这部悲剧中的命运的震撼力必定是由于我们内心深处也有类似的呼声,因此才引起我们的共鸣。

2.艺术为了表达不能满足的愿望,是以艺术形式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得到宣泄。

他说:“我们在夜间所做的梦,不是别的,正是幻想。

夜间梦同白昼梦完全一样,是欲望的满足。

”潜意识有种种强烈愿望受到压抑,得不到满足,于是在梦中以幻想的形式得到满足。

艺术是白日梦,同样也是愿望的满足,是被压抑感情和本能欲望宣泄。

3.艺术家由于愿望得不到满足才进行创作。

艺术家“从现实转开,并把他的全部兴趣、全部本能冲动转移到他所希望的幻想生活的创造中去。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知道怎样苦心经营他的昼梦,使之失去那种刺人耳朵的个人音调,变得对客人来说也是可供欣赏的”。

4.艺术家与神经病人有相似之处。

神经病人对现实不满,使离开现实走向幻想的世界。

艺术家也从他所不满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逃避到到他自己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去。

他说:“艺术家同神经症患者一样,从不能满足的现实中退出来,而进入这一想象力的世界。

”但是艺术家“与神经症患者不同的是,他知道怎样从这一想象力世界中退出。

再一次在现实中站稳脚跟”,仍然有清醒的意识,他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道路,而再度地把握现实生活。

5.艺术家通过创作,使自己的潜意识愿望得到假想的满足,并且还能引发并满足读者自身的潜意识愿望。

首先艺术家是从痛苦中磨炼出来的。

弗洛伊德认为,创作家在创作时,由于宣泄了压抑在潜意识的欲望,从而感到极大的快乐,而观赏者也分享了作家的幻想,暂时“回到自己舒服而又安逸、快乐的无意识的根源去”。

6.艺术家通常利用形式美的那种可感知乐趣,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形式必须富有戏剧性,富有幻想或想象,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象做梦一样,采取改装、转移、倒置、集锦等手法,使作品带有浪漫性、戏剧性.典型性和象征性。

7.美是来自于性欲的满足,没有这种满足,无从谈美。

弗洛伊德写道:“美的享受,产生于一种非常迷人的感觉”,“不可否认,它来自性欲”可见弗洛伊德把审美感受看成是性的感受,认为性是作品传达的意义和读者欣赏的真正的东西。

四、理论存在的问题
弗洛伊德艺术观点有不少片面的、偏颇的看法,立论新奇、内容宠杂、体系松散,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

他认为艺术创作是
艺术家未满足的愿望在幻想中的满足,而作家的这种特殊的幻想是靠其对潜意识的愿望进行升华的能力。

他把人的本质和心理特质看成一种抽象神秘的东西,剥离出了一切社会关系和实际的内容,造成了人性与社会、艺术与社会的分裂对立。

法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克莱芒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弗洛伊德在分析艺术作品时,总是力求揭示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最大的差别性,这种态度有时达到了诡辩的程度。

”这段批评同样也适用于评价他对艺术心理机制的研究。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造的心理受无意识的支配,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文艺活动中确实有无意识的存在来印证他区分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的正确性,让艺术创作实践为他的“深层心理学”的做了最好的论证。

弗洛伊德借认为:“精神分析法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病范围。

而且可以扩大到解决艺术、哲学和宗教问题。

”西方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理论导论》中批评说:“他的理论基础的悖谬或矛盾在于,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只是由于对已经构成我们身体的那些因素的强有力的抑制所发生的作用。

”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研究有些牵强附会地把艺术家创作动机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行为与幼年时的性心理结合在一起。

弗洛伊德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艺术家创作心理状态,却错误地把导致这种心理状态根源归结为本能欲望,因为创作中有无意识因素就片面地把这种主观意识活动说成是绝对无意识的表现,这种偏向决定了弗洛伊德在本质上不能对艺术创作做出客观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

哲学家维持根斯坦讥讽说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纯粹是“解释者希望得到的那种解释——那种可以作为梦的一种解释的东西”。


就指出了弗洛伊德文论的主观臆想和唯心主义实质,揭露了他研究中极不严肃的非科学化倾向。

五、结束语
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观点开启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心理学时代,引导现了代艺术家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挖掘,扩大了艺术反映范围。

东西方不少审美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观点不同程度受到弗洛伊德艺术理论观点影响。

例如现代艺术潮流中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等都受了弗洛伊德艺术理论的影响,主张表现自我,并经常运用象征、梦幻、暗示等艺术手法。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关于“深层现实”展示、多重人格的揭露、精神分析的运用以及性题材增多都说明了弗洛伊德艺术理论的影响。

在这二十年间的热潮中,弗洛伊德原著的翻译和表层的评述介绍是重点,而深入的研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导致中国艺术在接受弗洛伊德艺术理论时候缺乏理性的后果。

我们在了解弗洛伊德主要学说后,用批判眼光和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其艺术理论进行分析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