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导管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医院各种导管护理常规
术后病人一般放置多种导管,如胃管、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镇痛泵管道、吸氧管、膀胱造瘘管、胃造瘘管、胆道引流管、空肠造瘘管、“T”管等,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逐一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转科时,应正确理解各种导管放置位置及作用,各引流管标识清楚(导管名称、置管时间等),将各种导管妥善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使其有效引流;防止牵拉、滑脱、扭曲、受压,堵塞和污染;并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作好记录。

翻身时,必须确保各种管道不扭曲、不打折,并定期挤压引流管及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

引流袋的高度不能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一、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一)外固定导尿管及集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翻身及外出过程中防止牵拉和滑脱,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二)观察尿流情况,检查衔接部位是否紧密,尿道口有无溢尿。

尿袋的位置,尿管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

(三)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四)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预防感染。

(五)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更换尿袋,14天更换导硅胶尿管。

(六)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

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二、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固定方法:一般采用系带法。

即先用绸胶布粘贴胃管作为标记,再用丝线缠绕并系于边带上,边带的两端绕过患者枕部相系。

(一)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通畅,要检查负压袋有无漏气,是否保持负压状态;胃管与引流管衔接处管口径要大,防止胃内容物及血块堵塞管道。

(二)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

(三)密切观察病人腹部情况,如腹痛、腹胀、肛门排气等应作详细记录。

(四)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引流出鲜红色血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若无胃肠液抽出,应检查胃管有否盘曲在口腔或阻塞,视情况予以恰当处理。

(六)引流期间病人应禁食及停止口服药,如医嘱指定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时,注药后应停止抽吸1小时。

(七)保持鼻腔、口腔清洁,唇和鼻粘膜干燥时,可用石腊油润滑,每天给予口腔护理两次。

(八)若管腔堵塞用生理盐水冲洗,胃手术者冲洗压力宜低,每次
20ml。

(九)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遵医嘱拔除胃管。

胃管拔管前、分离吸引装置与胃管、首选夹紧管口嘱病人屏气、防止胃内残留溶液流入气管;拔出时动作要迅速、以免引起恶心呕吐;拔管后清除脸上胶布痕迹。

观察有无呕吐及腹部体征等情况。

三、肠内营养管护理
肠内营养管的种类有: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等。

(一)妥善固定肠内营养管,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

(二)每天输注前后,均以温开水冲洗管道,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

(三)保证营养液适合温度,一般调至38℃左右。

(四)加强巡视及时识别并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肠内营养计划按时完成。

太快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高血糖等,太慢则不能按计划完成输液量。

(五)掌握营养泵的使用方法,按计划设置营养液输入量及速度。

四、氧气导管的护理
供氧导管的种类有:面罩、带储气囊面罩、单鼻塞、双鼻鼻塞、鼻导管等。

(一)术后病人需常规吸氧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吸氧导管。

(二)按照病情或医嘱调节好氧气流量,注意湿化。

五、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一)妥善固定,保持腹腔引流管的有效引流。

(二)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若腹腔引流液呈鲜红或暗红色,量>500ml/d,或2h内引流量达100ml以上,且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提示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三)如引流液量突然减少,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四)注意恶心、呕吐,排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以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吻合口漏等发生。

(五)对同时作胆管-空肠Roux-Y吻合的病人,必须保证胆肠吻合口支架管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变化。

若引流量少,而检查引流通畅,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无发热、畏寒等不适,说明胆汁自行进入正常的胆管系统。

(六)术后24-48h可拔除,但为了及时发现胆瘘,术后此管需留置5-7天。

六、“T”管引流的护理
(一)务必避免发生“T”管滑管事故,昏迷或烦躁病人应予制动,应牢固固定“T”管。

(二)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观察其性状,色泽的变化,并将引流的胆汁按医嘱每周送常规
检验两次、细菌培养一次,如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后炎症控制、“T”管下端通畅、色泽转为深黄、清晰无沉渣、胆汁常规检查正常,一般术后两周可考虑“T”管胆道造影,证实胆管通畅后即可拔除“T”
管。

(三)在拔除引流管之前,通常先将引流管夹紧,观察2-3天,病人无症状,体温正常,则可考虑拔管,如有恶心、右上腹胀痛、伴有发热情况,则仍需继续引流。

(四)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常规消毒,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5-7天内勿用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及腹壁之间尚未形成粘连,否则又将导致脓液或胆汁随着冲洗液流入游离腹腔,发生腹腔或膈下感染。

七、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一)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各种损伤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经常检查穿刺点的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

肝素帽是否拧紧,发现松动或外渗应立即严格消毒导管后更换新肝素帽。

(三)输完血液制品或营养液后须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或更换输液器。

(四)用生理盐水冲管时注意压力及速度,不可暴力冲管,以免损坏导管,造成患者疼痛、静脉炎或液体外渗等。

冲管最好用5-10ml一次性注射器。

(五)合理安排输入液体的顺序:用生理盐水间隔高渗性、高PH值及刺激性强的药物。

(六)经常更换穿刺点敷料,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管使用时间。

临床一般用安尔碘消毒皮肤导管处,然后用敷料覆盖,每周1-2次。

(七)封管后,应避免置管的肢体受压,预防静脉压力增设导致血液返流,防止导管堵塞。

(八)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冲管后出现烦燥、寒战等症状,可能为导管内感染所致,须立即抽血培养,并报告医师。

确诊为导管内感染者,应立即拔管。

(九)输液完毕,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液封管。

八、肠造瘘管、胰引流管的护理
(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二)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分别记录引流量。

(三)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四)小肠造瘘管早期可作胃肠减压使用,待恢复肠蠕动后可给予要素饭食,2-3周后恢复饭食可按医嘱拔除小肠造瘘管。

(五)胰引流管待2周后引流液转为无色透明,量逐日渐少,胰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腹部无阳性体征,切口愈合好可按医嘱予以拔除胰引流管。

(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行腹腔冲洗时,要正确记录冲洗量及引流量。

九、胆道引流管的护理
(一)引流管长短要适宜,过长易扭结,有碍胆汁排出,增加胆道或胆肠吻合口压力,容易发生胆瘘;过短则限制病人翻身活动,致引流管脱出,造成胆瘘。

(二)每天应严密观察和记录胆汁量、性质、颜色等。

如胆汁引流量明显减少,要注意泥沙结石堵塞引流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但压力不可太大,以防吻合口瘘。

发现堵塞时应报告医师,在医师指导下可轻轻挤压腹外引流管,或进行少量低压冲洗。

(三)以后1-2天,胆汁引流量约70-150ml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可达500ml以上,呈墨绿色,黄绿色为正常,肝功能差者,胆汁量多而色淡,有结石及胆管炎者、胆汁往往有混浊,沉淀转多以后逐渐清亮,沉淀减少,胆道少量出血时,胆汁内混有凝血块,引流袋底有红色沉淀,大出血时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常伴腹痛引流管溢出血液,胆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