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创作的故乡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童创作的故乡情结
摘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因为每一个作者都离不开乡土,文学创作的故土情结总是难以磨灭的,作家苏童也不例外。
苏童的文学作品是离不开故乡苏州的, 苏州不仅对苏童的生活影响巨大,更直接影响到苏童的创作。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苏州影像,都作为特有的苏州地域特色的风景呈现出来, 展现苏州古城迷人的人文气息。
苏州已成为苏童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成为他笔下取之不尽的用之不完的文学创作的源泉。
Just as a popular Chinese proverb goes, each place has its own way of nurturing its own inhabitants. The creation of literature, too, is much influenced by the native place. As each author is inseparable from his or her native land, the native complex is always indelible in literature. The writer Su Tong is no exception. The literature works of Su To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uzhou, his hometown.Suzhou not only makes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life of Su Tong, but a direct impact on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In his works, a large number of images of Suzhou are presented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showing a charming and cultural old city. As to Su Tong, Suzhou has been a lingering complex,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literary creation.
关键词:苏童、故乡、苏州、情结
苏童,江苏苏州人,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武则天》、《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米》、《碧奴》等;中篇小说主要有《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刺青时代》《驯子记》、《肉联厂的春天》、《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等;短篇小说主要有《骑兵》、《神女峰》、《一个礼拜天的早晨》、《你丈夫是干什么的》、《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公园》、《白雪猪头》、《人民的鱼》等,在苏童的小说中,他总是放不下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的苏州的人和事。
他经常把苏州写入作品之中, 作为自己的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苏童创作的故乡情结,它存在于苏童创作的完整的过程中,包涵了苏州的方方面面,有苏童的童年生活,苏州风景,苏州的风俗人情,“苏州人”对他的影响等等
一、苏童的童年生活对他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作家的创作到最后都会回到童年。
读苏童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童年生活对于苏童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苏童的童年生活是多病孤独的,这使得他寡言少语,内心也充满了压抑,而这却恰恰让苏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寂寞的孩子有着最丰富的想象力,苏童童年时期的想象力就为他的创作开了一个天窗。
内心的压抑让苏童渴望亢奋的情绪和神秘的氛围,他后来创作的的枫杨树系列和香樟树系列的小说都源于此处,而这两大系列作品,在苏童的整个小说创作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苏童的童年生活虽然很压抑,但也有他憧憬的一面,那就是自行车。
现在在我们看来,自行车仅仅是一项交通工具,但在六七十年代的苏州,自行车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奢侈品。
小苏童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他常常将童年的这种憧憬写到作品中,更将自行车移植到自己的小说中,成为一件难得的叙述道具,苏童对自行车的痴迷在他的笔下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他在随笔《自行车之歌》中说,“街上流行的是黑色的普通的随可见的主要有永久牌、凤凰牌、飞鸽牌等三个牌子组成的自行车群,普通家庭所梦想的是拥有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或者凤凰牌自行车。
”[1]
在长篇小说《城北地带》中,苏童就是用自行车引出故事的开端。
短暂午休的李修业在闹钟的震动中醒来,要上班却找不到自行车,为了不迟到便向老街坊借了辆年久失修的破自行车,这是一辆“没有刹把和铃铛,骑起来龙头要朝左面歪一点。
”的自行车[2]这个小小的瑕疵却让李修业就在赶时间的时候一撞上了一辆大卡车上,当场死于非命。
而此时他的儿子达生还在和小朋友叙德在练习大撒把的技术。
这个李修业的无妄之灾便引出了在江南的20 世纪70年代的香椿树街上,位于城北地带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浮躁的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而城北地带发生的各种故事,就在李修业骑那辆破自行车被汽车撞死的残酷中拉开了序幕。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苏童在散文随笔中的写的生活素材,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就成了他小说的一部分。
尤其是破旧自行车的意象,在苏童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如苏童在随笔《自助旅行》
中就写了他自在读大学期间和一个同学,骑着破旧自行车去白洋淀自助旅游的事
二、苏州风景对苏童的创作影响
苏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
苏童更是经常把苏州风景写入文学作品中,尤其是体现在他的香椿树系列的小说,我们会发现故乡苏州的风景随处可见,这些风景包括苏州的的街道景色、市井特色、内河景色、雨中景色等等。
在苏童的描写中,美轮美奂的苏州风景让我们对苏州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为小说倍添生色(一)苏童笔下的苏州街道景色
苏州的街道是有特色的,它的宽度是很狭窄的, 许多老街都是由灰条石或青条石铺成的, 有的则是由灰石子或青石子铺成的, 盛夏时分会呈现出淡淡的铁锈红色, 而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则又是一种青灰的色调,这种变化给了我们视觉上很大的冲击,让我们不由地去浮想。
在苏童的笔下, 苏州的街道是拥挤而狭窄的, 街道两旁的木楼破陋杂乱, 而且似乎朝一个方向倾斜者, 十字路下面大概没有排水道, 雨水在路面上积成大大小小的水洼, 人们经过水洼时不得不像歌舞明星一样做出各种跳跃动作。
[3] (P. 150)
苏童写苏州时勾勒出苏州老街巷的古旧, 写出了苏州的历史沧桑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童对苏州有一种值得自豪的感情- - 庆幸自己就生在苏州这座古城中, 这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老城。
苏童对故乡的喜爱常常流露于笔端, 就连过水洼时的心情都像是明星在跳舞, 这种喜爱之情可想而知
(二),苏童笔下的故乡苏州市井特色
在苏童老家的街上有一个糖果店, 少年苏童上学时天天都会从糖果店门前路过,这个糖果店也给了他极深的印象。
尤其是夏天糖果店,更是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 因为夏天的糖果店会卖冷饮。
每到夏季,糖果店的冷饮柜都会发出隆隆的欢叫声,这里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天堂,一群孩子在对冷饮进行“挑三拣四”后,纷纷买走自己的最爱, 不但嘴里吃着一个棒冰, 饭盒里还要放一两个, 又一哄而散地在大街上拼命地向家里跑。
苏童在随笔中记叙了这家糖果店的中年女店员,看到这三个女店员, 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中酱园店的三位中年女店员粟美仙、顾雅仙和杭素玉。
在小说中,苏童说这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而多变的, ..三个女人互相不睦。
[4] ( P.
54)苏童将生活中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稍加修饰就直接地搬到了小说中, 成为小说的一部分, 可见苏童高超的写作技巧, 真可谓是匠心独运。
(三)苏童笔下的故乡苏州内河景色
苏州城很早之前就有“君到姑苏见, 家家尽枕河”的美誉, 是著名的水城, 号称东方威尼斯。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苏童记忆中,苏州内河水道是洁净明亮的,夏天太阳快落山时,孩子们会不失时机地溜出家门,如一群野鸭般纷纷跳到河里, 享受清凉的河水赐予人们最大的快乐。
有的孩子会拿着西瓜皮当做泳帽在河中游泳,任父母喊破嗓子也不理会。
苏童在短篇小说《飞鱼》里写到,“我时常跟叔叔一起下河, 叔叔的水性极好, 人在水上玩起漂亮的蝶泳来, 令人眼花缭乱, 有时候他像白条似的
在水下潜, 潜到人家的小石埠边, 突然探出头来, 晃着满脸的水珠子, 朝某个在河边洗洗涮涮的女孩子笑, 使她们又吓又气又喜, 显得更加娇媚。
”[5]
苏童将少年的戏水直接地写进作品之中, 这种写法让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会倍感亲切。
苏童少年多病孤独, 对于戏水, 他只有只能观看, 却不可能亲自去享受游泳的乐趣, 他只能把这种羡慕埋藏在心灵深处。
而他的这种写法,也是对自己少年时期已经流失的快乐的补偿。
此外,苏童在写苏州内河的景色时, 还运用了对照的笔法, 试图给读者以启迪, 从而呼唤人类灵魂的回归。
在苏童的描写中,苏州内河是清澈的, 是少年夏天戏水的天堂, 凡现在的工业污染却使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充斥着死鱼和各式各样的垃圾, 少时的天堂只能化作美好的回忆, 苏童也想通过创作来重建儿时的游乐天堂, 回归自然, 回归淳朴。
(四)苏童笔下的故乡苏州雨中景色
江南的雨是特别的,苏童的笔下的苏州的雨更是柔媚, 呈现了令人惊异的情调。
在随笔《雨和瓦》中, 他写到苏州的雨就是一首美妙的音乐。
苏州城因为水而变得灵动, 同时因为雨而变的朗润, 雨对于苏州来说是,就如图流淌在苏州人心田上的血液, 没有了雨,苏州便失去了润泽。
[6] ( P. 32)我们可以发现, 苏童已经把故乡苏州的雨, 作为能够带来新生命的象征物, 即人的灵魂, 人的思想。
很显然, 苏童对苏州的雨具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
三、苏州风俗人情对苏童创作的影响
在苏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苏州风俗人情。
苏童在苏州生活了18年,苏州淳朴的民风,精致的生活,耐人寻味的风俗民情,对苏童创作中所描写的江南特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创作中,苏童将他对苏州的认识完美地写到了作品里,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南方生活
(一)苏童笔下苏州人的饮食习俗
在苏童的笔下,苏州的各种风味小吃随处可见。
在《城北地带》中,苏童写道:“素梅不希望任何人注意这辆三轮车,但事与愿违,在新开张的羊肉店门口,她看见一个腆着肚子的女人走出羊肉店,竟然是骚货金兰,金兰一边走一边打开手里的纸包,将一片粉红色的羊肉往嘴里送……”[2]101
这里的羊肉就是苏州远近有名的藏书羊。
藏书地名源于汉代名臣朱买臣的轶事。
相传朱买臣家境贫寒,早年靠打柴维持生活,居住在穹隆山脚下,为富人放羊的他酷爱读书,为避免人嘲笑,朱买臣将书藏在穹窿山的一块大石头下面。
他的妻子嫌他家穷,与他离婚,后来朱买臣官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后,他的前妻妄图破镜重圆,朱买臣随即用水泼地,叫前妻收起来,从此有了“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后来,朱买臣居住的穹窿山下的村庄就叫作藏书镇。
藏书镇所出的山羊没有腥臊的羊膻味,肉质细嫩,温补益气,是冬令时节的大补佳品。
藏书羊肉汤的制作相当简单,羊杀了,开膛破肚洗干净后直接放在锅里煮。
然后把煮熟的羊肉捞出来拆下,而羊骨头和羊肉汤就放在炉子
上一直煨着。
藏书羊肉吃法更简单,你要多少羊肉,老板就会切多少钱的给你,倒上锅里浓浓的汤,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就出锅了,这个时候的羊肉汤还不算是成品,还需要你自己放调料,盐、醋、胡椒、味精、青蒜末和通红的小辣椒应有尽有,客人们可以随意搭配。
苏州的藏书羊肉兴于清代,盛于晚清,深受苏州人的喜欢。
尤其是北风初起、寒意来临的时候,在苏州的很多小街小巷里,都会响起甜甜的吴侬软语,飘出羊肉汤的香味。
三五人坐下来切上半斤羊糕,喝上一瓶老黄酒,人们吃肉喝酒,满面红光、,到了劲头上还会划上两拳助兴,享受这舒适的时光。
在苏童的笔下,苏州的点心也是有一定位置的。
在随笔《吃客》中苏童说,“小三宝在吃的问题上执迷不悟,早晨他往市中心去,对老妇人说他去大公园打太极拳,其实打太极拳是个幌子,小三宝天天去老字号黄天源吃早点,有一次让一个邻居撞见了,看见小三宝面前放着一碗鸡丝馄饨、一只炒肉团子,还有一块白糖玫瑰方糕,小三宝当时不免有些慌张……”[6]228而在一篇叫《点心》的短篇小说里,苏童写了四喜汤圆的多种配料,“有猪肉末、松子仁、花生仁”[7]。
可以看出,点心店其实就是苏州人的美食店,店里有四喜汤圆、馄饨、鲜肉大包、肉粽子、阳春面等。
苏州的点心很多,这些美食都在苏童的作品有了完美的体现,不管是否尝过苏州的美食,在看苏童的小说后,都会觉得苏童笔下的苏州点心十分精美,让我们对苏州的点心更有向往之心,也使得苏童小说更加有苏州味。
此外,苏童在小说里涉及到苏州的卤肉铺,他曾经写过《卤菜》一文,文中提到了各种卤猪
头肉、卤白肉,品种多样,应有尽有。
关于故乡苏州的美食,苏州不仅仅在一处作品里写,而且在多处写到羊汤和羊肉,可以看出苏童对家乡的美食是有着深刻记忆的,对家乡的物产有着深深的喜爱。
他也以此来展现是苏州人所追求的饮食文化。
(二)苏童笔下苏州人的喜庆民俗
在苏童的小说中,苏州喜庆风俗人情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比如苏州人家生孩子送红鸡蛋这个风俗,在他的小说中就有很生动的表现。
在小说《城北地带》中有这样的描写,“滕凤对李修业轻声地说,你应该多送三只红蛋给那个老妖婆。
” [2]10生孩子送红鸡蛋的习俗在苏州早已存在。
每逢人家生孩子的喜庆日子里,主人家都会给亲朋好友、邻居发红喜蛋,这是苏州人由来已久的风俗。
苏童将苏州人红喜蛋的习俗写在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带有浓浓的苏州小巷人家的人情味。
通过这些苏州人中平凡的小人物的平常的事,叙说着生活中的真实质朴的情感。
(三)苏童笔下苏州人的丧葬习俗
苏州有一种很特别的饭菜,叫豆腐饭,是有老人去世时,葬礼上亲朋好友们吃的饭菜。
很多苏州人信佛,如果有老人去世,家人都会请僧人做道场超度,家人好友都要吃斋念佛,食物主要吃素食,也包括豆腐,于是苏州人就将办丧事时吃的饭菜称为豆腐饭。
在小说中写到苏州的葬礼习俗,说明丧礼在苏童的童年记忆中是极其深刻的,这样在苏童的作品中才有了死人葬礼上吃豆腐饭的情
节,也说明了童年记忆对苏童创作的影响。
苏童在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中写道:“克渊想开了就不再牵挂火葬场的事情了,没有他克渊,梁坚也会变成灰的。
唯一可惜的是葬礼后的一顿豆腐饭泡了汤,现在吃死人的豆腐饭是兴吃荤菜喝白酒的,克渊本来还打算好好地撮一顿呢。
”[8]通过对这顿豆腐饭的描写,苏童把克渊这个小混混的人物形象写活了。
(四)苏童笔下苏州人的娱乐习俗
对饮食之外的精神生活,苏州人的追求也是众所周知的。
苏州人大部分都喜欢听苏州评弹,在苏童的作品中也到处可以见到苏州评弹的身影。
在短篇小说《桥边茶馆》中,苏童写了深爱评弹艺术的茶馆老板年盛卿和老板娘腊梅花这两个人去,夫妻俩在茶馆里专门请来评弹演员,开茶馆时听评弹,娱己娱人、吸引茶客。
在随笔《关于冬天》里,苏童说自己不喜欢冬天,但却想起旧时的某个冬天,“缩着脖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听见街上的那家茶馆里传来丝弦之声,走过去看见窗户的玻璃后面热气腾腾,一群老年男人坐在油腻的茶桌后面,各捧一杯热茶,轻轻松松地听着一男一女两位评弹档在说书,看上去他们一点儿也不冷”[6]23。
可见,评弹在苏州是多么受人欢迎。
(五)苏童笔下苏州人的节令习俗
苏童在小说创作中,还经常写苏州的节令民俗。
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冬至节习俗,在小说中还穿插描写自己喝醉冬酿酒的经历。
冬至节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节令,在苏州尤其受到重视。
苏州人在冬至节要吃冬酿酒,也就是我们说的喝酒。
苏州民间又流传有“干冬烂年”
之说,说的是如果冬至日那一天是晴天,春节一定是阴雨连绵。
苏州人把冬至当成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喝点冬酿酒①,吃点羊糕。
苏童曾经说过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个冬至节,父亲要他去买冬酿酒,打酒时他闻着冬酿酒的刺鼻香味,在路上就偷偷地喝了几口,竟然喝醉了。
在长篇小说《城北地带》中,苏童也描写了打冬酿酒的情形:“冬至那天雪真的缓缓地袅袅婷婷地落下来,拎着空酒瓶前往杂货店打冬酿酒的人们都让雪片淋湿了头发棉袄,他们站在杂货店里拍打着身上的小雪片,一边抬头望着阴郁的天空,说冬酿酒还没吃,怎么就下起雪来了?又说邋遢冬至干净年,今年过年天气肯定好的。
” [2]102。
苏童在自己的作品里不失时机地将苏州的民俗民谚穿插其中,为作品添彩。
四、苏州人对创作的影响
苏州人有着坚强、忍耐的品格, 崇文、纯朴、勤劳的民风, 激励着一代代苏州人发奋努力。
这些对苏童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苏童的作品之中。
纵观苏童的作品, 不管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或者是短篇小说, 乃至于苏童的散文随笔, 都透出浓浓的苏州独特风情。
(一)苏童笔下人物的苏州人性格
苏童的性格上继承了苏州人的低调、内敛、不事张扬,同时还让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继承了这种品格。
他的作品中的故事总是写身边的小事, 在描写时总是随意而为, 笔墨所到之处, 如同久旱逢甘霖的禾
苗, 绿意葱葱. . . 故事立马生动起来, 人物也鲜活起来。
在苏童的创作中,所写的故事都是生活的琐事,人物都是小人物, 甚至有的小说中人物都没有自己的名字, 如短篇小说《公园》中男主人公就叫姓张的男的, 女的以及孩子三口人。
苏童就是通过这些平凡琐事和巷中的小人物, 描写着一颗平常心, 讲述着一段普通人的生活。
苏童的创作就是力求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苏州这块土地的理解, 通过看似简单但很有内涵的笔触写下来, 奉献给大众读者。
翻开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我们会发现,小说只是选取了20世纪初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里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即陈家大老爷陈佐千纳妾这件事,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地主纳妾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在一般人看来, 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可写的东西, 但苏童却发挥了苏州人的细腻的性格,不但写了, 而且写得相当精彩。
在苏童看来, 正因为陈老爷纳妾是件平常的事, 透过这个故事的平常表象才会发现出不平常的内容。
因为陈佐千纳的第四个妾是一位辍学的女大学生, 但这一点并未能够改变四太太颂莲的悲惨命运。
相反,颂莲为了保持读书女性的微小的尊严, 被陈佐千所冷淡。
但颂莲不甘心于这种失宠, 却在和其他的太太争宠中以惨败而告终。
纵观《妻妾成群》这个发生在深宅大院的陈老爷纳妾的故事, 不就正如在苏州古城某条老街的深巷里, 某个富家大院里发生的故事吗?
(二)苏州人对苏童作品中人物的影响
苏童善于写小人物,他笔下的人物也几乎没有高大的形象。
在苏童的小说中,小人物比比皆是,如《红粉》中的主人公秋仪、小萼原本
只是妓女, 老浦是寻花问柳的浪荡子弟;《城北地带》写的是一群被学校开除的顽劣少年, 而红旗、小拐、达生等人都是城市中的小混混而已; 在苏童的《妇女生活》中, 不仅仅有与世无争的简家简少贞、简少芬姐妹, 还有酱园店的三个女职员顾雅仙、粟美仙、杭素玉, 而在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中, 主人公金发女孩、修红、冷燕、德群、梁坚等人, 每一个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 有的甚至是街头的混混, 即使说是地痞也一点也不过分。
苏童小说中的故事大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演绎的故事, 主角都具有相当偏执的性格, 这也导致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以浓浓的悲剧色彩收场的。
(三)苏童善于为笔下人物借势!
苏童的小说语言极其平淡,几乎没有跳跃性的语言。
他总是能够运用我们想说却找不到的准确又清晰的语言, 将要描写的内容表达出来, 把藏在心中的感情释放出来。
苏童的文字是哀婉缠绵的, 使读者不用自主地沉迷于作品中而不能自拔。
关于这种语言风格, 我们可以从苏州园林的建造技艺来寻求答案。
我们都知道,苏州城内的古典园林密密麻麻地散落在大街小巷深处,而每一座深宅大院之中几乎都藏着一座私家园林。
从外面看过去, 我们只能看到街巷两旁数丈高的围墙, 满园春色都被隐藏在高墙之内,但在走进去之后却是别有洞天, 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苏童熟知苏州园林的平淡却可见神奇的建造技艺,更善于借助这种技艺, 运用到小说写作之中,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外形表现都很平淡, 内心却是暗流涌动, 甚至于是翻江倒海, 波涛汹涌。
与此同时,
苏童还受到苏州两千多年的江南文化的熏陶,苏州人深沉的个性, 崇文、宁静、致远的心态, 都影响着苏童的个性, 从而影响着苏童
的创作风格。
在苏童的小说里,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语言风格都呈现平平淡淡的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童在表达自己的创作主题时,用自己独特的、简洁的叙述方式, 却能够表达出复杂的道理,这就是苏童创作魅力所在。
结语
在苏童的心中,故乡苏州是一种很古典的情怀,热爱自己的故乡,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个人真情的自然流露, 这一点在苏童的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苏童就将对苏州深沉的爱化在自己的叙述中,化作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让这种对家的热爱与自己的作品和谐存在。
在苏童认为, 故乡苏州就是他创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创作的终结点, 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苏州除了能为他找到创作的灵感之外, 还能够给他带来精神的享受, 对过去的回忆,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各种感情也一起涌上心头, 别有一番情致。
而苏州在他的小说中,也时刻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也使得苏童的小说更加的耐看耐读。
苏州,永远是苏童小说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无比灿烂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