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惩戒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附范文评点及相关时评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育惩戒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附范文评点及相关时评素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书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意见”第14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少于800字。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聚焦当下教育热点——教育惩戒权,既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理性地分析问题,负责任地发表观点。

作文材料有三则。前两则呼吁赋予教师惩戒权和保障、明确惩戒权,偏于正面。而第三则对超越“教育惩戒权”的不当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提出处理意见,偏于反面。因而此

题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惩戒权与体罚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管教严厉与宽容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选择一个角度行文未尝不可,但最好能一分为二,理性辨析“教育惩戒权”的内涵。

有关教育惩戒权的观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度惩戒,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亦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某些家长担忧惩戒权是否会过度使用,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应该说,类似担忧有其合理性,但家长应积极支持和配合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相关措施:需要制度规范;需要执行适度,起到效果;需要师生互信、家校互信。

本次作文写作注意以下几点:

1.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虽“任务”不多,但不可写成新材料作文(从材料中得出一个观点,不顾材料的内容,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写作中有部分学生写成了新材料作文,对分数影响较大。

2.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辨,材料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对材料事件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即评论。

3.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一个写作评论的主体,只有针对主体评论,才能写得深刻。本材料就是要对“教育惩戒权”发表看法。

4.必须联系实际,才能评论深刻,有实际意义。

5.文体方面,一般都写成议论文。【好题示例】

教育惩戒权,须给好和用好

好老师手握戒尺,眼中有光

教育惩戒权,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育惩戒权,看上去很美!

请将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

没有惩罚,何来教育?

惩戒权,不可或缺

如何让教育惩戒权“落地开花”

莫让教育惩戒权成“烫手山芋”

莫让手握戒尺的老师寒了心

教育惩戒权:左手是戒尺,右手是爱

教育惩戒权不能变味

教育惩戒权,应用之有“度”

惩戒权不等于体罚

体罚,不该归属到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需要家校同心

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重在家校共识

教育惩戒权,以理解互信为基础

教育惩戒权: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在哪?

【范文点评】

教育惩戒权的尴尬

老师的惩戒权自古有之。一方讲堂,一幅戒尺,课堂走动之间,便是一抹独特的风景。戒尺落在手上,那是为人师者对弟子成才的殷切希望,是留在学生心里的苦心教诲!【点评:从“古”说起,再现情境,提出教育惩戒权的话题,表达简明而生动】时至今日,教师对学生要不要严厉?这个问题我有深刻体会,还是严厉一点好!读小学时,数学老师是一位极慈祥的老师,慈祥到你上课吃东西,讲小话,离开座位等违纪,也只是摸摸头的地步。不用说,班级纪律是极差的,成绩也不忍直视。后来,换了一位“女师太”,是那种你讲一句闲话,都要粉笔袭来、课本击头的程度。因为老师的严厉,班风肃然,成绩飞升。老师的惩戒,让我们坐得笔直,走来有型;老师

的苛严,让我们说话规矩,成熟沉稳;哪怕是罚站罚跑,都警示我们行事严谨,不可造次。【点评:过渡到“今”,结合“我”的切身经历,提出惩戒权的必要,真实而亲切,非常赞!】

可现在,教师的惩戒权被加上了很多约束,老师处境很尴尬。于是,老师特别和蔼,待生如友;学生自由自在,个性发展。教师似乎只要“受业、解惑”,不必过多管教学生。面对调皮的学生,好话不管用,打骂又不行。想学习的同学被影响,老师变得无计可施。看,各种类型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悬在头顶,哪位老师还敢“惩戒”学生,于是要给提个醒:“万一……”吃不了,兜着走?【点评:反面切入,回到教育现实,指出“惩戒权”的现状和老师的尴尬处境】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呼吁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意见》也提出要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可《规定》中第三条却分明是给惩戒权加上了紧箍咒,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大有严打的态势。【点评:切入三则材料,简单做引述】这种条例究竟是在赋予教师更多的教育惩戒权,还是在限制教师的教育权?何为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何为“教育惩戒权”?又何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其中并无明文规定,也无明显界限,模棱两可。各种“规定”看似在赋予教师权力,实际上却束缚了教师的手脚!【点评:评价有关“规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教师惩戒权的尴尬】媒体舆论一直在放大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于是,常有新闻爆出:某校学生因不接受教育,对老师实行侮辱性语言,甚至向老师施暴。不就是钻了老师不敢行使教育惩戒权的空子?前段时间,在新闻上看到某县城的一所高中,因老师批评了学生几句,学生感觉有伤颜面,便当着该教师女儿的面,捅死了该教师。老师教育学生,天经地义,却遭此厄运。谁来保护教师权益?当老师的想想都后怕啊!【点评:举例证明舆论和学生对“教育惩戒权”的误解】当下的家长,对老师这个职业也不够理解。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儿女成人成才,却又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