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争论 ,进一步引发
了学术界对“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命题的争论: 既然劳动是人类区别与猿的特征,那么,只有人 才会劳动(有了人,才会有劳动),猿是不可能从事 劳动的。 这样来分析的话, “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 命题就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 : 究竟是谁在人类出现之前就进行劳动,并因此 而创造了人类 ? 是猿还是人? 若是猿,它是不能 劳动的; 若是人,这样的人从何而来 ? 又是怎样 产生的?
■教育的“交往起源说”
◆ 劳动是在人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人与“物” 的相互作用; 而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是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因此,劳动不可能成为以人对人身心 的影响为直接目标的教育的形态起源(原型)。 ◆交往活动蕴含和具备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双方、 内容、媒介等) 。当交往的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以传 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时,交往活动就 转化为教育活动。 交往活动是教育活动的原型,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 殊形式。
◆在专门机构内进行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 ◆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非制度化教育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相对立 ■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出现了分科教学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对象: 局限于贵族阶级子弟 ◆教育目的: 培养统治人才,造就国家 机器的操纵者和维护者 ◆教育内容: 核心内容是“统治术”, 即治人之术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在多种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的理论观点 中,“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 动起源说”)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界,是一种 有着广泛影响的观点。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最早由前苏联教育家 米丁斯基提出,它是从“劳动创造了人类” 这一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 结论。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 仿说)
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 育家孟禄(P.Monroe,1869--1947) 。
孟禄在其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分析 了原始社会的教育现象。 孟禄认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正规的学校, 没有教师 ,没有教材。所以,当时的教育就是儿 童对于成人行为的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是一种 初级的心理活动。 在孟禄看来,人类的教育就是起源于原始社 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2、封建社会的教育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较之奴隶 社会 , 有了一定的变化。 封建社会的教育,较之奴隶社会 , 有继承的一 面。如 :两种教育形式并存 ,学校教育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相对立 等。 同时,封建社会的教育,较之奴隶社会,又有了一 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所谓的“教育” 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在复杂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活动 ,
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 , 只是一种基于本能需要而产 生的生物冲动。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的“教育”活动,所传递的
经验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类经验---个体经验)。
■两种活动的结果迥异。
■ 还有研究者指出,教育起源问题不能用简单的
演绎推理方法加以回答。 如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人类 起源于劳动”, 我们就不再深入地研究人类生活 的每一个侧面、每一个局部赖以产生的具体原因 和条件 ,而是简单地运用这一原理进行演绎推理, 那么 ,人类社会中各种具体事物的起源问题 ,就 太容易回答了 ! 家庭起源于什么 ? 宗教起源于什么 ? 艺术 起源于什么? 统统起源于劳动 ! 这样的回答有意 义吗 ?!
在学生管理与师生关系领域 ,封建社会 的学校教育崇尚体罚、训斥,盛行棍棒纪律, 绝不允许学生违抗师命,学生对教师必须绝 对地、无条件地服从。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人才” “儿童的屁股生来就是挨打的地方”
◆保守性:
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呆板陈旧,缺少创新和 发展。
论及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保守性特征, 不能不提及科举取仕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 响。 隋唐以后, 分科取仕(秀才科、明经科、 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的科举 制取代此前的察举和选举,成为选拔任用官 员的主要制度。
需要指出和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教育 起源的各种学术观点中, 教育的“劳动起 源说”与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 “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交往起源说” 讨论的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同一个问题 。 “劳动起源说”所探讨的主要是教育产 生所需的“条件”问题,另外三者所探讨的 则主要是教育源自何种形态(“原型”)的 问题 。
由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受到较多的 质疑,此后国内的一些教育学著作和教材中, 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述: ◆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结底 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认为动物界存在着与人类相同的教育活动, 因而可以从动物身上探讨教育起源的问题。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C.Letourneau,又译作雷徒诺, 1831--1902)
科举取仕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使下层子弟有可能借助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从 而改变命运。 ◆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 的发展。 ◆选拔出了一些人才。房玄龄、白居易、韩愈 等,皆为进士出身。 ◆形成了很多考试方法(贴经、墨义、策问、 诗赋)。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 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作为划分标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划分标准
◆原始社会(石器)
◆古代社会( 青铜器、铁器等手工工具 ) ◆现代社会(大机器)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研究原始社会及其教育需要运用独特 的方法(人类学研究中的人种志方法)
◆19世纪摩尔根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末,国内学者对额温克 民族教育的研究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非独立性 ■同一性(共同性) ■简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与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的教育发 生了一个重要变化 : 产生了独立形态的教育活动,出现了 专门化的教育机构---学校。
由于米丁斯基提出的教育的“劳动起 源说”是从历史唯物主义主义基本原理出 发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因此,这一观 点后来被普遍地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在教育 起源问题上的观点,在苏联和中国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
对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把劳动看成是教育产生的 全部原因和条件,国内教育理论界也有不少质疑的意见: ■有研究者指出,把生产劳动看成是教育产生的唯一基 础和条件,是对社会现象缺乏整体认识的表现。 ■有研究者指出,从个体受教育的角度来说,个人一生中 受教育的开始并非在生产劳动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 “教育起源于劳动”与个体发展的情况是不相符合的。教 育儿童的活动不是始于劳动,而是始于儿童学习语言或更 早一些。
■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 性 ◆等级性 : 由统治阶级队伍进一步 分化所导致的政治上森严的等级关系, 延伸至教育领域 ,形成了教育上的等 级制特征
唐朝中央官学“二馆”、“六学”对入学 身份的规定
崇文馆、弘文馆: 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 书学、算学、律学: 招收皇亲国戚子弟 招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孙 招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招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子孙 招收文武八品以下及部分庶 人子弟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 出,教育并非人类社会所独有,在人类社会范围 之外,在人类出现之前,也有大量教育活动存在。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考察 ,认为在动物界广 泛存在着诸如大猫教小猫捕鼠、母鸡教小鸡觅食 等教育活动。不仅在脊椎动物中,而且在非脊椎 动物中,都存在着教育活动,甚至在蚂蚁群里也 有教师和学生。
利托尔诺认为,人类的教育是从动物界 的教育演化而来的。人类出现以后,人类 的教育继承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现成的教 育形式。人类的教育虽然具有了一些新的 性质和成分,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的教育 没有差异。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的某些活动所具有的相似性 。 但是,“生物起源说”没有、当然也不可能 进一步阐明人类的教育到底是如何从动物界的 “教育”活动提升出来的。 “生物起源说”不仅没有科学地阐明人类教育 的起源问题 ,而且 ,它混淆了人类教育活动与动 物界所谓“教育”活动的界限,实际上贬低了人类 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相对立 学校教育不仅排斥生产劳动方面的知 识经验,而且鄙视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出现了分科教学 ◆中国周朝的“六艺”: 礼、乐、射、 御、 书、 数 ◆古希腊雅典的“三艺” 和“四 艺” : 文法度尚不健全 ◆纵向 :形成了两级结构,尚未形成三级结构 ◆横向 :种类单一 ◆学校内部 :尚无严格的年级和班级之分
学校产生所需的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 品的丰富 ,劳动分工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专 门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文化条件: 文字的发明 ◆政治条件: 阶级的分化
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划时 代的变化 。从此之后 ,人类的教育形成 了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并一直延续到封 建社会末期 。
在教育目的与内容方面,中国封建 社会学校教育尤为重视强化对受教育 者思想和精神的钳制,不遗余力地向受 教育者灌输“忠君”意识,力图通过学 校教育把受教育者造就成为无条件地 效忠帝王和君主的至死不渝的“忠臣” 和安分守己的“顺民”。
在欧洲中世纪的僧侶学校和教会学校里, 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年轻一代 对上帝的绝对的虔诚的信仰,使其成为耶稣 基督的忠实信徒。绝不允许学生对上帝和 圣经有丝毫的怀疑,否则便要受到严厉的惩 罚。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演绎推理又 称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前提(大前提、小前提)和 一个结论组成 。 例 : 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铜是金属 所以,铜能导电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米丁斯基的演绎推理过程:
◆人类起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也
就没有人类的一切 ---大前提 ---小前提
“心理起源说”的主要问题在于:
◆无视人类教育活动有目的性、有意识性的特
点。
◆没有看到人类教育活动的双向互动特点。儿
童本能的无意识模仿,无法构成教与学的双向互 动行为。
◆没有看到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和交往
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在国内学者关于教育起源的论述 中,叶澜提出的“交往起源说”,也产 生了一定影响。
欧洲中世纪教育的等级性状况
在政教合一的欧洲中世纪, 僧侶是第一 等级,为了培养宗教神职人员,专门设有僧 侶学校等。 在世俗统治者中 ,地位最高的皇室成员 , 其后代在宫廷学校中接受教育。皇室之外 的贵族子弟,接受的是“骑士教育” 。
◆专制性:
封建社会是君权至上的专制社会。专制和独裁 是封建社会政体的重要特征。 在皇权专制时代,君主的意志就是国家法律, 臣民必须绝对服从(“朕”即国家) 。规范君臣百 姓关系的是严刑苛律。 封建社会政体上的专制性特征 ,自然要延伸至 教育领域 , 使学校教育也具有专制性特点 , 并 反映在教育目的与内容、学生管理与师生关系等 方面。
◆ 教育是人类的活动
◆ 所以,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起源于劳动 ---结 论
在米丁斯基提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 产劳动”之后,又有不少学者对于生产劳动 在教育起源中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进 一步的阐述和分析 :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不可缺
少的前提(劳动提供了教育产生的可能性)
■ 在生产劳动中,人类产生了对教育的
迫切需要(劳动提出了教育产生的必要性)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不可 缺少的前提(劳动提供了教育产生的可 能性): ◆手脚的分工 ◆发达的大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形成 ◆语言器官的形成和语言的产生
■ 在生产劳动中,人类产生了对教育 的迫切需要(劳动提出了教育产生的必 要性): ◆需要通过教育传递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 ◆需要通过教育传递伦理道德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