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会读写“蚕、桑”两字,通过字义和字形来理解“蚕、桑”两字。
2、通过联系注释、想象画面、抓关键字、联系插图、朗读等方法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从而感受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写生字;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背诵古诗。
难点:用自己的话还原诗意,体会乡村四月的景美。
一、诗歌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自己读读这两首诗,说说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描写乡村田园
2、师:乡村的美景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越发显得迷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细细地感受乡村风情。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乡村四月)
2、师:一起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的四月(四月里的乡村)。
师:你读到了时间和地点。
师追问:四月说明是什么季节?
生2:晚春时节。
师:让我们赶紧去感受诗人笔下四月的乡村吧。看看与我们这的田园风光有何异同。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边读边思考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读准字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你来读读。
(1)生1读: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读古诗不忘作者,而且还把作者的名字读对了,作者是宋代诗人翁juǎn。以前的人喜欢给自己取两个名字,两个名字之间又意思相近或者是相反,比如韩愈的另一个名字叫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反;再比如屈原的另一个名字叫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近。而我们的翁卷有一个小名,叫灵舒,有个成语是“云卷云舒”,因此作者叫翁卷。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2)生2读:(谁再来读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蚕桑”这两个字,前鼻音和后鼻音放在一起,十分难读,你读得很到位。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两个字。
预设:蚕是天底下最好的虫子。
b、书写指导:让我们来写写这天底下最好的虫子吧,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蚕,第一笔是衡不是撇。上面是天,下面是虫,上下结构,分布均匀才好看。
B、我们再来关注“桑”,有些汉字其实就是一幅画,谁能把“桑”字变成一幅画?(指名生说)
师:(范写:桑)说得真好。看,这是树叶,注意每片树叶的最后一笔都是“点”。这是树干,整个便是一棵桑树。
C、生书写:蚕吃桑叶,蚕桑合在一起便是指养蚕和种桑树两项农事。请同学们在书本第111页的生字条下将“桑”和“蚕”字认认真真地写两个。写好的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相互评价。好,请放下笔。
(3)生3读:(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你关注到了多音字,“闲人少”的“少”和“才了蚕桑”的“了”字。
A、谁知道“了”的意思?
生1:结束的意思。
B、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看课后的注释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利用资料,课本中的“注释”被你用起来了。
预设2:联系整句话的意思知道的。
→师:放到整句诗句中理解字义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
(4)生4读:(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再自由读读这首诗吧!谁再来读读)师:我听出了节奏。通过联系注释,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
3、交流初读问题:孩子们,一首经典的古诗往往诗中有画,这首诗也藏着一幅画,再去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读到了哪些画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预设一:我读到了乡村的景色很美。
师:听出来了,有两个关键字——景美。(板书:景美)
预设二:我读到了乡村四月里人很忙。(如果生没讲到,师也先不讲)
师:也用两个字来说是——农忙。(板书:农忙)
三、品读“绿遍山原”
1、师:景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读读前面两行诗,找一找有哪些美景。
(出示前两句)(交流时相机板书:山原川子规雨)
2、我们先来看山原,诗中是怎么写山原的?
A、生1:诗中写山原全绿了。
师:你抓住了“绿遍”这个关键词。(出示:绿遍山原)
2、师提问:那放眼望去,什么绿了?
A、交流:
指名3生回答。
师:是啊,山坡上、田野里满是绿意。这绿,是那么多,那么饱满,那么丰富。
C、师提问: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遍)
D、谁来读读这满眼的绿。
生1读。师:你只读绿了一个角落。如果把“绿遍”拉长一点就更好了。
生2读。师:山坡被你读绿了。
生3读。师:原野被你读绿了。
师:让绿布满整个乡村吧,一起来。
四、学习“白满川”
1、师:绿色的山原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河渠缓缓地流淌着,放满水的稻田里一片白茫茫。翁卷看到此情此景,提笔又写下了哪三个字?(出示:白满川)
2、师提问:如果老师改一个字,变成“白遍川”,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一:
A、生:如果换成了“遍”就和“绿遍山原”重复了。
B、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
预设二:(如果生没说到,师就不提)
A、生:“满”是快要满出来了,写出了白色的灵动。
B、师追问:哪些白快要满出来了?
生:白茫茫的河渠,白茫茫的稻田,白茫茫的稻田里倒映着的蓝天白云。
师:那么多的白,都快要白得满出来了,怪不得作者这样写——绿遍山原白满川。
C、朗读:你来读读这句。
生1读。师:你在读“遍”和“满”两个字是加重了语气,仿佛真让我看到了绿遍的山原,白满的平地。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师提问:读着读着,这一白一绿放在一起给你什么视觉感受?
生:就像翡翠一样纯净又美丽。
师: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读这句吧。
五、品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1、过渡:读着读着,你看,谁来了?(子规鸟)
2、师追问:你还知道子规其他的名字吗?
预设一:
生1:“杜鹃鸟”。(生比较容易说出来)
师:是啊,你懂的可真多。杜鹃鸟经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念家乡的情感,
预设二:
A、师:听,子规鸟是这样叫的“布谷布谷布谷”,所以它还有个名字叫“布谷鸟”。你也来试着叫几声。
B、师:子规这样“布谷布谷”地叫着,像是对谁说什么?
生:对农民说快去快去田里耕种。
师:是呀!快去“布谷”,快去“布谷”,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C、师:请你读得出你的理解。
生读。师评价:你读完“子规声里”时稍作停顿,放佛让我听到了持续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