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初一下册《Python选择结构if-els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初一下册《Python选择结构if-els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初一下册《Python选择结构if-els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关系运算符、if语句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新授课,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共享单车”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对的浓厚兴趣,通过“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同学们灵活掌握if…else的语法结构;设计小试牛刀、能力提升两个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得到最优发展。本节课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此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编程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成为一名“程序员”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要努力学习,掌握好过硬的信息技术本领,就可以实现伟大的信息强国梦!

【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共享单车导入,引出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首先用帮

老师完善程序环节回顾上节课所学if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if……else语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尝试,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动手操作,最后通过课堂检测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从目标达成度来看90%以上的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有小部分同学需要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笑脸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互助合作。从整体上看学习效果显著,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编写简单的程序。【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Python语言学习的第七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主要学习if……else 语句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if语句的知识及使用,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课,是Python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if……else语句的使用,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教学难点在于if……else的理解及使用,语法格式的规范书写。这是一节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九课选择结构——if…else

任务一:温故知新:根据提示语言,完善程序:

age=int(input())

if : #如果年龄大于等于12岁,输出:你可以使用共享单车

print(‘你可以使用共享打车’)

if : #如果年龄小于12岁,输出:…你不能使用共享单车

print(‘为了安全,你不能使用共享打车’)

任务二:用if…else语句改写共享单车1.py, 并运行程序,验证结果,以“共享单车2.py”为文件名保存到桌面“环保小卫士”文件夹中。

任务三:小试牛刀

用if…else语句编写程序:输入一个空气质量指数(AQI),当AQI的值小于等于100时,输出结果“空气优良”;当AQI的值大于100时,输出结果“空气污染”

任务四:能力提升

BMI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小程序员,请你设计一个体重监测程序,输入身高和体重,当计算出的BMI等于23.5的时候,输出“你的身材太完美了”,否则输出“你需要注意体型啦”(可参考任务四微课视频.exe完成任务。)

(选做)提高拓展

小程序员,请你改进一下体重监测程序,输入体重和身高,根据完美BMI值(23.5),计算

出完美体重。输出是偏胖还是偏瘦,偏胖时比完美体重重多少,偏瘦时,比完美体重轻多少。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总体上掌握了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每个孩子都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整节课以安全、环保、健康为主线,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够互助合作、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激发了他们为建设美丽青岛贡献自己力量的激情,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小组评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组内的互帮互助,发挥了优生的带头助教作用,各个层次的孩子各有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组员互助合作,还是有孩子在完成任务时存在困难,如何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享受课堂的乐趣,体验成功,这也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课标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Python语言学习的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探究性,操作性,实践性,为特点的一节课。让学生从身边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以共享单车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本课教学力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共享单车、鲜鲜空气、身体质量,使学生对if……else的认识深入浅出,应用自如,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探究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苏教版

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吉林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此为本人多年备课精心整理后的成果。我还会上传其他年级的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敬请关注。 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备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XXX 单位: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https://www.360docs.net/doc/c95603127.html,/doc/1396e03b3c1ec5da51e2700f.html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简介》教案 苏教版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 页 教学课题程序设计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2、掌握程序设计的过程。 3、了解程序与软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 页边批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教学过程 页边批注 〖讲 授新课〗 一、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类型。 1、机器语言 例:51+53 由10110000 00110011 10110010 00110101 00000000 11000010六个二进制指令代码所组成。 优点:机器语言执行效率高。 缺点:记不住、难理解、效率低、不易维护。 2、汇编语言 例:51+53 指令代码为:MOV AL,33H MOV DL,35H ADD DL AL 优点:易理解。 缺点:大型程序难以开发,依赖于具体计算机。 3、高级语言 例:51+53 Let a=51 Let b=53 Let s=a+b Print s 目的:克服汇编语言的缺陷,提高编程和维护的效率 特点:接近人们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主要是英语)容易理解、记忆和使用可在不同计算机上 通用对使用的符号、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各种语言成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意义:使程序设计的难度降低,导致了计算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常用高级语言种类:适用于数值计算的FORTRAN语言 易学好用的BASIC语言 适用于编写系统软件的C语言。 解释与编译: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先翻译成二进制代码,计算机才能识别和执行, 具体的翻译有解释和编译两种方式。 二、程序设计的过程 确定算法编制程序调试程序 举例:编写计算半径为8.5cm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程序。 步骤1、任务分析 利用求圆周长公式L=2πR和求圆面积公式S=πR2 编写程序。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教学内容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 案(全套)

课时二十八第二节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教学Array目标 1.体 验多 媒体 作品 的表 现魅 力, 激发 学生 学习 和创 作多 媒体 作品 的兴 趣。 2.了 解多

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3.通过赏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情境启发、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品。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Ahthorware、Visual B asic。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再次去感悟吧。 投影:多媒体作品再别康桥 教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两次欣赏有区别?分享 你的收获与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问题。 Flash 作品 《再 别康 桥》 第二环节赏析 作品,通过多 媒体作品《剪 纸艺术》强烈 的艺术美感再 次激发学生对 美的追求和学 习的欲望,并 了解熟悉构成 多媒体作品的 基本元素 教师:大家肯定都体验到了多媒体作品非凡的表 现魅力!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 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当然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丰富 的多。同学们肯定还意犹未尽吧,接下来我们再来 欣赏《剪纸艺术》,大家要带着以下问题仔细欣 赏,并填写表格。 作品名 称 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 画和视频等元素。

学生欣赏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学生展示完成的表格,老师协助完成。 作品名 称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剪纸艺 术 概述 溯源 种类 工具 步骤 欣赏文本 图像 声音 动画 通过超 级链接 实现页 面之间 的跳转 图文并 茂声画 俱佳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Power Point 作品《剪纸艺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本套《信息技术》教材(7-9年级)力求针对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先进地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同类教材地基础上,以任务驱动、活动领为核心理念,强调信息技术 又. 合作地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地基础. ⑴教材首先强调对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地培养. 兴趣是最好地教师,是最大地学习动力.为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知识地层次结构和认识规律,在教材地设计

上克服版面死板,索然无味地现状,尽可能做到版面生动,有吸引力.全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所举事例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地意识.即构?quot;要用"、"敢用"信息技术地意识. ⑵对学生信息能力地培养是信息技术课地长期任务.解决"会用"信息技. 息技用. 养 获. 养 并发布新地信息.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地工具和软件于其他学科地学习之中. 2、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地需要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地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地基

本思路.21世纪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不只是课程名称地简单变更,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地变革.21世纪地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跨入信息时代.学习地重点不仅仅是获得多少信息而重要地是学会了多少获得信息地方法和手段,关注地是处理、运用信息地能力提高程度如何.为使学生通过本教材地学 制. 为主)、为 织. 机地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信息地获取、传递、处理方法.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地基本操作、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等三个单元,约34课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新开设信息技术课地学生使用.

山西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一、信息在我们身边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 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争论激烈,典型的定义就有几十种。教材第3页的“信息岛”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课后的“知识”介绍了信息与资料、消息、情况、知识、情报的区别,介绍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学生可以结合这部分资料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信息。

“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查阅信息相关资料,联系理论与生活实际,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表现形式 教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靠文字、声音或图像等具体形式来表现和传递。表现和传递信息的具体形式被称为信息载体,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但信息永远离不开信息载体。通过多种载体形式综合表现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 对于某些学生来讲,这部分容也许不很容易理解,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载体等概念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该部分的“探究”给出了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断,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的活动(看书、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讨论图中人物接受了哪些形式的信息,其中哪些属于多媒体信息。 三、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过程这部分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发电报游戏等方式,在游戏活动中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信息传递示意图,根据“信息岛”中的详细解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至于其中的信源、编码等概念,学生理解即可。 “探究”让学生通过举出生活息传递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人类的信息活动 人类的信息活动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等几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并根据教材第6页“信息岛”的介绍加以理解。 信息收集是对信息集中的活动和过程。生活中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等都可以收集信息。

粤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文字处理 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若干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变化,初步领会模拟人工 工作过程、实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2.通过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界面及功能菜单的观察和分析, 逐步培养自学新软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感受文字处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感受现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 便利,产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自觉愿望,增强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及其应用方法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知道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经历观察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探讨应用以往软件使用经 验学习、了解新软件的方法,逐步培养软件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 1.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以及实现其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作思路; 2.初步从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它们的一些功能 异同点。 教学过程: 1、文字处理的变迁 古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 举例子:印章、北京奥运的中国印 曾经广泛使用的?铅字排版?印刷。 举例子:铅球、核的防护、铅笔不是铅做的。 现代的?计算机排版?优点:整洁、干净、方便、环保、快速 2、计算机文字处理进入生活 名片、贺卡、信封、个人文集、纪念册、书报杂志 3、选择文字处理软件 简单:记事本、写字板 微软的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 教学评价: 本节着重在于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比较。因而,本节的教学评价着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点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 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 上个世纪,比尔·盖茨先生写了本书——《未来之路》。新的世纪,人们纷纷走上了那条“路”,世界进入了E时代。我们当然懂得并理解铺设这段“路”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连接着中国的未来。那么,作为培养祖国未来生力军的人民教师,应该了解这条“路”,熟悉这条“路”,改造这条“路”,甚至开拓和开创新的“路”。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那时还叫计算机课,在以后的十几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 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 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 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范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式将计算机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并且纳入了必修课的行列。 二、“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1、采用零起点快速过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取“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编排的原则。该方案的特点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都有若干重复和交叉。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吃好”,一般的学生“吃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上”。 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鼓励学以致用。 教材用对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讲解便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及时转换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表格的制作:学生掌握了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以后,迅速解决课程表、调查表的制作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材呢?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广东省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期末试题 粤教版

广东省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要快速计算和统计“惠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结果,可以使用()软件。 A、Word B、Windows7 C、PowerPoint D、Excel 2、Excel工作表纵向为列、每列用字母表示,称作列标。横向为行,每行用数字表示,称作行号。每个行列交叉部分称为。( ) A、工作表 B、工作簿 C、单元格 D、域 3、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年 A、1943 B、 1944 C、1945 D、1946 4、下列行为中合乎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的行为是() A、私自更改公用计算机的设置 B、在网上截取他人密码 C、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 D、使用正版软件 5、以下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 CRT显示器 B、扫描仪 C、软盘 D、硬盘 6、在计算机内,多媒体数据最终是以_____形式存在的。 A、二进制代码 B、特殊的压缩码 C、模拟数据 D、图形 7、微处理器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其英文缩写为( )。 A、 ALU B、 MPC C、 CPU D、 UPC 8、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 ) 。 A、 MARK I B、 Z1 C、 ENIAC D、 EDVAC 9、安装程序常用的文件名是()。 A、setup.hlp B、setup.exe C、readme.txt D、setup.ini

10、Excel中活动单元格是指( )。 A、可以随意移动的单元格 B、随其它单元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单元格 C、已经改动了的单元格 D、正在操作的单元格 11、下列哪项不是图表的功能() A、直观形象地呈现数据大小 B、帮助反映数据所代表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C、帮助反映数据所代表事物间的变化趋势 D、快速检索数据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击行号即可选定整行单元格 B、Excel不能同时选定几个不连续的单元格 C、若要选定几个相邻的行或列,可选定第一行或第一列,然后按住Shift键再选中最后一行或列 D、可以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选中多列或多行 13、在Excel数据列表的应用中,( )字段进行汇总。 A、只能对一个 B、只能对两个 C、只能对多个 D、可对一个或多个 14、在Excel中,函数SUM(3,5)的值是()。 A、3 B、5 C、15 D、8 15、在Excel中,对于D5单元格,其绝对单元格表示方法为( )。 A、D5 B、D$5 C、$D$5 D、$D5 16、Excel中对指定区域(C1:C5)求和的函数是()。 A、SUM(C1:C2) B、SUM(C1:C5) C、MAX(C1:C5) D、MIN(C1:C5) 17、在Excel中,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只要按住( )的同时选择所要的单元格。 A、Ctrl B、Shift C、Alt D、ESC 18、在Excel中,以下表示单元格宽度不够的是()。 A、(#DIV/O!) B、(#NUM!) C、(#VALUE!) D、(#######) 19、在Excel中,在A1单元格内输入“1”,然后拖动该单元格填充柄至A2,则A2单元格中内容是

(完整版)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2019-2020年初中信息技术 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初中信息技术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青岛版 教材分析 内容和地位: 1、本节课内容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数据处理中的第1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xx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熟练应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选择了数据处理,让学生继续认识和学习使用电子表应用软件,Microsoftt Excelxx,而数据计算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的应用。 2、由“一张学生成绩表求总分”切入,引导学生进入电子表格中常用函数应用的学习,让生去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提高他们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 背景材料 1、七年级二班班主任交给班长一个任务,要他统计一下这次年终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求统计的很多,有每个同学的总分,有每个学科的总分及平均分,还要算什么优秀率、及格率什么的,咱们看怎么帮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呢? 2、小华今年春节收到压岁钱300元,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和磁带等,只花了88元,剩下的钱让妈妈给存了起来。而同班的小强收到500元压岁钱,到开学时已经花的精光,却不知自己都花到哪里去了,咱们看能不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小测验 AVERAGE()表示函数。 1、 IF()表示函数。 2、 MAX()表示函数。 3、 MIN()表示函数。 4、 SUM()表示函数。 条件函数的功能 是:。 小测验答案 求平均值 1.条件 2. 求最大值 3. 求最小值 4. 求和 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并输出相应的结果 教学简案 第1课数据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 2、使学生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材分析】 内容和地位: 1、本节课内容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数据处理中的第1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xx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熟练应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选择了数据处理,让学生继续认识和学习使用电子表应用软件,Microsoftt Excelxx,而数据计算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的应用。 2、由“一张学生成绩表求总分”切入,引导学生进入电子表格中常用函数应用的学习,让生去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提高他们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重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微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 1、使用求和函数SUM()求和 把“压岁钱花费统计表”分发给每个学生,给出他们任务,让他们根据书中的步骤算出总数,师演示后巡视指导,简单讲评,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激发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苏教版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动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1961年-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120分钟的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象闻名全世界。 1979年,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导演的《哪吒闹海》,1980年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②播放计算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感受动画艺术性的同时,体会动画的技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粤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 第二册 第三节《网上收集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第三节《网上收集信息》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在新课程标准下,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学情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上网的方法,学生口中网络的词汇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上网看看东西,搜索资料都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一点都没接触过网络,不清楚在网上有什么可用的东西。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会上网,但真正的技巧还是相当缺乏的,保存网上信息也不太了解。因此,如何使全班学生都学有所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有一些新的东西吸引学生,学生才会认真学习本课内容。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了常见的浏览器有哪几种、如何启动IE浏览器、浏览网页的操作、如何收藏网址,也讲到资料的搜索包括“分类目录”检索法、“关键字”检索法,也教了如何缩小搜索范围与精确查询,本节的内容还包括如何保存网页、图片、网页中的部分信息及下载文件的方法。本节的内容是第一章《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的一节最基本的网络应用课,对学生日常生活有较大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搜索技巧的灵活使用、保存网页信息的方法。 难点:使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 3、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启动及其操作界面; (2)掌握浏览网页的常规操作方法,利用收藏夹分类保存常用网址的方法; (3)掌握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的方法; (4)掌握保存网页上各种信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保存资料,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掌握信息的搜索、存储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地评价、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并进行筛选信息的意识和习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本套教材的内容设置是符合国家"纲要"精神。课程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⑴教材首先强调对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知识的层次结构和认识规律,在教材的设计上克服版面死板,索然无味的现状,尽可能做到版面生动,有吸引力。全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所举事例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即构?quot;要用"、"敢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⑵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长期任务。解决"会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或2007、Flash、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nternet的应用等知识和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组织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①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初中学生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的获取。教会学生会用软件,注意培养他们从"帮助"中获取信息,从"状态栏"中获取信息,从操作导引或出错等消息框中获取信息,从网上获取信息。 ②处理、组织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怎样根据需要,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的支持,将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进行组织、编辑等处理,产生并发布新的信息。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 2、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要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21世纪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不只是课程名称的简单变更,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跨入信息时代。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获得多少信息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多少获得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关注的是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程度如何。为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达到信息能力的提高。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始终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获取、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的每一单元都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主题班会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主题班会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山西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分析

版《初息技术》 教材总体分析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初息技术课程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在教材编写时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本套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的指导思想,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参照《高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确定教材的容。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要具有适应性。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

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材要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教材要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广泛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主要特点 1、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规划设计、采集加工素材,集成与发布作品,最后再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电子报、电子刊物的制作和个人主页的制作等蕴含了软件工程开发的思想与方法。 2、教材的安排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材的任务设置力求选编中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需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在每个大的实践完成以后,有一个评价表,供学生自评、互评时参考。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教程文件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 生:好! 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 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请大家填一填:下列图中计算机在做什么? 三、想一想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 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 第二课走近计算机(教案) 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 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 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 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 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