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难点:计算机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演示: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包括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4. 练习: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难点: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3. 演示: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包括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辑和排版。

4. 练习:学生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得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得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得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得信息技术得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她学科得学习。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得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瞧到每幅图片时得想法。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得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得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得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得主要特征。
3.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得信息、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与讨论,归纳出了信息得含义与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就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与失真性,其实信息得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得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得内容与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得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就是如何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得。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得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与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传递得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与盐水,请说出您得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3)信息技术得发展与展望P、5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4)信息技术得影响:积极&消极。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讲解各硬件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介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三章:网络与互联网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如物理网络、协议层、应用层等。

3.3 互联网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在线交流、文件等。

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演示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文字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4.2 演示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编辑、动画设置等操作。

4.3 实践项目:制作一份个人介绍演示文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份包含个人介绍的演示文稿。

指导学生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展示个人特点和才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2、文件的压缩、解压缩
3、利用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
“学校――年级――班级――个人”
(五)体验多媒体
首先看光盘,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作品――电子图书的体验。
1、媒体:(1)存储信息的实体(2)传递信息的载体
2、多媒体:通常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种媒体的综合称为多媒体Multimedia。
3、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它们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互动实验:见教材P2实践学习,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一)信息及信息技术
1、信息:通常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有许多特征――可存储、可传递、可加工和可共享等。
2、信息技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首先浏览光盘,后再听老师讲解。
接触新技术的最前沿,感受信息技术世界的动人之处。
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使用比喻法
让学生先形成感性认识后再深入理解。
把多媒体技术具体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带给他们强烈的时代冲击。
3、多媒体信息编码
4、信息的度量单位:GB、MB、KB等。
(三)信息的获取
获取的途径:感官、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
(四)信息的管理
设问:我们获取的海量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呢?
答 :文件。
1、文件: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有程序、文档等。每一个文件都有一个名字。以下是常见的文件格式及缩略图图标,见教材P21,TXT,DOC,HTM,BMP,还有SWF,MP3,RM,RMVB等。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一、序言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是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教案涵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网络基础、程序设计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案内容概述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电子表格- 教学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使用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网络基础- 教学内容: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4. 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Scratch编程基础、简单程序设计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

以上是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的主要内容概述,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些内容逐一进行深入评估和分析。

三、深度评估1. 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涵盖比较全面,包括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内容。

而在教学目标方面,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个人认为教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 电子表格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案涉及了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应用等内容,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而在教学目标方面,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使用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1M多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1M多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一、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愈发重要。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是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进行运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信息需求入手,不仅有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以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的意义和应用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

二、教案大纲1. 第一册-信息技术概论本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发展历程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同时也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包括Office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增强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

教案大纲内容如下:•第一节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第二节信息技术的组成和特征•第三节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第四节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2. 第二册-计算机基础知识本册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常用外设和存储介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大纲内容如下:•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第二节常用外设和存储介质•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应用•第四节计算机的安全和维护3. 第三册-计算机编程本册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编程语言,包括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常用的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的使用。

教案大纲内容如下:•第一节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第二节常用编程语言和基本算法•第三节常用的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第四节计算机应用开发实践4. 第四册-信息技术应用本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包括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1章元第2节1.《信息需求分析》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1章元第2节1.《信息需求分析》教学设计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信息需求分析员、项目负责人等,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练习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信息需求分析的过程,如分析特定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等。
-游戏:设计一个信息需求分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找到隐藏的信息、解决信息冲突等。
1.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信息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需求分析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4)及时反馈:在信息处理后,要及时反馈信息处理的结果,如与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信息需求分析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信息需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时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于信息需求分析和信息检索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确定信息需求和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2.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
题型:请列举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
答案:信息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反馈等步骤。
3.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题型:请阐述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答案: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信息过载和误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信息需求。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案主题: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

2. 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3. 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熟练度。

3.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工具。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案例素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实践任务单: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第二步:讲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3. 第三步:开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第四步: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走进信息世界——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趋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观看视频,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信息技术的含义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

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观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视频。

●讨论学习:请举例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分类填写到下表中:类别实际应用科学计算导弹核武器、原子能潜艇、超音速轰炸机、神州六号辅助教学远程网络实验课堂、虚拟生物实验辅助设计photoshop、3dmax,AUTOCAD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围棋自动控制无人控制自动生产线,自动售票机电子商务电子商情、电子合同、电子贸易、在线付款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观看视频)(1)发展●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2)展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寻找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

例如: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以蛋白质分子作芯片的生物计算机。

让计算机具有处理模糊概念的本领。

讨论:计算机功能强大,是不是比人更聪明?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给予的,所以绝对不会超过人类。

(三)讨论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将会消失,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2. 难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硬件软件的认识。

3. 演示:展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设备。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处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展示文字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文字处理。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电子表格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单元格编辑、数据排序等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苏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苏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苏教版一、引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全集旨在帮助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全集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合理、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全集的教学内容根据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等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旨在让学生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工作。

3.网络应用与安全:包括网络的分类和应用、网络常用工具、网络安全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安全知识。

4.程序设计与开发:包括Scratch编程、Python编程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全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主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制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

讲解计算机、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1.4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2.1 计算机概述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

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2 计算机操作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Windows、macOS、Linux等。

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3 计算机常用软件介绍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软件等。

讲解如何获取、安装和使用这些软件。

2.4 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三章:计算机操作基础3.1 键盘和鼠标操作讲解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指法练习。

引导学生熟悉键盘快捷键的使用。

3.2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等。

引导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技巧。

3.3 系统设置与优化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置,如显示、声音、网络等。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计算机性能。

3.4 常用硬件设备的使用介绍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连接和配置这些设备。

第四章:文字处理与表格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排版等。

引导学生学会编辑和打印文档。

4.2 表格制作软件的使用讲解表格制作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设置、公式计算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8.执行“文件→创建动画文件→视频文件”命令,把这个COOL 3D动画保存为AVI类型的视频文件。
五、作业:
课后自己选择主题,制作一个动画文件
方法和手段
备课笔记
单元、章、节
6
课题
加工多媒体素材
课时
第6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9、掌握加工多媒体素材的方法
10、能够转换图片文件格式
3、掌握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的方法
【操作要求】
1、将“他宁可这样自由自在地走在雨中,和小雨说着悄悄话。”这句话加入到文稿“他却先跑了”之后。
2、把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移到第二段的第一句的位置。
3、把文稿中的“雨滴”替换为“雨丝”。
4、把编辑过的文稿另存为“文稿A-2.doc”。
出示一份WORD小报作品,你们想做到这么漂亮吗?
光靠平常的方式排版不能做到,我们必须依靠文本框或者表格才能做到。
查找与文字主题相关的网站,浏览网站中的网页获得文字资料。
操作提示:启动IE浏览器,在收藏夹里新建一个文件夹如“新闻”“娱乐”“学习”“旅游”等。
复制网页中部分文字的步骤:
1.打开某网页
2.查阅相关资料,选定并复制需要的文字
3.打开word窗口,把选定的文字粘贴到文档中,然后补上标题
4.记录所选文字资料的作者或来源,然后以适当的文件名把文档保存起来。
7、培养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和内容
方法和手段
前面学习了文稿的处理,作品完成后,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过程中不仅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很多建议,从而使自己今后做得更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功能:数据处理、文档编辑、网络通信等。

4.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3.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二、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3.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窗口,最小化、最大化按钮等。

2.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3. 介绍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音乐播放器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2. 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技巧。

3. 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技巧。

3. 文档的排版方法。

4. 制作简单的文档。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

2. 示范法: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4.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讲解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示范法: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讲解操作步骤。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上册)教案章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3. 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桌面操作等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 演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3. 讲解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案章节二: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2. 熟悉操作系统的界面,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3. 学会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2. 操作系统的界面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授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2. 演示操作系统的界面,引导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操作环境。

3.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案章节三: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2. 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3. 学会编辑和排版文档,掌握基本的文档编辑和排版方法。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2. 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3. 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授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作用。

2. 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引导学生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环境。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套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 教案 苏科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苏科版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等)2. 黑板、粉笔3. 学生分组讨论用纸笔4. 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实物或模型(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物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它又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信息技术的定义: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各种技术。

”教师解释定义,并强调信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教师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等,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简要解释和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这些信息技术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并讨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如何科学地选择信息获取的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要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的精确度如何?学生完成教材p.3的表格。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一下即可。

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学生:收看天气预报。

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患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我们通过以上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什么是信息。

学生:……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实践学习2: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4组,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

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要各不相同。

4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教师总结信息的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特征。

网虫组学生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

教师总结信息的共享性特征。

讨论:哪几组传递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传递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特征。

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

3.小结。

教师:我们通过3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了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课时4.信息技术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1)信息技术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信息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P.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的诞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通讯技术的产生;电子计算机(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P.5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4)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消极。

5.信息的编码引导学生观察图1.1-14,了解不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方法。

教师:计算机看不见文字、图片,又不懂人类的语言,所以我们必须对各种信息编码,才能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认识的二进制代码,便于计算机加工。

[板书]二进制:逢二进一0+0=0,0+1=1,1+0=1,1+1=100引导学生观察其规律,并计算。

教师简单介绍ASCII码、汉字国标码、多媒体信息编码。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共1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二、教学方法:情意导入、演示、引导讨论三、教学手段: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重点: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要求学生能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并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

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经常需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

信息的需求包括了信息的形式、数量、来源等,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信息采集卡”的运用使得信息需求分析这项工作表格化,从而养成规范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七.教学过程:复习:1、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传播要素:信息来源、信息载体、传播途径、接收方式(2)信息基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的诞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通讯技术的产生;电子计算机(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4)信息技术的应用(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消极。

以“提出问题->问题求解->归纳->练习->拓展”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一)、情境引入前段时间很多学校开展了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周系列活动,现在假如我们也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自由回答:首先要找资料、获取信息)怎样搜集资料、如何获取你想要的信息呢?能说说需要怎样做吗?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观察一份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电子作品,名字叫“爱鸟仔”,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作品里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2、从那里获得作品中所需要的这些信息?3、作品是以什么形式展示给我们看的啊?(二)新课学习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这个是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然后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再列出信息需求清单,将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列出来。

2、确定信息来源信息需求确定后,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

哪里方便寻找所需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的三个方面去寻找:通常信息来源的途径: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

因此,应尽量拓展信息来源,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但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选择的信息源应当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触及的。

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具说服力,选择信息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源,同时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避免从单一渠道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信息采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媒体、通过与他人交流息、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来获取信息。

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如学习上请教同学或老师,形式上有面对面或电话、网络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通过直接观察事物本身或事件发展过程获取信息信息采集的原则是:(1)主动及时原则;(2)真实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4)全面系统性原则。

信息采集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外还可以使用更现代的工具,如: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4、保存信息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

我们可以按采集到信息的不同类别,将他们分类保存,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认识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价值,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加深对“关键词”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搜索引擎的简单工作原理。

实践,合作探究。

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关键词进行资料信息的获取,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词进行简单的选择和提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奥运,支持奥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