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数据收集与编辑》
数据收集与编辑教学设计(原创)

《明星大调查》教案海安县海陵中学薛翔【教材内容】教材版本: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7年级)章节: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节数据收集与编辑学习内容:数据收集【设计说明】教学内容设计:《数据的收集与编辑》一节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首节,决定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向和意义,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有的放矢。
本节内容主要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任务。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尤其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数据;二是介绍Excel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本课为第一课:数据的收集。
初中阶段学生对各式各样的明星都非常感兴趣,有的甚至达到盲目崇拜的程度。
教者在一次课上出示了一个PPT作品(图1),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本意是想让学生能看出这个作品中的透明文字效果和胶片效果以及动画的运动效果。
结果却出乎所料,学生看到的是姚明、是蓝球,甚至有的男生能说出每个图片中姚明参加的什么比赛。
另外,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未发现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使用“明星大调查”主题的课。
基于上述两点分析,以“明星大调查”主题切入。
以明星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随着对明星的进一步认识,让学生了解明星也跟常人一样,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所以喜欢或者崇拜明星,是因为你看到的是明星最善长的一面。
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明星正确地认知观。
教学过程设计:本课以展示明星(激趣),调查明星(正题),分析明星(成果展示,评价)三个活动为线来组织教学。
其中调查明星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又分为四个环节:数据的来源、认识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其中设计调查问卷是本课的难点。
同时考虑到提高课堂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设计调查问卷、组内调查以及成果展示。
相关知识点的处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数据来源的两种渠道,能辨别“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
调查问卷获取数据中步骤1、2、3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调查表并开展组内调查。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学习如何使用Excel软件创建和编辑数据图表。
1. 数据图表的概念和作用2. 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3. 创建和编辑数据图表4. 数据图表的格式化5. 数据图表的打印和导出6. 数据图表的应用实例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学情分析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层次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部分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基础的Excel使用经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Excel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实践操作经验。
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但在独立操作和创造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在时间管理和自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 行为习惯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动提问、作业完成不认真等。
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管理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情分析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新教材)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度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2.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收集与录入教案1

1、“张军”所在的行和列?
2、“15”所在单元格名称?
板书:1.2 Excel的基本操作
自学操作:P53
(1)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保存数据
实践学习:制作自己的通讯录并输入Excel中,编辑修改后,以“通讯录”为文件名保存在桌面。
探究学习:
(1)在Excel中可用多种方法选定操作对象。动手尝试一下,并填写P53表格。
教学
用具
北京奥运会.doc通讯录.xls、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情境导入: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宏伟的开幕式、精彩的赛事让我们激动、自豪,我国运动健儿为我们赢得了很多的荣誉。我们通过各个赛事的奖牌榜,及时了解到各个国家获奖情况。
展示:两张关于“北京奥运会部分国家奖牌榜”的表格
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并输入EXCEL
板
书
设
计
第4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1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第1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北京奥运会.doc
1、初识EXCEL
1.1 EXCEL的基本概念
EXCEL窗口界面
EXCEL基本概念
1.2EXCEL基本操作
(1)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保存文件
探究学习:课件展示(略)
教
后
札
记
在已经学习word的基础上学习EXCEL,学习得心应手,实践、自学Excel成为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情境导入教学、Word和Excel处理数据的比较,体现出Excel处理数据的便捷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数据收集与录入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②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③掌握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②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一系列过程,并能合理评价调查问卷。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增强数据收集的意识,了解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意义;②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意识。
二、教学重点①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②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内容分析:《数据收集与录入》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完成《纲要》中:“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任务。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Excel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二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尤其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
五、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此年级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技能,并且也学过了word软件。
Excel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难点有一点悬殊,学生相对掌握起来有一点吃力。
本节从word中的表格处理进行引入,体现知识的延续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思考、比较和总结。
六、教学策略分析: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讨论、总结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使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数据的来源”部分内容,教师要有效的通过情景导入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索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问题,通过模仿、设计、评价的活动方式,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开展调查获取数据。
七、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1、观察多哈亚运会奖牌榜,思考如何计算各国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并进行排名。
2、学生尝试做一做,讨论完成。
3、教师演示在Excel中的求和、排序等功能。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处理与统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据处理
2.统计分析
二、数据处理与统计的方法
1.数据收集与整理
2.数据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应用
1.实际案例
2.实验操作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的重要性
1.解决问题
2.做出决策
五、数据处理与统计的挑战
1.数据处理技巧
2.数据可视化
六、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发展趋势
1.大数据时代
2.人工智能应用
七、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实践建议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而了解学生对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对数据处理与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出的观点和创新性思维。
6.实际案例:提供一些与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与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方法。
二、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推荐的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参加在线课程等。
2.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
突破策略: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七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苏教

七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苏教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存储设备。
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提供接口给用户与应用程序使用。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Android、iOS。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主机、网络介质、网络设备。
常见的网络拓扑模式: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
网络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FTP 协议。
四、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木马病毒、蠕虫病毒、邮件病毒、间谍软件。
网络攻击: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钓鱼攻击、DNS污染攻击。
信息安全防护:杀毒软件、防火墙、更新系统补丁、备份重要数据。
五、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存储、图像输出。
数字音频处理:音频录制、音频编辑、音频压缩、音频播放。
数字视频处理:视频采集、视频编辑、视频压缩、视频播放。
六、办公自动化电子表格:单元格、行、列、函数、图表。
演示文稿:幻灯片、文字框、图片、音频、视频。
文字处理: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页边距。
以上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几个方面,同学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熟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同时,也要注重信息安全,学会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
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掌握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文字处理等工具的使用,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技能。
3.1.1数据收集与编辑

第1节数据收集与编辑一、内容分析《数据收集与编辑》第1课时是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第3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收集,尤其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
二是介绍WPS表格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先在一定高度上对数据有一些感受和认识,体会到数据的重要性、了解到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使用数据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而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出功能强大的WPS表格软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此年级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技能。
WPS表格软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难点有一点悬殊,学生相对掌握起来有一点吃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WPS表格软件中工作表、单元格等的基本概念;2.掌握WPS表格软件中数据输入和修改,单元格、数据区域的选定,行和列的插入和删除等基本操作;3.了解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探究、讲授、总结,掌握WPS表格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学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3.初步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一系列过程,并能合理评价调查问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数据收集的意识,了解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意义;2.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意识。
(四)行为与创新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2.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问题,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4.教师活动:请完成录入的同学把调查问卷传送给老师,方法如下。
老师提醒学生将身高和体重调查问卷电子表格文件保存关闭后再上传。
5.学生活动:学生传送本组的调查问卷。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收集与编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wps表格的启动与退出;
(2)、了解wps表格窗口的组成;
(3)、对对wps表格进行编辑与简单美化。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够运用wps表格表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熟悉wps表格的编辑。
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机房教学过程
一、填写问卷调查(为后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做铺垫)
老师是以什么方式获取我们班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的呢(问卷调查)
这种以亲手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获得的资料叫做“第一手资料”,那么什么是第二手资料呢?你能举出生活中碰到的例子吗?
二、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利用网络获取第二手资料,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获取第一手信息的基本步骤:以问卷调查为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
三、那可以利用什么软件来统计和分析数据呢?
Excel wps电子表格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Wps电子表格
(1)Wps电子表格简介ppt 培养学生对国产软件的自豪感
(2)启动程序
(启动的不同种方法,快捷键的方式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开始菜单)
1. 建立工作簿
2. 工作簿的默认命名,默认状态几个工作表
3. 工作表默认命名
4. 单元格有没有名字呢?
(3)工作簿的组成
行列工作表工作簿比喻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书柜书一页页书小区房子房间
(4)认识工作表界面
学生看书、看演示并打开wps表格,了解wps表格区域的名称。
讨论学习:班主任要统计我们班学生的基本信息,应该如何设计表格?请设计表格,并填写自己的信息
(5)Wps表格的编辑
任务1:(把问卷统计结果以txt文档格式发给学生)
要求导入数据,完成以下表格(连续区域的表示方法)
任务2:按照以下操作对初一信息技术调查表进行操作
在第一条记录前插入一行,并在这一行中填写标题“初一信息技术调查表”,加粗,小三字体
删除第一条记录(第一条记录为老师随便填写的,因此数据无效)删除D列和E列数据,清除B列内容
把sheet1所有内容复制到sheet2中,并给sheet2重命名为“复制表格”
任务3 :工作表的修饰
调整H列所有单元格的宽度,使单元格的内容都可见设置G列单元格自动换行
合并A1到F1单元格,并把合并后的单元格设置为淡黄色,字体居中对齐
四、总结
给学生20分钟探索时间后,老师根据重点难点点拨,之后学生接着完成任务
反思:这节课没有讲到保存表格文件,从交上来的结果看,都会保存,而且打开保存和关闭操作学生小学都接触过了,因此不必要再学,这两节课证明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先探索然后教师再点拨一下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探索能力,而且老师讲时学生更容易集中精神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