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

(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POX)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能将底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它将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黑色化合物,沉积于胞质内。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 粒细胞系---原粒大多数呈阴性反应,有点渴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致成熟中性郡城阳性反应,细胞月成熟,阳性越强。中性分叶核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粗大,有折光性。定位于胞质内。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 单核细胞系-原始单核呈阴性反应,幼稚单核及单核呈弱阳性,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均匀分布,有时也可呈阴性反应。

3. 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均呈阴性。有的巨噬细胞可呈阳性。

(2)过碘酸-雪夫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PAS)

[原理] 过碘酸-雪夫又称糖原染色。胞浆内存在的糖原或多糖类物质(如黏多糖、黏蛋白、糖蛋白、糖酯等)中的乙二醇基经过碘酸氧化,转变为二醛基,与雪夫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而沉积于胞浆中糖原类物质所存在的部位。该反应称为过碘酸-雪夫(PAS)阳性反应。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 粒细胞系-----原粒细胞多呈阴性, 至早幼粒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并随细胞熟,阳性反应的强度逐渐增强。嗜酸粒细胞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浆呈红色,嗜碱粒细胞为阳性反应,阳性物质为大小不一的紫红色颗粒。

2. 单核细胞系---原单位阴性,幼单为(+)阳性反应,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

3. 淋巴细胞系---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可为(+)阳性反应。

4. 红细胞系----红细胞系的各个阶段皆呈阴性反应。

5. 巨核细胞系--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弥散性和粗大颗粒状强阳性反应。

6. 其他----浆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呈较弱阳性。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均定位于胞质内。

1

[临床意义]

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红白血病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呈阳性反应,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亦可为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PAS染色多为红色颗粒或块状阳性反应;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呈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PAS染色为阳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呈弥漫分布的红色细颗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2)各类贫血的鉴别 MDS、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曾称地中海贫血)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为阴性反应,有时可出现阳性反应;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的幼红细胞PAS染色为阴性。

3)其他细胞类型的鉴别戈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PAS染色为弱阳性,空泡中心阴性。非霍奇金淋巴细胞PAS染色呈阳性反应;R-S细胞则为弱阳性或阴性反应。骨髓内转移的腺癌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偶氮耦联法)(NAP)

[原理] 中性粒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在pH9.4-9.6时,能水解磷酸萘酚钠,释放出磷酸与萘酚,再以重氮盐与萘酚耦联成不溶性有色沉淀于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

阳性—(+)1分:胞质见浅红色,无颗粒或有少量细小颗粒但小于胞质1/4面积。

(++)2分:胞质见红色,有较粗红色颗粒但小于胞质1/2面积。

(+++) 3分:胞质见粗大红色颗粒,可达胞质面积3/4以上。

(++++)4分:胞质见粗大深红色颗粒,达胞质全部面积甚至可掩盖于胞核上。

2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2.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的计算100(包括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为7-51 。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①新生儿高,老年低;②应激状态可增高;③月经前期高,行经后降低;④妊娠后逐月增高

NAP 积分增高:

1. 细菌感染,凡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活力显著升高;病毒感染无明显变化。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感染。

2. 慢粒NAP积分明显减低,常为“0”,缓解时上升。类白血病,由化浓性球菌引起的类白反应,NAP活力明显升高。鉴别

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及观察慢粒疗效。

3.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NAP减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见NAP中度增加,鉴别急粒和急淋。

4. 急单减低。

5. 再生障碍性贫血,NAP活力持续增加,经治疗缓解时可有下降趋势。对再障的诊断疗效观察和估计病情均有一定意义。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NAP减低,可鉴别PNH和再障。

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AP活力持续增加,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NAP无明显变化,鉴别真红和继发红细胞增多症。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PA减低。

8. 红白血病NAP减低,镰形细胞型贫血,家族地磷酸酶血症减低;慢淋、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和红血病增高。

9. 其它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ACTH后NAP增高。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NAS-DCE

[原理] 细胞内的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水解基质液中的氯乙酸AS-D萘酚,产生AS-D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

3

正常细胞反应 :

1. 粒细胞系---中性粒细胞(除原粒细胞外)均可呈阳性或强阳性,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成熟而增强,定位于胞浆内。嗜酸粒细胞为阴性和弱阳性,嗜碱为阳性。

2. 单核为阴性,个别阳性。淋巴细胞系、浆细胞系、幼红细胞系、血小板均呈阴性。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细胞为阴性反应;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α-NAE)

[原理] 血细胞中的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水解基质液中的α-醋酸萘酚,释放出α-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正常细胞阳性反应:

1.粒细胞系----各期粒细胞均为阴性,少数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

2.单核细胞系—原单为阴性或弱阳性,单核和幼稚单核为阳性, 被NaF抑制。

3.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为阳性。

4.其他红细胞系-----幼红和淋巴一般为阴性,少数可可呈弱阳性,不被NaF抑制,浆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单核细胞阳性受氟化钠抑制,其他不受抑制。

(6)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α-NBE

[原理] 细胞内的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在pH碱性条件下水解基质液中的α-丁酸萘酚,释放出α-萘酚,后者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耦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本试验常用的重氮盐为坚牢紫酱GBC,形成的有色沉淀为红色。α-NB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中,其阳性产物能被氟化钠抑制,而其他细胞系列的阳性产物不能被氟化钠抑制。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