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合集下载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前言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

研究血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

下面主要介绍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的配制:瑞氏染料(粉)1g纯甲醇60ml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用完甲醇为止。

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一周便可应用。

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色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用: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水) 30ml1% Na2HPO420ml加蒸馏水至1000mlPH 6.4~6.8过氧化物酶染色一、原理: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生新生态氧,后者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而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染液的配制:(1)联苯胺(Benzidine)0.3g95%乙醇(Ethye alcohol)99ml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1ml (0.36g+1ml蒸馏水,置于37℃水浴箱中促溶。

)(2)30%mlml过氧化氢溶液:30%双氧水,吸取一滴约0.05ml放入50ml蒸馏水内,每次用时必须新鲜配制。

三、结果判断:细胞质中有蓝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

四、临床意义:粒细胞中除早期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外,晚期原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反应越强。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1.过氧化酶染色:检测过氧化酶。

胞质中无颗粒为阴性,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为弱阳,出现密集粗大颗粒为强阳性。

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弱阳或阴(单核粒细胞)、阴性(淋、红、巨、浆、嗜碱);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急淋非急淋、鉴别急淋急粒。

注意:(1)过氧化物酶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阴性。

(2)粒细胞中原始粒细胞是阴性,嗜碱性粒细胞是阴性。

2.过碘酸-雪夫反应:检测糖类物质。

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为阳性反应。

阳性(淋、粒、单、巨、血小板)(嗜酸特异颗粒间胞质为阳性、嗜碱粒细胞特异颗粒为阳性)阴性(分化差的原粒、幼红和红)。

临床意义:红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幼红可呈阳性反应,良性贫血幼细胞多数为阴性。

戈谢细胞为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

注意:(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阳性。

(2)戈谢细胞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

3.碱性磷酸酶染色:只有中性粒细胞为阳性,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NAP)的生理及病理增多减少。

注意:(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降低,类白血病积分升高。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原粒、嗜酸);阳性或强阳(早幼粒至成熟中幼粒、嗜碱)。

临床作用:急粒为阳性、急单和急淋为阴性。

注意:(1)该染色是粒细胞特异性染色。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粒系、淋巴系、红系);阳性(单核系、巨核、血小板)注意:(1)所有抑制试验中只有单核细胞会受抑制,所有可以用来鉴别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基本同与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注意:(1)同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导入新课
导言:在学习完显微镜使用以及血涂片制备课程之后,我们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但是显微镜下细胞都是圆形的,如何将这些细胞区分开呢?我们可以借助于染色技术将血细胞染上颜色,这样我们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形态了
【板书】
五、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1、瑞氏染色法
【讲解策略及方法】:图示法讲解
瑞氏染色法是临床检验血细胞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技术,简要介绍其历史再从试剂组成、染色原理、染色方法、染色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讲解。

试剂组成: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美蓝M+
染色原理:化学的亲合作用+物理的吸附作用(配合图例进行讲解)
染色方法:涂片、染色、水洗
染色结果:结合图例进行讲解
影响因素:pH
讲解中应注意重点突出,对染色原理、染色结果做重点讲解。

影响因素是本段的难点,可以对蛋白质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其余略讲。

2、吉姆萨染色法
【讲解策略及方法】:简单介绍。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摘要】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

它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血液细胞染色检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染色方法有Washburn法、四甲基联苯胺法和改良的Pereira染色法等。

前者曾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其底物联苯胺具有致癌性,故现常用后两者,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四甲基联苯胺法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过氧化物酶,POX能分解 H2O2而释放出新生氧,使四甲基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物质,沉淀于酶活性的细胞质内。

改良的Pereira染色法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中POX能分解H2O2而释放出新生氧,使碘化钾氧化生成碘,碘再与煌焦油蓝作用形成蓝绿色沉淀,定位于酶活性的细胞质内。

1 苏丹黑染色原理苏丹黑B(Sudan black B,SBB)是一种脂溶性重氮染料,能溶解于细胞内的含脂结构(如中性脂肪、磷脂、糖脂和类固醇)中,而使脂类物质显示出来,呈棕黑色或深黑色。

脂类物质在粒细胞中丰富,单核细胞中也有少量。

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原理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染色的方法有G0mori钙-钴法和Kaplow偶氮偶联法,因为钙-钴法操作较为繁琐且所需时间长,而偶氮偶联法的试剂盒操作方便,染色时间短,故目前国内常用偶氮偶联法。

Kaplow偶氮偶联法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pH 9.6左右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出萘酚,后者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所在之处。

不同的底物与重氮盐的组合不同,化学反应过程以α-醋酸萘酚钠为例。

3 酸性磷酸酶染色原理酸性磷酶(acid phosphatase,ACP)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有的细胞中酸性磷酸酶耐酒石酸,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细胞化学染色要点1:过氧化酶染色(POX)(1)原理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

①(-),无颗粒。

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

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

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

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过氧化酶染色(POX)模式图(4)临床意义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

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

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之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之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中公卫生人才网/医学检验基础知识之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医疗人才招聘网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医学检验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今天我们来学习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之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原理:血细胞内的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将基质液中的氯乙酸AS-D萘酚水解,产生萘酚AS-D,进而与基质液中的坚牢蓝GBC偶联,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沉淀
①(—)胞质无色。

②(十)胞质呈淡红色。

③(++)鲜红色沉淀布满胞质。

④(+++)深红色沉淀充满胞质。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①粒细胞系统: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也称“粒细胞酶或特异性酶”。

②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呈弱阳性。

(4)临床意义:主要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更多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请访问医疗人才招聘网医学检验学备考资
料!。

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血液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

该检查可以通过染色技术直接观察血液细胞中特定的染色体、酶或其他化学物质,进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下面我们将从步骤、原理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

一、步骤1.取样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需要从患者的骨髓中取得样本。

通常采用穿刺取骨髓的方法,使用空心针将骨髓组织抽取出来。

2.制片将采集到的骨髓组织用特定的方法制成薄片,然后将制片玻片放入预处理液中,去除组织中的脂肪和血液。

3.固定用甲醛等化学物质将薄片固定在制片玻片上,以免组织失去结构。

4.染色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Gear (G)染色、Wright(W)染色、Giemsa(G)染色、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等。

5.观察染色完成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和细胞,看到目标物质的颜色或形态变化,从而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及程度。

二、原理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染色技术观察不同的物质反应,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

例如,由于白血病细胞存在着特殊的染色体核型,因此通过染色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染色体。

又如,用PAS染色技术可以看到细胞中的糖原,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同时应用于细胞形态与细胞化学特性的研究。

三、应用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广泛用于对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白血病、贫血、血小板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的确诊和辅助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该检查方法的组织学检查,可以检查人体中蛋白质、酶液、糖原、脂肪等物质,并进一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且,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势,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血液疾病的重要实验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服务。

总之,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检查方法。

4血细胞化学染色(2)

4血细胞化学染色(2)

4血细胞化学染色(2)铁染色
1,原理:幼稚红细胞内的铁和细胞外的含铁血黄素,与酸性亚铁氰化钾生成蓝色颗粒沉淀(亚铁氰化铁)。

2,细胞内铁的染色:观察100个中幼红、晚幼红,计100个幼红细胞中所见到的铁粒幼红C占的%。

3,铁粒幼红细胞:指内含有蓝色铁颗粒的幼稚红细胞。

据铁颗粒多少可分为4个型别和环形铁粒幼红C。

I型为多见,
环形铁粒幼红C:指幼红细胞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数量≥6个,并围绕核周50%以上者叫….
铁粒红细胞:指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者。

4,正常参考值:细胞外铁是(+)—(++)
铁粒幼RBC的阳性率是19—44%,I型多见,少有II型。

(Ret以外周中的IV型为主)
5,缺铁性贫血:骨髓外铁减少或消失;铁幼粒细胞%减少,有效治疗后,细胞外铁增加。

细胞内外铁都减少。

是铁缺乏。

6,铁粒幼贫血:有较多环形铁粒幼,铁粒幼也增多,可见铁粒红细胞。

细胞内外铁都增多。

是铁利用障碍。

新生儿的贫血分类标准:出生10天内:≤145g/L,
1个月以上:≤90g/L,
4个月以上:≤100g/L,
6个月到6岁:≤110g/L。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二、必要性
从形态学观察,存在较多的主观性; 有些原始细胞形态较相似,难以鉴别; 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三、临床应用
1.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2. 辅助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3. 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4. 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白血病的诊断:MICM分型
五、研究对象
外周血和骨髓新鲜涂片单个细胞中的
化学物质:
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节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铁染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苏丹黑B染色 ➢ 酯酶染色 ➢ 过碘酸-希夫反应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
一、 铁 染 色 (ferric stain)
( 一)特异性脂酶染色
1.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Naphthol AS-D chloroacetate esterase
1. 原理
氯乙酸AS-D萘酚 NAS-DCE AS-D萘酚
重氮盐(坚牢蓝紫酱) 不溶性的有色(红)沉淀。
NAS-DCE几乎仅出现在粒细胞,其特异性高, 因此又称为“粒细胞酯酶”
4. 非缺铁性贫血:溶贫、巨幼贫、再障、 白血病等,内外铁正常或增多。
5. 感染、肝硬化、慢性肾炎、血色病等: 外铁增多。
五、应用评价
铁染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化学 染色,虽不如血浆铁蛋白敏感,但是反 映机体储存铁的金标准。 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 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的铁量。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POX)
氟化钠抑制试验
在基质液中加入适量NaF,其余染色方法 同上。
两种方法染色后用油镜计数100或200个 被检细胞,分别计算出抑制前和抑制后 的阳性率或阳性积分。

第 四 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第 四 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图17 引自刘志洁、黄文源主编: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科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 (4)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第 四 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
本章考点 1.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2.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2)贫血类型的鉴别 重点: 过氧化物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碱性磷酸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铁染色原理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各种化学染色的原理。 2.化学染色在鉴别各类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 各类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分布和含量不同,可利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加以区分;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变化,可利用它们的变化识别不同的病态细胞。因此,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是临床血液病诊断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1.过氧化酶染色(POX) (1)原理 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 ,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①(一)无颗粒。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灶反应。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stry stain for blood cells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原理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POX或MPO),能将底物H202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可氧化四甲基联苯胶成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形成棕色的四甲基苯酿二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氧化纳结合,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沉淀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试剂器材1.1%TMB(3,5,31,5f一四甲基联苯胶)乙醇溶液:0.1g TMB溶于100mL88%乙醇溶液中,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2.亚硝基铁氧化锅饱和溶液在少量蒸馏水中加入亚硝基铁氰晶体,至不再溶解为止,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3.1%过氧化氢溶液取30%H2021mL加入蒸馆水29mL。

4.稀过氧化氢溶液1%H2021滴,加10 mL蒸馏水稀释(新鲜配制)。

5.瑞氏(Wright)染色液。

6.新鲜涂片(骨髓或血片)、染色架、洗耳球、光学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1.取0.1%TMB乙醇溶液1mL,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0μL,溶液呈淡棕黄色,染色液应临用前配制。

2.在新鲜干燥的血片或骨髓涂片上,加0.1%TMB一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0.5mL,放置lmin,再加稀H202溶液0.7mL,吹匀,染色6min。

3.自来水冲洗,待干,用瑞氏染液复染15~20 min。

4.自来水冲洗,待干,用油镜镜检。

注意事顶1.血涂片或骨髓涂片应新鲜制作,涂片应厚薄适宜。

2.TMB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导致染色效果差。

3.H202需新鲜配制,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

涂片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示H202过浓。

若H202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

4.染色液pH应为5.5。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医学检验血液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出题率相对较高的内容,其中血细胞化学染色可以说是血液学中的难点及重点,考试中很容易出题,它的各个试验多且内容繁杂,不容易记忆,同学们也很容易混淆的地方,今天今天帮助大家梳理,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有过氧化酶染色(POX),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NAE),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NBE),铁染色。

结果判断:结果阳性:1.POX:棕黑色颗粒2.PAS:红色颗粒块状呈弥漫状红色3.NAP: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状或片状沉淀4.AS-D-NCE:红色沉淀5. -NAE:棕黑色颗粒沉淀6. -NBE:蓝色颗粒7.铁染色: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POX: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可(-)/(+)淋巴细胞系统:(-)2.NAP: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绝大部分(-)3.NAP:除了巨噬细胞(+),其他都(-)4.AS-D-NCE: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绝可(-)/(+),大部分(+) 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5. -NAE: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细胞绝可(-)/弱(+),其他(+)淋巴细胞系统:绝大部分(-)6. -NBE:粒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B淋巴(-),其他(+)7.铁染色:细胞外铁:大多(++)临床意义:1.POX:鉴别急性白血病2.PAS:白血病分型3.NAP:主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NAP积分值明显增高4.AS-D-NC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急淋(-)5. -NAE:急粒大部分(-)不能被NAF抑制;急单大部分(+)能被NAF抑制;急淋大部分(-)6. -NBE:与-NBE染色的临床意义相同7.铁染色:诊断缺铁性性贫血。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2.细胞内铁 观察100个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计算 出铁粒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即细胞内铁阳 性率)。铁粒幼红细胞是指胞质中出现蓝 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蓝色铁颗粒多 少、粗细分为:I型、II型、III型、IV型及环 形铁粒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 幼红细胞胞质内蓝色颗粒在5星以上,围绕 核周三分之一以上者,成熟红细胞中出现 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临床用途:
①辅助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型的。不同的细胞系列, 其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含量及分布各不相同,随着细胞的分化阶段 及病理生理状态变化,这些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根据 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不同,可推断细胞的所属系列。因此临床上细胞 化学染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必要的、有力的手段。 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 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会发生改变,据此可以辅助疾病的鉴别诊断。如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等。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染色(NAP)
Kaplow偶氮偶联法: 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 酸酶在PH9.6左右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 中的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萘酚,后者与重氮盐 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 活性所在之处。
【参考范围】: 1.细胞外铁(+)~(++),约2/3人为 (++),约1/3为(+)。 2.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在 12%~44%。以I、II型为主,无环形铁粒幼 红细胞 及铁粒红细胞。
【临床意义】:铁染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 的细胞化学染色之一,主要用于缺铁性贫 血和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性贫血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 外铁(-);内铁<10%; 治疗有效后,内外铁↑。 2.铁粒幼细胞贫血 外铁↑;内铁阳性率↑,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增多。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将底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它将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显棕色四甲基苯醌二胺,再加入亚硝基铁氰化钠与联苯胺蓝结合,可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浆内酶所在的部位。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幼淋巴细胞POX染色均呈阴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POX 染色呈局灶分布的阳性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OX染色多呈细小颗粒弱阳性反应。

(2)过碘酸-雪夫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过碘酸-雪夫(Pex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又称糖原染色。

胞浆内存在的糖原或多糖类物质(如黏多糖、黏蛋白、糖蛋白、糖酯等)中的乙二醇基(CHOH-CHOH)经过碘酸(Periodic acid)氧化,转变为二醛基(CHO-CHO),与雪夫(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而沉积于胞浆中糖原类物质所存在的部位。

该反应称为过碘酸-雪夫(PAS)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红白血病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呈阳性反应,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亦可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PAS染色多为红色颗粒或块状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呈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PAS染色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呈弥漫分布的红色细颗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2)各类贫血的鉴别 MDS、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曾称地中海贫血)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为阴性反应,有时可出现阳性反应;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的幼红细胞PAS染色为阴性。

血细胞NAP染色测定

血细胞NAP染色测定

血细胞NAP染色测定
一、原理
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NAP)在碱性环境下,水解a-磷酸萘酚钠,产生a-萘酚。

后者与重氮剂偶联形成有色沉淀物,沉淀物的显色深浅与NAP活性成正比。

二、试剂组成
1、NAP固定液:1瓶×5
2、NAPⅠ液:1瓶×5
3、NAPⅡ液:1瓶×5
4、苏木素复染液:1瓶×5
三、操作步骤
1、新鲜涂片滴加固定液(4℃)30秒,水洗待干。

2、将Ⅰ液置入Ⅱ液混合成基质液。

将涂片置入后37℃30分钟,连缸流水冲洗
数分钟,取出待干。

3、苏木素复染1-2分钟,水洗,待干,镜检。

4、结果提示
阳性:细胞内出现暗红色沉淀物,定位于胞质。

阴性:细胞内无红色沉淀物。

四、注意事项
1、标本宜新鲜,若不能及时测定可先用固定液处理后,可保存数天。

2、基质液配制后及时应用,以免失效或降低阳性强度。

3、基质液为一次性使用,可同时放置8张涂片(即8份标本),配制后不能反
复应用。

五、临床意义
1、各种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NAP积分可降低甚至为零。

2、各种炎症(细菌性)、手术后等NAP积分均可增高。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定位、定量及代谢功能状态的学科。

经典细胞化学从1830年问世以来已经逐步完善。

本世纪50年代哺乳动物和人白细胞的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酯酶、溶酶体等染色技术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善。

近代细胞化学则在此基础上,吸收并运用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发展了放射自显影、免疫荧光、免疫酶标等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

对研究核蛋白的合成、细胞动力学、细胞胞浆和表面免疫球蛋白合成、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及癌变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原位杂交细胞化学,通过染色体基因定位、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洞察单个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扩增及表达变化等等,为探索癌变发生机制、肿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以及肿瘤防治展现美好前景。

急性白血病分型,形态学是基础,瑞氏染色准确率45.7%,细胞化学染色可将诊断提高到80%以上,国际上用MIC分型进一步提高了白血病的诊断率。

而现国际上又提出WHO分型,对细胞化学提出更高要求。

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POX)染色(一) 联苯胺染色法(Washburn)[原理] 粒细胞及分化较好的单核细胞胞质内颗粒中的过氧化物酶,分解过氧化氢后,释放初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氧化联苯胺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细胞内结合,形成蓝色颗粒,经进一步氧化而成棕黑色,定位于胞质内。

[试剂配制]1.0.3%复方联苯胺染液:联苯胺0.3g加入90%乙醇99m1中,再加入36%亚硝基铁氰化钠1m1,混匀。

此染液在棕色瓶内可保存10个月。

2.过氧化氢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1滴加入蒸馏水5m1中,混匀。

每次用前需新鲜配制。

[操作步骤]1.在新鲜干燥的血或骨髓涂片上滴加0.3%复方联苯胺染液6~10滴,使之盖满涂膜,作用1分钟。

细胞化学染色(lishai)

细胞化学染色(lishai)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淋巴细胞系统 大多数阴性,少数阳性。 巨核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阳性,阳性反应 的程度随细胞的发育成熟而增强。
临床意义
◆红细胞系统疾病
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 幼红细胞可阳性(均匀红色或块状);某些 红系良性疾病如缺铁贫、巨幼贫等阴性。
◆白细胞系统疾病
ALL:(原幼淋细胞阳性率升高,呈粗颗粒或 块状) 急粒:少数原粒呈阳性,阳性细颗粒状 急单:可呈阳性,阳性细颗粒状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stain, POX
染色原理(四甲基联苯胺法)
H2O2
溶酶体颗粒中的POX
H2O+O2
四甲基联苯胺
O2
联苯胺蓝
O2
联苯胺蓝+亚硝基铁氰化钠
蓝色物质
(沉淀)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粒细胞系统 原粒(可为阴性) 分叶(阳性程 度逐渐增强) 嗜酸阳性最强 嗜碱阴性 单核细胞系统 阴性或弱阳性(颗粒少而 细) 其他血细胞 阴性
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 固定
显示
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不变,并使血 膜在染色、冲洗过程中不易脱落损坏
形成稳定的有色沉淀,显示出被检 测的化学物质
复染
既能显示细胞结构又能清楚地看出细 胞化学染色结果
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苏丹黑染色
(SBB) 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又称糖原染色 酯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铁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PAS临床意义
MA 幼红细胞呈阴性反 应
AML-M6 幼红细胞呈阳性反 应
ALL
AML-M6
AML-M6 PA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发表时间:2011-05-13T17:08:37.9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张辉[导读] 中性、嗜酸性较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能将试剂中的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生成蓝色颗粒。

张辉 (黑龙江省林甸县中医院 166300)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146-02 【关键词】血细胞检验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中性、嗜酸性较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内含过氧化物酶(POX),能将试剂中的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生成蓝色颗粒。

1.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放射病,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出现阳性。

2.酶活性减低可见于肿瘤、MDS、链球菌感染、风湿热等。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NAP)能使试剂中的成分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棕黑色颗粒定位于胞质中。

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为阳性反应,视反应强度可分为阴性反应,+~4+。

由此可计算出NAP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阳性积分值。

1.NAP积分增高可见于①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或寄生虫性感染时常无明显变化或减低,这有助于感染性质的鉴别;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类白血病,由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白血病反应;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⑤多发性骨髓瘤时,NAP活性显著升高;⑥烧伤、中毒、手术、外伤等。

2.NAP积分降低可见于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NAP活性明显降低,经治疗病情缓解时活性恢复正常,急变时活性增强,有助于对病情判断;②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疾病;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结核、病毒感染以及立克次体病等。

(三)酸性磷酸酶染色
血细胞中的酸性磷酸F(ACP)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试剂中的成分,产生的化学反应形成黑色颗粒定位于胞质中。

1.单核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中此酶呈阳性反应,有助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

2.毛细胞白血病时呈阳性反应,且不为左旋酒石酸所抑制,有助于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3.高雪细胞呈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细胞呈阴性反应,有助于两者鉴别。

(四)特异性酯酶染色
特异性酯酶(SE)为粒细胞所特有,能将试剂成分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中。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原粒及早幼粒细胞的SE活性显著增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一般呈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均呈阴性反应。

(五)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血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酚酶(NSE)能将试剂中的成分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于胞质中。

NSE主要存在干单核细胞系,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其活性逐渐增强,粒系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系一般呈阴性反应。

在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呈强阳性反应,但其活性能被氟化钠抑制。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有部分病理可呈弱阳性反应,但其活性不被氟化钠抑制,有助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

(六)糖原染色
糖原染色又称过碘酸-雪夫(FAS)反应。

过碘酸能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后与雪夫试剂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细胞质中。

胞质中出现红色颗粒或块状物质为阳性反应因细胞不同,其反应程度各异粒系细胞中原始粒细胞多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随细胞成熟,阳性反应增强;红系细胞呈阴性反应;单核细胞呈弱阳性淋巴细胞多呈阴性;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按阳性强度计算积分值。

1.鉴别良性与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在良性淋巴细胞增生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其淋巴细胞PAS阳性反应产物呈细小颗粒状,积分值正常;在恶性增生时如恶性淋巴瘤、急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其淋巴细胞中常呈粗颗粒或块状红细胞沉淀的阳性反应,积分值增高。

2.鉴别幼红细胞增生的性质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时,幼红细胞PAS反应积分值正常;在红血病、红白血病时则呈强阳性反应,积分值增高。

3.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原始及幼稚粒细胞PAS反应呈阴性;原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反应呈颗粒状或块状阳性;原始单核细胞及幼稚单核细胞反应呈弥漫性强阳性。

4.鉴别某些细胞类型如巨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李-斯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七)铁染色
骨髓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幼红细胞中的铁粒(细胞内铁)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定位于含铁部位及胞质中。

1.细胞内外铁消失或减低,见于铁原料摄入降低,铁吸收功能障碍或铁的丢失和消耗过度,使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或障碍,如临床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及能引起机体缺铁的相关疾病,如钩虫病、ITP等均能使机体细胞内外铁减少,产生贫血症状。

2.细胞内外铁增多,见于机体造血功能障碍,铁利用和转换能力下降或迟缓,临床常见的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

3.铁染色与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机体内铁的动态变化以及铁剂治疗的效果,可评价骨髓代偿造血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青,郑霞,汪华,童红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9期.
[2]崔雯,许议丹,孙万臣,王建祥,竺晓凡,韩明哲,钱林生.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3年06期.
[3]彭黎明,王鸿利.我国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7期.
[4]高凤玉.血细胞化学染色理论及固定问题的教与学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年第0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