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表格整理

合集下载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染色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染色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与染色方法一、爬片前盖玻片处理方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行各种染色前常需先制备成涂片。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色过程中不从载玻片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片上。

在载玻片上涂布一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里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方法。

1、将载玻片用玻璃专用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用自来水冲洗5min。

3、以1%盐酸—70%乙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干燥(至此即可用于普通染色)。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子水)浸泡5min,振荡。

6、入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干燥(用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二、细胞固定常用方法固定细胞的目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生降解、自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止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子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片过程中亦不发生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色,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用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工具、对象、目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方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片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片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片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心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片;对盖片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片从培养器皿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血清和附着于细胞表面的残渣,备固定用。

3.常用固定液:常用的固定液分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乙醇、甲醛、醋酸、丙酮、戊二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另一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配合成的固定液,称混合固定液。

植物学 细胞总结表格

植物学 细胞总结表格
流动镶嵌模型
单层膜
蛋白质(大多为特异的酶类);类脂(磷脂)
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选择透性”),主动运输、接受传递信号、抗感染和细胞间相互识别等。
细胞质基质
非膜
化学成分复杂:水,酶,DNA,RNA,维生素等
是细胞中多种活动的场所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滞性
细胞器
◆质体◆
(植物细胞特有)
直径:4-10μm
单纹孔:次生壁无穹形边缘,初生壁不形成纹孔塞。
具缘纹孔:次生壁穹出于纹孔腔上;纹孔膜中央有一个初生壁形成的圆盘状增厚的纹孔塞,直径大于纹孔口,当两侧的细胞内压力不同时,纹孔膜偏向压力小的一边,纹孔塞关闭了该侧的纹孔口,有控制水流方向的作用
●维持细胞形状,保护细胞。
原生质体
细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外都有)
核糖体沉降系数
70S
细胞质中80S,细胞器内70S
鞭毛类型
纤维蛋白中空、非9+2型
9+2型
微管在压力,低温,秋水仙素的作用下,很容易被破坏
特征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核膜,核仁、真核
无仅为核区(拟核)

DNA形状
环状
分裂时成染色体、细胞器内环状
DNA与组蛋白结合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大多数有
细胞壁成分
糖蛋白(肽聚糖)
纤维素、果胶质、几丁质
膜结构细胞器
无,仅有片层
有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
双层膜
(嵴)
蛋白质,脂类,酶
同上
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嵴上附有酶
●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1.过氧化酶染色:检测过氧化酶。

胞质中无颗粒为阴性,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为弱阳,出现密集粗大颗粒为强阳性。

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弱阳或阴(单核粒细胞)、阴性(淋、红、巨、浆、嗜碱);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急淋非急淋、鉴别急淋急粒。

注意:(1)过氧化物酶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阴性。

(2)粒细胞中原始粒细胞是阴性,嗜碱性粒细胞是阴性。

2.过碘酸-雪夫反应:检测糖类物质。

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为阳性反应。

阳性(淋、粒、单、巨、血小板)(嗜酸特异颗粒间胞质为阳性、嗜碱粒细胞特异颗粒为阳性)阴性(分化差的原粒、幼红和红)。

临床意义:红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幼红可呈阳性反应,良性贫血幼细胞多数为阴性。

戈谢细胞为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

注意:(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阳性。

(2)戈谢细胞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

3.碱性磷酸酶染色:只有中性粒细胞为阳性,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NAP)的生理及病理增多减少。

注意:(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降低,类白血病积分升高。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原粒、嗜酸);阳性或强阳(早幼粒至成熟中幼粒、嗜碱)。

临床作用:急粒为阳性、急单和急淋为阴性。

注意:(1)该染色是粒细胞特异性染色。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粒系、淋巴系、红系);阳性(单核系、巨核、血小板)注意:(1)所有抑制试验中只有单核细胞会受抑制,所有可以用来鉴别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基本同与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注意:(1)同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表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表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过碘酸-雪夫染色PAS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S-DCE
中型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AS-DAE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BE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酯酶双染色
铁染色
急粒
M0:微分化型
M1:未分化型
M2:部分分化局灶Fra bibliotek布的阳性反应原粒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
M5:单核细胞白血病
原、幼单核细胞多成小颗粒弱阳性
原、幼单核细胞弥漫分布的红色颗粒阳性
阴性
阳性或强阳性
被氟化钠抑制
阳性
被氟化钠抑制
强阳性
α-NBE阳性
NAS-DCE阴性
M6:红白血病
多为阳性,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也可为阳性
M7:巨核细胞白血病
阳性、强阳性红色颗粒或块状
急淋
原、幼淋巴细胞均为阴性
阳性率积分值均降低
(+)-(++)
阳性
不被氟化钠抑制
阴性反应
少数为弱阳性
原粒对ACP染色反应不一
NAS-DCE阳性
α-NBE阴性
M3:急性早幼粒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强阳性
异常早幼粒细胞阳性
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
(++)-(+++)
强阳性
不被氟化钠抑制
M4: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单核系被抑制
粒系不被抑制
双重阳性
慢粒积分值显著增高200分/100NC以上
再障增高;PNH和MDS减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显著增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正常或减低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颗粒 什么关系
POX
如果原粒出现颗粒POX一定阳性吗?NO 如果幼淋出现颗粒POX一定阴性吗?YES
若POX阳性,肯定是髓系的。 有颗粒+POX阴性 做酯酶双染及免疫分型 (存在一部分是POX阴性的白血病,MDS转白,CML急变,HAL ) 无颗粒+POX阴性 +临床及形态 淋系 (1%做免疫分型,M0)
4.异常细胞MPO的变化 ①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及原始单核细胞MPO可为
阴性,如M2,并不是所有原始细胞均阳性。M5a, 原始单核细胞常阴性。 ②MDS:原始细胞POX常阴性,发育异常的下阶 段粒细胞POX可为阴性。 ③MDS转白,CML转白,HAL,原始粒细胞POX 可为阴性,但不能诊断为M0,因为原始粒细胞不 像幼稚淋巴细胞,且可能为发育异常,并不是分化 差。 ④反之,如果典型原始粒细胞POX阴性,应考虑到 是否为MDS转化而来。
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率常≥3%,呈现弥散 状,颗粒状或块状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呈弱阳性(弥散状)或 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性白血病:阴性。
急性白血病MPO反应强弱顺序: M3>M2>M6(粒),M4,M1>M5>HAL
2.嗜天青颗粒(紫红色,非特异性颗粒,阿氏颗粒):
干 4、复染:E液20min
积分计算
据兰色颗粒所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多少及染色强度来判断。 阴性为胞浆内无兰色颗粒。 正常值:正常人积分一般为40-100分
级别
+ ++ +++ ++++
兰色颗粒占 颗粒大小 胞浆面积 (%)

细胞染色

细胞染色

++++ ++++ ++++
临床意义
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 氟化钠抑制,故在染色时同时进行氟化钠抑制实验。急 性粒细胞白血病时成阴性或弱阳性,但不受氟化钠影响 。因此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 病鉴别。
苏丹黑B染色(SB 基本原)理
脂溶性染料,可溶于细胞质内的含脂物质中,使胞质中的脂类物质显色或 深黑色颗粒。
醋酸AS萘酚酯酶(naphthol-AS-acetate esterase,AS-AE)
氯化醋酸AS-D萘苯分醋酶(naphthol-AS-D-Chloroacetate esterase,AS-D-CE)
α-乙酸萘酚酯酶
基本原理
α-乙酸萘酚酯 α-乙酸萘酚酯酶
重氮染料 α-萘酚
有色沉淀
结果
有沉淀者为阳性



红色沉淀
GBC
结果
有沉淀者为阳性
此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
细胞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性粒细 胞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 细胞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分叶核
嗜碱性粒 细胞
中幼 晚幼
杆状核
分叶核
结果
++++ +++
++ + + -
细胞
结果
红细 原红细胞
-
胞系 早幼红细胞 统
-
中幼红细胞
-
晚幼红细胞
-
淋巴 原淋巴细胞

血液检验表格归纳

血液检验表格归纳

▲ 诊断: 1. 骨髓中原始细胞应≥20% 2. 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均阴性 3. 确诊:细胞免疫分型或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检验 临床表现 血象 1. WBC明显增高> 50×109/L ,RBC、 PLT降低 2. 分类以原始幼稚 淋巴细胞为主 3. 蓝细胞易见 (又称 涂抹细胞、退化细 胞)
细胞特征/ 类型
POX: 强(+) PAS: (+) ,弥散 NAS-DCE : 强(+) NAS-DAE : 强( + ) ,不被 NaF抑制 α -NBE: (—)
成熟阶 段 的 CD15 、 CD11b ( + )率 高
t(8;21)(q22;q22)是 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形 成 AML1-ETO 融 合 基 因
(急 性 型 )粒 * 单 核 细 胞 白 血 病
1. WBC分类可见粒 单两系细胞,原始和 幼稚阶段细胞增多 2. RBC、Hb 降低 3. BPC偶见或罕见
1. BM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 2. 粒、单两系同时增生,可分为四型: M4a: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幼单 >20% M4b:以原、幼单为主,原粒+早幼粒>20% M4c: 既有粒又有单核系细胞形态的原始细胞 >30% M4Eo: 具备上述特点又有异常嗜颗粒 3.红系增生减低或受抑 4.淋巴细胞比例减低或明显减低 5.巨核细胞数明显减低或没有,血小板偶见或 罕见。
骨髓象 1. 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活跃; 2. 分类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常成堆分 布,破坏细胞多见;无 Auer’s小体 3. 比例≥25%,可达90%以上; 4. 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增生可受抑制,BPC 少或罕见。 ALL的FAB形态学分类:
M1 M2a M2b

细胞化学染色表格整理

细胞化学染色表格整理
少数阳性,不被NaF抑制
幼单+被NaF抑制
浆细胞-
急粒和急淋均为-,个别细胞+(主要见于T淋巴细胞型急淋),不NaF抑制
单核+被NaF抑制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NBE(单核细胞)
蓝色颗粒
各期均为-
分化差的原单-
T淋巴+
巨核/幼红/浆-或+-
与NAE相同
积分值:油镜下数100个成熟中性粒。-/0,+/1,++/2,+++/3,++++/4
减低见于:慢粒(慢性期),PH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组
参考值:30-130
细菌感染升高和病毒感染不变;类白血病升高和慢粒降低;慢中粒升高和慢粒减低;急淋增加和急粒减低
再障升高和PHD减低;真性RBC升高和继发RBC不变;恶性淋巴瘤升高和恶组减低;原发PLT升高和继发PLT减低
不被NaF抑制
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铁染色
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呈弥漫蓝色,颗粒,小珠,块状。分-,+,++,+++,++++
缺铁贫:外铁减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红的百分率减低
细胞内铁:100个中/晚幼红中铁粒幼红百分比。
外铁增加:感染,肝硬化,慢肾炎,尿毒症,血色病,多次输血
嗜碱性粒细胞紫红色颗粒
巨噬细胞+
其他:不典型巨核+和霍奇金细胞或Reed-Sternberg-;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白血病细胞+和腺癌细胞-

血涂片染色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涂片染色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分叶核:核分2-5叶
2021/6/3
12
13-15 μm
圆形
胞质着色不清
胞质内颗粒粗大、整齐、均匀、充满胞质、桔红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核多分2叶 染色质粗糙,紫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2021/6/3
13
10-12 μm
圆形
胞质着色不清
胞质内颗粒量少、大小不匀、排列零乱、紫黑色,可盖核上
核形不清 染色质粗糙,紫红色
2021/6/3
5
染色偏酸: 红细胞、嗜酸粒细胞颗粒偏红 白细胞核 淡紫红色或不着色
染色偏碱:
红细胞
灰蓝色
中性粒细胞颗粒 深暗、偏粗,紫黑色
嗜酸性粒细胞 暗褐色或紫黑色、蓝色
2021/6/3
6
2021/6/3
7
1.4器材
载玻片、推玻片、洗耳球
1.5试剂
瑞氏染液(商品) I液:瑞特染料、纯甲醇、甘油 I液:磷酸盐缓冲液(KH2PO4 Na2HPO4)
(“几” 字形),避免主观选择视野。通常分类 100个白细胞,计 数并报告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 比。
4.计算
5.报告方式:XX细胞:XX%
2021/6/3
11
2.4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特征:
10-15 μm
圆形
胞质粉红
胞质内颗粒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
核弯曲呈杆、带状
中性粒细胞:杆+分
染色质粗糙,紫红色
嗜碱性粒细胞
2021/6/3
14
6-15 μm 圆形/椭圆形 胞质透明、淡蓝色 胞质内多无颗粒 核形 圆/椭圆/肾形 染色质粗紧成块,深紫红色,核外缘光滑

4——细胞化学染色

4——细胞化学染色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骨髓报告
细胞化学染色
主要内容Contents
铁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
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
糖原(PAS) 酯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 (ACP)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第二节、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P74
定义: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
幼红细胞核呈鲜红色,浆呈淡黄红色。铁粒呈蓝色, 定位于胞质内。
根据铁颗粒的多少、粗细将铁粒幼红细胞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Type I: 幼红细胞内含铁粒1~2粒 Type II: 幼红细胞内含铁粒3~5粒 Type III:幼红细胞内含铁粒6~10粒 Type IV: 幼红细胞内含铁粒﹥10粒
铁粒红细胞(Siderocyte): 成熟红细 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复染
使各种细胞有明显的对比度 中性红 甲基绿 核固红 亮绿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一、铁染色
原理:
4Fe3+ + 3K4「Fe(CN)6」 含铁物质 亚铁氰化钾
Fe4「Fe(CN)6」3 +12K+ 亚铁氰化铁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结果判断
萘酚+ 重氮盐偶联
(亮红色沉着于胞浆中) [结果]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
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
(钙钴法) [原理]
β-甘油磷酸钠 NAP 甘油+磷酸钠 NaHPO4 + Ca(NO3)2+(NH4) SCO↓ 棕黑色(沉着于胞浆中

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细胞化学染色

血细胞化学染色要点1:过氧化酶染色(POX)(1)原理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

①(-),无颗粒。

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

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

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

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过氧化酶染色(POX)模式图(4)临床意义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

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

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2细胞化学染色-2010

2细胞化学染色-2010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MPO或POX)
• 方法一 Washurn联苯胺法 • 原理:当细胞中存在具有活性的髓过氧
化物酶时,能分解底物H2O2释放新生态 氧,将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后者与 亚硝基铁氢化钠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 位于胞浆中。
• 试剂:
• 1. 联苯胺溶液 0.3g联苯胺溶于99ml 88%~95%的乙醇溶液中,加360g/L亚硝 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ml,储存于棕色瓶 中,可保存8个月。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 小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 的50%~75%。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小 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的50% -75%。
•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 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 时增高,PNH时常减低。
• 5.某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如骨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肿瘤 细胞碱性磷酸酶常为较强阳性反应。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 方法一:Gomori硫化铅法 • 原理:
• 在酸性条件下(pH4.7)酸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甘油磷 酸钠)水解,产生-PO43-,与Pb2+作用生成磷酸铅沉 淀,定位于胞浆中酶活性存在处,再与硫化铵作用, 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 1. 固定剂 1∶9福尔马林乙醇液,即40%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10ml加无水乙醇 90ml混合即得。
• 2. 苏丹黑B溶液( 5g/L ) 0.5g苏丹黑B 粉剂溶于100ml 70%乙醇中,可用1月。

试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试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stry stain for blood cells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原理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POX或MPO),能将底物H202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可氧化四甲基联苯胶成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形成棕色的四甲基苯酿二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氧化纳结合,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沉淀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试剂器材1.1%TMB(3,5,31,5f一四甲基联苯胶)乙醇溶液:0.1g TMB溶于100mL88%乙醇溶液中,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2.亚硝基铁氧化锅饱和溶液在少量蒸馏水中加入亚硝基铁氰晶体,至不再溶解为止,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3.1%过氧化氢溶液取30%H2021mL加入蒸馆水29mL。

4.稀过氧化氢溶液1%H2021滴,加10 mL蒸馏水稀释(新鲜配制)。

5.瑞氏(Wright)染色液。

6.新鲜涂片(骨髓或血片)、染色架、洗耳球、光学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1.取0.1%TMB乙醇溶液1mL,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0μL,溶液呈淡棕黄色,染色液应临用前配制。

2.在新鲜干燥的血片或骨髓涂片上,加0.1%TMB一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0.5mL,放置lmin,再加稀H202溶液0.7mL,吹匀,染色6min。

3.自来水冲洗,待干,用瑞氏染液复染15~20 min。

4.自来水冲洗,待干,用油镜镜检。

注意事顶1.血涂片或骨髓涂片应新鲜制作,涂片应厚薄适宜。

2.TMB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导致染色效果差。

3.H202需新鲜配制,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

涂片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示H202过浓。

若H202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

4.染色液pH应为5.5。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总结均配图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总结均配图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总结均配图结缔组织染色法Mallory三色染色法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橘红色:髓鞘、红细胞图表 A 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Masson三色染色法绿色:胶原纤维红色:肌纤维橘红色:红细胞图表 B Mssson三色法.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红色:胶原纤维黑色:网状纤维绿色:弹性纤维淡黄色:肌肉、红细胞图表 D 间苯二酚法二、胶原纤维染色法. 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鲜红色:胶原纤维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蓝褐色:胞核图表 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图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红色:胶原纤维绿色:细胞核黄色:其他三、网状纤维染色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黑色:网状纤维红色:胞核(核固红复染)黄棕色:胶原纤维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图表 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图表 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四、弹性纤维染色Gomori醛复红染色法*甲醛生理盐水液固定的染色效果最佳图表 H 醛复红染色法五、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蓝绿色:弹性纤维红色:胶原纤维黄色:背景图表 I 间苯二酚法六、肌肉组织染色△横纹肌组织染色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PTAH)蓝色: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黄色或枚红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骨微紫色:粗弹性纤维(有时)紫蓝色或棕黄色:缺血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图表 K .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液△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染色法(1974年)红色:缺氧心肌、红细胞黄色或黄棕色:正常心肌蓝色:细胞核图各组小鼠心肌组织Nagar-Olsen染色(光学显微镜, ×200)显示缺氧心肌染色法(1964年)绿色:其他组织七、糖类染色过碘酸-Schiff(PAS)染色法红色:糖原及其他PAS反应阳性物质蓝色:细胞核图表 L 7.胃贲门腺体胞浆呈PAS阳性八、黏液物质(黏多糖)染色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1956)红色:中性黏液物质蓝色:酸性黏液物质紫红色:混合性黏液物质图表 M 染色结肠粘膜图表 N .胃粘膜组织 AB-PAS染色 40×:2.爱先蓝()法蓝色:唾液酸、弱硫酸化黏液物质、一般粘液红色:胞核不着色:强硫酸化黏液物质图表 O .爱先蓝()染色液图表 P .爱先蓝法图表 Q .爱先蓝法—3、爱先蓝()法蓝色:含硫酸黏液物质不着色:非硫酸化酸性黏液物质红色:复染后的胞核九、黑色素染色黑色素银浸染色法黑色: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红色:胶原纤维浅黄色:背景图表 R pigment in cells . malignant melanoma, Fontana-Masson stain.亚铁染色法暗绿色:黑色素浅绿或不着色:背景黄色:肌纤维和背景十、含铁血黄素染色Perls blue(普鲁士蓝)反应显示三价铁蓝色:含铁血黄素浅红色:其他组织图表 S 10.普鲁士蓝染色肝脏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大量沉着在肝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内。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新生儿NAP增高,成人较儿童减低,老 人更低;激烈运动增高;
月经期经前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期 恢复正常;
妊娠期2-3月轻度增高,以后逐渐增高, 分娩时达到高峰,产后恢复正常。
(2)、病理变化 增高:严重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 AA、CML加速期、ALL、CLL、恶性淋巴 瘤、癌转移、MM、真红、骨髓纤维化等。 减低:PNH、CML、恶性组织细胞病、 MDS。
【结果】
脂类呈黑色或棕黑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浆中 (+) 颗粒很小,细小、稀疏,或胞质局部面积的
1/4有致密的颗粒。 (++)颗粒较少,或胞质面积的1/2出现黑色颗粒。 (+++)颗粒较密,或胞质面积的3/4出现黑色颗粒。 (++++) 颗粒极密,颗粒间无间隙。
【临床意义】 1. 粒细胞系 早幼粒及以下阶段随着细胞成熟,阳性颗
×
二、苏丹黑B染色
【原理】 苏丹黑B (sudan black B , SB )是一种能 溶解于脂肪中的色素染料,可使细胞内的 中性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着色,即使细胞 内微细结构的脂类物质也能显示出来。
【试剂】 1. 10%甲醛液。 2. 苏丹黑B乙醇溶液
【操作】 1.干燥血片或骨髓片在甲醛蒸气中固定。 2.自来水冲洗。 3.放人染色液中,37 ℃染色30~60min。 4.用70%乙醇脱色1~2min,水洗lmin。. 5.瑞氏染液复染20~30min。
这些方法学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上 具有重要意义。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一)四甲基联苯胺法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的
髓过氧化物酶(POX orMPO)分解过氧 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 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色 化合物沉着于细胞质内。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常见血液病及细胞化学染色简写1、IDA 缺铁性贫血2、MegA 巨幼细胞性贫血3、HA 溶血性贫血4、AA 再生障碍性贫血5、AAA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CAA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7、PRCA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8、SA 继发性贫血9、SB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0、RA 难治性贫血11、RAEB 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12、RAEB-t 转变中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13、PA 恶性贫血14、IA 感染性贫血15、SCA 镰状红细胞贫血16、HS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7、HE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18、HST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19、PNH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20、AL 急性白血病21、ALL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2、ANLL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AML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4、AGL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5、AmoL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6、AmmL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7、AmgKL(AmKBL) 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28、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9、AEL 急性红白血病30、CML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粒)31、CGL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2、CmmL 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3、CLL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4、CmL-BC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35、PCL 浆细胞白血病36、PLL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7、MAL 混合性白血病38、HAL 低增生性白血病39、HCL 毛细胞白血病40、ATL 成人T细胞白血病41、CNSL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2、G-ALL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H-ALL 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4、T-ALL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B-ALL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C-ALL 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7、LSL 淋巴肉瘤白血病48、MH 恶性组织细胞病49、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0、MPD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51、MF 骨髓纤维化52、MM 多发性骨髓瘤53、ML 恶性淋巴瘤54、HD 霍奇金病55、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56、Chl 绿色瘤57、HX 组织细胞增生症X58、L-SD 勒雪病59、HSCD 韩-薛=柯病60、GD 高雪病61、N-PD 尼曼-匹克病62、SHH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63、AP 过敏性紫癜64、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65、AG 粒细胞减少症66、PV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67、ITP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LR 类白血病反应69、lm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Hm 脾功能亢进71、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2、POX 过氧化物酶染色73、SB(SBB) 苏丹黑B染色74、ALP 碱性磷酸酶染色75、NAP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76、ACP 酸性磷酸酶染色77、NAE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78、ANAE 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79、CE 特异性酯酶染色80、MPO 髓性过氧化物酶染色81、PPO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染色82、PAS 过碘酸席夫染色(糖原染色)83、NBT 硝基蓝四氮唑染色84、TaT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85、UHT 尿水解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染色
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呈弥漫蓝色,颗粒,小珠,块状。分-,+,++,+++,++++
缺铁贫:外铁减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红的百分率减低
细胞内铁:100个中/晚幼红中铁粒幼红百分比。
铁粒幼贫血:出现较多环形铁粒幼,铁粒幼增多,
铁粒幼红:胞质中有蓝色铁颗粒,分Ⅰ,Ⅱ,Ⅲ,Ⅳ型及环形铁粒幼红
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化学染色
结果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临床意义
粒系
单核系
淋巴系
其他
过氧化物酶POX
棕黑色颗粒
分化差的原粒-
原单-
淋巴-
巨核细胞-,PLT-
急粒+,急淋-,急单-/-+
分化好的原粒到成中粒+
幼单+-
组织细胞-
急早幼粒+,急单-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
浆细胞-,幼红细胞-
小型原粒+,原淋-
升高见于:细菌感染,急淋,慢淋,淋巴瘤,髓纤维化,原发PLT增多,真性RBC增多,慢粒,慢中粒,再障
积分值:油镜下数100个成熟中性粒。-/0,+/1,++/2,+++/3,++++/4
减低见于:慢粒(慢性期),PH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组
参考值:30-130
细菌感染升高和病毒感染不变;类白血病升高和慢粒降低;慢中粒升高和慢粒减低;急淋增加和急粒减低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NBE(单核细胞)
蓝色颗粒
各期均为-
分化差的原单-
T淋巴+
巨核/幼红/浆-或+-
与NAE相同
分化好原单+被NaF抑制
非T和非B+
组织细胞+
幼单和单核+被NaF抑制
B淋巴-
不被NaF抑制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CE(粒细胞特有)
嗜碱性粒细胞-
升高见于再障,感染,急/慢淋。降低见于急/慢粒,急单,骨髓增生综合症,放射病
过碘酸-雪夫试验PAS
红色颗粒,块状,弥漫状
分化差的原粒-
原单-
大多数-
巨核细胞+,PLT-
红系:幼红+见于:缺铁贫,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
分化好的原粒到成中粒+
幼单+
红系:幼红和红-
幼红-见于:巨幼贫,溶贫,再障贫,白血病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粒幼增高,常见环形铁粒幼
环形铁粒幼红:>5颗蓝色颗粒,围绕核周1/3者
非缺铁性贫血(溶贫,营养性巨幼贫,再障贫,白血病):外铁和铁粒幼均正常或升高
参考值:外铁:+到++,大多++。内铁:12%-44%
外铁增加:感染,肝硬化,慢肾炎,尿毒症,血色病,多次输血
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呈红色
浆细胞-
白系:急粒:均匀红色细颗粒,急淋;红色粗颗粒或块状,急单:弥散分布细颗粒状
嗜碱性粒细胞紫红色颗粒
巨噬细胞+
其他:不典型巨核+和霍奇金细胞或Reed-Sternberg-;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白血病细胞+和腺癌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灰褐色到深黑色颗粒状/片状
主要存在成熟中性粒,巨噬细胞+,其余细胞-
棕黑色颗粒
原粒-/+
原单-/+
淋巴+-
巨核细胞+,PLT+
急粒:原粒+,不被NaF抑制
早幼粒到成中粒:+到++
幼单到单:++到+++
早幼红+,逐渐减弱
急单:原单,幼单和单军+,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不被NaF抑制
急粒-单:单核细胞+并被NaF抑制,粒细胞-并不NaF抑制
α-乙酸萘酚酯酶NAE(多种细胞中)
棕黑色颗粒
多数阴性,
原单-/+-
淋巴-
巨核细胞+,PLT+
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单+,幼单和单核大多+,被NaF抑制,抑制率>50%
少数阳性,不被NaF抑制
幼单+被NaF抑制
浆细胞-
急粒和急淋均为-,个别细胞+(主要见于T淋巴细胞型急淋),不NaF抑制
单核+被NaF抑制
再障升高和PHD减低;真性RBC升高和继发RBC不变;恶性淋巴瘤升高和恶组减低;原发PLT升高和继发PLT减低
酸性磷酸酶ACP
鲜红色颗粒
粒细胞/单核/淋巴/巨核/PLT/浆细胞/巨噬细胞&;并耐L-酒石酸的抑制和慢淋+并可被L-酒石酸的抑制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