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4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点的扩大; d.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上午10时6分
4
3、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 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城市环
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 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
41
上午10时6分
14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许学强: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对数相关。(研究方法)
上午10时6分
15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1、推拉因模式(伯格,经济原因)
观点:人口迁移是原住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 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拉力:就业机会、较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 好的文化和教育机会等;
第三种: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
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上午10时6分
6
第三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①厌恶城市环境,追求较宽裕的活动空间,新鲜空气; ②由于交通信息发达,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 纷纷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思考:我国(印度)当前的城市化属于哪种类型?
3)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 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其研究具有综合性。
上午10时6分
3
综合上述,城市化至少应该有4个含义: a. 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 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 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
三个前提:
1)现代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就业创造率)与其资本 积累率成正比;
2)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实现了充分就业; 3)现代部门是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能够确保农 村剩余劳动力被全部吸收以前城市工资保持不变。
讨论:这三个前提在我们国家是否满足?
上午10时6分
17
3、舒尔茨和托达罗的行为决策理论
售饮食、社会保险、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文化教
育、房地产等)的出现
上午10时6分
12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
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
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
速经济增长。
上午10时6分
发展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
本上动午1力0时6。分
11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 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原因:
1)工业越发达,企业对生产性服务(金融、通信、 运输、批发、零售、仓库、广告等)提出更高要求;
2)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刺激生活服务性行业(零
上午10时6分
9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动力结构是探讨城市化机制的核心 课题,不同学科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
经济学: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积累和循环, 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 市地域上的体现。
社会学:城市化的动力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 人类精神、个性解放、政治状态等非经济原因。
上午10时6分
13
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 著的正相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国家数 33
加权人均GNP (美元/人)
260
加权平均城 市化水平(%)
17
中等收入国家
63
1400
45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
4
12630
66
市场经济工业国
Fra Baidu bibliotek
19
10320
78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
6
4640
62
世界平均
125
2340
2)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有一定可比性的指标。
2、不同意见:城市化除了包括人口转换和集中的过
程外,应该还包含其它过程,各个学科给予了不同的
解释:
上午10时6分
2
1)人类学: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 程,即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2)经济学:城市化是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 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郊区化
上午10时6分
1
第一节 城市化(urbanization)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1、较为认同的说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 市化。
原因:1)该定义包含了人口集中或迁移过程中社会、 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
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上午10时6分
5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第一种:正统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 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两者协调发展。
第二种: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活动的地域集中以 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 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 人。
观点:迁移行为是人的一种经济投资决策行为,必将追求收益
的最大化,当预期收益较大时,迁移行为就会发生;城乡预期
收入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较好地解释了发展
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现象)
推力:农业生产率提高、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 少、环境恶化、受教育机会和发展前途受限等,
2、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两部门模型、二元经济)
观点:不发达经济由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
仅能维持生存)和现代城市工业部门(高生产率)
组成,只有工业部门才能吸收剩余劳动力,是人口
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上午10时6分
16
10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近代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按照韦伯的观点,城 市化是由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映。 (工业为什么在城市集中,主要原因是集聚经济)
2)5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在
发达国家不断减轻,但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对于城市
上午10时6分
7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1)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2)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 算不算城市化? ?(补充知识)
(3)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补充知识)
上午10时6分
8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第二前提: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 余劳动力;
上午10时6分
4
3、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 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城市环
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 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
41
上午10时6分
14
中国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许学强: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对数相关。(研究方法)
上午10时6分
15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1、推拉因模式(伯格,经济原因)
观点:人口迁移是原住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 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拉力:就业机会、较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 好的文化和教育机会等;
第三种: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
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上午10时6分
6
第三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①厌恶城市环境,追求较宽裕的活动空间,新鲜空气; ②由于交通信息发达,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 纷纷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思考:我国(印度)当前的城市化属于哪种类型?
3)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 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其研究具有综合性。
上午10时6分
3
综合上述,城市化至少应该有4个含义: a. 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 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 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
三个前提:
1)现代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就业创造率)与其资本 积累率成正比;
2)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实现了充分就业; 3)现代部门是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能够确保农 村剩余劳动力被全部吸收以前城市工资保持不变。
讨论:这三个前提在我们国家是否满足?
上午10时6分
17
3、舒尔茨和托达罗的行为决策理论
售饮食、社会保险、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文化教
育、房地产等)的出现
上午10时6分
12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
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
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
速经济增长。
上午10时6分
发展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
本上动午1力0时6。分
11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 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原因:
1)工业越发达,企业对生产性服务(金融、通信、 运输、批发、零售、仓库、广告等)提出更高要求;
2)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刺激生活服务性行业(零
上午10时6分
9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动力结构是探讨城市化机制的核心 课题,不同学科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
经济学: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积累和循环, 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 市地域上的体现。
社会学:城市化的动力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 人类精神、个性解放、政治状态等非经济原因。
上午10时6分
13
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 著的正相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国家数 33
加权人均GNP (美元/人)
260
加权平均城 市化水平(%)
17
中等收入国家
63
1400
45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
4
12630
66
市场经济工业国
Fra Baidu bibliotek
19
10320
78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
6
4640
62
世界平均
125
2340
2)可以采用比较简单易行、有一定可比性的指标。
2、不同意见:城市化除了包括人口转换和集中的过
程外,应该还包含其它过程,各个学科给予了不同的
解释:
上午10时6分
2
1)人类学: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 程,即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2)经济学:城市化是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 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郊区化
上午10时6分
1
第一节 城市化(urbanization)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1、较为认同的说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 市化。
原因:1)该定义包含了人口集中或迁移过程中社会、 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
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上午10时6分
5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第一种:正统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 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两者协调发展。
第二种: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活动的地域集中以 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 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 人。
观点:迁移行为是人的一种经济投资决策行为,必将追求收益
的最大化,当预期收益较大时,迁移行为就会发生;城乡预期
收入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较好地解释了发展
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现象)
推力:农业生产率提高、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 少、环境恶化、受教育机会和发展前途受限等,
2、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两部门模型、二元经济)
观点:不发达经济由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
仅能维持生存)和现代城市工业部门(高生产率)
组成,只有工业部门才能吸收剩余劳动力,是人口
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上午10时6分
16
10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近代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按照韦伯的观点,城 市化是由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映。 (工业为什么在城市集中,主要原因是集聚经济)
2)5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在
发达国家不断减轻,但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对于城市
上午10时6分
7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1)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2)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 算不算城市化? ?(补充知识)
(3)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补充知识)
上午10时6分
8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第二前提: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 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