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
摘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锐利器械,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是
不可避免的,尤其在一些如手术室,注射室,输液室等高危科室,因为工作量大,节奏快,及易忽视个人防护,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能规范安全操作流程,正确掌握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流程及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能够有效减少针刺
伤的损害。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01-02
临床针刺伤是护士在各种注射,输液,穿刺抽血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造成
的意外伤害,其发生的原因和护理人员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工作压力大等有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每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刺伤,护士占百分之八十[1],针刺伤可引起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虽然医务人员在
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评定表明,62%-88%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尤为重要,本
文参考相关文献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综述如下:
1 原因
1.1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有些
护士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工作中发生的针刺伤是不可避免的。对针刺伤的危害
没有足够的重视。调查结果显示,有27.9%的护士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相当多的
护士对病人进行操作时并不知道病人是否有血液传播疾病,高达62.99%的护士在
进行危险性操作时未戴手套,还有小部分护士发生刺伤后处理不当。仅有7.48%
的护士被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2]护士工作琐碎繁杂,护士把注意力都放在其他
重点工作上,而对污染针头的处理是习惯性,机械性,随意性的,一旦发生针刺伤,不重视自我保护,未意识到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1.2操作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此动作所发生的针刺伤占针刺伤总数的10%-25%,
甚至高达50%[3]美国CDC早在1987年在全面性防护措施中就提出:禁止用双手
回套针帽[4],然而在我国临床护理操作中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1.3环境因素
医疗单元布局的不合理及光线不足,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客观原因,临床工
作中,护理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工作繁忙,环境凌乱,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抢救时分工不明确,人员之间配合不默契,都可增加针刺伤发生的可能性。尤其
是一些工作量大,节奏快的科室例如手术室,急症室,注射室,由于工作紧张,
精神压力大,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1.4 护士生理心理因素
护士所用的一切医疗用品几乎都携带着病原微生物,至少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5],护理工作量大,压力大,人员编制不足,繁重的工作下护
士容易疲劳倦怠,操作时心情急躁易导致针刺伤。
1.5 患者的不合作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不合作的患者,如儿童,神智不清的患者,醉酒后人,
患者,由于没有解释清楚或者没有固定好患者,患者突然活动,都可以造成针刺伤。
2 预防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有资料显示,针刺伤后0.004毫升带有HBV的血液就可以使伤者感染HBV[6],由此可见,提高我们安全防护意识的重要性。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
人员进行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培训,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
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使护理人员充分
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增强防护意识。
2.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安全的操作环境能减少针刺伤的次数,针刺伤有可能是因为设备设计缺陷而
导致,因此使用防渗漏,耐刺伤,密封的收集箱,普及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自
动回套的针头可以减少被针刺伤的几率。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医护人员的
安全角度出发,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容器,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2.3完善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处理。有关部门在搜集这些数据时应定期分析发生暴露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预防
措施,以减少发生职业感染的几率。
2.4加强护士安全操作
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弃到专用的锐器
收集箱中,禁止采血后标本传递,手术室护士在传递刀片,针头等锐器时应放于
无菌容器中传递,为携带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人进行手术时应戴双层手套。有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能坚守医务人员接
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戴两层手套则会减少70%以上的血量。[7]
为不合作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要给予充分解释,并在他人协助下操作。
3 处理
被针头或锐器损伤时,应立即将伤肢下垂,利用重力作用使血液自然流出,
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肢体,促进血液流出,但不可局部挤压。然后用肥皂和
流动水清洗伤口,之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包扎。
核实病人的带病情况,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采取相应的感染措施:
乙肝病毒感染: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乙肝病毒相关检测结果,给
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接种乙肝疫苗。
丙肝病毒感染: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在暴露后定期进行丙肝病毒相关检测。
艾滋病病毒感染: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立即对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进
行评估,决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进行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
4 小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繁忙,治疗处置多,是发生针刺伤感染的高危人群,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万名艾滋病人中,有60%是医务工作者,在受感
染的医务工作者中,护理人员占63%。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认识到目前护理职业
风险防护存在的不足之处,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护士自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
学习,提高防护意识,最大限度的保障职业安全。另外,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
度及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断治疗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