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路径附件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路径附件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路径附件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ICD-10:M80.801、M80.803、M80.981),无神经功能损害。

行后路椎体成形术(ICD-9-CM-3: 81.6501)或椎体后凸成形术(ICD-9-CM-3: 81.0013、81.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一般为轻微外伤或无明显外伤史。

2.体征: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身高变矮、驼背。

3.影像学检查:有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表现,同时确定骨折部位、类型、移位的方向和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明确,无神经功能损害;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80.801、M80.803、M80.981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无神经功能损害者。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

(3)血凝常规;

(4)血型;

(5)输血常规;

(6)胸片、心电图;

(7)以骨折部位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骨密度、ECT、骨代谢组套等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如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和麻醉科等)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通常选用头孢一代、二代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等。

由于术中植入假体,需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在术前0.5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

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通常选用头孢二代、三代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等。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法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术前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在行椎管内操作(如手术、穿刺等)前、后的短时间内,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3.术前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入院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以得到患者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对病人疼痛反复进行评估(数字评价量表或视觉模拟评分),及早开始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部分患者由于原发疾病需要术前镇痛治疗,考虑到药物对出血的影响(如阿司匹林),应换用其他药物或停止使用。术前准备包括:(1)药物调整,避免突然撤药;(2)降低术前疼痛和焦虑的治疗;(3)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之一,术前镇痛;

(4)患者及家属教育(包括行为疼痛控制技巧等)。多模式镇痛:(1)用药多途径:硬膜外、静脉、局部麻醉、口服、外用等;(2)药物选择多模式:阿片类如曲马多、哌替啶、吗啡与传统非选择性NSAIDs如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美洛昔康,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或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

用;(3)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应个体化。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监护。

2.手术方式: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

3.输血:由于采用微创手术,故术中一般不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以骨折部位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脊柱CT、MRI,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时查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和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通常选用头孢一代、二代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和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等。

由于术中植入假体,需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术后持续给药至48-72h。通常选用头孢二代、三代抗生素:如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等。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行椎管内操作(如手术、穿刺等)前、后的短时间内,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3)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评估风险后,可选择乙酰胺基酚或NSAIDs,中重度疼痛可选用阿片或复方镇痛药。硬膜外或内服阿片类镇痛、患者自控镇痛或区域阻滞镇痛。再次评估疼痛、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调整镇痛方案。

(4)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5)术后康复:术后3天左右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行走。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复查骨水泥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肺栓塞、截瘫、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

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内植物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骨水泥及骨水泥注入器械,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ICD-10:M80.801、M80.803、M80.981),无神经功能损害。

行后路椎体成形术(ICD-9-CM-3: 81.6501)或椎体后凸成形术

(ICD-9-CM-3:81.0013、81.66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10天

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术前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志、首

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

病历书写

□完善术前检查

□签订医患沟通协议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进行相关检查

□根据化验和相关检查结

果,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

行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根据病史、体检、平片、

CT/MRI等,行术前讨论,确

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

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

情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

人不能签字时)、自费用品协

议书、进行术前审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血、尿、大便常规;生化

全套;血凝常规;血型;

输血常规;骨代谢组套;

胸片、心电图

□以骨折部位为中心的脊柱

正侧位X线片、CT/MRI

□肺功能、超声心动(根据

患者情况选择)

□镇痛等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根据会

诊科室要求安排检查和化

验单

□镇痛等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

全麻或局麻+监护下行◎椎体成

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前禁食水

□术前麻醉药、抗生素皮试

□一次性导尿包

□术区备皮

□术前晚灌肠

□备术中抗生素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

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和生活护理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水、禁食

□术前心理护理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日期住院第4-5天

(手术日)

住院第5-6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6-7天

(术后第2天)

主要诊疗工作□手术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手术

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麻醉医师查房

□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

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术后病

情变化

□完成病历书写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观察疼痛改善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观察疼痛改善情况

□注意伤口情况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既往基础用药

□轴线翻身

□留置尿管

□抗生素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根据病情

需要)

□补液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既往基础用药

□留置尿管

□抗生素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根据情况)

□通便

□镇痛等对症处理

□补液(根据情况)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既往基础用药

□留置尿管

□抗生素

临时医嘱:

□换药

□镇痛等对症处理

□补液(根据情况)

主要护理工作□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

时报告医生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并做好引流

量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病情变异情况□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生签名

日期住院第7-8天

(术后第3天)

住院第8-9天

(术后第4天)

住院第9-10天

(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观察疼痛改善情况

□注意伤口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必要时)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

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

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

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

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

有病历资料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

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

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

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既往基础用药

□停抗生素

□停尿管

临时医嘱:

□拍摄术后复查平片

□必要时行CT、MRI检查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饮食

□骨质疏松治疗用药

□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换药

□镇痛等对症处理

□补液(根据情况)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骨质疏松治疗

用药

□嘱日后拆线换药(根据

出院时间决定)

□一月后门诊复查

□如有不适,随时来诊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 发表时间:2018-11-15T16:39:47.68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作者:高中伟 [导读]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9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R)不愈合时使用PKP联合体位复位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OTR不愈合的患者12例,在治疗期间同时结合使用过审体位复位疗法,对其手术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测量患者在自身椎体前缘高度、VSA、Beck值及Cobb角等指标之间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来对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研究患者治疗期间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在末次随访时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结论:OTR不愈合的患者在入院时即可通过相关影像检查和临床反应进行确诊,在临床治疗时采用PKP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医治效果,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疗法。 【关键词】OTR;PKP;体位复位;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其早期因其症状不明显,多数老年患者都不能及时察觉而致使对其所行的治疗被延误,在老年患者长期活动后就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临床收治此类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等。现阶段多通过使用PKP治疗此类疾病,但鉴于PKP 治疗球囊复位上尚存在不足,因此治疗过程中往往结合体位复位法。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术后的胸部及腰椎处的疼痛都得到有效改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不愈合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且都为单个椎体发生损伤,患者年龄在64岁至90岁之间,平均76.5±4.6岁。患者中有外伤史者4例,其中1例为曾跌倒摔伤,其余3例为曾经骑行致伤,患者伤后均行保守治疗,治疗时间为3-9个月,但均未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经相关影像检查发现,患者不愈合椎体中,T105例,L13例,L34例。术前测量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为(13±5)毫米,Beck平均值为(0.52±0.18),Cobb角平均值为(23±8)°,VAS 平均为(8.2±1.4)分。患者自出现疼痛症状后至入院行手术治疗期间平均间隔时间为8.6个月。 1.2纳入标准 ①无明显严重外伤病史,或其外伤程度较为轻微者,且临床出现胸腰椎处疼痛时长已超过3个月者;②影像检查中可直观发现椎体内部存在裂缝或者已经出现真空的特征,并且椎体边缘已经产生硬化现象者;③患者在入院治疗前,经口服消炎药及卧床休息后痛感可减弱,但停药后活动或翻身时痛感依旧,且进行负重劳动时痛感可加剧者;④患者动力位X线片上可明显发现上下已呈现开合症状的终板。 2 方法 2.1手术方法 体位复位:患者于复位床上行俯卧位,并将其胸部和耻骨联合处进行垫高处理使患者处于腹部悬空的状态,对患者实施基础麻醉后在X 线机观察下对患者进行过伸复位,当复位效果不满意时,也可通过相应手法进行辅助复位以确保其椎体前缘高度可复位正常。 PKP治疗:在使用X线机观察下,于患者体表处对病灶处进行标记,在使用局部麻醉后在标记处行5毫米切口,通过X线机透视下沿一侧椎弓根进行穿刺至椎体后缘前约3到5毫米处停止,取出穿刺针。此时应在原有进行穿刺的位置再次插入导针,并将工作和扩张套管套管逐渐插入患者受损的椎体内部,插入完成后在工作套管内使用骨钻逐渐向椎体前缘进行推进至相应位置后,取出骨钻并将球囊逐渐推进至椎体前四分之三处,在透视下不断对球囊进行加压直至损伤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值,此时可将球囊拿出,并开始对椎体进行骨水泥填充。 2.2评价方法 对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处高度及VAS、Beck值和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 2.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处理学软件为SPSS13.0,计量方式为`X±S,应对相应资料使用t检验,并比较其差异值。P小于0.05时,可进行统计。 3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所行手术时间为25~45分钟,在患者每个伤椎病灶处通过使用骨水泥进行注入处理,注入量为4~8毫升,平均注入6毫升,且未发现有骨水泥渗漏的现象,手术均在未对患者患处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情况下完成。所有患者在出院后都被有效跟踪随访,并且时间多在8个月以上至1年之内,平均可达到11个月。在最后一次上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曾受伤的椎体前缘高度及Beck值、VAS、和Cobb角进行测量后发现,较之手术之前,这些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比较其差异,得出的结果P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并且发现这些指标较之术后所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异P大于0.05,可不统计。具体测量结果如下表1。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

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二分之一;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X线片; 7、脊柱X线片; 8、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扫描;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1、早期:指伤后1~2周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行气导滞。可内服消肿止痛胶囊。如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治宜行气导滞,通腑祛瘀。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气囊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综合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20-04-15T02:56:45.07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2期作者:姜莹 [导读]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骨折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40例,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姜莹 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 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骨折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40例,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充分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综合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出现身体疼痛的主要病因,因为老年人很容易因为骨质脱钙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继而产生腰疼和腿疼的症状,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规范性以及全面性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1]。本次研究以1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例,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45例;年龄65~81岁,平均(71.11±4.23)岁。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63~80岁,平均(71.5±4.2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1)功能锻炼。在患者手术后的第二周进行腰背肌锻炼、双上肢运动、股四头肌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每天三次,每次五组,每组五下到二十下。手术后第四周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每天两次到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手术后第五周引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患者在站立时,两脚要分开与肩膀同宽,腰背向前,站稳之后在助行器的帮助下慢慢行走。(2)运动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如果患者出现疼痛的话可以进行背部推拿按摩,等到患者可以适当活动的时候可以鼓励患者做一些伸展运动和呼吸操,注意运动的适当性。(3)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在治疗的时候对治疗的情况以及康复疗程没有完善的认识,再加上发病的时候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而引起焦躁不安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更好地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1.4 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低。(2)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状况。采用WHOQOL(生存质量测定表)评分评价,包括健康、饮食等项目,总分100,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实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焦虑状况(SAS)评分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状况相比,有明显差异,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格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精深中医护理方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三)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背部疼痛 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仰卧硬板床,慎起居,避风寒,以免加重疼痛。 3.配合医师行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般在24~48小时腰背痛可逐渐缓解。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腰背部疼痛的情况。 4.遵医嘱腰背部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艾灸、拔罐、中药熏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垫枕复位:患者仰卧硬板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约厚10cm

的软枕(氏万能包),并逐渐加高,在数日加至15-20cm,达到使脊柱过伸复位。 6.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或镇痛药,减轻疼痛。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及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等。 (三)物理学检查 1.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学检查 骨密度检测:X线、单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和PET—CT。

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使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随着社会老年人增加,骨质疏松的患者也增多,经住院保守治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常为高龄,体质差,切多伴有糖尿病,心肺、脑等疾患。因活动不当或摔倒发生骨折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常有恐惧、焦虑,抑郁、悲观,我们主动接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认真地与其沟通、解释,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焦虑和悲观情绪,使其充分树立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营养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治疗的基础。老年患者体质多虚,因腰背酸痛,精神情绪等原因常食欲下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体内更易失钙。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之积极配合食疗。戒烟酒、少饮咖啡、浓茶,避免过食较咸的食物,饮食中多补充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豆制品、骨头汤等。避免菠菜与豆腐、牛奶同食,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另外注意增加蛋黄、鱼肝油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增加日晒量。 因患者年龄偏大, 且疼痛不适、功能受限, 生活上应多给予关心、照顾, 了解其需求, 满足其需要。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应协助其取舒适体位, 并使其肌肉放松, 尽量维持脊柱生理曲线和各关节的功能位置, 防止因卧床时间长而造成的疲劳、损伤和变形。

腰背肌锻炼:伤后2周后进行, 患者取俯卧位, 双手置于背后, 下肢伸直, 收缩腰背伸肌, 使头、胸离床,然后放松, 3次/d, 每次5组, 每组5-10下;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双肘、双足跟着地, 腰、背、髋充分上挺离床, 然后放松, 3次/d, 每次5组, 每组5~ 10下。双上肢运动: 举哑铃或拉拉力器, 3次/d, 每次5~ 10组, 每组20~ 30下。双下肢运动:踝关节背屈, 绷紧腿部肌肉5~ 10 s后, 放松, 5次/d, 每次5~10组, 每组20~ 30下。股四头肌训练: 绷紧股四头肌, 维持5~ 10 s后, 放松, 5次/ d, 每次5~ 10组, 每组20 ~ 30下。直腿抬高训练: 患肢抬高15°-20°, 维持5 ~ 10 s后, 放平, 5次/d, 每次5~ 10组, 每组20 ~ 30下。坐位训练:平卧4周后逐渐在床上坐起。首先戴好腰围, 采取侧卧位, 双下肢垂于床边, 一手按住床缘, 护士托住患者肩部, 协助患者坐起, 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身体左右倾斜, 使脊柱负重, 增加腰背肌力量。2~ 3次/d, 每次20~ 30 m in。步行训练: 5周后进行站立训练, 站立时,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肘屈曲尽量向后, 腰背向前, 站稳后, 可在助行器的支持下进行步态训练和转移活动, 2~ 3次/d, 每次20~ 30 m in。康复训练要因人而宜, 坚持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 即训练时不引起疼痛、训练后不使原有症状加重, 下床时先戴好腰围。注意患者有无眩晕,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行走时双眼平视, 两脚保持10~ 15 cm 距离, 维持重心恒定, 鞋要合脚、轻便、柔软、吸汗且为平底以防滑。 腰酸背痛或全身骨痛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和休息,故因重视患者的疼痛,首先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观察用药

2018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蓬溪恒道中医(骨科)医院骨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A类骨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③C3:旋转-剪切伤。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 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48.5万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诊治疗。北欧的瑞典和丹麦,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与脑中发生率相近。中国张向明等调查60岁以上老年骨折2 242例,髋部骨折21.4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50年,全球半数以上妇女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与常见部位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在脊椎骨折与四肢骨折中,脊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而且与骨量丢失及微结构破坏密切相关,在体重的重力作用下即可导致脊椎变形、压缩骨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多见于高龄患者。北京地区

对50岁以上妇女的一组调查结果显示,脊椎骨折的患病率 为15%,其中50~59岁组仅4.9%,而80岁以上组高达36.6%,是前者的6倍以上。 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踝部、髌骨等部位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肱骨近端、桡骨下端骨折约占老年人骨折的1/3。四肢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四 肢骨折除了与骨量减少、骨松质与骨皮质的结构与物理性能下降有关外,都与外伤因素有关。髋部骨折造成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对老年患者危害最大。尽管老年人髋部骨折几乎都与跌跤有关,但是这种损伤绝大多数属于非严重暴力损伤。视觉、听觉功能下降,神经-肌肉运动系统功能减退,使损伤的机会明显增多。欧洲一个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每年跌倒一次者为30%,跌倒两次者为15%。使用现代技术,可以 准确的测定骨密度,根据身高、体重,可以计算出跌倒时骨骼所受到冲量的大小。对髋部骨折人群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股骨颈骨密度,并与所受冲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显著相关。即随着骨密度增加,造成髋部骨折时所需的冲量越大,两者的关系决定着骨折的发生。取骨密度与冲量的比值作为骨折发生的危险系数,为便于计算,将骨密度值扩大1 000倍,则髋部骨折的危险系数计算公式为:危险系数(R);BMD×1000/(m?g?h)(BMD为股骨颈骨密度,m为体重,g为重力加速度,h为身体重心高度:男性为身高的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 【摘要】目的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8例共36个腰椎行pvp及中西医综合治疗。年龄48~78岁,平均60岁。行术前检查及准备,伤后5天内卧床休息,腰部垫枕,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约5 d后行pvp.pvp术后1天戴腰围下地,继服中药3剂,肌注密盖息(第一周每天1支,第二周隔天1支,第3周每周2次,每次1支,第4周1周1支),口服钙尔奇-D(1片,1 d1次),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止血药,甘露醇脱水。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c-x光机下向矢状面足侧成角10°~15°,锥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锥体的中外1/3处,穿刺成功后,行欧乃派克锥体静脉照影,将骨水泥:单体:欧乃派克为3:2:1混合成糊状,在透视下用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锥体,如骨水泥未过中线达对侧,则行对侧穿刺。结果pvp 单侧穿刺28 个锥体,双侧穿刺8个锥体,骨水泥平均用量3.5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随访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8 例,部分缓解10 例,0 例无效,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对28例36个骨质疏松症腰椎压缩性骨折,伤后5 d内卧床休息,腰部垫枕,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术前检查及准备,约5 d行pvp治疗,男18例,女10例,年龄48~78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证实为锥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从外形无明显改变到压缩70%,发生锥体压缩骨折的病史为1~2年。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3例,2级(中度疼痛)8例,3级(重度疼痛)17例,但均无双下肢麻木、排便困难。 1.2中药桃仁6g红花5g当归9g川芎3g生地15g赤芍9g 乳香9g没药9g 川牛膝9g泽兰12g茯苓10g仲12g甘草3g。 高血压患者慎用桃仁、红花、当归。 上药头煎加水500ml,取汁20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100ml。两煎混合,分两次口服,每日1剂。 1.3骨水泥和穿刺材料:骨水泥的主要成分为液态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粉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照影剂:欧乃派克。穿刺针为山东龙冠公司11~15G针尖为斜形的骨穿针。注射器是普通一次性1ml 皮试针管。消毒穿刺手术包1个。 1.4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摄胸平、腰椎正侧位片和薄层CT 扫描(层厚3~5mm) ,观察椎体骨折的位置和椎体后缘是否破坏,并做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等常规术前检查。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方法选择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方法选择 发表时间:2015-02-03T10:52:29.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赵双林李骞 [导读]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 赵双林李骞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采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并对三组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和耐受率从低至高均依次为PVP 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PVP和PVK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3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PVP组共23例患者,PKP组共16例患者,手法复位PVP组共11例患者,三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三组按照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分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均行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Score VAS)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改善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 三组手术时间及耐受率比较从低至高依次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 1 三组手术时间以及耐受率比较 注:同组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三种手术方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疼痛症状、腰背痛症状及功能障碍均有显著的改善,而三种术式相比较,其治疗效果相似。 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进行选择,对于单纯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压缩程度小于1/3,骨折椎体个数在两个以内,若患者的体质较好,手术耐受性尚可,可选择采用双侧PVP手术方式;对于椎体压缩程度介于1/3与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硫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l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l.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①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④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⑥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1.2骨质疏松性骨新的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2.l诊断 2.1.1病史、症状和体征 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也有患者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2.1.2影像学检査 普通X线检査:①摄片应包括损伤部位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变或“双凹征”,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或)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可考虑CT检查。 MRI检査:①可诊断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SP E C T/E CT) :适于不能行MRI检査的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

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作者:张金鹏岳强王向东张 家明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结合PVP 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椎弓根途径穿刺,注射骨水泥154 例232 节椎体,术后观察其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评分,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伤椎高度得到恢复。结论采用手法整复结合PVP 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临床上切实可行,但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严格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在以往的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但有很多患者疗效欠佳,且有些病人疼痛较重,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国外有资料表明,病死率可增加23%,因此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是迅速止痛和早期功能锻炼。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 ous vertebroplastypvp)可以很好的起到止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科自2006 年5 月-2012 年4 月采用此技术治疗病人154 例,共232 节椎体,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4 例232 节椎体,其中女性98 例151 节椎体,男性56 例,81 节椎体,年龄6 2-83 岁,平均71 岁。新鲜骨折181 例,陈旧骨折52 例。椎体骨折部位多集中在T11-L 5 椎体。术前检查均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X 线侧位片显示椎体压缩高度未超过2/3,MRI 或CT 检查患者椎后壁大多完整无骨折,仅有少数病椎后壁示轻微骨折,但均无明显移位。 2、方法 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胸腰椎正侧位片、MRI 或CT 检查病椎后壁完整性,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病毒四项等相应化验室检查,同时行清洁肠道准备,我们经常术前作泛影葡胺敏试,以便于术中注入造影剂确定有无渗漏的可能性。 2.2 手术方法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硫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l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①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骨质疏松性骨新的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

炼和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病史、症状和体征 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也有患者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影像学检査 普通X线检査:①摄片应包括损伤部位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变或“双凹征”,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或)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可考虑CT检查。 MRI检査:①可诊断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SP E C T/E CT) :适于不能行MRI检査的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 骨密度检査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 编码:BGG000 骨折病;ICD-10 编码:S32·00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5 天实际住院日:天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 (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 毒蕴结证 正虚邪滞证 肾虚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骨伤科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1-29T10:38:50.20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陈春林 [导读] 骨骼矿化障碍,骨钙溶解,骨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变稀,易发生断裂,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陈春林(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四川大邑61133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术后随访2个月。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Cobb角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大约每年有700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而且2O%的患者在一年之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其中2/3的OVCFs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有1/3的骨折会合并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加药物非手术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的复位固定效果差,同时易产生手术并发症[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达到了微创、迅速止痛、早期活动的治疗目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前提和基础[4]。我们自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3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者38例。男l3例,女25例。年龄58~85岁,平均71.2岁。跌倒致伤29例,扛抬重物致伤6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骨折部位T10椎体5例,T11椎体6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7例,L2椎体5例,L3椎体3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3例。 按照Jikei骨质疏松分级标准[5]评价,初期(骨小梁的数目正常,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5例;I级(横形骨小梁减少,垂直骨小梁和终板突出)7例;Ⅱ级(横形骨小梁进一步减少,垂直骨小梁也减少)23例;III级(横形骨小梁近于消失,垂直骨小梁亦不清晰,形如草地)3例。1.2病例选择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分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6]。(1)老年人(>50岁);(2)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3)胸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不能翻身,不能活动,不能用力;(4)胸或腰椎僵硬;(5)胸或腰部有压痛点;(6)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示:骨密度值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T≥ -2.5SD);(7)X线或CT片显示胸或腰某一椎体前部变扁,骨质断裂,呈楔形状。 诊断标准2-5中有1项以上异常者,加(1)、(6)、(7)项即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2.2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诊断者;全身条件许可,无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能持续俯卧1~2h;椎体后壁必须完整,防止因气囊挤压扩张周围结构,使骨块或肿块移位从而导致或加重压迫的危险;CT、MRI、骨密度测试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2.3排除标准:(1)椎体严重压缩无法放置导针和注入灌注剂,或椎体中柱破坏,脊髓受压;(2)患有严重心肺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等。 1.3方法1.3.1术前准备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积极治疗并发症,使患者的全身情况处于适合手术治疗的状态。摄患处X线片,如有必要再行CT、MRI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及其病变性质,对骨折情况、椎体稳定性等有充分的了解。1.3.2手术方法手术器械由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整套器械包括:穿刺针(Φ4.0×126mm)、球囊(Φ12×19mm膨胀后)、带表加压器(20ml/30atm)、骨水泥注入器(Φ3.4×195mm)、实芯椎体钻(Φ3.4×190mm)、空芯椎体钻(Φ3.4×190mm)、推杆(Φ2.0×220mm)。充填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rylate,PMMA)骨水泥。患者取俯卧位,病椎对准手术台中央,前胸部两侧和髂嵴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体表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以1%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尖刀片在体表定位处切开皮肤及皮下,切口大小约0.5cm。在正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指引下,将带芯穿刺针经病椎椎弓根直接进入椎体后方。穿刺针至椎体后1/3时,改用环锯取标本;至椎体前1/3与后2/3交界处,移除椎体钻,经工作套管置入球囊,打开三通阀,开始逐步扩张球囊,灌注显影剂,每次增加0.5mL,用量每侧一般不超过3mL,并且不时的停下来检查球囊内压力是否下降,球囊系统压力宜控制在16大气压以下,即能达到扩张椎体的满意效果。停止扩张后,抽取真空并移除球囊导管,将预先装满骨水泥的骨水泥填充器通过工作套管抵至椎体内空腔前缘,经工作套管向椎体内推注骨水泥1.5~2.5mL,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确认椎体外无骨水泥渗出后,退出骨水泥填充器和工作套管,缝合切口。观察10min,双下肢活动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术后卧床6~12h后可下地行走,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d,行脊柱X线正侧位摄片与CT扫描,检查骨水泥有无外溢,并与术前X线片比较,观察伤椎前柱平均高度变化及Cobb角。1.4疗效评估与随访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法评定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得分10分代表最痛,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7]。通过拍摄胸腰段脊柱正侧X-ray片了解伤椎高度丢失及骨折愈合情况。通过计算手术前后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以及Cobb角的变化评估伤椎的复位情况。通过上述4项指标的比较分析,评估PKP术治疗OVCFs的疗效。术后随访2个月。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所有观察指标以“x±s”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min,住院时间4~10d,平均7d。 无术中死亡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外漏。除8例手术当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