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研究,不断加强经济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就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切实加强企业文化研究,对于改进企业管理、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在企业的诸多要素中,把人而不是把物视为第一要素,在企业管理中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先进的企业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推出的几部研究企业文化的名著,如《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等,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日美两国企业文化的优劣。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国的有些企业在管理上基本没有脱离三十年代泰勒所创造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仅是靠各种规章制度、定额、标准限定人的行为,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日本和美国有些搞得好的企业没有拘泥于泰勒的模式,他们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对待,注意开发人的潜能,结果常常是事半功倍。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首先重视的是设备和制度,把人视为经济的人,以强制的手段管理人;后者首先重视的是人,把人视为社会的人,管理人的手段是非强制性的。

小托马其.J.沃森在论述人的指导思想大体包括在三个简单的信念里,最重要的信念是尊重个人。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在我们公司里,它占去了大部分管理工作的时间。“以人为本”在管理上着眼于人,是企业的成功之路,也是国外企业文化的精华之处。

重视人的工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国办企业的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国企业职工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问题在哪里呢?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审视这种现象,就会找到如下答案:尽管我们有一条正确的指导思想,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使许多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很好的处理对人的工作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解决好,难以形成着眼于人的企业管理格局。

问题的症结仍然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长期以来,“党委管理思想,厂长抓生产”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提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设备、技术、制度、标准,而对人的工作则列不到企业管理的内容中去。这一问

题不解决就难以管人与管事“两
条线”的弊病。企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处在中心位置的是人。我们应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成功经验,把管人的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与管事、管物同步进行,使企业管理形成着眼于人的文化格局。所以这样做,是由企业自身的运行规律决定的。事实证明企业中经常的大量的思想问题是在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只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思想问题的发生。中央明确指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党委负责,但绝不能理解为思想政治工作只需要党委抓。党委在做人的工作上所起的作用是组织领导协调;行政、工会等方面都要从着眼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角度开展工作。总之,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企业的全部工作中。应当把着眼于人作为一条基本管理方略,唯有如此,才能把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注重精神激励的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



如何实施着眼于人的管理方略?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外企业文化研究中注意到了这样一条规律:对于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金钱和物质是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它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能够持久的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即精神激励。

管理行为科学的兴起为人们认识这一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五层次需要”理论已受到国际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承认并被用之于过实践。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受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有需要决定的,当地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其激励作用也随之减弱;若要获得新的行为动因。则要从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上下功夫。这种理论意义就在于它科学的划分了在不同条件下物质刺激与精神激励的作用。

在依据人的多层次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我国的企业中出现过两种倾向:或是否认物质利益原则,把精神作用提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或是过分扩大物质激励的作用,忽视精神的激励作用。当前,后一种倾向是主要的。目前,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是,职工收入增加了,生活福利改善了,而积极性却没有同步增长;作为超额劳动报酬的奖金,已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重要的一条是人们对“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一原则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对人的需求的多层次性研究的不多,对人的精神要求关心的不够。

通过

对职工精神需要的关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应当从两个方面努
力。一方面,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使干部和群众之间实现双向的平等的思想交流。反之,如果职工从干部的姿态、言行中体味不出平等两个字,就很难“口出衷言”;干部也很难真正了解职工深层次的思想,更谈不到理解和关心。另一方面,要加强正面教育,引导职工把个人追求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对职工精神需求的关心不应当是消极的、被动的、职工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而应当通过“四有”教育,培养职工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三、改善人际关系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环境人际关系的反映,又对人际关系发生着重要影响。注重在企业里创造良好环境,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是国外企业文化的又一可取之处。

企业是人的集合,任何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把数百人、甚至数千人数万人联系在一起。这种精神力量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被称为“群体意识”(它类似于国内通常说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群体意识是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升华出来的。换言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意识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具体表现为企业职工群体的价值、群体的道德标准、群体的理想目标。

人的集体也是矛盾的集合,要想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减少矛盾、转化矛盾的人际关系环境,减少造成人们心理障碍和感情隔阂的因素,使职工心情舒畅、心甘情愿的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应当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里,无论他们在改善人际关系上做何种努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阶级矛盾与阶级对立的问题。而我们的企业有优越的制度,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大环境。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在企业中改善人际关系的工作。由于人的觉悟程度不同,由于我们的管理制度还不尽完善,在我们的企业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经常存在的。

在企业的人际关系中,占主要位置的是领导与工人的关系。因为领导者处在各种矛盾、各种关系的轴心上。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企业里表现为劳资矛盾。正因为处在这种对抗矛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家们才把改善人际关系作为一条重要的管理方略来认识和对待,并舍得花精神、下功夫。我们社会主义的企业虽然没有这种性质的矛盾,但领导与被领导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在改善干部关系上同样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毫无疑问,在领导干部与职工这对矛盾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密切干

群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干部。密切干群干系,最重要的是强化两个意识:公仆意识和民主意
识。在社会主义的企业里,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带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行政管理上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政治上说,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企业领导者只有正确地认识这种“双重性”的关系,强化公仆意识和民主意识,摆正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密切与职工的关系,才能形成人们所期望的那种职工与干部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振兴企业的局面。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借鉴”与“继承”并举



企业文化理论是从国外引进的,但这并不能说我国的企业没有“文化”。恰恰相反,建国以来,我国企业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特有优势。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把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继承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紧紧结合起来。

第一,在吸收和宣传发达国家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应当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兼收并蓄,克服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倾向。

为什么有些同志产生“资本主义企业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却发展得比我们快”的偏见?问题就出在我们吸收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时,有一种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倾向。近些年,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成效很大,十分令人鼓舞;而精神文明成果的研究借鉴则是步履缓慢,热心人不多。企业文化这一精神成果在国际上兴起已十多年,虽然国内有了一些介绍他的译注,但宣传推广的不够。至今,理论界还没有对这方面的权威论著,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专职政工人员对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步子也不快。这就难怪许多同志对资本主义企业关于人的管理状况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三十年代发达国泰勒时期的那种印象,不清楚近几十年发达国家所以发展的快,企业文化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

忽视对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原因是多年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资本主义企业物质文明先进但精神文明落后”的传统观念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一个持续的积蓄、借鉴、发展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领域中有其制度本身产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也有并不都是姓“资”得东西。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是研究吸取了黑格尔、费乐巴哈、圣西门、傅里叶等一批资产阶级学者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文明又进步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没有理由背离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毫无疑问,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中有资本主义的东西,但

它也汇集了相当丰富、属于人类共有的精神文明成果。用科学的态度批判的吸收其精华,以丰富、发展我国企业的思想政
治工作,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对待问题的正确立场和方法。在尊重科学,借鉴它国文明成果这一点上,发达国家企业界比我们明智。在企业文化的研究领域,美国借鉴日本、西欧借鉴日美的,日美借鉴我国的,可谓捷足先登我们为什么要自我封闭呢?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所凝聚成的我国企业文化,以独有的优势矗立于精神文明之林,越是改革开放越要珍惜它的价值。

持“资本主义企业没有思想工作但发展得比我们快”的观点的同志,一方面是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小视了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低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我国研究国外企业文化的专家发现了一个既自豪又遗憾的事实。自豪的是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走出国门,成为日、美等国企业文化的重要来源,并且早已生根、开花、结果。遗憾的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同志却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淡化思想。

美国的企业文化是从日本对俄企业管理得到了启示,而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在中国。日本的一位经济学家说:我们这一套对人的管理,一些来自美国的行为科学,一些来自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些是日本自己的。日本的企业重视弘扬自己的企业精神,有一家公司提出了“八大精神”:第一是荣誉高于金钱;第二是艰苦创业;第三是质量第一;第四是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第五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第六是老资一家,亲如兄弟;第七是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第八是发展产业报效祖国,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从中国学去的,其中毛泽东同志的名句和“鞍钢宪法”,连文字都没改。美国从尼克松访华后便开始研究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麦道航空公司七十年代就设立了“思想工作部”,负责思想引导、心理咨询和宣传鼓动。宣传鼓动的方法也是效仿我们的。定期编发宣传材料。有一份材料的题目是:“过去我们麦道第一,未来我麦道仍然第一”,副题是:“麦道的未来有赖于你”。这显然是从增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的角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有些事物,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不一定感受到它的优越之处;而当年你把眼界放宽,与周围的食物做一比较时,才会有新的认识。把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国外企业管理的大环境中做个比较,对那些认为思想政治可以淡化的同志是很有教益的。应当坚定不移的相信,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大宝库,永远是我们

的优势。改革旧的管理体制,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天地和作为,而不是排斥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这样认识问题,而是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那就
意味着丢掉了我们的一大法宝,那就会使我国的企业管理倒退半个世纪,回到泰勒时代。只要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研究一下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进步史,就会同意这个观点。(孔娟论文)

参考资料:

《企业文化治理与改造》

《经营在与用人》

《卓越领导——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

《新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