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分制改革共34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实话,学分制不存在对与错、优与劣之争,只有要 不要做、怎么做的问题。
一轮下来可以说,实施学分制还是好,是全校上下的 共识。
其次,要多方联动、共同促进。从学校领导层 面要抓顶层设计,主要是要抓好学分制改革政策 和措施的制定,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安排、统一 领导。教务处要抓操作层面的设计,财务、学生 管理、人事、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要 积极联动,相互配合,充分讨论学分制实施过程 中会出现哪些问题?研究制定学分制改革所涉及 到的各项政策和相关的实施细则,及时解决改革 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育
辅修专业教育
学生可自主选择辅修专业,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 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双学位教育
学生可修读与主修专业不同学科大类的第二个本科专业, 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通过毕业论文 (设计)答辩;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向 学校学位委员会申请第二个(辅修本科专业,跨学科大类) 学士学位证书。
0;成绩60分的,绩点=1;成绩大于60分,绩点=1+ [成绩-60]×0.1。 补考通过后,该门课程考核成绩计60分,学分绩点为1。 同一门课程多次重学,其考核成绩对应绩点取最高值为其 最终绩点。 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是学位授予、学生评优、免试推荐研究 生的主要参考依据。
弹性学制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或5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短 为3年(或4年);不论何种原因,最长为6年(或7年)。 2009级首届实施学分制的学生中,暂无人提前毕业,有 人57人未能如期毕业而延长一年学制。
2009级学生,有535人获得了辅修证书,131人获 得了辅修双学位,分布在5个专业。
补考与重学
已选择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考试不及格的学 生允许一次免费补考,补考及格成绩记为60分,可取得 该门课程学分。
若考试虽然及格,但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满意,学生可重学 该门课程,课程成绩以最高成绩记载(刷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中涵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人 格等三个方面,突出了各培养环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实现 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
所有的专业培养方案都由教务处组织校外专家(高校、企 业高管)审核验收。学校今年投入500万,建设培养方案中的 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文件正在制定。
课程模块与平台
已选择修读的专业选修课,未取得学分可以重学,也可以 改选培养方案规定范围内的其它选修课,但必须修满规定 要求达到的选修课程学分数。
编班与学籍管理
学生按学院、专业、年级编成自然班,选课后形成教学班。
学生每学年累计取得的学分达不到最低要求时或在标准学 制年限内未能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尚有部分实 践环节未完成者,编入低一年级相应的自然班(偏下 宫能平
学分制改革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总体的实施方案 第三部分:教学组织与运行 第四部分:教学质量保障 第五部分:困惑及制约因素 附 件:相关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前期准备工作
学分制改革在我校酝酿已久,经历过曲折和反复 。 2000年曾经实施,仅实施2年就因多种原因中途夭折。 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9年上了一套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 在2019年11月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探
索和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设想 2019年9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部分教师
和学工口提出要实施学分制,学校领导层要求教务处开展 调研,着手准备,09年元月学校决定从2009级新生开始, 实施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的实施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全校上下要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必须打破习 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尤其是破除惯性思维和保守思 想的影响,要牢固树立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高 等教育形势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选课制
低年级(一、二年级)为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所 修课程原则上为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等), 每门课程应有多名主讲教师授课。学生选择任课教师(这 个阶段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导致部分教师无课可上而“下 岗”)。
高年级(三年级至毕业)学生,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自 主选择下一学期拟修读的课程。
实施学分制改革,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特 点,方案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事先 会同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家底 (教学资源:课程、师资、实验设备、教室等) 后,制订适合本校的实施方案,不能完全照搬, 别人的再好是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学分 绩点 弹性学制 选课制 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育 补考与重学 编班与学籍管理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管理体系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为配合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我校于2009年对全校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培养方案中课程 设置四个“平台”,每个“平台”中设置若干个“模块”。
2019年,我校又开展新一轮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本 次修订过程中,延续了2009年修订中所搭建的课程平台与模块, 同时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并将专业质 量标准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
学分
以0.5学分为最小单位。理论课每16学时为1学分 ,实验 及体育32学时为1学分。实践教学分散进行的,每20学时 为1学分;集中进行的,每周为1学分。四年制本科各专业 190学分 ,平均每学期24学分。
绩点
学分绩点是衡量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课程考核成绩与绩点对应关系为:成绩低于60分,绩点=
此外,还要在广大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和动 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从 教与学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教师参与 学分制改革的积极性最重要。
总之,前期的动员十分必要,动员的是否彻 底,广大教职员工对学分制是否有个初步的认识 和了解,对学分制改革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总体的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