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的利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开宗明义,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它包括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加权学分制以及附加学分制等,这些都属于学分制的范畴。
基于实行学分制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关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展,我方将进行如下论证:第一,实行学分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禁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打破专业的壁垒,从而实现学生学术过程中的自由。
学生通过自由选课可以接触到许多课程,从而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完善自我。
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分制又从学分下限方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质和量,因此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发展自我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是高等教育,区别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的增多。
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学生创新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所需。
第三,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各个学校之间进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一个更好更广的平台。
1994年湖北省武汉大学等五所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宗旨实施五校互相选课、辅修双学位的联合办学。
这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学分互认的体系,使得高校学生能够相互交换,促进学生自由流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嗅到不同的学术气息,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定义: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的计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其特点是:a以学分作为衡量单位,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合计算作总成绩。
B核心是选课制度,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并且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
判断标准:是否让学生和以前相比能够更加便利的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在此标准上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学分制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其他素养都得到较大提升。
对于专业素养,学分制以专业为导向设置了对专业知识延伸拓展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的专业课程之余可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于其他方面,以前学年制是仅凭期末的试卷成绩考核学生,若试卷达到60分即算合格,而学分制将你的平时表现和试卷成绩共同计入成绩,也就是说平时课堂讨论,课下研究,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等全都计入成绩,大学是踏入社会社会的过度,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使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
其次,学分制的流通功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
以前学年制时,学生的上课时间,任课教师都是固定的,老师的上课时间和教课班级也是固定,就跟高中一样,所以你可能没有办法去听你认为更好的更权威的老师的课程,老师也不会为了你一个人专门再讲一遍;而学分制有自由的选课制度,不但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而且可以选择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利用此特点,各高校可以建立所谓的“联合办学”,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
例如,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宗旨,实行互相选课,辅修学位的联合办学,实现跨校、跨学科的学分选课制度,比如上海交大自身的特色专业是理学类,华东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是法学类,这样上海交大选修辅修法学类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学习,华东政法选修辅修理学类的同学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各大学像这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教育资源使用率得到更大提升。
学分制的利弊
学分制的利弊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起源“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
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定义到底什么是学分制?形象的说法就是,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
是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高校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改革?主要原因是"一言堂"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制多少年?不上课到底交不交学费?想提前毕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实行学分制改革前都是学校说了算。
在一个信息透明、追求公平、和谐的时代,"一言堂"教学制度明显不合时宜。
现行的高等教育形势要求必须进入学生"自主点菜"时代。
辩论赛大学学分制度利大于弊
1、学分制破坏了学科的完整性。
每个人进入大学,都只能完成某些方面的学习,而不能学完一个学科。
原本就没有必要学全,破坏完整性又从何说起?2、学分制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无非是说有教师的课没人上,不过这样反倒可以反映出讲师的水平3、学分制会给学科学习造成断链现象。
同LS4、学分制会造成有些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即使不实行学分制,也一样有盲目性。
这个只能通过学校的引导来改正了。
5、学分制会损害勤奋学习的气氛。
学分制是要学生修满足够的分数,供有精力的同学选修其他的科目,所以一般的同学能把必修的科目学好就已经不容易了,这是在提倡勤奋,而不是在损害6、学分制操作起来困难,有一些学籍管理上的漏洞。
一个软件系统,学校的老师半个月就可以搞定7、学生没有“班”的概念,丧失了一些宝贵的同学情谊和校园气氛。
学分制就没有班吗?8、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思想工作,只能通过宣传来做。
就算没有学分制,学生的思想还是那个样子,谈不上难做不难做..对方辩友可能会问:1、学分制破坏了学科的完整性。
2、学分制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3、学分制会给学科学习造成断链现象。
4、学分制会造成有些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5、学分制会损害勤奋学习的气氛。
6、学分制操作起来困难,有一些学籍管理上的漏洞。
7、学生没有“班”的概念,丧失了一些宝贵的同学情谊和校园气氛。
8、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1.破坏了学科的完整性么?是有必修与选修的啊2、造成了哪些资源的浪费?让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是资源的更合理运用吧3、现在的学分制是控制下的学分制,只有在修了某些学科之后才让修其半他学科吧4、必修与选修。
5、为什么?6、不困难,编个程序就行了。
7、还是有班的概念吧。
学分和班不冲突吧8、。
有关系么。
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学分制并非大势所趋,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的也不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在选课的基础上产生于西方的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利弊比较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今天辩论,我方观点大学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首先,让我们来明晰一下定义。
何谓学分制,学分制指的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我方认为实行学分制与我国高校的客观实际并不契合,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学习发展。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学分制不适合中国高校目前的发展水平。
学分制作为一个舶来品,在西方国家的确充分发挥了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优势。
但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实行学分制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而这同中国目前紧缺的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学分制在师资管理,教学管理上给高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大多数高校的现状是教学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考勤制度,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条件,因此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专业萎缩等一系列后果,根本无法体现出学
分制的优越性。
第二,学分制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学习发展。
虽说学分制看似给学生提供了根据兴趣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而实质上这种方式势必削弱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这样导致的课程划分过细,加之学生选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
学指导,带有盲目性,造成知识智能结构的割裂,还影响了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再者,实行学分制过分强调学分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学分的畸形追求,唯“分”是图,造成学习质量的下
降。
学分制作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优越制度,其精髓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而现阶段在我国实行学分制却无法将学分制的优越性和目的性体现出来。
所以: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大学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学分制利弊谈
李江进入大学,远离了高中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逐渐转变为轻松自主的学习方式。
而在大学,不得不谈起一个新的名词——学分制。
大学是要修够学分才能毕业的。
可我觉得学分制方式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学分制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有些类似于“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高中时在意的是各科的分数,到了大学却有变成了学分。
只是你会觉得比在高中学习轻松的多,因为只要不挂科就可以拿到学分,这样也比在高中容易的多。
学分制能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尽量不挂科,也可以是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增长一些能力和改正一些缺点和不足,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有很大影响。
大学生为了拿到更多的学分,会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在比赛中尽力而为,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增强了。
但是,学分制也是略带缺陷的,为了得到学分,大学生的各项活动也许只是出于被动。
被动的去做每件于学分有关的事,没有动力不说,往往只会事与愿违。
大学生有时会不情愿,但是导员以“学分”相要挟,他们又不得不从。
大学生渐渐成分学分的奴隶,这样会导致他们做每件事只是为了得到学分,从此学生的行为只与学分有关,这样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
即使是再有意义的事,只要与学分无关,那就免谈,久而久之,这样对学生的发展百害无一利啊。
大学是要靠自己自主学习的,老师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但既然要求自主,可为什么还要加入强制因素呢,是因为大学生有惰性?在大学寝室,听到最多的话就是:A:明天有活动,参加不?B:啥活动,加学分吗。
A:好像不加吧。
B:那就不去了。
诸如此类,太对太多。
由于这样会使大学生在“选择”时,错过不少有意义的锻炼,当学生沉溺于学分制中,他们还会得到些什么呢?只是一种缺陷的能力。
我真的不想再看见在期末考的前天晚上,大家为了准备小抄而不亦乐乎,没什么意义,被动为了考试及格,被动为了学分,最后只是一种虚伪的荣耀。
学分重要,得到更重要。
所以,大学生不应太看重学分,它只是大学路上的一个小过程,别因小失大。
学分制利大于弊
学分制利大于弊尊敬的主席,评委和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刚才向我们详细的解说了学分制的弊端,我方也并不否认其中的某些观点,但是对方辩友的观点实在是过于片面。
对方辩友认为中国目前的国情不适合学分制,学分制在中国有许多弊端,但是我们今天的辩题中只是提到了学分制,并没有“中国”或者“目前”这种字眼。
我们要了解学分制,不能只在中国的范围来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学分制起源的地方来看,学分制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这些欧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学分制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分制在中国的实行也只是出于初级阶段,中国也应对中国国情对学分制做了相应的改变,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避免不了弊端的出现,但是这些弊端也并不能遮掩学分制带来的巨大利益。
况且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这三个面向在中国也是通过学分制实现的。
对方辩友还认为学分制给了学生太多的自由空间,使得学生不能自觉的去学习,这个担心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所在。
你凭什么认为我们学什么都要靠教育来强迫?你凭什么认为没有强制的教育我们就不学了?因为怕学生没有自觉性而去用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思想就是阻碍中国教育进步的根本问题所在,不仅不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反而去阻止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何为大学?法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场所,它是自主自律的学。
学分制在这个环境中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学习上他们也有各自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就像他们选择当文科生或者是理科生一样,大学学分制对课程的选择会让他们能在自己的兴趣之下学的更好,也避免了学习单一课程时因为兴趣不同造成的差距过大。
这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
第二,学分制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学生们听不听这堂课的重要因素就是老师讲授的如何,这就能很好的督促老师更重视课堂的内容和质量,也能让老师去主动更新课堂内容,讲一些更新更好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会像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浅谈学分制的利于弊
,
,
一 个 方 面 解 决 不 好 就难 以 保 证 各 项 教 学 工 作 的有 序 运行 因此学 校 在 实 施 或 试 行 学 分 制
时 必须 根 据 自身 特 点 和 现 有 条 件 积极 稳 妥 地 进 行 试 点 不 断 总 结 经 验 不 能搞 一 刀 切
和 齐 步走
,
。
纵观 从 选 课 制 到 学 分 制 的 发 展 的 整 个 历 史
“ “ ” ,
进 程 学 分 制 的 理 论 渊 源 可 以 归 纳为 以 下 几个 方 面 一 是 强 调 教 育 的 核 心 就 是 对人 进行
完 全 的人 的 教育
“
,
” ,
即 人 才 全 面 培 养 的理 论
、
。
二是 提 倡 使 人 的 个性 充 分 发展
。
我校 实行 学分 制 的 特 色体现 在
拓宽
。
专业
口
径 增加 选 修课 比 重
,
实行 学年 制 与 学分制 的 灵 活 结 合
,
实行 绩 点 制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体制 的 逐步 建 立 实 行 学 分 制 正 成 为 近 年 来 我 国 高等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上 的一 项重 大改革 越来 越 多 的学校 正 在积 极 地 推行 学 分 制 教学 管理 体 制 或 学 年 制 与 学分 制 相 结 合 的 管 理 模 式 我 校 也 于
和 动力 在 世界 范 围 内 的 许多大 学 中都 得 到推广 的 深 人 发展 许 多 高 校 都 在 推行 学 分 制
, , , 。
,
在我 国 近 年来随 着 高 等学校 教育 改革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一辩稿
学分制利大于弊首先,我们要明白学分制的渊源。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而为了统一地计量不同选修课的教育进度,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哈佛大学开始实施,而到20世纪初学分制已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学分制作为一种以学分为绩点,来衡量学生成绩的教育制度,由于推行时间较短,在我国当前的国家教育模式的限制下,学分制并没有达到学生可以完全自决选择学习进度的完全学分制,而是根据客观的理念和情况伴生出了一些不同模式的学分制度,比如当下主要存在的学年学分制、导师学分制与加权学分制,但尽管如此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共性:有必修课的强制约束,并在各个领域的学科间规定了最基本的学分要求,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自决选修科目的权力,保证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尽可能地实现课业的开放与自由。
我方认为学分制利大于弊,理由有如下三点:第一学分制是教学诉求的体现新华大学副校长说过,培养人才就是要“给通才开辟通道,给天才开辟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当今社会还是各个高校,对教学的要求都是希望通过教育给更多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学分制刚好能够与这样的目的相契合。
传统的学年制教学以学年为基准统一划一地为每位学生安排课程,这样批量化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单一,特别是文理学院的分科更会造成学生科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降低。
但是学分制对各个领域学科间的学分要求既满足了学生对多元知识的需求,又能够给予学生具体选择的权力,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第二学分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通过学分制可以使教学可以变得灵活多变。
在学分制中学生通过选科,以及对科目的比较与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老师的教育在竞争中不断调整,止于至善,确保教学的质量与成果。
当今中国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当今中国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1)开宗明义,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质与量的综合教育管理制度。
既然它是一种教育制度,那么它就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教育原则,满足它针对的教育目的。
所以我们判断实行一种教育制度的利弊就必须看其是否符合这两点。
因此,今天我方的标准是:实行学分制是否切合现如今中国教育的原则和目的。
接下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从学分制的实施者——学校来说,不利于实现中国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是学校有能力开出大量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但是就中国教育的现状来说,学分制会让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例如,函授站本来就分散在各地,加之选课过度分散,会给任课教师的数量和函授站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的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学实行学分制,但是,我国大多数大学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能力,因为我国大多数大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办学方向的局限性就意味着中国不适合学分制的实行。
第二,从学分制的受众——学生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行学分制,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是却缺少必要的制约,它使一些学生以取够学分为目的,专挑容易拿的学分课程。
因为学分制是一种以学习量的为计算单位的教学制度,因此会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
拥有全方面选课的自由,不一定会有全方面的发展。
久而久之,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盲目选课,忽略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易造成知识智能结构的割裂,使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专业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会专业热的越热,冷的越冷,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脱离了中国的教学目的。
第三,学分制并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实情。
学分制是我国从西方引进的,西方在实行学分制之前是实行选科制,而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实行学年制。
单这一变化就不符合我国的教育思想。
教学理念不同却生搬硬套,最终也会滑向形式主义的深渊。
事实上,学分制并非高等教育的唯一出路,也并非是中国教育的最佳选择。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1.实行学分制实际上是因市场需求冲击而导致的教学进度畸形,是学校向市场的妥协,不是学问的初衷。
为了提前毕业了,急于完成学业,必然导致各科学习掌握程度下降,显然是不利的。
学分对评价学生的成绩方面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
2.当今中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是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合二为一以学分来作为衡量的尺度,早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
3.个人发展来看,2013应届毕业本科生平均工资2652元,农民工平均工资2609元,据社科院数据显示,面临即将毕业的近800万大学生中仅有10%的人才符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人才要求,这无疑证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4.弹性的学分选择,理论上来说可以满足许多学生想要提早毕业或者延长攻读时间的需求,但是目前在我们中国想要真正做到恐怕是难上加难。
我国一般高校中仍是必修课程占大部分,真正能够得到选修的课程只有5%到10%,且是否可以提前毕业还要看各校的具体规定。
在大多院校,即使学生提前修满学分,也只能于每年7月份领取毕业证。
而在某些院校尚未实施免修制度。
虽然挂着学分制的牌子,实质却是变相的学年制,不仅难以收获学分制的优点带来的益处,反而还会因此生出许多问题。
5.对教师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们竞争提高学术能力,但是也会为了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而出现哗众取宠的,抛弃基础知识等等饮鸩止渴的长期弊端,商业化的教师竞争无疑是一大弊端。
6.对学生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但这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弱,“选课自由性”使学生选课呈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形成“凑学分”心理,导致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且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应付心理和对知识的低探索性。
学生盲目选科,专业热的越来越热,冷的越来越冷,重量不重质,造成冷门专业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一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学分制则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分制不仅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最后,学分制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二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分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个性特长、创新能力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最后,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三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学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分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获得更公正的评价。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辩论稿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好。
学分制是指一种通过选课累计学分获得绩点的教育模式,就今日辩题高校教育施行学分制利弊而言,我方认为,实行学分制是不可否认的弊大于利。
我方将从两个方面就学分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为标准展开论述。
从学分制对学生来说,刚开始的选课给予了学生自由学习的自主安排的机会,但长期下去更多的还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一,不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同一班同一专业的学生被分散打乱,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长此以往会淡化班级的概念,继而学分制下培养出来的人对团体归属感的团结能力也下降。
第二,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
学分制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选课自由,但是又缺少了必要的制约,学分高的多人选,学分低的少人选,久而久之,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盲目选课,忽略了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得学分低的课程取消,因而导致冷门课程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少,令知识不受重视,对知识分高低,造成对知识的污名化现象。
且并非大多数学生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去完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任务。
而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后会减少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降低学习的质量。
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所以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
从学分制对学校来说,虽然学分制可以跨学科选修不同的课程,学校因材施教分配师资,但这也要建立在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完善的基础上。
而实行学分制,第一,会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学生自由选课课程信息和学习情况录入登记等的工作量增大,如果学校的教学管理设备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会导致教学管理的混乱和师生学习生活的诸多不便。
第二,学分制并未被广泛实行体现学分制本身的缺陷。
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已经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且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许多高校实行的也不全是学分制。
学分制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制度,不利于实现现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分制和学年制的优缺点
2.试评价在护理教学中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的优缺点。
(10分)
答:在护理教学中:学分制克服了学年制缺乏灵活性的特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 使优秀生提前毕业。
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 有利于学生个性与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利于发挥高校的办学特色,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与学年制相比, 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
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同时, 学分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鼓励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学分制的这些不足, 正是学年制之所长。
计划性、统一性是学年制的突出特点。
能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和本专业的基本训练, 有着明确的目标控制和严格的过程管理。
然而正是这一突出特点, 使其缺乏灵活性。
人才培养规格统一性, 不易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限制个性发展。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难发挥, 使因材施教、“一专多能”难于实现, 不利于优秀学生及早成才。
课程教学比较单一, 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狭窄, 教学管理比较刻板、较少灵活性。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然而, 学分制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第一, 易造成学生知识过于零散, 不完整。
第二, 学生自由选课, 要求学校有更多的课程和教师, 更多的教室、设备和资金, 也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 即对教育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第三, 有部分自主能力和自我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宽松的环境中也可能不能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摘要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
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
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形象的说法就是,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
是否辅修专业,辅修什么专业,选择什么选修课程,是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同时,学分制也有一个最低学分的制度,我们通常把它称为一种以毕业最低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要求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毕业的最低总学分,而学生则按照学校的要求来修好自己的学分,同时,除了学校的硬性要求以外,学校也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说自己比较适合的一些课程,同样,现在部分学校还有自主选择老师的权利,这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来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老师。
当然,大学学分制一般存在一个必要的修业年限,这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修完自己的学分,因此,我们也把一般的大学学分制称为学年学分制,而那些不需要修业年限的我们把它称为完全制学分。
二、学分制的优势我国高校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改革?主要原因是"一言堂"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最先体现在: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制多少年?不上课到底交不交学费?想提前毕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实行学分制改革前都是学校说了算。
在一个信息透明、追求公平、和谐的时代,"一言堂"教学制度明显不合时宜。
现行的高等教育形势要求必须进入学生"自主点菜"时代。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时和课程,达到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
同时,学生选课、使教师上课"创造"的收入一目了然,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学生通过选课、选教师,就会对课程和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价,这就让大学的教师必须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学分制带来的自主选择专业和自主选课的好处,学生不仅在于修满本专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更在于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也有利于在高校中进行文理渗透,实施素质教育。
更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它提高了学生的自由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作能力。
其次,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
改变以前统一的学费,实行学分的“明码标价”。
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
学分制改革后,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这样的"明码实价"让学生心里有了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高校的乱收费。
此外,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
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
第三,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此外,教育资源学分制还有利于学校之间也采取开放性选课政策,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
这都有利于高等教教育的发展。
从某些方面来说,学分的年级和学习年限并不是像高中那么严格,这方便了一些通过成人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的在职的人员的学习,也有利于有特殊情况而必须在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以后继续学习从而取得学位证,这就有利于进一步推广高等教教育。
三、学分制的弊端学分制弊端的产生是因为学分制的实行正处于调整期,还没有完善。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学分制还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在增加学生的灵活性的同时也减低了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监督性,这样学生的自我选择成了主导,而学校多年来的有益经验则没有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知识体系架构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国家倡导教学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推行学分制确实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喜欢的科目就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而导致大多学生盲目选科,专业冷的更冷,专业热的更热,重量不重质,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
其次,无固定年限和具体课程的束缚限制,对于一部分贫困生可能会有经济上的部分帮助,但是容易演变为“快餐教育”,贪多吸收不了,理解不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由于学分制是以选修制为前提,势必要削减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以大幅度增设选修课。
这样会导致课程划分过细,加之学生选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指导,易造成知识结构的割裂,造成学生说学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有的国家提倡教学要因材施教,而推行学分制也正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喜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的现象,这样势必降低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再次,教师危机感的增加会提高学术能力,但是也会为了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而出现哗众取宠,抛弃基础知识等等饮鸠止渴的长期弊端。
最后再加一条,学生的自制力和判断力是关键,商业化的教师竞争是最大的危险。
第四,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一方面学分制给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学生是否去上课的“自由”,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
学生感觉没有归属感,虽为一个班级,但平时不照面,仅仅每学期班会全体才得相聚。
第五,学风大幅下降,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表示。
在进行选课之后后,由于缺少班级、学院监督。
逃课旷课现象大幅增加,上课睡觉的同学也大量存在。
原先对于集体问题可以通过班干向学院辅导员甚至院长反映,但现在不在同一班级,无法解决。
除此之外,开设的选修课不多,学生自由选课的余地不大;规定学生毕业所修的最低学分太多,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可能提前毕业,使得弹性学制行同虚设;课堂管理过严,学籍管理过细,课外活动管理过死,使学生不可能自由学习。
勤保障跟不上,师资力量跟不上,各种配套制度没跟上等问题还无法解决。
四、学分制的现实意义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和教育部课程改革的精神完全一致,其目的是通过实行学分制,改革现行的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死、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庞杂、学时过重等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体优化,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学分制改革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素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为学生学习的多层次、多规格需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学生的培养在合格的前提下特色更加鲜明,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
结论总而言之,大学完全实行学分制的利在于它是符合大学教育目的的,是根本性的,而弊是相对的。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追求真理,发展科学。
而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促进边缘科学的发展。
这些作用与大学教育的目的一一对应。
它们是目标趋同的!它也是符合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律的,是长远的,而弊是暂时的。
现代教育越来越具有人性化,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学分制恰恰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因此它带来的利是长远的。
只要给它完善、调整的时间,这些弊都是可以解决的。
弊只是分娩时的阵痛,当新生命降临时它就是微不足道的。
参考文献:[1] 杨学军.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分析[J]. 新课程,2011(4)[2] 黄艳群.长株潭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 湖湘三农论坛,2011(6)[3] 向元元.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J].西部科教论坛,2009(6)[4] 张钢. 李劲松.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