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有2000多万,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有500多万人。省内的归侨、侨眷、港澳同胞亲属也有2000多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与广东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日趋密切,关注、支持家乡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促进广东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贸、科技交流合作,为发展广东外向型经济,推进广东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得到彻底纠正,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侨务工作重现生机,特别是全面落实各项侨务政策,进行了拨乱反正。这一切极大地增强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心向祖国的凝聚力,激发了他们爱国爱乡的满腔热情,调动了他们热切支持和参与祖国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他们不仅直接投资广东的经济建设,还无偿捐款捐物,大办公益福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到2001年间,广东各地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自愿捐款赠物总值达309亿元,捐赠者人数达数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个人捐款总金额最高的达到数十亿元,捐赠项目最多的达到100多项。

祖籍广东的华侨、港澳同胞的捐赠,遍及省内务行各业,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捐资办学、扶助教育发展。这是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热心捐赠的最集中表现。据统计,20年来,华侨、港澳同胞在广东捐资办学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兴建、扩建了大中小学校17763间,捐赠了大批现代教学、科研、电教设备、仪器和图书资料等,占全省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总额15%。由于侨港胞的热心支持,我省顺利办起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大中专院校,比如汕头大学、五邑大学、嘉应大学等,有力促进了我省教育和人才培养。一些华侨、港澳同胞更热心扶助贫困山区发展教育,积极捐资扶教。还捐资设立各种类型的奖教奖学基金会,促进广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使广东科教兴粤的进程加快,有利于提升整个教育水平和经济整体素质。捐资兴建医院,发展卫生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捐赠支持广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兴建扩建医院、卫生院、门诊部2104所,捐赠医疗设备一大批,为发展广东卫生事业起了积极作用。侨港胞捐建的医院、卫生院、门诊部遍布全省各地,其设施齐备、科目齐全,其中有不少医院建成了当地规模最大、医疗技术力量最强、功能齐备的现代化医疗基地(如潮洲市中心医院、台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等),大大提高了广东侨乡医疗卫生能力,特别是在乡镇、山区捐建了数百所卫生院,改善了乡村落后的医疗保健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不少侨港胞还为大型医院的科研捐赠了巨额资金,成立基金会,扶助广东培养医学人才。1998年全省102个县级以上医院和101个乡镇卫生院分别被评为广东“百佳文明医院”和“百佳文明卫生院”,其中80%以上属华侨、港澳同胞捐建的医院和卫生院。

建桥筑路,促进侨乡交通建设。20年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扶持侨乡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热情不减,共捐建了桥梁3361座,修筑公路18537公里。华侨、港澳同胞捐建的桥梁,是全省1997年底拥有桥梁总值的19.46%,修筑的公路占全省新增公路数的46.7%。目前,广东100%的乡镇和97%的管理区通了公路,省内公路的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水泥路面拥有量和公路密度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在这方面,侨港胞功不可没。可以说,华侨、港澳同胞积极捐建路桥,大大促进了侨乡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捐赠生产资料和设备,促进工农业生产。华侨、港澳同胞一贯关心家乡的工农业生产,支持家乡的生产建设。长期以来,他们根据广东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和具体需求,不断捐赠工业生产设备、生产线、原材料、兴建工厂企业,引进先进生

产技术和资料,开发新产品;捐赠大批衣用工具、设备、种苗、饲料、原材料,开发荒地等等。特别是向家乡的侨属赠送小型生产设备,办起大批侨属企业,繁荣侨乡经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归侨、侨眷利用旅外乡亲支助兴办的各类企业达4.2万家,投资金额17亿元,引进各种生产设备3.6万台(套),就业人员55万人,主要从事服装、五金、玩具、家电、食品等行业;兴办开发性农业8100宗,开垦荒地10多万亩。这些企业和开发性农业,成为了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捐建各种文体设施,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华侨、港澳同胞为侨乡的文化体育发展倾注了心血和精力。他们资助兴建、扩建了大批体育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影剧院,举办了各种各样的书画美术展、文娱活动、体育比赛等,推动了广东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侨港胞在我省共资助建设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宫等设施599项,独资或与当地政府合资兴建一批较大型体育馆。并培养涌现了一批优秀文化体育人才,促进了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侨乡的整体文化素质。

兴办福利事业,改善侨乡人民生活。华侨、港澳同胞对家乡福利事业向来乐善好施。主要体现在:捐资兴修水利,改善侨乡饮水设施,共捐建改造自来水工程2468项;尊老爱幼,共捐建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1966间;慷慨赈济水灾、旱灾;扶贫济困;捐建侨联大厦、建立各种福利性基金会等等。侨港胞兴建的这些福利事业,对提高侨乡人民生活福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华侨、港澳同胞心怀祖国、情系故乡、乐善好施、济贫救难不甘人后,一桩桩善事好事数不胜数,他们的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实业家、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先生,自1980年至今,共捐款20亿港元建设汕头大学,使该校成为了一所省属综合性新型大学;还捐资2000万港元参与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捐资6182万港元在潮州贫困山区兴建70所基础小学、体育馆、残疾人活动中心等。原香港总商会会长、金利来(远东)董事局主席曾先生,先后在北京、辽宁、广东等地慷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总值达人民币数亿元,其中捐资1亿港元设立“教育基金会”,捐资近亿元人民币在梅州市发展兴学育才、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香港石先生,一生热心文化事业,1978年以来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140多个城市的500多个单位赠送价值超过1.5亿元的300万册珍贵图书,仅佛山、南海市图书馆就分别接受其价值170万与200多万港元的图书,石景宜先生于1997年还向佛山赠送珍藏多年的书画作品9000余幅及文艺类藏书15万余册,并在国内多所大学设立80多个永久性“藏书阁”。香港著名实业家伍先生,对故乡一往情深,多年来偕其家庭成员鼎立支持五邑地区文教事业,先后捐赠8250万港元建设大学及台山多间中小学等50多个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