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名医高愈明对民国时期中医教育的贡献_可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

第13卷 第6期 2011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6 Jun .,2011

高愈明是民国时期蜚声东北三省的名医,他不

仅勤奋好学,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重视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对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1 高愈明生平

高愈明,名学良,字骏轩,号愈明,奉天盖平(今属辽宁省大石桥市)人,生于1861年,卒于1938年,享年77岁。

据《盖平县志》卷九《人物志》记载,高愈明“性慧敏,通艺术,不学而能,每制一物,往往出人意表。

少年专攻医学,从《黄帝内经》、仲景《伤寒论》诸书

悟入,终日不语言,至废寝忘食,人每目之为书愚。”可见,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仅少习儒业,而且性好歧黄,从少年时即研读《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著作,心无旁骛,甚至到了“书愚”的程度。

由于从小酷爱医学,高愈明终于弃儒行医,后到营口市悬壶。刘逢泮《伤寒论溯源详解序》云:“吾乡高先生骏轩,具颖悟才,精岐黄术,岁活人以千百东北名医高愈明对民国时期中医教育的贡献

可佳,曹瑛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高愈明是民国时期东北三省的名医,对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自筹资金办学校,培

养了大量中医人才,自编了多部特色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高愈明;民国;中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6- 0098- 02

收稿日期:2010-12-04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文科基地课题资金项目(WJ2010043)作者简介:可佳(198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古籍整理研究。通讯作者:曹瑛(1965-),女,河北昌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Contribu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by Mr GAO Yu-ming a

Prominent Doctor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KE Jia,CAO Y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

Mr.GAO Yu-ming is the prominent doctor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H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e invested in operating school and trained a lot of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 edited many characteristic textbooks,he explored deeply on hand of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Key words:GAO Yu-ming;republic of Chin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3.3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在排除了生理、性格、社会因素不同引发抑

郁倾向差异的情况下,且在其他躯体疾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人群的抑郁倾向有差别。我们发现有5%正常老年女性存在抑郁状况,而慢性尿感老年女性抑郁发病率是正常老年女性的3倍(15.15%),但皆属轻度抑郁,如对躯体和心理疾病同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疏导是可以恢复的。从中医角度看,19.17%正常老年女性存在肝郁现象,而慢性尿感老年女性患者中肝郁所占的百分比是正常老年女性的2倍余(43.94%),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肝郁症候量表与SDS 量表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抑郁状况,在临床上不但可以应用于中医肝郁的诊断,也可以考虑做为西医抑郁的辅助诊断。

综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正常老年女性相比是有差异的,其抑郁的发病率是正常老年女性的3倍,故临床上不仅要积极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躯体疾病,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 1 ] 王钢.现代中医肾脏病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19-449.

[ 2 ]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58,392-397.[ 3 ] 刑建丽,何跃,贺昕.军队离退休干部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调

查[ J ] .中国临床康复,2005,9 ( 36 ):56-57.[ 4 ] 徐金秀,刘宏丽,梅祖敏.激素与妇产科疾病[ J ] .中国医师杂

志,2005(增刊):458-460.[ 5 ] 陈家旭,陈青红,徐洪雁,等.肝郁证候宏观辨证标准的文献计

量学研究[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 ( 4 ):1-4.

1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计。”由于他医术高超,临床疗效好,声名鹊起,成为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著名医生。“虽远至津沪亦有病家请诊,多次出入张作霖大帅府诊病。”[1]正如《瘟疹溯源》李心曾序所云:“每周往来城乡间,问疾者趾踵相接,活人无算。”

2 对中医教育的贡献

高愈明对中医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自筹资金办学校 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宗教在我国的传播,西方医学也在我国逐渐蔓延开来,影响日趋扩大。加之旧政权对中医的偏见,导致1949年前的近百年间,全国无一所公立的中医学校,中医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然而,热爱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为了保护和发展祖国的传统医学,顶住各种压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自筹资金办学便是当时人们振兴中医的措施之一。20世纪10~30年代,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成都、广州、苏州、山东等地,先后由团体或个人创办了多所中医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学人才,使中医学得以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在此期间,东北地区也不乏有识之士创办的中医学校。当时东北地区成规模的医学学校,都是外国人办的西医学校。满洲医科大学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11年建立;盛京医科大学由英国教会于1882年建立。中医学校基本是空白。为了使中医学薪火相传,培养后继人才,于是出现了张奎彬、高愈明之流。1913年春,张奎彬在奉天创办中国医学研究所,即中国国医学校,聘庆恕为名誉所长,并以《医学摘粹》作为教材。接踵其后者,当属高愈明于1916年在营口创办的医学讲习所。此事实记载于《盖平县志》卷九《人物志》,高氏“每忧医学流传失实,为害甚钜。曾经请准自立医学校一处,招生肄业,以广其传。”

高氏为了办学,曾“不惜重资,变卖祖业60余亩土地。”[1]至于创办私立医学讲习所的出发点,他自言曰:“医病自医个人,不如医医,其功倍之。”(见刘逢泮《伤寒论溯源详解序》)给病人看病,只能治好一个人,而办学校培养医生,则能惠及全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以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2.2自编多部特色教材 高愈明从办学伊始,便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后来经政府批准,获得了民国内务部准有著作权,他著书的热情愈发高涨。《中国分省医籍考》著录了高愈明的医学著作15部,在数量上为全东北之冠。《盖平县志》卷九《人物志》也记载了高氏11部著作的名称。又据他的学生徐景华所说,高先生先后著书20余部,可谓著作等身。这些著作绝大部分作为医学讲习所的教材使用。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不论铅印本、手抄本,业已流传不多。”[2]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可以确定现存者5部,《脉理溯源》、《伤寒论溯源详解》、《毒疫问答》、《温疹溯源》及《温疹溯源问答》。

高愈明编写的教材不乏创见,他的宝贵治疗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都反映其中。在《脉理溯源》中,他在李时珍二十七脉的基础上,增补了大、小、颤、疾、乱六脉。其他如《妇科维新》、

《鼠疫问答》、

《温病革弊》、《温病说略》各种,无不确有心得,为当时明医术者所赞许。

高愈明所编写的教材,多探本求源,深入浅出,便于初学。他注解的《伤寒论》,首先表明“是书为初学而注”,且“随证知病,随病用药,随药处方,更必溯源以推其极,每脉必详其部位,每药必悉其药性,每方必讲明其君臣佐使,务使学者遇病知源,用药不乱。”(见《伤寒论溯源详解自序》)所以,该书编就后,经学部审定刊行,成为深得学生们喜爱的教材。脉学教材《脉理溯源》中还通过绘图编歌的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

2.3探索中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高愈明办学颇具特色。他生活在清末民初,西方文化逐渐涌入中国,西医随着宗教传入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人们对西医的态度各不相同,有顽固保守者,视西医学说为异端;有崇洋媚外者,视祖国医学为仇寇。高氏属于中西医汇通派,主张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同时,兼采西医之所长。在教学中,他有时穿插一些西医知识,如:“心宫分为四房,左上房、左下房、右上房、右下房。血从左下房发放于总血管。”(见《鼠疫问答》)他提出中西医学应交换知识,取长补短。临床上,他常把西药和中药配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将西药奎宁加入牛黄安宫丸和牛黄清心丸中,创制“卫生牛黄安宫丸”、“卫生牛黄清心丸”,二药畅销东北各地,成为常用药。[2]

在办学中,高愈明非常重视树立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学风。学校里不仅开设了中医四大经典的课程,还编有注释详尽的教材。正如刘逢泮《伤寒论溯源详解序》云:“研究古书而外,类多附以讲义。而于《内》、《难》两经,《伤寒》、《金匮》、《本草经》等书,尤皆详为注释,抉择不遗余蕴,以开后学之法门,其用心亦深且远也。”这种做法,无疑对于后来的中医办学思路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2.4培养大量中医人才 高愈明创办的医学讲习所,由于是自费办学,资金状况不佳,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苦心支撑,前后断续维持了20年。“第一、二班学生最多,约70人左右,以后人数多少不等,20多年培养生徒100余人。”[2]高愈明培养的100多名学生,极大地缓解了东北地区中医人才匮乏的状况。其中也涌现出一批东北地区的中医骨干力量,直至建国后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营口市名医徐冠一,89岁仍为患者诊病的盖县王焕章,营口县中医院徐景华,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全国知名老中医徐向春等。

民国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艰难时期,中医教育也处于低迷状态。高愈明凭借个人力量,筹资办学,培养了大批中医后继人才,其中不乏卓有成就者。同时,在办学实践中,高氏于中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材编写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为其后的中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高愈明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功绩是不应忽视的。◆

参考文献

[ 1 ] 伊广谦.清末民国间辽东名医高愈明[ J ] .中华医史杂志,2006,36 ( 2 ):108.

[ 2 ] 徐景华.略论高愈明老师生平和学术思想[ J ] .辽宁中医杂志,1980 ( 8 ):23-25.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