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4)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基本营养物质【学习目标】1.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
3.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于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难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
【学习过程】【知识记忆与理解】知识体系梳理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中均含有的元素是C、H、O,蛋白质中还含有N、S、P等元素。
2.填写下列表格通过以上分子式分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是⑦葡萄糖和⑧果糖;⑨蔗糖和⑩麦芽糖。
淀粉和纤维素虽然表达式相同,但其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营养物质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蔗糖 淀粉(或纤维素) 水解条件 (催化剂)酸酸 酸或碱 酶水解产物 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 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 氨基酸重难点探究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淀粉与银氨溶液反应都能析出银B.植物油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糖类、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1.葡萄糖为什么能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2.植物油除了能发生水解反应之外,还能发生哪些反应?3.淀粉和葡萄糖都是白色固体,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淀粉和葡萄糖?4.淀粉在稀酸作用下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发现无银析出,为什么?有机物的特性——用于检验和鉴别1.水溶性(1)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烷烃、烯烃、苯、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油脂等。
(2)易溶于水的有机物:乙醇、乙酸等。
(3)用水可以鉴别的物质: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己烷、乙醇与油脂等。
2.密度(1)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烃、酯(包括油脂)等。
(2)密度比水大的有机物: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用密度大小可以鉴别的有机物:苯和溴苯等。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精美课件

副族
VIII族 副族
主族
0 族
名称
IA
III IIA
B
IV V BB
VI VII BB
VIII族
I II III IV V VI VII 0 B B A A A A A族
说明:
(1)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2)主族元素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主族元素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
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B )
A.Li
B.Si
C.Al D.K
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A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3、结构:
(1)周期
第一周期: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8种元素
周期 (横行)
长周期
第三周期:8种元素 第四周期:18种元素 第五周期:18种元素 第六周期:32种元素(镧系:57-71,共15种 )
第七周期:32种元素(锕系:89-103,共15种)
小结: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
(2)族
主族: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能量大小
小
大
距核远近
近
远
思考与谈论P.87探究电子排布规律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
最各外电层元子不素层超最过多8容个纳K电的子电(各L子K电数层目子不M为超层2过的n22N电)子数O
P
• 次2外He层(电氦子)数目不2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

则发生反应时就需要从外
吸收 能量 ( 即 ______ 吸热 界 _______
反应) ΔH____0。 反应过程
>
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1-1- 1 所示:
图 1-1-1
│ 新课探究
【思维拓展】 1.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这种说法对 吗? 2.物质的能量与其稳定性有什么关系?
提示:1.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 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 2.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 新课探究
C
[解析]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 反
应放热,故 C 项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如铝热 反应需要高温引发,D 项错误:
│ 新课探究
【特别提醒】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由于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均会放热 ,若是放 热反应,生成固体放出的热量 ____生成液体放出的热量 ____ 生成气体放出热量; 若是吸热反应, 生成气体吸收的热量____ 生成液体吸收的热量 ____生成固体吸收的热量;由固体变成 液体、液体变成气体时则相反。
│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 知识点一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1.焓的意义 能量 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 H 。 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_____ 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其焓也不同,用焓的变化来 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2.反应焓变 ΔH 表示,单位为_________( 用符号_____ kJ· mol-1 或________) J· mol-1 ,数学表 H(生成物)-H(反应物 达式为Δ H=________________ 。 )
│ 新课探究
【思维拓展】 1.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或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 是 57.3 kJ 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全册课件【及复习课件】

化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第一章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人体内的环境与 第1 节 质量 稳态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2.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以及物理学发展的几
第1节
个重要阶段。
细胞生活的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 能力。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栏 目 链 接
作用,可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变化
很小,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渗透压与组织水肿:
(1)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无机盐、血浆蛋白。 (2)导致组织水肿的五个途径。 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 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栏 目 链 接
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经常口渴? 提示: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比较高,超出了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部分葡萄糖随 尿液在流出去的时候带走了大量水分,使得血浆
渗透压升高,处于 “ 缺水 ” 状态,所以糖尿病患者
常常感觉口渴。 4.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 肿,请分析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
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
要 点
探 究
探究一
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1.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
栏 目 链 接
2.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 素等。 (2)代谢废物:尿素等。
(3)调节物质:激素等。
(4)气体成分:O2、CO2等。 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 (1)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解旋酶、DNA聚合酶 等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消化道、呼吸道及尿道中的物质:各种消化酶、 尿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精品课件

Fe3+
产生淡黄色沉淀―→Fe3+
(5)利用Fe2+的还原性
①
Fe2+溶液溴水溴水褪色―→Fe2+ Fe3+溶液 溴水不褪色―→Fe3+
②
Fe2+溶液KMnO4溶液紫色褪去―→Fe2+
Fe3+溶液
不褪色―→Fe3+
[知能拓展] ①若只检验Fe3+,最好选用KSCN溶液,此法 最灵敏。
②若只检验Fe2+,最好方法是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 入氯水,溶液变红。但加入试剂顺序不能颠倒。
③检验Fe3+是否混有Fe2+,最好用酸性KMnO4溶液或溴 水,不能用NaOH溶液、KSCN等。
④检验既含Fe3+又含Fe2+,分二次检验,用KSCN溶液检 验Fe3+,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
❖ 1、 如图两圆相交部分A、B、C、D分别表示两
物质间的反应。下列各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 写不正确的是 ( )
FFee23++NaOH白为红色红褐沉褐色淀色沉―迅淀→速―F→变eF2为+e3灰+ 绿色,最后变
(4)利用Fe3+的氧化性
①
Fe2+溶液Cu片无明显现象―→Fe2+ Fe3+溶液 铜被腐蚀,溶液变为绿色―→Fe3+
②
Fe2+溶液淀粉-KI试纸不变蓝―→Fe2+
Fe3+溶液
变蓝―→Fe3+
③
Fe2+H2S水溶液无现象―→Fe2+
(5)某同学在实验时向 E 中加入了过量的一种固体物质,发 现淡黄色褪去,现对褪色原因进行探究。提出你的假设: ________;为了对你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你设计的实验方 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Cl2
KSCN溶液
(2)d
(3)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解析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19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元素化合物知识编排调整
主题X …… 【内容要求】
X-1 核心概念 (描述性具体课程内容) ……
X-2 ……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 ……
2.学习活动建议 ……
3. 情境素材建 议
……
【学业要求】 1. …… 2. ……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3 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 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 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4 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章引言的优化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23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科书解析 课件(共12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栏目的优化
合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思考与讨论 增加: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信息搜索 优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物质的转化 1.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二合一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6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① 2Ca+O2===2CaO
化合反应;
② CaO+H2O===Ca(OH)2 ;
③ Ca(OH)2+CO2===CaCO3↓+H2O;
点燃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5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4. 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A、B为酸和碱,则C、D中不一定有水 B.若A、B为两种化合物,则C、D也一定为化合物 C.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则A、B可能为盐和碱 D.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7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5. 奥运会会旗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 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 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 应,合适的一组是( B )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0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6. 能满足下列变化要求的物质X是( C )
二合一
A.Cu C.CaO
B.Na2O D.Mg(OH)2
解析:要注意X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后又得到X这一条件。Y和 Na2CO3反应得Z,则Z一定为碳酸盐,Na2CO3加热难分解。加热能分 解的碳酸盐,产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和CO2,而选项中没有CO2,且 CO2不与盐酸反应,可见,X必为金属氧化物。
二合一
课基前础预训习练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3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性质
二合一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4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2.碱的性质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盐的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5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二合一
课基堂础练训练习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1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 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C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解析:碱均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A不符合题意;碱均可 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不符合题意;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 BaSO4沉淀的碱必须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要求的碱,但是氢氧化钠 等碱就不可以,C符合题意,碱均可以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生成盐 和水,D不符合题意。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6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解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与H2O,A错误;CO与CuO反应生成 Cu与CO2,B错误;如果反应物是硫酸铜(盐)和氢氧化钡(碱),则会 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故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 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C正确;CO与CuO反应生成单质Cu和 CO2,但不是置换反应。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4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 下列物质可以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是( D )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⑤
D.全部
解析:金属、碱性氧化物、碱与酸反应会生成盐;酸性氧化物与
碱反应会生成盐。
第18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选项 A B C D
蓝
黑
红
黄
绿
CO2 CuSO4溶液
O2
NaOH溶液
Ag
O2 稀硫酸
CO2
Fe
NaOH溶液
O2 稀硫酸 Al(OH)3
NH3
NaOH
Mg
CO2
KOH溶液
Al
Fe2O3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9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31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课后作基业础(点训练击进入)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32页
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德杰文化传媒制作
。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9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4.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合一
注意:物质间发生转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为光照、加 热(或高温)、催化剂、高压、点燃等。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0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8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0. (1)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
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 D 。
A.酸类
B.碱类
C.氧化物
D.干燥剂
(2)生石灰属于 D、E、F、H 。
A.酸
B.碱
C.盐
D.纯净物
E.化合物
F.金属氧化物
G.非金属氧化物 H.碱性氧化物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9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I.酸性氧化物 (3)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石灰还可以与二氧化碳、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 程式: CaO+CO2===CaCO3 ; CaO+2HCl===CaCl2+H2O 。
(4)这五种物质之间两两发生反应,其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
型是 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6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解析: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7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化合物有水蒸气和CO2,所以A最有可 能是CO2,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CaO和H2O反应能够生成Ca(OH)2。再结合 “相互之间的连线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一条件,可以 判断出各物质是什么,如图所示。这五种物质之间两两发生反应 时,H2O与CaO、CO2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少量CO2与Ca(OH)2反 应其本质是复分解反应,过量CO2与Ca(OH)2反应其本质是化合反 应,HCl和CaO、Ca(OH)2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分解反 应和置换反应。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解析:A.CO2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硫酸铜与NaOH发生复 分解反应,但硫酸铜与Ag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Fe与氧气发生 化合反应,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硫酸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 应,二氧化碳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C.不能发生置 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Mg与Al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和设备要求。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8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硫和碳均为非金属单质,在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请参照 碳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① S+O2=====SO2
;
② SO2+H2O H2SO3 ;
③ H2SO3+2NaOH===Na2SO3+2H2O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2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8. 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 应类型依次是( D )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5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O2 ,D Ca(OH)2 ;
(2)B除了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制造药物、可帮助消化等)
;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24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如图五角星上排列的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 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相互之间的连线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 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之一;在实验室中B 可以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2
第13页
高中化学1·RJ·必修1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