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二节 关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的向往
“我被中国人吸引了。特别是他们那宝 贵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钦佩他们远大的 历史观,他们固有的彬彬有礼的行为,他 们对友谊的特大度量以及他们对朋友的忠 诚(他们永远不忘记别人做的好事)。我佩 服他们民族的无畏精神和他们几乎不惜任 何代价维护原则的坚强决心。 “我欣赏他们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隐藏在容忍的品质之 中。我佩服他们那自然而文雅的礼貌,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对年轻人的关 切 。 他们文雅博学而又天真无邪 , 经常使我们感到惊奇和愉快。如果我 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和遇到一个真正的危险时,我情愿要一个中国朋友和 我站在一起,而不要其他任何人。
当代画家范曾作品: 当代画家范曾作品:范仲淹造像
热爱人生 对人生热爱
《中庸》云: 《中庸》云: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 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 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 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 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 也,故时措之宜也。 也,故时措之宜也。
[资料注释] 资料注释] 格林,1904年出生于英国中部赫特福德郡 曾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攻读历史。当过记者, 年出生于英国中部赫特福德郡, 格林,1904年出生于英国中部赫特福德郡,曾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攻读历史。当过记者,信奉 天主教,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第三个人》 人性的因素》 荣誉与权力》 天主教,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第三个人》、《人性的因素》、《荣誉与权力》 等。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它在数千年的文明 之河中汇流, 之河中汇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历史承递性。 首先,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历史承递性。 中国文化正是从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中国文化正是从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中向 前发展的。今日中国文化,是昨天中国文化的延续, 前发展的。今日中国文化,是昨天中国文化的延续,又是明天中国文化的 母体。 母体。 其次, 其次,传统文化又具有强烈的现实 性和当代性。 性和当代性。 每一民族的传统文化, 每一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已失去 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生命也就终止 传统的生命在于改造、 了。传统的生命在于改造、创新与新的 阐释。 阐释。
朱熹《<中庸>注》云: 朱熹《<中庸>注》云: 孔 子与中 庸 孔 子与中 庸 孔子与中庸 诚虽所以成己, 以成己, 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矣。 然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矣。 仁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吾性之固有, 仁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各性之固有, 而无内外之殊。 而无内外之殊。
理想人格的转化
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 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 的中华民族。
——池田大作、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就必须以人为 核心,把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 值目标,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有关理想人格 和人生境界建构的精神,以有益于解决好工 业技术文明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理想人格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特征 对人生的热爱。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 表现出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传统中国文化既有道家所主张的闲云野 鹤、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与宁静恬淡、清心 寡欲的心理境界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 超然宁静的审美态度。 又崇尚积极进取,有所作 为,“敢为天下先”,“知其 默为自化, 默为自化,清静自正 不可而为之”的儒家哲人 当代画家王家训作品 思想。即在强调弘毅进取、 积极入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同时,也提倡一 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
亚圣孟子造像
传 统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 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中国文化正是这样发展而来的。今日 中国文化是昨天中国文化的延续,又是明 天中国文化的母体。传统并不是与我们今 天分离或隔绝的对象,在传统属于我们之 前,我们早已属于传统。
[资料解释] 资料解释] 孟子(约前372 289),名轲,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372),名轲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思考与研讨】
1.教师号召每个同学搜集两条关于文化概念的定义,然后 1.教师号召每个同学搜集两条关于文化概念的定义, 教师号召每个同学搜集两条关于文化概念的定义 将这些定义汇总。以组为单位, 将这些定义汇总。以组为单位,分别发言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定 义以及理由。 义以及理由。 2.结合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经验 写一篇小论文, 结合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经验, 2.结合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你对 一种文化功能的深入认识。 一种文化功能的深入认识。 3.分组召开小型讨论会 分组召开小型讨论会, 3.分组召开小型讨论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对 当代商品社会道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 当代商品社会道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为主题展开讨 将讨论会的记录整理后交给老师。 论,将讨论会的记录整理后交给老师。
[ 资料 注释] [ 资料 注释] 余 光中,1928 年出生, 福建永 春人。 台湾著 名诗人 ,文化 学者。 余光中, 1928年出生, 福建永春人。 台湾著 名诗人 ,文化学者。 光中, 光中, 年出生, 年出生, 春人。 春人。 学者。 学者。
余 光 中 余 光 中
三元会通
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化,是由中国 传统文化 、 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 三元汇一 、 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 化 。 在这一交融会通型文化的内部 , 各构成部分又有独自的特点 , 基于当 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古代和西方进 行选择吸纳 , 进而融合重铸 。 三种传 统相辅相成又相反相对 , 相互制约又 相互补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 必然趋向。
双螭方孔玉璧
玉有五美,人有五德。 ——[春秋]孔子 玉有五美,人有五德。 ——[春秋] 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 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东汉]许慎:说文 》 ——[东汉]许慎:说文》
《展望二十一世纪》 展望二十一世纪》 中译本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池田大作、汤因比: 展望二十一世纪》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池田大作、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张岱年: 展望二十一世纪》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张岱年: 《展望二十一世纪》,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展望二十一世纪》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展望二十一世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000。
绪论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 载 ……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 人与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 对象化自我确证、 本质、对象化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 争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
朱熹(1130 — 1200),字元晦 (一作仲晦),江西婺源人, 南宋 时期 朱熹(1130 — 字元晦 一作 仲晦),江西婺源人 江西婺 源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作仲晦),江西婺源人,南宋时期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一作 仲晦), 江西婺 源人, 南宋 时期 理 学家、 教育家。 理学家、 教育家 。 学家、 学家 理学家、 教育家。 理学家 、教育家 。
卡尔· 卡尔·马克思
[资料注释] 资料注释]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德国哲学家、革命家,科学家,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德国哲学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 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众பைடு நூலகம்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传 统
“事 实上 , 传统是既不能反叛, 也不能维 事 持的 。传统是活的, 譬如河水 ,无论想使水倒 流 , 或者静止不动, 都是不可能的。 孝子和浪 子的共同错误,在于两者都以为传统是死的堆 积 , 不是活的生长。 死守传统 ,非但不能超越 传统 ,抑且会致传统的死命。 相反地,彻底抛 弃传统,无异自绝于民族想象的背景,割断同 情的媒介。 “一个民族的古典、神话、 宗教、 传说、民 一个民族的古典 俗等, 实际上等于该民族潜意识的倒影, 也可 以说, 等于该民族的集体记忆; 它存在于传统 的深处,一个民族的想象,往往在这神奇的背 景上活动。
传统的理想人格
从 整 个 中 国 传 统文化 的 精 神实质来 看,中国传统文化以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典 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激励人们加强自身的 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提高自己 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 严,这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肯定人在天地间的 追求“天人 崇高地位 , 注重人的主体精神 , 追求 天人 合一”的境界 合一 的境界,总是指向人、指向人生。在传 统 中 国 , 儒 学 、 道 学 , 以 及 玄 学 、 理学 、 佛学,都是人学。
三元会通
交融会通型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了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 主张文化形式、 秀文化遗产,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主张文化形式、 文化流派和学术观点的“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与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同时 文化流派和学术观点的 百花齐放 与“百家争鸣 的同时,对传统与现代、 本土与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进行选择、吸收、融合与创新。中国文化在当 又是历史的必然。 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既是当代社会的紧迫需要,又是历史的必然。
热爱人生
“亲亲”,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亲爱自己的 亲人,由亲子顺亲的血缘情感出发,再由“亲亲”而“仁 民”,即把人生相亲相爱的孝悌之情,推及到他人、社 会,甚至宇宙。最终实现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人与社 会与自然的相亲相爱、和谐统一。 孟子在描述他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理解的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仁者与物贯通而无间者也”,由仁民到爱物,将诚心仁念施及宇 宙天地、自然万物,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就是传统文化的 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