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份——2012年3月份收治的42例骨盆骨折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经抗休克对症处理实施护理措施。结果在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止痛、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本组患者中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进行早期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是抢救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关键。

【关键字】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患者的骨盆骨折创伤在大于1/2以上时,会伴有合并症的发生或者引起多发伤。骨盆及盆腔内的脏器有着丰富的血液循环,有髋血管沿盆壁而行,在盆底还有大量密集的血管丛。骨盆骨折会导致盆腔内的脏器受损,致使盆底的血管丛出现断裂,会在短期内引起腹膜后血肿,且形成的创伤较大,会使患者迅速产生因失血过多而导致的休克。最严重时,会由于因治疗与护理不当而导致产生死亡[1]。我院通过对2010年10月份——2012年3月份收治42例骨盆骨折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全面、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10月份——2012年3月份收治的42例骨盆骨折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19—52岁,平均年龄为32.5岁。其中有18例患者是因外伤而导致骨折;24例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导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且有11例患者伴有尿道损伤,有6例患者伴有脾破裂,3例患者伴有腹膜后血肿,4例患者伴有肾挫裂伤,3例患者伴有颅脑损伤,合并有四肢骨折6例,合并肋骨骨折7例。

1.2 方法

1.2.1 抢救要点

1.2.1.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本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呈现重危病容,主要表现出明显的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对于此类患者应该迅速对其进行建立2条或者2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道。患者因出血而造成体内血容量不足,静脉常常出现瘪塌,且由于骨盆骨折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不要采取下肢静脉输液,更不可以因对患者进行反复地静脉穿刺而浪费时间,影响对患者的急救。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因休克时间的长短而有着差异。患者的休克时间较短,其临床病情较轻,体表的静脉尚能看清,可以通过对患者留置针行表浅较粗的静脉穿刺输液(如上肢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而休克较为严重的患者,其病情较为严重,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浅表静脉,此时可以采用深静脉穿刺输液。2条静脉通道要在同一侧建立,以此来便于管理,另一侧用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2.1.2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使肺血流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弥散并与氧气进行交换,提高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组织缺氧。患者采取仰卧位,以便促进回心血量的增加,从而改善患者脑乏氧和意识状态,避免脑水肿发生。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便改善因脑血流量的减少而引起的脑乏氧。

1.2.1.3留置导尿管

记录患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尿量,以便了解肾脏血流灌注情况以及患者的休克程度;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血尿,可以对患者尿道挫裂伤以及肾脏实质性损伤的情况进行协助诊断。

1.2.2 临床治疗

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所有患者采取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必要时采取CT检查,对患者的损伤进一步了解,并在检查的过程中采取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本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经静脉滴注,注射速度保持在10-15ml/min,再滴注平衡液;对患者采取止血治疗,通过在生理盐水内加入止血芳酸300~400毫克静脉点滴;纠正患者因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组织代谢产物的堆积最终引起的酸中毒,给予患者5%的碳酸氢钠250ml快速静点,以便中和体内的酸性产物;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输血,其中的抗凝剂会消耗大量的血钙,因此要在输血的过程中进行适量的钙剂补充,防止因低钙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1.2.3 临床护理

1.2.3.1 并发症的护理

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因患者在受伤时,会有大面积的软组织挫伤,且边缘不整,不能够达到一期愈合。因此创伤面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换药,以达到二期愈合。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监控患者的体温,如果体温达到38℃以上时,就会有感染的可能,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败血症。适当的对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训练,因其骨盆骨折会影响患者日后的行动能力,应该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训练患者做肌肉舒缩运动(但是不可运动过量),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1.2.3.1 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测观察,并于每15min测量并记录1次,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每4h测量一次;观察患者的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是否充盈,患者的肢体温度、皮肤、甲床及口唇色泽;对患者腹部与盆骨周围皮下的血肿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开放性创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输血与输液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

1.2.3.2 患者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因患者对于疾病与手术有着极度的恐惧感,护理人员应该针对这种情况,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告知患者这种疾病的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争取时间早期进行手术。医务人员要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以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信心,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并得

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其次,要准确的掌握患者的输液滴数,以便保持输液的速度,对于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要对所有的患者采取禁食水,在排除患者腹腔脏器损伤后以及患者的休克被纠正之后方可根据医嘱而给予相应的饮食与水。在患者禁食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口腔每天进行2次护理。

最后,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由于患者的体位不可随意变换,以免加重患者疼痛或休克,因此要对患者长时间受到压迫的部位皮肤进行按摩(如骶尾部、髋部、足跟部、处踝等处)。保证每1~2小时按摩1次。保持患者的床单平整干燥,以免发生褥疮。还要保证患者的温暖,虽然低温可以降低患者的耗氧量,但是低温不利于血液循环。在为患者采取保暖措施时,禁止对患者局部进行加温,会破坏患者的机体调节能力,不利于休克的纠正。

1.3 临床监测指标

测定记录本组患者在开始抢救时,即0min,30min,60min的SBP、脉搏、输液量、尿量、计算休克指数。

2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对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控制出血、止痛、严格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针对性的对患者制定护理方案,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本组42例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2.1患者在治疗后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后的具体情况

(min)(mm Hg)(次/min)(ml/kg/h)(ml)(%)

0 78±9 109±12 0.33±0.14 0 139.2

30 109±11 97±11 1.53±0.26 316±139 87.6

表1 患者治疗后的具体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