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对点精练五精准翻译句子(二)课件
语文高考总复习对点精练四 精准翻译句子(一)含答案
对点精练四精准翻译句子(一)一、实词题专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曰:“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了其大指.指:通“旨”,主要意思B.年甫.冠甫:刚刚C.夏人蚕.食其地蚕:像蚕食桑叶一样D.耕者众则籴.贱籴:卖出粮食答案 D解析籴:买进粮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退.为家人讲退:回家B.乃簪.一枝簪:献C.籍命光按.视按:巡查D.没.于敌没:通“殁”,死亡答案 B解析簪:戴。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庞籍辟.辟:征召B.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纾:解除C.引兵夜渡河,不设备..设备:设置防备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报告答案 D解析报:批复、答复。
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公开课:文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与技巧
刘杳字士深,平原郡人。普通元年,又任建康县令, 提升为尚书驾部郎,几个月后改任署仪曹郎,仆射徐 勉将台阁文议交由刘杳负责。出任余姚县令,在任期 间清正廉洁,有人给他送礼,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 对他大加称赞和褒奖。回京后任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 ,母亲去世后去职离任。服丧期满,恢复王府记室官 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527),提升为 步兵校尉,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对刘杳说 :“酒不是你所喜欢的,但任酒厨之官,完全是为了 不愧古人。”不久有诏令让他代替裴子野负责著作郎 的事务。昭明太子死后,新立太子,原东宫人员按旧 例都要离职调任,皇帝下诏只留刘杳仍在太子宫任职 。继续注释昭明太子的《徂归赋》,人称他知识广博 。。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 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 人物。
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 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得分点:“为”“之”“交”,省略句的 翻译。)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 奔丧行服。
补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 遍的。补即是补出省略内容。
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 业,解答疑惑的人。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你)估计着我回到军营啦,你再 进去(辞谢)。
补 省略介词于要补上 3.将军战河北,臣占河南
答案: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 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 答案: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 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2019年Ⅲ 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 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 尸而伏之。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攻“翻译”多抢分——意对、词准、句通、表达雅课件
文言文阅读赋分点,一是赋分词语,主要是文句中的疑难 实词;二是译出大意,主要涉及除赋分词语外的其他实虚词、 文言句式等。根据高考翻译题评分标准和现场阅卷常见的失 误,我们应针对性地掌握以下解题流程和抢分策略。
一、大意不明怎么办——想想看看
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前文语境意思比 较容易理解,由原文语境意思“汤显祖天生出众,不同 于一般小孩。形体秀美,眉目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 称赞他……他五岁就能诗文对句……十三岁,参加督学 主持的考试,补为县学生员”可推断画线句子的大意应 分析 是对汤显祖的赞颂。甚至生僻字“蹀躞”也可根据画线 句中“汗血”(汗血宝马)“致千里”→这个年轻人(好比)
马。” 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 总结 能对译的对译,不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也能 得分。
[参考译文] 先生名叫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是豫 章郡临川人。天生出众,不同于一般小孩。形体秀美,眉目清 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生了这样好的孩子。” 他五岁就能诗文对句。别人考他就能对上,又考他又能对上, 立即出数个对子考他,回答时也面无难色。十三岁,参加督学 主持的考试,补为县学生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中称雄。庚 午年在乡试中中举,年纪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 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 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例 3] (2017·天津高考)
翻译 题目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Hale Waihona Puke 错例呈现参考 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
答案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会世扰乱,恐为怨 相关
新高考语文专题10 对点精练五 精准翻译句子
对点精练五精准翻译句子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
早与同郡杭世骏齐名。
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
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
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
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巨室延饮,又拒之。
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
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
事流传,上闻。
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
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
(节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改) (1)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
(得分点:“耻”“一”“子惠”,句意通顺)(2)(明慧)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利益)。
(得分点:“内廷”“干”,状语后置句,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龚鉴,字明水,是浙江钱塘人。
早年与同郡的杭世骏齐名。
雍正初年,以拔贡的身份进入铨选官吏的簿籍,授任江苏甘泉知县。
甘泉是从江都分出来新设置的县,从来就是富庶之地。
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
从前某侍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因而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
有一位和龚鉴同城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
这位同城官吏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
2021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5文言文阅读提分攻略2Ⅰ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讲义20211206
提分攻略2 文言翻译“3关键〞“4步骤〞Ⅰ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文言文翻译,要有审题意识。
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
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二、“译〞准重点实词1.通假字——本字本义通假字在翻译中虽不常见,但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才能。
如何判断通假字的本字并推断其意义呢?(1)根据事理判别本字在某个句子中,根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关系,确定了相应词语的词性,而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就会感到不合事理,这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个字是通假字。
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假如按照常用义“不弯曲〞理解,我们会感到语意突然中断,这时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字。
(2)根据类型推断本义当意识到某字为通假字之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然后再确定其意义。
通假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如“禽〞通“擒〞,擒获)、“近音代替〞(如“县〞通“悬〞,悬挂)、“其他代替〞三种情况。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句式一样,“知〞“行〞“德〞“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而〞通“能〞。
因为,我们常说“德〞“行〞“能〞。
这种情况既非“同音代替〞,也非“近音代替〞,而是“其他代替〞。
[即时训练]1.(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译文:【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考察点:“啖〞,吃;“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
【公开课课件】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精准翻译句子(共17张PPT)
掌握关键能力:翻译基本要求:信、 达、雅,重在信
• 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在平时翻 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 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 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 翻译标准。
• 边练边悟3
• 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掌握关键能力 翻译基本意识:语境
•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 和句子语境,翻译时要注意: • (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 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 难词语的含义。
•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 象。
• 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 (1)原句: (王尧臣)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 为时名臣者甚众。
•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 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 不“达”之处: 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 乱,应在“推荐”后加“的”。
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直”“信”“境”,落实得分点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 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人们都说蜀地的人们常常生变(作乱),在此时用对 待盗贼的心思来对待他们,而且还用约束盗贼的法度 来约束他们。
• 2、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 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拼搏 奋斗的人生才有更美的风景
• 译文:不满一月,有的蜜蜂就整个族群离开了,他 没有对此忧虑不安。(采分点:“期”“原则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 课时作业 对点精练四 精准翻译句子 一
对点精练四精准翻译句子(一)一、实词题专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曰:“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了其大指.指:通“旨”,主要意思B.年甫.冠甫:刚刚C.夏人蚕.食其地蚕:像蚕食桑叶一样D.耕者众则籴.贱籴:卖出粮食答案 D解析籴:买进粮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退.为家人讲退:回家B.乃簪.一枝簪:献C.籍命光按.视按:巡查D.没.于敌没:通“殁”,死亡答案 B解析簪:戴.(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庞籍辟.辟:征召B.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纾:解除C.引兵夜渡河,不设备..设备:设置防备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报告答案 D解析报:批复、答复.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查,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解除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置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宋]文同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借:宽容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逋:拖欠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胥:差吏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汲:引导答案 D解析汲:提拔.(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即齑.汝肉矣齑:碎B.令尝间.语公间:私下C.直得其主而坐.之坐:犯罪D.偃.居门宇终日偃:通“宴”,安闲答案 C解析坐:判罪.(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其奇.奇:出人意料B.守视公少年,易.之易:轻视C.愿府无见爽.相庇赖爽:差错D.索摩抚..摩抚:安抚答案 A解析奇:出人意料的策略,诡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不直以乱治务:专力从事B.留公假.州局假:临时管理(辅助)C.并录.之录:记录在案D.亲为讲说义训.训:训导的话答案 C解析录:逮捕.参考译文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定居.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当地百姓习于凶悍、狡猾,做非法的事来破坏法制,心中无所敬畏,轻侮散漫,骄横凶狠.石公到任之后,不能容忍,以国法来制裁他们,绝无宽恕.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卑劣胡为的年轻人相互商量决定要逃离,他们说:“这个官员和别人不一样,小心不要触犯他,一旦被他抓住,那就粉身碎骨了.”县令曾经私下对石公说,认为京城近处的治理,难以和外地相比,执法应当稍加宽松,争取能平安无事地离任;如果不能这样,一旦考虑疏忽,中了他们的诡计,哪里还有后悔的机会呢?石公说:“执法如果京城近处和外地有所不同,这不是朝廷用来公平对待天下人的用意.属下的职责在于辅佐上级,我只知道为国家利益而献身,不懂得还有其他的选择.”改任虹县知县.虹县的习俗多驳杂而邪恶,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石公初到任,拜谒知州.知州见石公年轻,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错就庇护我,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下令一并逮捕审讯.主人害怕,藏匿不出.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逮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石公新建了学校,招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治,享年五十二岁.二、常用实词推断方法专练3.请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买进粮食卖出粮食(2)箱子(3)石阶(4)扇子扇风4.请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御史卢雍)又谓珪(傅珪)刚直忠谠.,当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年,齐贤(人名)出守京兆,复条陈放(传主种放)操行,请加旌贲.:________________(3)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忠诚(2)褒美(3)慰问5.请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纣王)脯.鄂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3)杀后把尸体做成肉干,名词活用为动词(4)使……受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请用对称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拔(2)活着(3)多余(4)风气毁坏7.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倾斜(2)断绝粮食(3)丰收(4)顽皮8.请联想成语或课内知识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人名)遂投.城遁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阮籍与深为友.籍每适.深,俄顷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宽恕严惩不贷(2)放下,放弃投笔从戎(3)边邑《烛之武退秦师》(4)到……去《逍遥游》三、特殊句式专练9.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并指出其语言标志词.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判断句,者……也②被动句,为……所③省略句,省略“于”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⑤状语后置句,以⑥状语后置句,于⑦宾语前置句,唯……是⑧状语后置句,于⑨定语后置句,之……者⑩被动句,被、见⑪被动句,为⑫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客)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②夫犬马人所知也.句式:判断句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③不罄于前.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1)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 解析“……之……者”,定语后置.(2)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解析“……之……者”,定语后置.参考译文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们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粮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粮,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就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养活自己的人(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府仓库储备的粮食,共五万二千多石,按低价卖给百姓.。
2020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任务二 文言翻译(五)
高三二轮复习任务群二:文言语句翻译任务(五)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任务情境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技术,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答题的关键是把“得分点”精准翻译出来,而要做到精准翻译,就涉及平时积累、翻译技巧与临场应对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轮复习的重点在于:能够找准“得分点”,并且调动一切积累与技巧把它们译到位。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吧。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韦玄成字少翁,韦贤少子也。
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久之,上欲感风宪王,辅以礼让之臣,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
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1)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
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十)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课时作业(十)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一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任务一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课件
参考译文 姜次生,名正学,浙江兰溪人,他性格耿直方正,不随流俗,但从不与人为难。
侍御方邵村任丽水知县时,姜次生前来求见,他对方侍御说:“您酷爱图章,我刻 制的印章很好,愿意为您刻几枚章。我生平不知道为了自己来求见(官员),只是喜 欢喝酒罢了。您给酒让我喝醉,我为您制作印章。您满意于我的印,我也会满意于 您的酒。”方侍御于是与他饮酒,姜次生喝醉后就唱《会稽太守词》。因此,方侍 御得到姜次生的印章最多,而方侍御官署中的酒也被姜次生喝光了。
自主检测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
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 荐以自给。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居无何,归 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 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 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 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
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 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节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二文言语句翻译任务(五)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课件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精准翻译语句(1)—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2)洪迈字景卢。绍兴十五年中第。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辛卯岁饥,赣 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译文:_辛__卯__年__年__成__不__好__,__赣__州__正__好__是__中__等__的__收__成__,__洪__迈__运__粮__救__济__邻__近__的__ _地__方__。__(_“__岁__”__,__多__义__词__,__根__据__语__境__应__译__为__“__年__成__”__“___收__成__”__;__“__中__熟__” _根__据__语__境__应__译__为__“__中__等__的__收__成__”__“__成__熟__一__半__”__)_
2.请根据“信”“达”要求,指出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的翻译存在的问题, 并写出正确的译文。 (1)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 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
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 俊臣得罪,亦止。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 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 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 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饷,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 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
(3)茂(指茂州)有两道,正道自湿山(地名)趋长平(地名),绝岭而上,其路
险以高;间道自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八》)
译文:_小__路__从__青__崖__关__向__刁__溪__,__沿__江__而__行_,__那___条_路__又__平__又__直___。_(_“__径__”__应____ _为__“__直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简答题)-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审答规范
概括范围有的题干已给定,或明确指出段落,或通过提问暗 示段落;有的若未明确范围,则范围一般是“全文”。如“李大 亮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角度为“家国 情怀和担当精神”,概括范围为全文。另外,一定要审清题目的 答题要求,是“概括”,就不用分析;是“简析”,就要用简洁 的语言说明;是“分析”,就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审答规范
1.精准审题,精准定位 读题时一定要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明确概括角度和 概括范围。如内容概括题一般可从三个角度概括:一是针对具体 事件概括,要求概括事件,或者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二是针对 人物形象特点概括,要求概括人物德行等方面的特点,或者在某 事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关事件;三是针对“文化现象”的概括, 要求概括“文化现象”的要点、特点,或产生的原因。有的概括 题还带有表意深刻的词语,也必须理解准确。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 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2)目的: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首先要解释“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 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 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 中三个有关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 政水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
原文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书”“为赋以吊 屈原”等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每诏令议下……所欲出”“贾生以 为……悉更秦之法”“贾生数上疏……可稍削之”等表现了他的政治 才华。
高考二轮复习《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课件39张
精编优质课P P T 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 9 张)( 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友闻语曹万曰:“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待
之。”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一方面还要感悟传主的精神品质。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 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紧扣得分点 精准译到位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高考考场上的一流剑客,向高考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二轮复习 《紧扣得分点,精准译到位》 课件 (共39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52 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活 动 二 精准落实得分点
(一)精准翻译关键实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对译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 词、活用词语、疑难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体会如何精准翻译重要实词。 (2021·新高考Ⅰ)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_君__主__厌__恶__听__到__自__己__的__过__错__,__忠__臣__就__会__变__为__佞__臣__;__君__主__喜__爱__听__到__正__ _直_的__言__论__,__佞__臣__就__会__变__为__忠__臣__。__(_得__分__点__:__恶__、__乐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_________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得分点:_关__键__实__词__:__罢__市__、__白__衣__冠__、__酹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 译文:_市__民__停__业__悼__念__。__灵__柩__经__过__江__面__,__民__众__穿__戴__白__衣__帽__在__两__岸__送__行__,__洒__ _酒_祭__奠__而__哭__的__人__百__里__不__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译文:_流__着__眼__泪__说__:__“__过__了__这__一__次__,__即__使__想__尽__力__,__还__可__能__吗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有“涕”“是”“虽”等。“涕”,古今词义存在差异,现在常见义是 鼻涕,古代则指眼泪,这个意义在中学课文中很常见,例如“今当远离,临表涕 零”(《出师表》)、“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未尝不垂涕”(《屈原列 传》)、“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考生能联系到这些例句,就能准确理解与 翻译。“泫然”,形容流泪的样子,与“流涕”语义重叠,翻译时可灵活处理。 “是”,文言文中常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用法在中学课文中例句 很多,考生应该不会感到困难。“虽”,有让步意义,翻译成“即使”。中学课 文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 山》)、“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与此同,考生可以类推。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五精准翻译句子(二)课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答案
(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译
他闲暇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所甄别 文 :
选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燕闲”“顾问”“器使”“甄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自《元史· 刘秉忠
(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译
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 文 :
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采”“参”“条”,定语后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辛弃疾平茶寇,上功太滥。淮谓:“不核真伪,何以劝有功。”
译
辛弃疾平定茶寇,上书请功太滥。王淮以为: “不核实真假, 文 :
凭什么劝勉有功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译
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规定禁止从邻郡买粮食者有罪,这使三 文 :
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保全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籴”“赖”,补足谓语“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精练五 精准翻译句子(二)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 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 “必欲令 ,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 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 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 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 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译
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规定禁止从邻郡买粮食者有罪,这使三 文 :
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保全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籴”“赖”,补足谓语“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答案
(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译
他闲暇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所甄别 文 :
选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燕闲”“顾问”“器使”“甄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参考译文
解析
答案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淳熙二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 事。辛弃疾平茶寇,上功太滥。淮谓:“不核真伪,何以劝有功。” 擢知院事、枢密使。上言武臣岳祠之员宜省,淮曰:“有战功者,壮 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赵雄言:“北人归附者,畀以员外置, 宜令诣吏部。”上曰:“姑仍旧。”淮曰:“上意即天意也。”雄又 奏言:“宗室岳祠八百员,宜罢。”淮曰:“尧亲睦九族,在平章百 姓之先;骨肉之恩疏,可乎?”时辛弃疾平江西寇,王佐平湖南寇, 刘焞平广西寇,淮皆处置得宜,论功惟允。上深嘉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答案
(2)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 译 堂堂圣朝,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使官吏任其性 文 : 情,人民遭受他们的毒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讵”“任”“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参考译文
解析
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大德间,诏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让为都事,凡 御史封章及文移,其可否一决于让。入为中书省右司都事,迁户部员 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乞籴邻郡,宪司惧其贩鬻为利,闭 其籴,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 众。让上言:“古今有天下者,皆有律以辅治。堂堂圣朝,讵可无法 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帝嘉纳之。乃命中书省纂集典 章,以让精律学,使为校正官,赐青鼠裘一袭、侍宴服六袭。 (选自《元史·
5
6
7
8
9
10 11
参考译文
解析
答案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秉忠,字仲晦。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 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 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 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 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 后悉为名臣。 传》)
解析 “上功”“何以”“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
1 2 3 4 5 6
千、兵万人。 (选自《宋史· 种谔传》) 7 8 9 10 11
(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
,当以景询来易。” ,就 :
译
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 “(如果)一定要讨还令 文
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 ________________ 交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自《元史· 刘秉忠
(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译
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 文 :
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采”“参”“条”,定语后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答案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译
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 文 :
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南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辛弃疾平茶寇,上功太滥。淮谓:“不核真伪,何以劝有功。”
译
辛弃疾平定茶寇,上书请功太滥。王淮以为: “不核实真假, 文 :
凭什么劝勉有功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