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其他论文文档]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建设
”
[论文摘要]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数据库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根据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建设目标,以清晰的建设理念和思路,结合学情,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这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一、行业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为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而烦恼。特别是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保存及有效管理,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库管理员。随着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从事数据库系统维护和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精操作、能实践、懂管理、会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所面向的工作领域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维护、网站开发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这些岗位都需要具备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因此数据库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性质、定位与目标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前导课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前导课为本门课程奠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和基础程序设计能力,它是“Web应用开发”
“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在后台数据库开发、管理、维护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数据库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据库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具备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数据库管理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了解掌握数据库的原理等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素质目标是通过小组学习形成团队意识,通过维护数据库安全,形成不恶意破坏数据库数据,不危害他人数据库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课程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必须与岗位结合,必须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数据库课程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跟进主流
技术,改革课程内容。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为例,本系一直与相关计算机科技企业合作,根据技术发展,企业需要改革相关课程内容,本门课程经历了从最初的VFP到SQL S ERVER到ORACLE再到MYSQL\ORACLE的三次变革,适应了软件开发行业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
课程内容选取和内容组织安排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领域、课程性质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计算机行业,特别是一些网络公司的广泛调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都得到加强。专业技能达到能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数据库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整合理论,突出实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更新。将学术为主而在实际设计开发中无用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删减。同时将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开发技术,如整体设计建设一个网络数据库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了解认识已有的数据库改为设计开发新的数据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动手,重视实训,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四、课程面对的学生基础及其智能特点分析
通过学情分析,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分为三类:基础好、学过数据库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知识时,感觉听课没有热情,操作没有动力;大部分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能听懂,但自己动手时又往往想不到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操作大都困难;基础不好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听课时产生畏难情绪,操作时不敢下手。
针对学情以及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当课程难度较小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以及给自己出提高题,争取自己难倒自己的学习模式,即多样求解,自我设计;当课程难度适中时,为解决学生能懂不能做的情况,引导学生加强操作,边做边探索,也可与其他同学多交流,把别人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课程难度较大时,为便于理解,以联系实际学习,化难为简,与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习,即联系实际,交互启发。
五、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内容选取立足于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学习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以工作任务整合、设计学习任务。参照企业的要求以及相关培训资料来进行课程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跟进主流技术。
通过课程组教师深入、系统的分析,将教材中的章节重新编排,将教学内容总体安排为:数据库整体概述、Oracle SQL和PL/SQL三大单元。其中,数据库整体概述单元要求学习了解数据库发展历史,熟悉数据库开发环境,安排8学时;Oracle 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sel ect(子查询、多表查询、过滤排序等)、create(table、view、index等)、insert、u pdate、delete、drop等查、建、增、改、删操作,安排72学时;PL/SQL单元要求学习掌
握基本语言、流程控制、游标、函数、包、触发器等,安排40学时。加机动8学时,共128学时。”
六、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由教师描述任务,进行分析,得到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出方法,再拓展相类似的任务,进一步熟悉掌握。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操作,这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对拓展的任务再进行分析、解决、实施、总结,要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难度小的多样求解,自我设计;难度适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难度大的联系实际,交互启发)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是能力深化、知识循环的过程。总体来说,模式是:教学中,边教、边学、边练,教师是导航员;实训中,边练、边学、边教,教师是答疑师。 3.考核评价体现多元化、立体化、职业化。将总成绩
分为课上表现(占5%)、职业素质(占5%)、实验实训(占20%)和期末考试(占70%)。课上表现主要考核出勤纪律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教师评价;职业素质主要考核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实验实训的任务作业和实训报告大部分由企业提供,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评价;期末考试以30%的笔试理论+70%的上机实践组成,上机
实践题目源于企业培训中心的试题库,由企业主体、教师辅助评价。整体考评重视实践操作,体现校企合作,凸显岗位能力。
七、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1.课程对师资方面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开发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工作经历,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课程对校内外实训方面的要求。在校内,需要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数据库的实验实训需要,并保证实验实训顺利进行;在校外,需要与相关企业达成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以及培训等协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顶岗实习等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
3.课程对学习资源方面的要求。在教材方面,选择优秀、实用性强的数据库教材;从数据库领域的基础知识入手,保证学生无数据库基础也能学会;配有相关的例题和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软件方面,既要考虑企业里实际软件的使用情况,也要考虑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实训的要求。在参考资料方面,为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补充建议学生学习企业的相关培训教程,创建适应工作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的试题库。在网络资源方面,可采用QQ进行课下网上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其一些网上的数据库教学资料和视频,如数据库国家级精品课网站、数据库网络视频、数据库学习网等。
八、课程开发特色及创新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情景资料、电子教案等文本,开发工具、试题库等软件以及实训均以企业的资源为蓝本,校企合作,共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