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对于程度低的学习者,有些冗余反而增加他们的听力负担。
因此,冗余是否提高理解与两个变量----语言程度和冗余的类型有关。
研究表明,视觉支持能提高听力理解。Rubin(1990)发现,通过录像故事训练听力的学生要比没有视觉辅助的学生进步更快。她指出,录像如果被选择用来提供信息处理的线索,那就能提高听力理解,关键是选择,并非运用录像本身。
二、听力策略与策略训练
目前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听话者对语言输入的处理是主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包括通过考虑如何贮存和检索信息发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包含计划、监控和评估理解。
Long(1985)的研究表明说话者和听话者交流的变动,如会话控制、扩展、重复和说明,要比没有听话者参与所作的改动更促进听力理解。
Griffths的研究发现,每分钟200字的语速对中上水平的学习者将造成较大的理解困难。他们的理解正确率为每分钟127个词时达到了最高。但另外有研究发现,语速在每分钟145至185个词之间并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理解。,这说明语速与材料本身的特点、学习者的背景知识等密切有关,语速并不是一个在听力过程中独立作用的因素。
从话语角度看意义,Anderson和Lynch (1988)指出,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意义平面仅限于辨认出话题和对主题的可能发展的方向作出判断。
Wolff(1987)发现中下水平的学习者在听简易的材料时,一般两种过程交替使用,但在听更难一点的材料时,更多地使用自上而下过程。
O'Malley(1989)等人在对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中发现,“有效的听话好像更注意较大的板块,只有在理解中断时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个别词上来。”因而,在某个层次,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过程中,有一种微妙的相互作用。
5、过程特征
听力过程作为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研究起来有许多的困难。目前,人们关心的焦点主要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平行过程上,即听话者是否运用他们的世界知识、情景和人类交往知识来理解意义,然后利用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来理解语言形式;或者反过来,先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及两过程何时如何相互交替(平行过程)。
另外一些学者在研究录像何、如何能帮助提高听力时发现,学习者语言程度越高,视觉帮助作用就越不明显。这也与材料难度有关,材料简单,听话者可以不借助图像理解话语。
2、说话者特征
Markham(1988)对性别偏见和说话者的权威性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听力理解的影响作了实验研究。他发现:(1)中等和高级程度的学生回忆非专家的男性说知者的发言要比非专家女性说话者的发言更容易。(2)高级程度的学生能够回忆起男性专家的讲话内容;(3)如果说话者为女专家,两组学生的表现比非专家的女性说话时好。因而Markham指出,“性别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因素。
Pica(1992)指出,当交际一方向另一方传出信息不清楚的信号后,协商就开始了。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双方使对方注意个别影响理解某一信息意义的词或句子(认知过程);(2)双方通过重复和重新组织所有或部分加以回应(语言过程)。Pica指出,协商将语言过程和认知过程结合了进来。他指出,重复、重组和其它活动的扩展对理解过程至关重要。显然,只有在听话者的要求下,这些才显得有效。
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1、听力材料的特征
听力材料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时间变量、语音、词汇和句法,以及视觉上的支持等对听力理解会产生影响。
Griffths(1991)认为三种时间因素----语速、停顿和迟疑与听力理解有关。
语速过快,听者还末及反应,就必然影响理解话语的意义;过慢又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容易引起厌倦等。许多研究者认为英语为母语的正常语速为每分钟165至180个词。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场合,正常的语速的标准是不同的。如在美国,广播采访的语速为每分钟190字。
3、任务特征
Shohamy和Inbar(1991)发现,对具体的线索的提问比依靠整体线索的提问往往更容易回答。显然,概括推理和综合信息要比寻找特定信息更困难。
4、学百度文库者特征
听力过程中,听话者的自信心对听的效果十分重要。至于背景知识对听力过程的影响更更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者对熟悉的话题的兴趣和理解率都要高于一般的话题。
Voss(1979)发现,重复、使用停顿词、停顿等会引起非本族语者的感知上的问题,因而引起理解上的错误。Voss认为操本族语者不受迟疑现象干扰主要是因为他们具备在理解意义时辨认和处理这种现象的策略。非本族语者往往受累于自上而下的手法,放弃那些与话语理解无关的语段。
关于信息冗余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Glisan(1985)研究发现,水平好的学生对经过改编的长句子的理解要好于未经改编的短句子。她认为给高级阶段的学生提供解释性的内容或冗余信息可帮助他们理解材料。
Secules(1992)等人对一批二年级法语学生进行实验考察观看录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控制组用的是“直接法”,采用句型操练、发音练习、以语法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以及观看录像内容、理解练习和有引导的讨论,同时还使用练习册、结构操练和交际活动。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听力理解方面总体上比控制组成绩要好。实验组在回答有关主题思想、细节和推理方面的问题上做得特别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