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很多家长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家孩子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

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在这里我为大家集中解答一下。

首先,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故古文谓学习为“读书”。

按理说,书读得多的人,作文应当写得好。古人尝言:“读书如销铜,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为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意思就是读书如同化铜,化铜是

很费气力的事,作文如同铸器,铸器就不太费力了。只要铜化成铜液,倒进摸子里,便铸成一

个个器物。所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长进。

但是,确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甚至不知如何下笔。难道是读写

规律在他们身上不灵验了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他们在选择书籍与读书方法上的不当,导致

自己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

分析起来,读书看似多而作文不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读的是什么书?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

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的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

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的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

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

但现在的启蒙读物是什么呢?我不否定,很多儿童文学读物是非常好的,但悲哀的是,大部分

所谓的“儿童文学”,粗制滥造、毫无营养、害人不浅、骗人骗钱。另外我举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关于“四大名著”。很多家长,到了孩子六年级,甚至初中后,还是让孩子看一些儿童版

的四大名著,每次我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时都痛心疾首,这真真是在毁灭孩子的阅读能力啊。

家长给出的理由,是怕孩子看不懂,或是古代书中有很多封建糟泊。家长的初衷无疑是善良的,但是第一,“四大名著”其实本身就是白话文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初读“三国”的时间是

小学二升三的暑假,用了三个整天,看完了这本书。其实,孩子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

在于孩子在刚开始阅读时接触的是什么水平的文章。这就像游泳一样,婴儿是天生就会游泳的,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水,长大后这种本领就丧失了,还要专门再去学习游泳才能恢复这个

技能。第二,知识的更新迭代确实是很迅速的,但我们要记住那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这个问

题并不明显,谁敢说自己的作文水平胜过《史记》、《资治通鉴》?而且,我们要知道,没有

任何一本书是完美无瑕的,我们总说古代书里面有封建糟泊,那么我请问,一本书里99%是优良

传统,另外1%是封建糟泊,一个人连那本书都没认真看过,就因为里面的1%,而忘了那99%,

进而否认这本书,这样做,意义何在呢?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那么熟读《猫武士》呢?我不知道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和积极的影响。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二、做到积累与感悟了吗?

不破,就是指得是读的时候,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

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读书,之所以能够让他感到快乐,是因为里面有几样东西是会让他的内心世界丰富的。

浅层的是格局、技法、辞藻等等

深层的是知识、情感、思想等等

浅的和深的,都要吸收一些,要让他想想,读了这本书,你觉得是学到了很多知识,

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还是说里面的人物、情节、情感深深打动了你。这样,读了这本书,

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体验”,而非“随便翻翻”了。

比如,有的孩子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

情节,这动物为什么你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

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

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啊?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

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

通了吗?

三、吸收语言、背诵了么?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

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像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

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

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

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都是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

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背诵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因今天只谈和写作的关系,故不展开来说了。

四、体会思想了么?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