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圈闭(Trap)的定义
储集层中油气物质自身势能最小而其
动能为零的地方。
盖层封闭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两个基本要素:
储 集 层
封闭条件
:储集油气 :阻止油气散失
a.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 b.盖层 + 其它侧向遮挡条件
储集层
无圈闭
圈闭
一、储集岩和储集层的含义
源自文库
二、圈闭的度量 二、圈闭的度量
1、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 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 2、闭合高度:从圈闭中储 层最高点到溢出点的高差。
某储层 顶面构 造图
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
的构造等高线所封闭面积。
三、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根据不同的 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 圈闭成因、 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 储集层类型、 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 流体性质。
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 按圈闭成因分类: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岩性圈闭 混合圈闭
具有一定储集空间,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 岩石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 储集层,简称储层。 基本特性: 孔隙性——直接决定了岩层能储存油气的数量; 渗透性——控制着流体在其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储集层(岩)中含有工业价值油(气)流——油(气)层; 已投入开采的油(气)层——产层。
储集层的分类
•储集层上倾尖灭油气藏 •透镜型岩性油气藏 •低渗透砂岩中之高渗透带 •生物礁油气藏
盖层
砂岩(储层)
高渗透
低渗 透
A-砂岩尖灭体 油气藏
B-砂岩透镜体 油气藏
C-低渗透砂岩 中之高渗透带
图:各类砂岩体岩性油气藏
原苏联卡杜辛油田渐辛统砂岩尖灭油气藏剖面图
低渗砂岩中高渗透带透镜体油藏
阿巴拉契亚盆地下石炭统的“百呎砂岩”油藏剖面图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 覆盖,就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
储集层和盖层的地层不连续!
上新
盖层
下老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潜伏剥蚀单 斜构造圈闭
潜山油气藏(潜伏古地形突起):新生古储。
三.岩性圈闭和岩性油气藏
岩性圈闭——储集层岩性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所形成 的圈闭;
盖层
PB PA
(2)泥岩涂抹封闭:塑 性泥岩层沿断裂带涂抹, 使断裂带本身具有高排替 压力,封闭。 (3)颗粒碎裂封闭: 碎裂作用使断裂带中颗粒 颗级和渗透率降低,如砂 质颗粒破碎形成细粒的断 层泥。 (4)成岩封闭:胶结 作用使断裂带渗透性降低。
岩体刺穿油气藏
① 泥火山刺穿 接触油气藏
盖层
同一要素控制 “单一圈闭” 单一储层 统一压力系统 同一油水界面
被断层遮挡形成的两个油藏
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
含油面积 含水边界(内 含油边界) 气顶面积 含油边界(外 含油边界) 气顶高度
含油高度
油气藏高度 背斜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示意图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按岩类分为:
碎屑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
特殊岩类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等) 按储集空间类型分为: 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型、缝洞型、 孔洞型、孔缝洞复合型 按渗透率的大小分为: 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
盖层
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 细粒致密的岩层称为盖层。
最重要的盖层:蒸发岩类、泥页岩类等
层状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 层状 块状 不规则状
块状
层状
不规则状
其他分类
(3)根据流体性质类:
油藏、
气藏、
油藏
油气藏。
(4)根据地层压力与 油气藏饱和压力 的差异分类: 高饱和油气藏、
低饱和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形变或变位而形成的构 造圈闭+油气聚集。
背斜油气藏 断层层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裂缝型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油气聚集
盖层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双重性)
(1)遮挡物(盖层)——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破坏性)
1.断层的封闭机理: (1)对置封闭:储层上倾方向与非渗透层 对接, “砂岩不见面”。
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 ②两侧储层对置时,上 与断层另一盘的非透 倾地层的排替压力大, 性层接触:封闭。 则封闭;否则不封闭。
整合——连续沉积地层无缺失
地层接触关系
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原因:地层沉积连续性中断。
a.平行不整合:(无构造运动,地层保持原始平行) 地层抬升沉积中断 再凹陷继续沉积。
b.角度不整合:(地层遭遇构造运动,不再保持平行) 构造运动 形成褶皱 地层抬升沉积中断, 遭受剥蚀风化 再凹陷继续沉积。
3、
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塑性拱张背 斜油气藏 刺穿接触 油气藏
☆盐、膏、
欠压实泥岩, 欠压实泥岩 ∵密度倒置 又受到不均衡 压力作用所致
4、披覆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古凸起
+ + + + + +
(潜山、基石) 和差异压实作用 有关,继承古凸 起或者沿沉积基 底的隆起形态而 发育成。
生物礁油气藏
良好储集条件的生物礁
上覆不渗透岩层
→聚集油气
四、水动力圈闭和水动力油气藏
水动力+盖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
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水动力圈闭;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
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
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 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五.复合油气藏
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等因素中, 2种或2种以上同时起作用。
金县1-1油田
构造层状油藏为主
复杂断块油藏
东块发育地层油藏 部分单元受岩性、构造双重作用 部分单元具气顶
谢谢
背斜油气藏
1、 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 力作用所致。特点:翼陡,一般不对称,H闭 大、S闭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稳定地台区,盆 地内部基底活动, 差异升降,使沉积 盖层发生变形,形 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 H闭较小,S闭较大, 特点 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 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洛克巴丹油气田剖面图
②盐体刺穿油气藏
盖层
莫连泥油田横剖面图
③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
盖层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裂缝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盖层)
二.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地层连续性中断(不整合)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油 气而形成。
不整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