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对大众舆论的引导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媒体对大众舆论的引导作用

——以近期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以及历史上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为例新闻是一种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可读性、准确性的特点。与之相伴随而生的就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是承载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完善,受众面的不断扩大。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传媒重要部分的对大众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新闻媒体就是《查世俗每月统记传》,这份由英国人出刊的报纸最初的目的就是用来向中国人宣扬基督教。中国进入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期间。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所控制的新闻媒体都为其宣传政策,鼓舞民心,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新闻媒体日益朝着多元化发展起来,种类也随着技术革新而丰富起来。其对大众舆论的引导作用变得更为明显。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例子了。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我在这里就不多加详述了。在中国,媒体报道的内容几乎是一摸一样的——中国外交部门强烈谴责抗议,美国就此事道歉并赔款;以及各地游行的盛况。而作为另一边的当事人美国,它国内的报道就和中国的不一样了。它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所突出的是美国的误炸,美国的无辜,以及中国就游行事件中对美国企业打砸而造成的赔偿。所以,综合上述两个国家的报道,我们也基本还原了当时候的事情真相: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中国方面认为这是一件有预谋的恶劣事件,外交部门提出了强烈抗议,国内群情激奋,游行示威不断,并且在联合国安理会所上向美国施压,最后获得了美国的道歉和赔偿,但同时中国的游行示威者打砸烧了美国在中国的企业,导致无辜的美国商人受灾,美国向中国提出赔偿,中国也赔偿了美国企业的损失。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报道同一个事件的时候,囿于其所处的立场不同,它对一个真实发生事件的全部事实,可能只选择了其中有利于它所在立场的一部分,来进行报道。就比如这个事件中中国媒体的着重点是美国对中国道歉并且赔偿,但是中国同样也对美国进行了赔偿,但是国内所有的媒体都只字未提。在这里就凸显了新闻媒体对客观事实报道的一个选择性——新闻内容确实具有真实性,但是并不是完整的,全部的客观事实。

另外再来讲一个最近发生的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事件起初十分简单,女司机开车蛮横无礼,无视交通法规,遭到男司机截停后被拉出当街暴打。我是用腾讯新闻客户端浏览的这则新闻,当时候无论是新闻标题:女司机遭暴打中“暴打”一词的使用。还是全文中对女司机躺在病床上所给的特写镜头,使得网友评论全部一边倒,谴责打人者。可是峰回路转,有人爆出了女司机的交通违章纪录——自是劣迹斑斑不说,更有甚者扒出了她的家庭背景和一年86次的开房纪录。媒体自然一路跟进报道,同时还详细披露了打人男子谈论自己打人原因的细节——孩子被女司机的野蛮驾驶吓哭了。网络上的舆论也出现了反转。大家都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谴责女司机。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由交通事故导致的民事纠纷,经过媒体的层层渲染与跟进,逐渐愈演愈烈,最后以女司机不堪压力发表公开声明道歉为结局。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些信息中绝大部分都是“二手的”,即经由了媒体再转为我们所知。客观事实——新闻媒体——受众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大众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体。在这次的新闻中体现地更为明显,大众舆论几乎就在被新闻媒体牵着鼻子走。换句话说就是,新闻工作者为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从而刻意有选择地报道了这么一起新闻。

我觉得新闻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时候的选择需格外慎重。他们应以服务于大众为己任,而不是一味单纯的去追求自己的点击率。尤其是现在,因为它会因其不同的解读而对大众舆论造成决定性的走向。而大众舆论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则是众所周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