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Hale Waihona Puke BaiduK值约为120 000个
解析
在酵母菌培养初期,虽然营养充足,但由于酵母菌数量极
少,故增长缓慢,此时种内斗争并不激烈,A项错误;由图像可 知,在0~70 h时间段内,为 S型曲线,而数学模型Nt= N0λt只适 所以一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项错误;由图像可知,该
增长率
增长速率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 成因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 内 斗 争 加 剧 , 捕 食 者 宜等 增多等
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K/2处,
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 ②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K/2 处 ( 若达到 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 pH ,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培养液 pH 的
相对稳定。(3)在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时,加入固定液杀死藻细
胞,以防止藻细胞因细胞分裂而影响实验结果;计数前稀释样液, 降低藻细胞密度以便于显微镜下准确计数;分析图3,四角和正
5+4+4+4+3 中五个中方格中藻细胞平均数为 =4(个), 培 5 4×25 8 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为 -3×100=1×10 (个/ mL)。 0.1×10
降低。 答案 D
2.(2012· 江苏单科,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
课题组研究了不同 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
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
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2.(2014· 全国课标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 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 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解析 )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
年~20年种群数量应一直下降。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典例引领
1.(2015· 课标卷 Ⅰ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样液稀释 100 倍,采用血球计数板 ( 规格为 1 mm × 1 mm ×
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 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 mL。
解析
答案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108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侧重于种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种 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种群数量的两类增长曲线分析与 应用等,近年对种群密度调查也多有涉及。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5)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
率最高(2013· 浙江,4D)(
)
(6)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2013· 浙江,4B)( )
(7) 可 采 用 样 方 法 调 查 林 地 上 植 物 的 种 群 密 度 (2013· 福建, 3A)( )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
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 B、D、
F点,D错误。
答案 D
界定增长速率、增长率与“λ”
(1)增长速率与增长率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 t(如一年)内,由初数量N0 增长到末数量 Nt,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t-N0)/N0×100%(无单
用于J型曲线,B项错误;酵母菌等微生物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
环境下的最大值为酵母菌的K值,K值为12×1 000×10=120 000,
D选项正确。
答案 D
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
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边坡
处理方式
盖率/% 物种数 个体数 97 8 37 9 260 28
甲 乙
种植植物 不干预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
12 月份未成熟个体为 0 ,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
需要6个月,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 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 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多种,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 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年 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如图所示:
注意: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等 有关,如遇剧烈的气候变化,种群数量会急剧减少。 2.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项目 K值 “J”型增长 无K值(持续增长) “S”型增长 有K值
包括迁出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
每种类型都有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性别比例通过影响 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C
题组2
种群数量的变化
1.(2015· 广东卷,4)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 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8) 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012· 海南,
21D)( 答案 提示 ) (1)× (2)√ (3)√ (4)× (5)× (6)√ (7)√ (8)√
(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无需设置空白对照,酵母菌
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后对照。(4)若性成熟延迟,则出生率将
降低。(5)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题组1
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1.(2015· 北京卷, 4)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 4 种处理区,
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 匀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解析
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
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 阶段的丰富度,故 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 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 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 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 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答案 D
处理区 定时灌溉 不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增加35 增加70 减少10 减少2
不驱走大蚂蚁
驱走大蚂蚁 不驱走大蚂蚁 驱走大蚂蚁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析 不驱走大蚂蚁比驱走大蚂蚁,在定时灌溉或不灌溉的情况 下,小蚂蚁出现率都有所降低,可以得出大蚂蚁和小蚂蚁在食物 上的竞争较强,进而可以得出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大 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A 错误, C 正确。驱走大蚂蚁,定 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 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本实验对实验 数据的采集方法是“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 中设有均匀分布的 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属于样方法, B正确。 答案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
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
生关系,C、D项错误。 答案 A
3.(2013· 江苏, 10)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 ( 甲 ) 上移栽灌木和草 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 ( 乙 ) 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 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 的是( ) 植被覆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 /(g· kg-1) 19.8 11.9
本题考查pH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
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1)分析图 1和图 2中 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 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 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pH适应范围最广; pH为8.0时,蓝藻的光 合速率最大,即利用CO2能力最强。(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
2.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甲为迁入率和出生率,乙为迁出率和死亡率
C.丁为年龄组成,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种类型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甲为增大种群密度的
种群特征,包括迁入率和出生率,乙为降低种群密度的种群特征,
错混诊断
(1)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2015· 四川卷,3C)( )
(2)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014· 江苏, 5A)( )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2014· 江苏,
5B)( )
(4)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 高(2013· 浙江,4C)( )
1.(2012· 全国课标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 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个月。下图 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专题一
[ 考纲要求 ]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的特征 (A) 。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B) 。 3. 群落
的结构特征(A)。4.群落的演替(B)。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迁入率和迁出率 “S”型 波动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初生 初始植被 次生 物种组成 竞争 垂直 水平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典例引领
位 );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Nt -N0)/t(有单位,如个 / 年 )。
(2)对“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即某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数量增大,若大于 1且恒定,则呈“J”型增长如上面2题曲线图中1~5年时间段;λ =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如上面2题题图中第20年~第30年 时间段; λ < 1 时,种群数量减小,如上面的 2 题曲线图中第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