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邓小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 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2、江泽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 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 结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 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 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 开始的。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
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联合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 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五 种 经 济 成 分 个体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
民族资本家刘鸿生在1956年接受记者采访 时说:“你问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我是一个 企业家,我的企业,无论水泥、毛纺、码头、 火柴、煤矿、银行业目前都在发展着,规模较 过去大得多。共产党能推动企业,能使中国变成工业化的国 家,这是我过去50年的梦想,我为什么不拥护它?解放以后, 我和我的家属生活仍然和过去一样。今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 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副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私营企业的定息 制度,私营企业的资方有5%的定息。我的章华毛纺广和水泥 业、火柴业、码头及其他企业已先后拿到了定息。这笔定息 从我们的生活需要看来是相当大的……我感到政府的照顾实 在太多了。” ——《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1号,第76页。
1、经济领域的变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改
变。
到1956年,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56年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已取得全国性的胜利,中国进入新民主主 义社会。这一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和 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开辟了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 道路。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了对农 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 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改造道路,实 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建设 一个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4、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 方面是制度的改造,即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另一方面是人的改造,即把资本家从剥削者改造成 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国家为资本家在企业中安排一定的工作,发挥他们的技术 特长和管理经验,为他们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创造条 件,使企业成为他们进行自我改 造的基地; 重视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 安排他们进行学习,组织他们到 各地参观,帮助他们认识社会发 展的规律,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 成就,提高他们接受改造的自觉 性。
1952年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 在国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19.1% 1.5%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0.7%
71.8% 6.9%
4、文化上发展马克思
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现实可能性
• 荣毅仁同志1916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 他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1937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 史系毕业后,开始辅佐父亲经营面粉、纺织和金融等庞大的家族 企业。 •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荣氏家族已迁往海外,他毅然作出留在上 海的决定,逐渐成为荣氏家族企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荣毅 仁同志满腔热忱地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在毛泽东、周恩来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并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是振兴中国的 唯一出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此他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 友。 •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 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病于 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核定私股24亿元 定息:年息5% 付息10年 1956.1-1966年
公私合营天原 电化厂支付195 3年股息的领取凭 证。
• 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 当时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究 竟是怎样是赎买的呢?具体地 说,主要有这么几个部分: • 一是在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 义时期,资方所获取的股息红 利以及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实施的“四马分肥”政策中资 本家所获取的那份红利,约合 13亿元; • 二是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资本 家所获得的定息,约合11亿元; • 三是给资本家保留的高薪,约 合8.5亿元。 • 这三块加起来一共是32.5亿, 此外还包括在政治上给予资本 家以适当地安排。这就是属于 赎买政策。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 针
供 销 合 作 社 生 产 合 作 社
供 第 销 一 步 小 组
稳步
第 二 步
稳步
第 三 步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 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社会性质:不是一个独立
的社会形态,是一种过渡性的
社会形态。这一过渡性的社会
形态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内,
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 力之间的矛盾。
C、改造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 初级形式
• 高级形式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4--1955年下半年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 段的和平赎买方式
1955年冬--1956年 全行业公私合营阶 段的和平赎买方式
• • • •
国家所得税 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费 15% 资方红利 20.5%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
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有
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 主义工商业过程中初步积累了
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的经验。
(二)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党的总路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工业化(核心)
总路线
三大改造(措施)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 体 两 翼”
农业 合作社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三 大 改 造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a、改造原则: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
思主义理论。
1958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 金时说:1949年那样大的胜利,并没 有使我高兴。到1955年,当我看到有 那么多的农民参加了合作社,接着是 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我开始高兴了。 毛泽东的心情代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 的共同心愿。
思 考 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
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 的报告传达到农村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B、改造的具体步骤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 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
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入社农户 96.3%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 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 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2、政治领域的变化: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阶级关系的变化: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 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广 大劳动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了社 会主义的主人。
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
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存在的问题
第一、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 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第二、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的
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第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如何正确评价?
• 两个罕见的事实: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 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 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 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 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 的情况下完成的。 • 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法国资产阶级大 革命时期相比 。
1 、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
2、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被消灭,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已经确立;
3、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
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
历史性巨变;
4、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给资本国家保 留的高薪8.5 亿元 1955-1968年 的定息11亿元 1949-1955年 期间的利润13 亿元
赎买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 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 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 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 润。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1953年底。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
第三阶段: 从 1955年秋到 1956年底,是 实行全行业公 私合营阶段。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同时,社会主 义工业化建设的“一五”计划也全面推开。 “一五”计划规定1953年至1957年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 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 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为社会主 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 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一五” 计划期间,实际施工的建设项目 拖“ 拉一 达1万个以上,其中限额 机五 以上的建设项目921个, 厂” 比原计划增加了227个。 建 成 经过“一五”计划的大规模 的 建设,中国以重工业为重 洛 阳 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已初步形成。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和平赎买
b、改造的原则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
资本无偿剥夺,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 (2)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 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
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