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 浙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定律

目标导航 1. 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2.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和显性的相对性,充分理解遗传学中的概念。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

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测交法: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测交验证的遗传图解:

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假设完全相符。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孟德尔基因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分离定律。

二、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2.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判断正误:

(1)运用假说—推理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答案 (1)× (2)√ (3)× (4)√ (5)√

一、分离定律的验证 1.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测交法:F 1×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F 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F 1 ⊗ 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F 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几种交配方式的比较

1.测交时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与F 1杂交?测交实验除测定F 1的基因组成外,能否测定其他个体的基因组成?

答案 隐性纯合子与F 1杂交,能使F 1中各种基因控制的性状全部表现出来,从而推知F 1中含有的基因种类。测交实验最初是为了测定F 1的基因组成,后来经过推广,通过测交后代表现的性状及性状分离比可以测定任何个体的基因组成。 2.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先后用到了哪些交配方式?

答案 发现问题的过程所做的实验是杂交实验,其中有杂交、自交,且进行了正、反交实验;验证假说的过程采用的是测交。

1.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 .基因组成 B .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 .产生配子的数量

D .是否为纯合子

问题导析

(1)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组成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

(2)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数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数一致,即测交后代中基因的组合种类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答案 C

一题多变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纯合子B.黑色杂合子

C.红色纯合子D.红色杂合子

答案 C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推理

分析与分离定律

1.假说—推理法的一般程序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推理分析

3.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

(1)内容

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适用条件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如果出现某种配子致死或者某种个体不能正常发育,都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④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紫花和1株白花植株?为什么?

答案不一定。3∶1的分离比是在对F2中紫花和白花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时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于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

2.假说—推理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问题导析

(1)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进行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也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导过程。

(2)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推理过程是: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比例接近1∶1的两种性状。

答案 C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生物性状是基因决定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

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2)“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 )

(4)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答案(1)√(2)√(3)√(4)×

三、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状况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生物体的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因此,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完全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而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是不是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三者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研究的是形成配子时,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行为,三者遗传时,等位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

3.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问题导析

(1)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紫花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是Cc或CC;

(2)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未必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的形态不相同;

(3) 生物的表现型不仅受基因型控制,还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