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章第1节课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 级·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2020·郑州一中高一测试)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一切生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并建立了细胞学说解析:施莱登和施旺只研究了部分生物的细胞。

2.(2019·山东潍坊一中高一测试)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个体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可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科学家能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意味着制造了生命系统D.生物个体中由“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都具备的解析: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项错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可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项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不意味着制造了生命系统,C 项错误;植物没有系统层次,D项错误。

3.(2020·四川遂宁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中,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的是( D )A.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B.单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C.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D.病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解析: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是说明了其组成成分,没有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4.(2019·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月考)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埃博拉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是生物也不是生命系统B.一只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解析: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但是属于生物,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因此一只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精子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层中的最高层次,D错误。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内环境的稳态(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内环境稳态及意义1.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的代谢活动有关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D[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细胞代谢活动有关,D项正确。

] 2.(多选)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A BD[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内环境,由此判定C项错误。

]3.如图所示的曲线中,能表示人在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是( )A B C DA[胃液的pH在1.8左右,当大量喝水后,胃液的pH会有所升高,但不会高于7。

] 4.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 A.马铃薯匀浆B.自来水C.肝匀浆D.磷酸缓冲液B[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量和溶液对pH的缓冲能力。

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的。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

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最大。

] 5.(多选)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C.组织液可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AD[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仅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A错误;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一般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的去路有两条,一条是渗回血浆,另一条是渗入淋巴液,C正确;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探究:制作细胞膜模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制作细胞膜模型。

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材料、设计模型、制作模型、展示模型。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2. 知识应用:细胞膜的功能与应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细胞膜功能的资料,了解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细胞膜的功能,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调节等,并探讨细胞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药物输送等。

通过知识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拓展思考: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讨论为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通过拓展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应充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小组内成员应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作业;3. 作业完成后,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总结报告,总结小组的探究成果和收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知识应用能力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和小组的评价,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2. 学生将作业中的收获和体会与同学分享,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2022·北京西城期末]“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

”(选自《吕氏春秋·圜道篇》)。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圜道篇》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A.ⅠB.Ⅱ C.ⅢD.Ⅳ2.《圜道篇》中提出“上不竭,下不满”,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水( )A.联系起四大圈层 B.周期性不断更新C.塑造着地表形态 D.导致了季节转换3.该段文字所描绘的“圜道”( )①基本适用于我国季风气候区②主要发生在我国冬半年③属于海陆间循环④属于陆地内循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022·福建泉州期末]咸海地处中亚内陆地区,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人口不断增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成为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

下图示意咸海1960年与2014年湖面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5题。

4.咸海入湖河水主要参与(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5.1960年~2014年期间,导致咸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陆造田 B.湖床地壳抬升C.入湖水量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2022·福建宁德期中联考]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图1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图2为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

据此完成6~7题。

图1图26.图中表示砂田的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曲线是(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由图可知,当地采用砂田方式的原因是( )A.减少土地蒸发量,保持土壤热量B.增加土地蒸发量,保持土壤湿度C.减少地表水下渗,利于防涝D.增强地表水下渗,利于防旱[2022·安徽安庆期末]辽宁是我国最北方的沿海省份,这里成为我国北方较早兴起建设的工业化城市,其沿海海域还盛产海参、鲍鱼等优质海产品。

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2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2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一章第2节一、选择题1.(2018·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都有染色体B.都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A、B项错误;二者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项正确;二者的蛋白质均在核糖体上合成,D项错误。

2.(2018·武汉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酵母菌、放线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原核生物都有染色体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解析]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项错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正确;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如蓝藻等,也有异养生物,如大肠杆菌等,D项错误。

3.(2018·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期末)换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错误的操作是( B )A.调节细准焦螺旋B.调节粗准焦螺旋C.用凹面镜D.转动转换器[解析] 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4.(2018·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B )A.有无DNA B.有无核膜C.有无细胞质D.有无细胞膜[解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是否有核膜所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所以B 选项正确。

5.(2018·湛江一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有关SARS病毒、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SARS病毒和硝化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SARS病毒和硝化细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硝化细菌和水绵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 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硝化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C错误;硝化细菌和水绵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细胞中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和特点;2. 理解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实验观察:选取一些常见的细胞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请详细描述样本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并记录下它们的分布和含量。

2.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观察结果,分析元素和化合物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尝试从营养物质吸收、能量转化、细胞结构等方面阐述。

3. 知识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和讨论结果,尝试解释一些与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如遗传物质、酶、维生素等的作用。

4.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细胞中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如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意见;3. 知识应用部分,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充分论证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的作用;4. 查阅资料时,注意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评价学生对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知识应用部分,评价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4. 查阅资料部分,评价学生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总结自己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学习成果和不足;2.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知识应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内容。

细胞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然后说明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教材这样编写,希望学生不仅知道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还能通过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知道这一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同时认识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理解科学的本质。

关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教材首先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体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闸述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在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教材紧紧围绕着: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层次,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让学生初步掌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重要概念,初步形成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认识,为初步建立生命的系统观打下基础。

有助于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播放大熊猫丫丫近况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中出现大熊猫吃冷箭竹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1.如何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何提供证据?2.思考之后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你们如何获取的证据,证据是否正确,充分?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一、选择题1.(2013·日照高一期末)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A.单个细胞活动B.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C.人体各系统配合D.神经细胞独立活动2.(2012·莱芜一中高一测试)下列能够独立完成新陈代谢等一系列复杂生理活动的是()A.生物的遗传物质(DNA)B.生物体内的大分子蛋白质C.独立的SARS病毒D.人的心肌细胞3.无论是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还是大象等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在它们的个体繁殖和发育过程中,都离不开的基本生命活动是()A.受精作用B.各种组织细胞分化C.细胞分裂D.组织和器官的形成4.(2012·德州月考)据报道,最近法国牡蛎养殖者发现,大批幼小牡蛎离奇死亡,法国牡蛎生产可能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

通常情况下浅海中的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物种5.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山洼草丛中的昆虫②某一湖泊中的全部生物③酿制葡萄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④一片果园及其中的全部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②④6.(2012·陕西省师大附中月考)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

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7.(2013·大庆高一检测)下列属于细胞的一组是()①花粉②抗体③精子④生长激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下列均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一组生物是()A.蓝藻和噬菌体B.艾滋病病毒和草履虫C.SARS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D.乳酸菌和酵母菌9.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10.(2013·西安高一期末)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非选择题11.(2012·临沂高一期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1章第1节一减数分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一减数分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减数分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遗传物质分配的规律。

3. 学会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任务1. 阅读《减数分裂》课本内容,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观看教师提供的减数分裂动画或视频,理解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

3. 完成预习自测题,检测对减数分裂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任务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分离和重组的特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染色体、纺锤丝等角色,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加深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物体中减数分裂异常导致的遗传疾病案例,理解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三)课后任务1.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巩固减数分裂的知识点。

2. 制作减数分裂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梳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要点。

3. 撰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与遗传现象关系的短文,不少于500字,提交至班级作业平台。

三、作业要求1. 预习自测题需在课前完成并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 课堂任务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要充分,角色扮演要形象生动。

3. 课后任务需按时完成并提交,思维导图要求清晰明了,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4. 作业中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如发现抄袭行为,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评分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讨论积极性、角色扮演表现等。

3. 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提高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完成作业。

3.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巩固和拓展《减数分裂》这一课题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减数分裂的知识来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件

1.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 性?
提示: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19 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内容是否阐明了所有生物 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提示:不是。它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重难探究] 1.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使人们认识到生物之间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2.科学发现的特点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借助显微镜发现 细胞。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细胞学说建立的 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4.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 胞产生之后的是( A )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 DNA 某些片段的碱基 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分子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1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课堂探究破重 难
课堂对点达标练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新知导学]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 细胞 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动植物 都由细胞发育 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 相对独立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 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 老细胞 分裂产生的。
2.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英国的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学说的主 要提出者 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观察后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D.观察时一定需要借助仪器2.2017?曲靖生物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图1-1-33.2018?海南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4.2018?潍坊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5.“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的生命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C.能呼吸 D.能排泄废物6.2017?广东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 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C.葵花朵朵向太阳 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7.2018?郴州2011年,科学家在火星上首次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以下有一条概述,可作为支持该推测的理论证据。

请找出(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8.2018?滨州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9.如图1-1-4所示,请分析图中人的表现,体现了生物具有哪项特征( )图1-1-4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 D.会跳跃10.2018?广东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1.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发现,一些在出生时就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婴儿有可能会在数月后出现小头症。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时作业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时作业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恒定不变的状态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2.(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2020山东枣庄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概念最准确的描述是()A.血液中缓冲对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4.(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①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③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A. 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2020湖北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二上期中)稳态是生物学的一大基本概念,有关稳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故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C.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水平都存在稳态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6.(原创)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B.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并掌握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生物学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点学习1. 阅读《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本章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包括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等组成成分。

2. 观看在线视频资源,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1. 完成《细胞膜的模型制作》,尝试动手构建磷脂双分子层的3D模型。

2. 分析典型案例:根据给出的实际例子(如,红细胞的选择性透过等),结合所学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

3. 作业问答题:描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其对应功能,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常见实例支持自己的答案。

(三)研究性学习1. 查阅资料:收集关于细胞膜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收集到的信息,并就某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如“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及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度: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或使用网络资源直接复制粘贴。

2. 准确性: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确保答案准确无误,知识点理解透彻。

3. 创新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表达。

4. 合作性:对于研究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完成度、准确性及创新性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

2. 小组互评:在研究性学习部分,鼓励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

3. 个人反思:学生需在提交作业时附上个人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与建议。

同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评价作业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评价作业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评价作业答案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p4 讨论1. 履虫除了能够顺利完成运动和对立外,还能够顺利完成摄食、体温、生长、应当激素等活动。

如果没存有完备的细胞机构,草履虫不可能将顺利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 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细胞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 顺利完成一个直观的特雷县散射须要许多总类的细胞参予,例如由传至神经末梢构成的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有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自学活动须要种类和数量多样的细胞参予。

由细胞共同组成非政府,由非政府形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就可以顺利完成自学活动。

自学活动牵涉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就是神经细胞的参予。

4.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比如,生物体的运动有赖于细胞;激动的传导有赖于神经细胞;腺体的排泄有赖于腺上皮细胞,等等。

p6 思考与讨论1. 如果把龟改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维持不变,但具体内容可以发生变化。

比如,心脏应属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属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表示的就是,生物圈只有一个。

如果改成一棵树,图中应当换成“系统”这个层次,细胞、非政府、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发生改变。

如果改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非政府、器官、系统的层次。

2. 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 一个分子或原子就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够顺利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仅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就是不可能将顺利完成生命活动的。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 细胞的特点: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能进行代谢和遗传等特点。
3. 细胞的分类:细胞根据有无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的重要性: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5. 细胞的研究:细胞学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6. 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各种生物现象均源于细胞。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理解。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制作细胞模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与组内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细胞的基础知识。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细胞如何支持生物体的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完成了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观看PPT和视频,对细胞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 思和疑问。
3. 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表现出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4. 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教学互动工具:准备一些教学互动工具,如提问卡片、小组讨论题目等,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7. 教学反馈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准备一份教学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建议,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精选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1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1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一章第1节一、选择题1.(2018·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期末)和“稻田内所有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B )①一个大肠杆菌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③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A.②③B.③C.①D.②[解析] 稻田内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①一个大肠杆菌属于个体层次,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③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群落层次。

2.(2018·武汉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末)校园内桂花树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包括( C )A.细胞B.器官C.系统D.个体[解析] 植物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一棵桂花树属于一个个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3.(2018·湛江一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C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东海岛的全部生物⑥瑞云湖公园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③⑥B.②④③C.②⑤⑥D.①⑤③[解析]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全部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棉蚜属于种群;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⑥瑞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故答案选C。

4.(2018·山西省临汾一中、晋城一中、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等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实验材料,一株黑藻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B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个体C.细胞→组织→系统→个体D.细胞→个体[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 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探究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a. 细胞膜的结构是怎样的?由哪些物质组成?b. 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2. 分组实验:制作细胞膜模型。

a. 准备所需材料:彩色胶带、纸板、剪刀、尺子等;b. 分组(每组4-5人):分配材料和工具给每个小组;c. 讨论: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尝试用彩色胶带制作细胞膜模型;d.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解释其结构和功能;e. 教师点评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模型制作过程和解释,给予点评和指导,强调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f. 总结:每个小组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3. 完成课后作业:a. 写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论文,分析细胞膜在生物体中的作用;b. 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膜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章节,确保准确回答问题;2.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尊重材料和工具,按照教师要求制作模型;3. 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确保论文的质量;4. 在实验和作业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积极讨论,共同进步。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操作和模型制作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给予评分;2.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发言和讨论;3. 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鼓励有待提高的小组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收集学生对于作业的反馈,了解他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难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 根据反馈,调整和优化以后的作业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3日,在CBA总决赛中,运动员们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在篮球对抗中,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B)
A.下肢B.细胞
C.大脑D.运动系统
[解析]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

2.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D)
A.单个细胞活动B.人体各系统配合
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解析]膝跳反射是在各种分化的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不是一个或一种细胞独立完成的,但也并不是人体各系统都参与了该反射。

3.(2019·湖北襄阳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B.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一结构层次,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解析]生物生活的环境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植物没有系统,细菌也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所以不是每种生物体都有各个层次的,B错误。

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任一层次,但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C正确。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层次,D错误。

4.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既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每种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D.草原上的羊属于种群层次
[解析]原子、分子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

水、阳光等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草原上的羊有多种,不属于种群层次。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细胞只是单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我们的身体由几亿个细胞构成,但单个细胞不能完成一项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单位,但不是功能单位
C.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
D.我们复杂的生命活动是由器官或系统完成的,所以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器官或系统
[解析]生命系统由小到大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等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依靠其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生命系统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7.下列对生命系统的各种结构层次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个体水平以上的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
B.生命层次当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
C.各层次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是不能演变和进化的
[解析]生命系统根据大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故A错。

生命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层次既包括生物成分,又包括生物周围的无机环境,二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逐渐演变为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
生物群落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故B、D错。

8.“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D.病毒无细胞结构,脱离细胞的病毒也能进行生命活动
[解析]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不能生存的事实,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D项显然不符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

9.下列不能看作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C)
A.一只喜鹊
B.培养皿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C.人工合成的病毒
D.池塘
[解析]A项属于个体,B项属于种群,D项属于生态系统,而C项描述的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看作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0.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对a、b、c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C)
选项 a b c
A 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
B 个体种群群落
C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D 组织系统器官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图中a、b、c三者的关系是依次由大到小相互包含,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符合这一关系。

1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太湖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太湖中所有的鱼”由多个种群组成,但不包括所有的生物,即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蛋白质和核酸都只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12.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
B.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C.它们中的全部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并非该草原上的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解析]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是生物圈,A错误;牛、羊、鹿都可能包含多种,所以不一定是3个种群,B错误;群落是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C错误;草原上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观察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解(以刺槐为例),回答有关问题:
叶肉细胞→栅栏组织→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以上生命系统属于器官层次的是叶。

(2)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叶肉细胞。

(3)一片刺槐林在生命系统中应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4)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不具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由此可知,叶属于器官。

(2)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层次是细胞。

(3)一片刺槐林包括这个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因此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4)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4.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将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将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细胞水平。

(2)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完整的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或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生物圈__,最小的层次是细胞,各种生物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15.某同学在归纳细菌、松树和松鼠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列出了下表:
注:“√”表示具有,“×”表示不具有。

仔细阅读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一个“√”归纳的不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细菌”一栏中的“组织”归纳的不正确。

因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层次。

(2)松树为什么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因此没有系统层次。

(3)为什么三种生物到种群以后的层次是共同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所以三种生物到种群以后的层次是共同的。

(4)三种生物的最基本结构层次都是细胞层次,说明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因此没有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

(2)松树属于植物,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因此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3)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所有种群构成群落,因此个体以后的层次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

(4)三种生物都具有细胞层次,并且是最小的层次,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